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WTO杜哈回合談判宣告破裂之後,全球的經貿版圖加速由全球化(globalization)轉向區域化(regionalization)發展。在這一波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中,居世界第十五大貿易國的我國因兩岸政治因素無法參與其中,引發國內各界對台灣經濟可能因此被邊緣化的憂慮。
區域經濟整合是否可以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與帶來更佳的經濟發展?經濟學與政治學理論各自有不同的關切;同時,不同的經濟學派彼此間亦對區域經濟整合的效益存在爭辯。1950-1960年代間所進行的第一波區域經濟整合運動大部分是失敗的實證經驗,則說明了其困難與複雜程度。
區域經濟整合運動,如同任何人類的社會經濟體制,皆會產生贏家與輸家。在何種產業結構條件與何種政府相關政策的實行下,一國將受益或受害於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以及哪一種產業部門或地區將較其他產業部門或地區受益或受害更多?需要更多對實務案例的研究與檢驗。
歐洲經濟整合作為結合新、舊區域主義的延續,不僅為所有區域經濟整合運動中歷時最久者,且為整合程度最深化與進階的案例。因此,本書選擇三個歐盟主要成員國──德國、法國、英國,具體觀察及檢驗其在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過程中,是否以及如何受益於此一區域經濟整合的途徑,並根據研究發現與區域經濟整合相關的經濟、政治理論進行對話與檢證。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至美
學歷: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政治學博士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士
現職: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經歷: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副教授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銘傳大學國際學院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NAM Research Unit研究員
英國教育部大學校長委員會(CVCP)ORS獎學金2000-2003年得主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有關區域經濟整合的研究概況
第三節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實務發展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五節 本書後續章節的安排
第六節 研究途徑、限制、與名詞定義說明
第二章 區域經濟整合的理論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經濟學理論學說
一、新古典經濟學
二、新經濟理論
第三節 政治學理論學說
一、政府間主義
二、新功能主義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德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實證經驗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德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效益
一、經貿性效益:出口貿易增長所帶動的經濟與所得成長
二、參與歐洲貨幣整合的效益
三、非經濟性效益
第三節 為何德國受益於歐洲經濟整合?
一、德國產業的競爭策略與定位
二、協調合作式的企業經營型態
三、賦予企業權能的政府(Enabling State)
第四節 德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成本
一、失業問題更加無解
二、成果分配問題
第五節 結語
第四章 法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實證經驗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法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效益
一、貿易增長、經濟與所得成長
二、對法國經濟本質的改變
三、非經濟性效益
第三節 為何法國受益於歐洲經濟整合?
一、國家力量介入
二、產業的調整與回應途徑
三、共同農業政策的實施
四、產業的優勢與劣勢
第四節 法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成本
一、失業成本
二、參與歐洲貨幣整合的成本
三、區域發展失衡的成本
第五節 結語
第五章 英國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實證經驗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爭辯中的歐體∕歐盟效益
一、受益還是受害於參與歐洲經濟整合?1980年代對初期經濟表現的辯論
二、1990年代對動態效益的論辯
三、2000年之後對是否對退出歐盟的辯論
第三節 加入歐體∕歐盟是加速還是減緩英國經濟的去工業化?
一、歐盟加速英國經濟去工業化論者
二、政府的政策與治理問題
三、產業本身的競爭力問題
第四節 無可爭議的歐盟效益
一、FDI 效益
二、規模政治效益
第五節 參與歐洲經濟整合的成本
一、CAP的參與成本
二、歐盟預算淨貢獻國的參與成本(The British budget question)
三、參與歐洲貨幣整合的代價───1992年的ERM∕英鎊危機(ERM/The sterling crisis)
第六節 結語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理論的檢證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德國的歐盟經驗
一、德國的實證研究發現
二、德國經驗對理論的檢證
第三節 法國的歐盟經驗
一、法國的實證研究發現
二、法國經驗對理論的檢證
第四節 英國的歐盟經驗
一、英國的實證研究發現
二、英國經驗對理論的檢證
第五節 結語:回答研究問題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德國、法國、英國三國實證經驗的評比
第二節 對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政策啟示
內容連載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千禧年起,全球的經貿版圖加速朝向三大區塊—歐盟(European Union, the EU)、北美、東亞等區域整合的發展。在歐洲方面,歐洲單一貨幣—歐元(the euro)的實現以及前東歐共產國家的加入,使得歐盟完成歷史性的深化(deepening)與廣化(widening)。在北美方面,繼完成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之後,位居領導地位的美國,一方面研議如何將NAFTA由北美擴大至中南美洲,另一方面於2013年與歐盟展開美—歐盟自由貿易區(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的談判,試圖建立全球經濟總值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東亞方面,以東南亞國協(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e ASEAN)為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計畫透過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本、南韓,ASEAN+3)、再加三(澳洲、紐西蘭、印度,ASEAN+3+3)的自由貿易協定,於2015年底創造全世界人口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稱之為「區域廣泛經濟伙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成為與歐盟、NAFTA並立的三大區域貿易集團。全球經貿版圖加速區域化(regionalization)的事實,使得研究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論者(如Hirst & Thompson, 2000: 70-3; Gilpin, 2002: 341)指出全球化乃為一種迷思,我們所置身的世界經濟其實是一種全球性的區域化(global
regionalization),因為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貿易與投資是發生在這三大區域貿易集團彼此之間或區域之內,而非廣及全球範圍。
-
新書9折$315
-
新書95折$333
-
新書95折$333
-
新書95折$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