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初版於一九三一年與一九三四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做為架構、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本書大力推崇儒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獨尊和正統地位,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深刻,分析透徹,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堪稱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陳寅恪曾評此書,以為「取材謹嚴,持論精確……今欲求一中國哲學史,能驕傅會之惡習,而具瞭解之同情者,則馮君此作庶幾近之」,「此書作者取西洋哲學觀念,以闡紫陽之學,宜其所系統而多新解」。
這部哲學史的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其中的許多觀點,如名家應分為惠施之「合同異」、公孫龍之「離堅白」兩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別為心學、理學之先驅,又如程朱異同、陸王異同、朱王異同等等,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已成為學術界的定論。故此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奠基之作。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分論「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子學時代上溯孔子、墨子、孟子、戰國、老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經學時代析論董仲舒、朱熹及清代的哲學文化。
本書特色
全書增訂版上市
七十周年紀念軟精裝版
從三十年代問世起便成為中國哲學史的必備參考書
奠定國學大師的中國哲學史的泰斗地位
創立「中西結合」的哲學體系
上涉四百餘年的子學時代,下及二千餘年的經學時代。集哲學之大成,集歷史長河的思想之大成,淵博宏闊,嚴謹深厚。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做為架構、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著作。
本書1934年9月全書初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44年4月又出增訂版,1993年4月再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此書增訂臺一版。為紀念增訂版上市七十周年,特改全一冊軟精裝,是為增訂臺二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友蘭 (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中國近現代名哲學家、哲學史家。
1915年自中國公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門,學習中國哲學。1920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學習西方哲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現河南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是中國哲學史學術界的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30年代初,完成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出版後,陸續出現英譯本(Derk Bodde譯)、日譯本(柿村峻、吾妻重二等譯)、韓譯本(鄭在仁譯),成為各國大學通用的基本教材。1934年9月全書初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44年4月又出增訂版,1993年再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此書增訂臺一版。
1946年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邀請,任客座教授一年,集結其間講稿出版《中國哲學簡史》。該書深受外國讀者歡迎,先後有法、意、南、捷、日、韓等12種語言的譯本出版。1980年起,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將全部精力投入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這不僅是他自30年代末起懷有的重寫中國哲學史夙願的實現,也是他晚年「闡舊邦以輔新命」努力的體現。1990年11月26日,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
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中國哲學史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生平著作收錄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冊。
馮友蘭相關著作:
《當代中國哲學第一人:五論馮友蘭》、《走近馮友蘭》、《馮友蘭.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中國歷代思想家(更新版)25》、《新原道》
馮友蘭 (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中國近現代名哲學家、哲學史家。
1915年自中國公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門,學習中國哲學。1920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學習西方哲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州大學(現河南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其哲學作品是中國哲學史學術界的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30年代初,完成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出版後,陸續出現英譯本(Derk Bodde譯)、日譯本(柿村峻、吾妻重二等譯)、韓譯本(鄭在仁譯),成為各國大學通用的基本教材。1934年9月全書初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44年4月又出增訂版,1993年再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此書增訂臺一版。
1946年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邀請,任客座教授一年,集結其間講稿出版《中國哲學簡史》。該書深受外國讀者歡迎,先後有法、意、南、捷、日、韓等12種語言的譯本出版。1980年起,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將全部精力投入了《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這不僅是他自30年代末起懷有的重寫中國哲學史夙願的實現,也是他晚年「闡舊邦以輔新命」努力的體現。1990年11月26日,病逝於北京友誼醫院,享年95歲。
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中國哲學史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生平著作收錄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冊。
馮友蘭相關著作:
《當代中國哲學第一人:五論馮友蘭》、《走近馮友蘭》、《馮友蘭.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中國歷代思想家(更新版)25》、《新原道》
目錄
臺北版自序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家之學」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期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於佛學之爭論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附錄
原儒墨
原儒墨補
原名法陰陽道德
原雜家(與張可為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氣章解
審查報告一 陳寅恪
審查報告二 金岳霖
審查報告三 陳寅恪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家之學」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期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於佛學之爭論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附錄
原儒墨
原儒墨補
原名法陰陽道德
原雜家(與張可為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氣章解
審查報告一 陳寅恪
審查報告二 金岳霖
審查報告三 陳寅恪
序
臺北版自序
余平生所著,三史六書耳。三史以釋今古,六書以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史及貞元六書除新世訓,皆商務印書館出版。商務與余,六十六年前即為伙伴矣,今擬在臺北重新出版中國哲學史,因欣然允之。
一九九○年十一月,馮友蘭
余平生所著,三史六書耳。三史以釋今古,六書以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史及貞元六書除新世訓,皆商務印書館出版。商務與余,六十六年前即為伙伴矣,今擬在臺北重新出版中國哲學史,因欣然允之。
一九九○年十一月,馮友蘭
內容連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一、哲學之內容
哲學本一西洋名詞。今欲講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在作此工作之先,吾人須先明在西洋哲學一名詞之意義。
哲學一名詞在西洋有甚久的歷史,各哲學家對於「哲學」所下之定義亦各不相同。為方便起見,茲先述普通所認為哲學之內容。知其內容,即可知哲學之為何物,而哲學一名詞之正式的定義,亦無需另舉矣。
希臘哲學家多分哲學為三大部:
物理學(Physics),倫理學(Ethics),論理學(Logic)。
此所謂物理學、倫理學與論理學,其範圍較現在此三名所指為廣。以現在之術語說之,哲學包涵三大部:
宇宙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世界之道理」(A Theory of World),
人生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人生之道理」(A Theory of Life),
知識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知識之道理」(A Theory of 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圖以後,至中世紀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亦多用之。
哲學之內容,大略如此。
就以上三分中若復再分,則宇宙論可有兩部:
一、研究「存在」之本體及「真實」之要素者,此是所謂「本體論」(Ontology);
一、研究世界之發生及其歷史,其歸宿者,此是所謂「宇宙論」(Cosmology)(狹義的)。
人生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人究竟是什麼者,此即心理學所考究;
一、研究人究竟應該怎麼者,此即倫理學(狹義的)、政治社會哲學等所考究。
知識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知識之性質者,此即所謂知識論(即 Epistemology)(狹義的);
一、研究知識之規範者,此即所謂論理學(狹義的)。
就上三部中,宇宙論與人生論,相即不離,有密切之關係。一哲學之人生論,皆根據於其宇宙論。如《列子,楊朱篇》以宇宙為物質的、盲目的、機械的,故人生無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快樂。西洋之挨比求倫學派(即 Epicureanism)以同一前提,得同一斷案,其一例也。哲學家中有以知識論證成其宇宙論者,(如貝克萊 Berkeley、康德
第一章 緒論
一、哲學之內容
哲學本一西洋名詞。今欲講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在作此工作之先,吾人須先明在西洋哲學一名詞之意義。
哲學一名詞在西洋有甚久的歷史,各哲學家對於「哲學」所下之定義亦各不相同。為方便起見,茲先述普通所認為哲學之內容。知其內容,即可知哲學之為何物,而哲學一名詞之正式的定義,亦無需另舉矣。
希臘哲學家多分哲學為三大部:
物理學(Physics),倫理學(Ethics),論理學(Logic)。
此所謂物理學、倫理學與論理學,其範圍較現在此三名所指為廣。以現在之術語說之,哲學包涵三大部:
宇宙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世界之道理」(A Theory of World),
人生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人生之道理」(A Theory of Life),
知識論 ——目的在求一「對於知識之道理」(A Theory of 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圖以後,至中世紀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亦多用之。
哲學之內容,大略如此。
就以上三分中若復再分,則宇宙論可有兩部:
一、研究「存在」之本體及「真實」之要素者,此是所謂「本體論」(Ontology);
一、研究世界之發生及其歷史,其歸宿者,此是所謂「宇宙論」(Cosmology)(狹義的)。
人生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人究竟是什麼者,此即心理學所考究;
一、研究人究竟應該怎麼者,此即倫理學(狹義的)、政治社會哲學等所考究。
知識論亦有兩部:
一、研究知識之性質者,此即所謂知識論(即 Epistemology)(狹義的);
一、研究知識之規範者,此即所謂論理學(狹義的)。
就上三部中,宇宙論與人生論,相即不離,有密切之關係。一哲學之人生論,皆根據於其宇宙論。如《列子,楊朱篇》以宇宙為物質的、盲目的、機械的,故人生無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快樂。西洋之挨比求倫學派(即 Epicureanism)以同一前提,得同一斷案,其一例也。哲學家中有以知識論證成其宇宙論者,(如貝克萊 Berkeley、康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1折$430
-
新書9折$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