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舊玉

發現舊玉
定價:1000
NT $ 900 ~ 1,000
  • 作者:梁世昌
  • 出版社:宏技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4-01-2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361311
  • ISBN13:9789868361317
  • 裝訂:精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一本教人鑑定白玉的寶典,玩家非看不可!

  「發現舊玉」,這是一本為鑑定所寫的書,筆者以客觀論點和理性分析,配合多年玩玉的經驗與心得,從造假玉器所留下的蛛絲馬跡中,詳加觀察並採取推理方式,帶您去發現舊玉和仿品的出入,辨別老玉和新玉的差異,尋找出無可爭議的明顯痕跡,其中包括玉種、刀工、皮殼、光澤、沁色和時代風格等,來和出土文獻相互比對印證,以求得最少誤差和最大公約數,進而揭開玉器的神秘面紗並確認玉器的新舊與真偽。

  為了達到簡潔明瞭的編排,筆者依照識別步驟又將鑑定方法分為質地、雕工、眼門、光澤、皮殼、沁色、形制和品相等,總共八章四十二節(第二章雕工列有七小節外,其餘每章五小節),來詳加說明,希望您會喜歡。

本書特色

  ◎多年鑑玉經驗,從玉表的製造到使用痕跡詳細解說玉器新舊真偽。
  ◎內容深入淺出,簡潔明瞭,讓初學者能事半功倍的進入識玉、尋玉、賞玉、藏玉領域
  ◎全彩編排,772張精美圖片供讀者比對、鑑賞,一步步「發現舊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世昌


  1957 台灣台南
  1979 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
  1982 至善工商任教美工科主任
  1983 師承翁國禎師傅習陶
  1992 大溪鎮美術會會長
  1992 大溪鎮展示館油畫展
  1992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陶藝展
  1994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陶藝展
  1996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陶藝展
  1997 清華大學「古玉講座」
  2007 教職退休,三峽擺攤「老街蔥油餅」
  2010 古玉教學
 

 

目錄


前 言
玉 緣
發現舊玉
什麼是玉
如何區分
為何要學玉
舊玉的鑑定
1質 地
2雕 工
3眼 門
4光 澤
5皮 殼
6沁 色
7形 制
8品 相
放大鏡到底在看些什麼
關於白玉
關於籽料
台灣玉市概況
藏玉的認知與玉器的保養
藏 玉
賞 玉
結(心語)
附錄(參考書目)
 

 

作者序

  玉石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玉器更為華人所熟悉與喜愛,人們除了將它陳列擺設外,大多用於配戴和把玩,怡然自樂;至於〝玩玉〞這種嗜好,可稱得上是最佳的精神糧食,它不只包含有求知、尋覓、玩賞和典藏的心靈滿足,更為美好的視覺與觸覺享受,所以只要是接觸過玉器的愛好者,大多都能心領神會那份賞心悅目的喜悅,甚至於有些玩家因過分投入,進而終日沉迷,玩物喪志。

  老實說,玩古董的人,收藏意識普遍偏於主觀,往往敝帚自珍,其實這種現象其來有自,因為玩家對於真偽古董的買進,大多都自認是難得的寶物,加上花了大筆金錢購得,所以心態上總認為自己的收藏品才是最好,而且一定都是真的,然而事實上,真品或仿品是會講話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但您是否有能力來辨識呢?還是如同有些玩家,由於沒有識別能力,只得將買來的玉器請教他人,〝您看這件玉是不是真的?〞諸如此類的話來尋找答案,因此初步玩玉的愛好者,必須認清一件事,那就是在不懂或未深入了解玉器的真偽之前,應先具有「鑑定」的觀念,並將這門功課學好再說。

  談到玉器的鑑定,儘管深奧難懂,可是它畢竟是玩玉成功與否的關鍵,其次,很多愛玉者,最終不再碰玉,原因都在於〝玉〞的說法,莫衷一是,因此鑑定這門學問,對玩家而言,更是非懂不可。不過,說時容易做時難,舉例來說,筆者初學期間,求知若渴,雖然閱讀過多本關於鑑定玉器的書籍,並且四處請教他人,但所得到的答案卻是眾說紛紜,不只讓人無所適從,更是令人不敢貿然買玉,正所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當時,筆者由於求助無門,又苦於缺少一套有效的識別方法,用來作為判斷時的參考依據,因此只得自行摸索,從玉器的比對中,不斷地去尋找真相,也就是在玉表找出可供鑑定識別的「規律性」痕跡,然後確立認知並累積心得,最後歸納出一套牢不可破的鑑定方法來貫徹落實。另外,玩家研究玉器,如果不能洞悉「鑑定」這一點,那麼想在玉器文化的領域裡有所精進,或是在玉市裡尋寶,那可說是緣木求魚,原因就在於仿品太多,購入時若不稍加注意,馬上就會買進〝失真〞的玉器,而產生懊悔。

  有鑒於此,筆者將民國八十六年九月間,受邀在新竹清華大學講座〝如何鑑定玉器〞的文稿加以彙整,重新規劃學習架構,並以〝有圖為證〞的方式來編輯,好讓讀者易於比照參考,同時也完成自己多年來想出書的心願。

 

內容連載

什麼是玉

聊聊有關玉的古老傳說。玉,在民間有多種說法,(1)玉的形成。自古人們認為玉是仙女的淚、仙女所撒出的花?這些傳說,勝過科學解讀,玄之又玄,浪漫而美麗。(2)納福增壽。說什麼古玉吸取了天地日月精華之氣,若將古玉配戴在身,不只可以避邪,還可以帶來好運,甚至還說把玉磨成粉來服用,可以養生保命、益壽延年,事實上,這類迷信傳說在坊間已流傳了好幾千年,我們除了經常聽到外,多數的中國人也都信以為真。(3)判斷玉器真偽的方法。有人說:「將頭髮綁在玉器上用火來燒,燒不斷的就是玉」,還有說:「能割劃玻璃的就是玉」;其實這些話,聽聽就好,因為綁在玻璃杯上密合的頭髮,也同樣燒不斷,那是因為物體散熱的原故,所以不能將燒不斷頭髮的材質都稱為玉,至於割劃玻璃之事,那也是因為玉的硬度高過玻璃,割劃時,不但輕而易舉,而且自身不會受損,但總不能把所有能割劃玻璃的礦石都稱為玉吧!

關於上述的種種傳說,並深信玉有治病療效或避邪功能,都正好反映出我們對於玉似乎接觸太少,卻又聽得太多。科學告訴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礦石,其中包括軟玉都具備著靜電,也就是磁場,當中國人遇上有磁場的玉,不僅有說不完的故事,同時也提供了賣家跟藏家許多關於〝避邪〞的賣點與遐思,甚至於有些買家,對於沒有故事來歷的玉器,還絕不買進呢?
  
總之,每個人對於玉的講法,似乎都很主觀的在詮釋和下結論,您說呢?

為 何 要 學 玉
當您學會了一套鑑定知識,並且具有判斷能力之後,他日遇到美玉,就能篤定購入,有人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您準備好了嗎?您是否開始享受尋寶的樂趣呢?反之,若是學藝不精,不懂得辨識竅門,購玉時總是舉棋不定、沒法抉擇,也許哪天一件曠世絕寶玉器,從您眼前掠過,而您卻不知把握,那豈不可惜,因此筆者奉勸您,與其怨天尤人,悔不當初因不懂而沒能購得,倒不如事先把功課做好,免得走寶而遺憾。老實說,在我們玩玉的過程中,經常患得患失,有時為了一件玉器沒買到而遺憾終身,但往往也為了買錯一件玉器而終身遺憾,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要學玉,將玉學好備而不用,就像您練習開車一樣,有駕照並不一定就得開車,但沒駕照請萬萬不要開車,免得出狀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900
  2. 新書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