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定價:300
NT $ 169 ~ 264
  • 作者:杉山正明
  • 譯者:周俊宇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2014-04-1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84222X
  • ISBN13:9789865842222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1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重新認識「元朝」和忽必烈。
  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對於中國人而言,蒙古是「元寇」;對於俄羅斯人而言,蒙古意味著「韃靼的桎梏」,對於西歐人而言,蒙古則是以屠殺聞名的「野蠻破壞者」。這些看法都錯了!日本學者杉山正明把真相從歷史的迷霧和文明的偏見中釋放出來,藉此重新認識蒙古、元朝和忽必烈。

  ●忽必烈的繼位,為什麼是理解蒙古和世界史大轉向的關鍵之鑰?
  西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忽必烈宣布繼承大汗之位,使得旭烈兀在伊朗自立為國,從而造成幾個蒙古汗國的分化。這一局面,使得1260年成為世界史轉向的重要一年。

  ●只有征服南宋,才能被蒙古共同體認定為唯一的統治者。
  忽必烈要如何在蒙哥去世後的權力競爭者中勝出?他不僅要在軍事上擊敗競爭者,還得創下不世之功和巨大財富,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安定。這正是忽必烈必征服南宋之因,因為南宋國擁有當時歐亞大陸最大的財富與人口。自此,蒙古不再沿草原地帶西征,而轉為複雜地貌的南方。

  ●忽必烈的挑戰不僅是如何攻下南宋,而更是保有其繁華,他做到了。
  他克服了地理上的「空白障壁」(指南宋和金對峙期間造成的荒蕪中原)與「水的障壁」(指長江),盡可能減少雙方損傷,達成順利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他兵不血刃,進入南宋首都杭州,並創造出更繁華的城市,讓馬可波羅讚歎不已。

  ●忽必烈對首都的構想——北京不是內陸城市,而是與海相連的巨大首都。
  在忽必烈的規劃中,大都雖然擁有中華都市的外觀,但內在機能上卻是巨大的內港城市(即今日積水潭),透過運河和海洋連接,成為蒙古草原通往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完全不是我們今天對北京的認知。此外,大都也充滿了濃厚的草原氣息和印度、西藏色彩。

  ●忽必烈對新國家的基本構想:草原軍事力+中華行政力+穆斯林商業力。
  忽必烈政權一方面將草原軍事力作為支配的根源,一方面又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之源來管理。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由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流通體系。大元汗國是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並以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世界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元朝」。忽必烈讓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陸帝國,也讓歐亞大陸首度具備世界史的意義。

  ●蒙元為何「失敗」?
  十四世紀長達七十年的大天災,使得蒙古聯合體走向瓦解;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當時,支撐忽必烈這一跨歐亞體系的技術手段其實非常低。一三六八年,大元汗國從中國境內退出,蒙古帝國迅速分化為大大小小的諸多勢力。而明以後的中國,在一個已經蒙古化的體系裡(包括疆域、行政體系等)以中華為名繼續運作。

  這就是真實的蒙古。十三世紀初,以遊牧立國的蒙古快速崛起,統合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明,為世界史開創嶄新的一頁;而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第二次創業,即大元汗國,所建構出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更是對今日世界形成巨大影響。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蒙古、「元朝」和世界史。

本書特色

  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所建構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很少被談及和論述。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世界史觀;蒙古不再侷限於「元寇」、「編派苦役的韃靼人」等「野蠻破壞者」的形象,而是世界史的創造者。作者並以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本書評價

  「杉山正明的這部作品,為我們展現對世界史嶄新的思考方式。」――山內昌之(東京大學教授),1995年SUNTORY學藝賞評審感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杉山正明


  經歷
  1952年生於靜岡縣,1974年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1979年取得京都大學東洋史學博士資格。之後任京都女子大學專任講師、副教授。1992年轉任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副教授,自1995年擔任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迄今。他亦受聘為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學術研究之外,曾參與1992年播出的NHK「大蒙古帝國」系列節目監製,著有歷史專書十餘冊。

  代表作及得獎紀錄
  ◎1995年,以《忽必烈的挑戰――邁向蒙古海上帝國之路》榮獲三得利學藝賞。
  ◎2003年,以歷年研究成果及著作,榮獲第六屆司馬遼太郎賞。
  ◎2006年,獲頒國家榮譽――紫綬褒章。
  ◎2007年,因《蒙古帝國與元朝》等書,獲得日本學士院賞。

譯者簡介

周俊宇


  目前就讀日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為博士班學生。
  譯有《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忽必烈的挑戰》等書。
 

目錄

第一部     追尋世界史的新面貌

1 蒙古及其時代
蒙古的出現
眼目所及的歐亞世界
世人對蒙古時代的印象

2 蒙古是中國文明的破壞者嗎?
耐人尋味的解讀
杭州入城的實際情況
沒有「政治」的繁榮

3 中亞及伊朗被破壞了嗎?
成吉思汗的西征與「破壞」
中亞的「大屠殺」
中亞並未荒廢

4 俄羅斯的不幸是真的嗎?
「韃靼人桎梏」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評價
邁向俄羅斯帝國的道路

5 元代中國是悲慘的嗎?
壓抑、搾取、人種歧視存在嗎?
科舉與能力主義的夾縫
元曲述說的事務

6 責難與稱讚
以文明為名的偏見
反作用下的「極端美化」

7 世界史與蒙古時代
不確切的體系論
展望世界史的視角

第二部 世界史的大轉向

1 改變世界史的那一年
阿音札魯特戰役
戰役之後
兩個蒙古汗國的對立
蒙哥的猝死

2 忽必烈營帳
忽必烈的課題
混沌的東方
為何是金蓮川
一種印象

3 忽必烈與他的策士
蒙古的左翼集團
謎樣的忽必烈
決策集團與實務部屬
對中國的戰略

4 奪權的過程
鄂州之役
忽必烈之亂
世界史的大轉向

第三部    忽必烈的軍事與通商帝國

1 大建設時代
以何為國家之範
第二次創業
「首都圈」出現
巨大的首都
與海洋相連的都城
運河與海運以及陸運

2 系統化的戰爭
令人驚嘆的襄陽包圍戰
南宋作戰的難處
經略戰爭的思維
蒙古水師的出現
新武器「曼札尼克」
令人訝異的骨牌效應
一統中國

3 躍居海上霸權
南宋的遺產
世界史上最早的海洋艦隊
海洋與內陸銜接

4 重商主義與自由經濟
忽必烈政權的經營戰略
國家收入來自商業利潤
白銀流通
通行歐亞的重量單位
紙幣是萬能的嗎
「高面額紙幣」是鹽引
歐亞世界通商圈

5 為什麼未盡全功?
蒙古體系
過早的時代
作為記憶的體系
該是回首時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內容連載

第三部之1 :大建設時代

巨大的首都


忽必烈於至元三年(一二六六),下令在冬季首都中都的東北郊外建造新的帝國首都。

這一年本來應該要舉行帝國西方三巨頭旭烈兀、別兒哥、阿魯忽(Alghu)也參加的統一庫力臺大會。這個庫力臺大會,本來應該是忽必烈名實相符地在帝國全境被承認,作為僅只一位的大可汗,使內外周知的一大典禮。忽必烈可能是想向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的帝室、王侯、領主、使節們,展示即將開始的這個巨大帝都建設也不一定。

在五年後的至元八年(一二七一),他親自為新帝國命名作「大元」。一直以來的「大蒙古國」,換了一個新國號成為「大元大蒙古國」。相應於此,建設中的新帝都被命名為「大都」。國號是「大元」,首都是「大都」,年號是「至元」。這很明白地是一種連動的命名。所謂「大元」之語,據說是取自《易經》的「大哉乾元」之名。在宣布新國號的詔書中,也寫明是基於「乾元之義」。所謂「乾元」,是指天或宇宙,或者是其原理。(「代翁」(Dai Ön)是「大元」的蒙古語發音。「大央」是到了明代「代翁」訛化所演變而成的。然後「大央」一詞到最後變成了具有「世界」之意。)

那麼,忽必烈為何特意挑選「乾元」二字當作國號?這很清楚地是淵源自於突厥‧蒙古系的人們所共同崇敬的「騰格里」(Tengri)也就是「天」。

「大元」——「大的源頭」,那所指的就是天(騰格里)。忽必烈以含有「天」之意的「大元」為國號,將位於其天下之「地」的中心帝都取名為「大都」,刻畫天地運行的「時」取名為「至元﹂。忽必烈在此加入了受「天」之命,司宰地上及世間運行的意義。所謂的「都」,原來即作為位於連結天與地宇宙軸上的這樣一種觀念,自古以來在歐亞各地普遍存在。但是,「大都」正是一個從名稱上可以看出是如字面上所示那般,連結天與地的「大」「都」,可以說是意圖明確的命名。

大都的建設是耗費忽必烈整整一代的大事業。那不是在一時間完成,而是自其中心部分,尤其是具紀念性質的部分開始依序完成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56
    $169
  2. 電子書
    7
    $210
  3. 新書
    79
    $237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79
    $237
  7. 新書
    79
    $237
  8. 新書
    85
    $255
  9. 新書
    88
    $264
  10. 新書
    88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