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人心的剛硬與難寫的預言
宋澤萊
我要談談文學家和預言的故事。
文學家是一個廣義的預言家,他們的作品實際上是一種廣意的預言,因為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一直宣說事情的可能性。所謂的可能性就是說它能夠讓未來的眾多事情對號入座。譬如說自從《羅密歐與茱麗葉》或《少年維特的煩惱》這些故事被創造後,世界不知道發生了多少雷同的悲劇愛情故事。
提到文學作品與正式預言扯上關係並不只是近代文學才有,它的起源可能和文學的娛樂功能同樣古老,也即是說自古就存在。
《聖經》這本完成於上古時代的書籍其實就是一本記載著大量預言的書籍。在〈使徒行傳〉第一節到第十一節,記載著耶穌經過被釘十字架、埋葬、復活後,整整有四十天的時間,他又和他的門徒們相聚的若干故事。當時,門徒們大概認為棲身在猶太教勢力龐大的耶路撒冷是一件對生命充滿威脅的事,或者至少會使得傳播基督教變得一籌莫展,門徒們告訴復活後的耶穌說,他們想離開耶路撒冷。為此,在耶穌即將飛昇天堂離開他們的那一天,當著門徒的面,說了一些簡短的預言,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不必急於離開耶路撒冷,聖靈就即將要降臨了!當聖靈降在你們身上時,你們會忽然具備巨大的神能,能摧垮猶太人和一切外邦人的阻擋,最終就會把基督教傳到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球盡頭。」耶穌說完,就冉冉升天,直到一朵雲把他接走為止。當耶穌說這些話時,事情還沒有發生;不過兩千年之後的今天,基督教果然已經廣傳世界,就是地球的南北極,都存在著信仰它的人。這卷〈使徒行傳〉記載著更多的預言,作者是當時的希臘人醫生路加,不過所記載的預言都是別人所宣說的預言。
《聖經》裡還有一些文學家比路加更大膽,直接書寫自己從神那裏體會到的、聽到的預言,約翰所寫的〈啟示錄〉就是一個典範。
《聖經》只是部分的例子。我認為在上古和中古的大半地球上,文學與來自神的預言密不可分,並不限於某個地域的某個民族,因為那時是個神權時代,大半的文學就是神的言語和行誼的記載。我也認為,這個漫長的時期是文學預言家的黃金時代。因為記載預言的文學家,只要出於忠實,不管預言是否成真,他都不必負責任,因為預言來自於神,與他無關。同時,在那個時代,神的話語深受人類的信任,人們的心非常柔軟,能無條件相信那些文學家所記載的故事和教條,甚至熱烈的奉行它們,終至於形成蘇美、埃及、猶太、希臘、基督教、回教……等等的倫理文化。對於文學家而言,可算是最大的光榮和貢獻。
可是,中古時代過後,寫預言的文學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我們先談現代。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可算是時代的先知。1921年,他寫了詩作《荒原》。在那首詩裡,當他寫著:「我說不出話,眼睛看不見,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麼都不知道,望著光亮的中心看時,是一片寂靜。荒涼而空虛的是那大海。」時,已經暗示未來人類的精神狀態將是一片荒蕪。詩人筆下的「荒原」土地龜裂、石頭燒紅,草木凋萎,人類精神恍惚渙散,上帝與人、人與人之間不再有聯繫。艾略特所描述的狀況,就是1921年迄今,接近一世紀的人類生活狀況。沒有人可以否認他寫了一齣了不起的預言。
接著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 )
於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赫胥黎假設將來有一個人類社會,被科技所控制,人類被劃分成5個階級,每個階級都有一定的任務,尤其是第5階級被強制以人工的方式導致腦性缺氧,把人變成痴呆,好使這批人終身只能以勞力工作。權力最大的管理人員用試管培植、條件制約、催眠療法、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等科學方法,嚴格控制各階層人們的生活。這本小說預言了如今的科技社會,所有的人都在科技人員的管理底下,過著被制約的生活,毫無主動性可言。
另一位是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他在1949年出版了《1984》這本描寫極權監控統治下的新社會小說。1984年,世界有一個「大洋國」,由一個從未露面的「老大哥」統治一切。社會裡到處都是標語和一張大人像,標語寫著『老大哥正在監視著你』。老大哥的統治技術之一是監視器。在「大洋國」裡,電屏佈滿在人行道、樓梯口、走廊、街道,它們竊視人們的一舉一動。這本小說預言了如今現代化政府的社會控制手段和人們的無奈。
以上三位都是英國作家,卻可以代表同時代全球的預言作家,他們預言的犀利和神權時代的預言家可說不相上下。但是我說,他們已經沒有那麼幸運了。首先是:他們已經不能用神的名義說預言,他們必須表明,這是他個人所做的預言。因此,作家就必須背負心頭重擔,擔心他們的預言是否只是一場胡說八道。由於缺乏信心,這些寫預言的文學家所預言的災難要不是發生在整個歐洲,就是全球,企圖讓更多人對號入座,以保住他的預言不虛。同時,沒有信仰的現代人的人心已經剛硬了,他們對任何預言毫不在乎,痞子一般的現代人似乎說:「我們不在乎你們的預言,不管世界變得如何,習慣了就好!」因此,自從眾多的作家做了預言以後,如今這個世界看起來仍然一樣虛無,科技控制越來越囂張,獨裁專制日甚一日。對於寫預言的文學家而言,現代人的這種態度簡直能夠叫他們憤而折筆、永遠罷寫。
時間來到了後現代的今天,預言更難寫。
由於人心的剛硬更甚,對於所有的預言已經發展出更痞的說詞,他們說:「也許預言是對的,但是我們不怕,因為災難會在別的國家身上發生,可就是不會發生在我們的國家裡。」美國人不願意簽訂「京都協議書」,就是這個態度的典型代表。這種自私的看法,叫人憤怒。由於洞視到人心已經變成鐵石,於是,作家只好改變預言的寫法。除了把預言說得更恐怖﹝乾脆預言人類將在災難中大量滅絕﹞以外,就是直接指出災難將會降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企圖用這種更直接的恫嚇,引起人們多在乎預言一秒鐘。我們看到,在1973年,日本作家小松左京出版了一本叫做《日本沉沒》的預言小說,內容宣稱有一位地理物理學家發現日本在一年內將會發生地殼變動,大半列島將會沉入海中。日本政府知道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之後,啟動一個計畫,將日本人陸續移出日本之外,資產也轉移到國外。跟著地震果然加速發生,最後日本列島終於被撕裂成碎塊,沉入海中,日本人終於流落四方,成為無土而寄人籬下之人。這本小說立即轟動日本,成為日本人的噩夢,隔年立即拍成電影,後續更拍成電視劇。
《日本沉沒》是一個樣板,告訴想寫預言的文學家,未來如果要寫災難,必先指定某個地區或國家,絕不能含糊。就像是2004年,美國也拍了一部電影,叫做《明天過後》,災難所發生的地方就側重在美國的紐約。不過,這麼一來,未來假如要寫小說,就必須更仔細描寫某個個別地方,不能模糊籠統;同時作家最好是半個科學家,推理必須可信,否則他的小說可能沒有辦法震醒人心剛硬的讀者。如此,可以想見,由於條件苛刻,將來寫預言的文學家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少,終於成為一個絕響。
我說了半天,無非抱怨由於人心的剛硬,預言文學作品越來越難寫;不過文學的預言卻更加聳動和不可漠視。也許當人們完全漠視文學預言的時候,世界末日真的就到了。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知道我要介紹我得獎的小說之一《廢墟台灣》了。沒錯!正是如此。這本小說預言台灣人由於漠視公害撲擊的威力和核能發電廠潛在的危險性,在21世紀初期,終於導致核電廠爆炸,台灣瞬間變成一座巨大的廢墟,台灣人幾乎全部滅絕。自1985年出版這本書以來,如今已屆28年的書齡。儘管這本書曾經當選當年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但隨後,並沒有引起多麼廣泛的注意。這麼多年以來,身為作者的我的心情並不輕鬆,常常處於焦慮的狀態中,我多麼害怕自己的預言成真!因為它已經完全猜中了烏克蘭的「車諾比事件」和日本的「福島事件」;這兩個事件的悲慘情況,恰巧和《廢墟台灣》所寫的一模一樣;如果發生在台灣,台灣當然變成一片廢墟。我擔心的還不只是無法完全操控的核分裂本身,而是台灣的人心比世界各國更加剛硬,吉凶不分;歷來主政的人的心更是剛硬中的剛硬,他們患了唯利是圖、貪圖目前的惡性心病,對於核電廠的興建從不曾鬆手,卻是草率行事。我感到危機就要發生,因此,藉著得獎的機會,懇請更多想瞭解核電可怕的人再翻閱《廢墟台灣》這本書;並呼籲那些對核電廠興建充滿盲目熱情的人回頭是岸、臨危止步,則生民甚幸,台灣甚幸!
──2013、07、28於鹿港
序二
想起:宋澤萊
林文義
東港海岸少尉的軍服
像沈鬱的晚潮漸藍
方剛辭別學院歷史系
青春之你或者會思索台灣
未若我在府城學習渙散
讀昔之哲學卻不思不想
濁水溪南邊你的打牛湳(註1)
故鄉的村名竟成小說
退伍後以文字替農民控訴
北城之我依然耽美虛無
被剝削被侮辱被欺瞞
長夜讀你終於泫淚領悟
相與年代的父親何以默言
從南洋死不去的絕望回家
或者菸酒沈寂的老靈魂
太陽下父親陰雨濕冷的心
偶而也會興致的說從前
我們往後皆清晰記下
相與年歲的你我滿六十
蓬萊誌異(註2)更為迷離
廢墟台灣(註3)不再美麗
一生文學究竟印証多少
曾經奮力尋求潔淨的島嶼
台灣未竟的下一代何處去?
*註1.2.3是宋澤萊小說三書
序三
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出版記
前衛出版社社長 林文欽
1978年初,我有著可能是人生最奇妙的一段際遇,本來我已調整好心情,準備要認份地去做一個身不由己的野戰排長,不明所以然,我竟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忽然間成為師司令部的一名小小參謀官,駐紮在高雄旗山。大約每兩週一次,我休假返回中部崙背故鄉或北部寓地,路經高雄火車站前書店及書報攤,我總要駐足許久,激越地尋覽最新出版的文學書刊或前黨外政論雜誌。某天,就在書架角落邊,我翻到了一本不起眼的長篇小說《廢園》。噫!竟然是寫著我極其熟稔的故鄉農園景象,和若我一般曾經也有過的慘綠少年歲月。作者廖偉竣,是誰呢?莫非是那個我在夢中曾經照面的鄰鄉田庄兄哥!
這是我和廖偉竣結緣的開始。緊接著的一年,廖偉竣就以宋澤萊之名,英姿煥發地成為其時台灣文壇的耀眼新星,他的生身故鄉「打牛湳村」也大大地轟動了。「打牛湳」!一個離我家僅五、六里遠的傳統農村聚落,我小時即常聽聞,那裡也曾有著我父祖輩的西螺七崁的親戚友伴呢!
也因著這層魂牽夢縈的關係,我開始渴嗜地搜讀宋澤萊新作。而宋澤萊也以驚人的爆發力,密集不斷地有震撼性的小說發表。他用文學語言對台灣這塊悲苦大地的深邃描寫,直叫我驚呼:他該是我們這一代不世出的寫作天才了。
退伍後,我有幸進入文化出版界,在台北三民書局練功三年十個月之後,我開辦「前衛出版社」,頗想著可以為我們被踐踏的台灣作家發聲。理所當然,宋澤萊另一波攪動文壇的《禪與文學體驗》就成了我的創業書之一。往後,我們好似有著根本不必言說的默契,宋澤萊是前衛緣定要刻意經營的一個作家;或者也可以說,前衛其實就是宋澤萊緣定要救贖營造的一個出版社。所以,前衛前前後後總共出版了宋澤萊二十餘本的著作。假若說前衛有什麼可資歷史留名的業績,宋澤萊絕對是前衛的最大支柱。他的文學和評論所帶起的風潮,也是前衛最足於向外人誇示的血淚戰績。
我想,只要是稍微有意觀照本土文化動向的人,任誰都可以看得出來吧,我和宋澤萊是有著極為濃厚的革命情感的。我們盡一切心力,總試圖要翻轉某種加諸台灣的有形、無形精神枷鎖,期待台灣新社會出現。我們盡力了,至於成效如何,那就要看我們台灣眾生是如何看待我們苟活著的這個「殖民地台灣」了。
忝做為一個出版人,說刻意要經營一個台柱作家,我恐怕是非常不夠格的生意人,我心裡總有著太多的「隨緣」「隨喜」傾向。但是我一貫也有偏執鍾愛的脾性,那就是:只要有讀者需要,我要讓我心意所屬的重要著作持續流通。台灣的圖書流通機制太現實可怕了,但我就是不信邪!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澤萊作品在前衛會有數種不同版本出現的原因。而事實上,宋澤萊讓我把他的版稅永遠記在壁頂的情份,我真的是對他十分虧歉,不知如何可以報答。
閑愁之時,我常再翻讀我曾經出版過的宋澤萊作品。好奇怪,每次總有不同程度的靈魂悸動。除了佩服他的文字魅力之外,不禁也要讚嘆:我們台灣人作家竟有人可以如此玄妙地掌握、駕馭中國文字,天才畢竟就是天才!我私自惕勵自己,我可不能讓這顆天生的慧星在我手裡泯滅。所以心底總有「我要再好好整理宋澤萊」的一股衝動念頭,成不成,就看天意因緣造化了。
這次,趁著宋澤萊得到國家文藝獎的契機,我把本來就常想著的宋澤萊四本代表性小說,用「宋澤萊深情典藏紀念版」的名義重新包裝出版。我並無意要宣示什麼,只想告訴讀者,這宋澤萊經典級的舊作,讀來卻有歷久彌新的味道;而且是更含帶著宋澤萊和前衛的赤誠深情的,這應是我們給打牛湳世代讀者群的一份最佳獻禮了。
底下,就讓我來說說我為什麼特別鍾情宋澤萊這幾本小說的初衷原委吧。
《打牛湳村系列》
這是宋澤萊突然間闖進文壇的成名代表作,對他應有彌足珍貴的特殊意義。相較於他第一次由遠景所出版的《打牛湳村》,這本《打牛湳村系列》的新版本,應可看出一些我的編輯鑿痕。對我個人來說,打牛湳的笙仔、貴仔、花鼠仔、大頭崁仔,〈糶穀日記〉中登場的眾多庄裡人,就是我所理解的台灣農鄉人物的原型了;但宋澤萊賦給了他們深層的文化意涵。整個「打牛湳村」,是活生生地進入歷史了。
《蓬萊誌異》
這是宋澤萊創作高峰期的自然主義代表作,是宋澤萊有意經營的計畫寫作。光看宋澤萊表明這是要寫給台灣兄弟姊妹的人世間小書,就可感覺他下筆時內心所懷帶的悲憫之情。的確,我們殖民地台灣的父老確實有太多隱忍的痛苦、憤懣、悲傷要訴說的,宋澤萊替他們申冤了。
《蓬萊誌異》是我最常介紹給人讀的一本小說,實際上我也要測試一下台灣知識人的感情,我常想:讀者們應是有感情而有感覺和知覺的,不然文學何用?讀過這本小說,若再是「無感」,那真是鐵石心腸了。
《廢墟台灣》
宋澤萊又出其不意地丟出一顆炸彈了!在戒嚴時代出版的這本「社會預警小說」,只能說是令人震慄地「驚動萬教」了。這本小說,他之前曾試圖投稿給幾個報刊,據說有一位副刊主編讀著讀著時,竟胃痙攣起來了。當然他們不敢發表。宋澤萊只好把小說原稿丟給我,就直接出版了。老實說,當時要出版這樣的一本「危言聳聽」的書,我可是抱著豁出去的心理打算的。讀者當知,當時的恐怖政治,統治者要揉死一隻螞蟻是易如反掌的。結果,書沒查禁,還因緣際會地被選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我人也沒事,但我開始明顯感覺,我出版社巷口好似有人不定時站崗的鬼影了。
有文學評論家說這本小說是「以古諷今的黑色幽默寓言」,也是啦,宋澤萊就曾在書內毫不留情的自我消遣了一番;但最後當核電廠爆炸,台灣成為一片廢墟時,那個「TNN村的小宋的作家」也不知葬身何處了。宋澤萊顯然是要嚴肅提出廢墟警訊的,他由一九八四年美國三浬島核能事故所獲得的啟示,台灣有朝一日也可能會有萬劫不復的核電災殃,證諸蘇聯車諾比、日本311福島核災的應驗,台灣是隨時危在旦夕的,台灣人,你還要麻痺、毫無警覺嗎?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這是宋澤萊停筆小說寫作七年後再出江湖的應然之作,他終究是要寫小說的。而且如同以往的他的文學試煉,他又用新藝綜合體的手法再一次推進他的小說實驗風格。故事寓意在血色蝙蝠盤旋的異象貓羅城,我倒是覺得他更要表達的是如假包換的台灣現實黑暗社會現狀:黑白兩道、黑金政治、黑心商品、黑色廟堂、商戰爾虞我詐,甚至女性的復仇……都出現了。林林總總的混亂,像極了當今的台灣。
下一步,我還想要再重新整理宋澤萊另一本《抗暴的打貓市》,這本寫「一個台灣半山家族故事」的小說,意義太重大了,原因是它居然是用我們的台語文字寫成的。天可憐見,我們如今走在「雲端」的台灣知識份子,其實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根本就是台語文字的文盲;但宋澤萊率先起義,他用作品證明,他成功了。
我始終認為,宋澤萊就是宋澤萊,本無需任何其它外在名份來加持,他擎舉的台灣新文化的大旗已說明了一切。即使是在我們台灣一向浮華幻彩炫麗的創作界和讀書界,宋澤萊也一直就是一個如實的存在。是以,我現在以著奉為寶典的素心,重新再推出宋澤萊的作品,於我和宋澤萊多年來的戰友情誼,恰是頗富紀念價值的。但我也衷心期盼,我親愛的台灣兄弟姊妹和新起的世代,若你心內有台灣,可要好好讀一讀宋澤萊,再來感受一下你我或許都還保有的台灣赤子心懷。
我頂禮膜拜。感恩。
附宋澤萊著作一覽表
1983 《禪與文學體驗》(前衛初版)(絕版)
1983 《福爾摩莎頌歌》(前衛初版)(絕版)
1985 《隨喜》(前衛初版)(絕版)
1985 《廢墟台灣》(前衛初版)(絕版)
1986 《誰怕宋澤萊》
1986 《白話禪經典》
1987 《弱小民族》
1988 《打牛湳村》
1988 《等待燈籠花開時》
1988 《蓬萊誌異》
1989 《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1992 《宋澤萊集》(前衛初版) 精裝
1995 《廢墟台灣》(草根新版) 平裝/精裝
1996 《禪與文學體驗》(草根新版)
1996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草根初版) 平裝/精裝
2000 《打牛湳村》(草根新版) 軟精裝
2000 《蓬萊誌異》(草根新版) 軟精裝
2001 《熱帶魔界》(草根初版) 軟精裝
2002 《福爾摩莎頌歌》(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2 《隨喜》(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2 《變成鹽柱的作家》(草根新版) 軟精裝手掌書
2003 《被背叛的佛陀》(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4 《被背叛的佛陀》(續集) (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4 《誰能當選總統》(共四冊) (前衛初版) 軟精裝
2006 《宋澤萊談文學》(前衛初版) 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