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寫人間萬事
◎李瑞騰
星雲大師喜歡文學,曾不只一次說過,他從文學經典的閱讀中得到許多人生的啟迪,並以之用於弘法利生的志業,因此而有辦文學獎的意念,他以為這是他回饋文學的最佳方式。
如所周知,佛光山人才濟濟,面向社會且特有實踐的行動力,要辦文學獎一點都不困難,但星雲大師一開始就想把文學獎交給一個獨立運作的評議委員會,希望我協助他。我多年來日讀《人間福報》,於星雲大師的文教事業略有所知,甚為感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追隨他做點有意義的事,為此我上山幾次,當面請益,最終決定以『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為名,有貢獻獎、有創作獎,前者獎勵具累積性成就的資深作家,後者鼓勵創作歷史小說、報導文學和人間佛教散文。
以小說的虛構面對歷史的真實,其中的歷史想像非常重要,大體來說,深入過去的歷史,再現其中的人事物,增加些什麼?減少些什麼?然後重建歷史場景,重組其脈絡,使之合乎小說的構成要件。說真的,要寫好這樣的小說實在不容易,特寫人間萬事別是獎金頗高,評審委員也就高懸標準,以至於前二屆都只給出評審推薦佳作,直到第三屆終於有了第三名。
如果說歷史小說是現代人之面對歷史,報導文學即是面對當代社會現實,但不能虛構,而是用『報導』來表現;由於重要的是來龍去脈,所以有關的文獻資料之剪輯、現場之觀察以及當事人和關係人的訪談等,如何有機組合成可讀且感人的篇章,報導文學家的理性和感性必須有效結合。
至於人間佛教散文,倒不一定非得寫佛事、佛理,主要還在於精神面的相契,寫人間萬事,表現寬容、慈悲與人道諸要旨,當然一定要是好的散文。
順利辦完三屆,承辦的評議委員會獲得充分授權,主辦的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諸執事,為我們做了所有的行政事務;委員建議得獎作品應該要出版,經討論,決定先出版三屆的『人間佛教散文』得獎作品集,各以一篇得獎作品的篇名化成書名,分別是『瞬間明白』、『推開黑夜』、『娑羅花開』,各請一位決審委員作序,略述作品旨趣。我看了典雅的裝幀設計,甚感欣慰,更堅定辦好這個文學獎的決心。
推薦序二
一趟美好的閱讀經驗
◎黃碧端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人間佛教散文」獎,今年到了第三屆;時間不長,但已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在評審第一屆作品時,讀到的作品,雖已是經初審篩選過的,仍看得出有些作者猶豫於是否必須設計一點出世色彩或勸世情節,來投合一個宗教團體所設的文學獎尺度的痕跡。幾位評審卻在彼此未加任何討論的情況下,很自然地只以作品的質地來給分論斷。好作品當然可能是宗教的也可能不涉宗教,但一個作者如果特別設計出某種寫作元素來投合他想像中的文學獎要求,成為好作品的可能性便受到侷限了。
三年當中我們看到,特意的信仰設計現在幾乎沒有了,貼近宗教情懷本心的抒寫卻自然展現。
以這屆進入得獎名單的十篇作品來說,有些寫面對大自然的感知,(爭氣〉、(須彌倒影〉、(羅浮‧ 東方〉屬之。有些寫最切己的親人之情,如(娑羅茶〉、(如風〉和(母親的夢與魏德聖〉。有些寫物己之間隱微的互動,(約見石頭〉、(佛光石〉、(一顆新鮮的老蘋果〉是這一類。(病中絮語〉則自成一格,在病發病中的種種回顧前瞻之中,勾串了生命的播遷,親友的眷戀,清淡而有餘韻。
(爭氣〉寫赴安地斯印加帝國遺址,巧妙地把景致歷史融接在自己陷入高山症絕境無法呼吸的身體感受之中,成為難得的一則文學質地強烈的高山症身體文獻。(須彌倒影〉描述如何在風雪中,忍受酷寒的不適朝心中的聖山岡仁波齊前進。回顧時刻「記憶也如掀看靈魂的刺青」,文字動人。(羅浮‧
東方〉作者藉由羅浮宮所收藏古物的聯想,省思西方博物館所保存的東方零散難以整合的歷史,文字在現在與過往的時間中自由穿梭,既抒情又知性。
親情諸篇,(如風〉追憶與父親的關係,反思生命皆然的「悲沈的嘆息」。(母親的夢與魏德聖〉描寫年邁的母親意識進出於真實與夢境間,穿插出作者成長期的性別曖昧和如今的年華虛度,有其巧思,也獨具風格。(娑羅茶〉則從自己與丈夫的愈行愈遠寫起,到重新感知溫情,筆致雅淡,被評審稱許是「宛如細品一盞娑羅茶,無限美好。」
寫物己互動的幾則則更以創意見長。(約見石頭〉回省自身初遇、再遇種種石頭的經驗,歸結於所有的石頭都是沉默的神祇;重臨吳哥窟現場而有石頭幽封了記憶的領悟。(一顆新鮮的老蘋果〉從一顆冰箱裏的陳年蘋果,引發連串「新鮮」與「凋亡」的辯證。(佛光石〉則敘說作者與「拉長石」的緣份,有歷史和隱喻,有現實人事的悲歡,呈現彷彿禪偈的體悟。
這篇序文,借用了一些「同審」好友的精確評語,也重溫了一趟美好的閱讀經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的「人間佛教散文」,已有風格逐漸形成的格局,很是可喜,也期待來年好作品源源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