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

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
定價:420
NT $ 145 ~ 378
  • 作者:原研哉
  • 原文作者:Kenya Hara
  • 譯者:李柏黎
  • 出版社:雄獅美術
  • 出版日期:2013-11-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741370
  • ISBN13:9789574741373
  • 裝訂:精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設計中的設計》之姊妹作。


  前書闡述了原研哉對設計的全般思考,是為「理論篇」;
  本書則含括其近年的設計活動足跡,是為「實踐篇」。   

  本書詳述日本國際級設計大師原研哉將設計理念付諸實踐的各種過程與軌跡。他透過設計,為日本的汽車業、觀光業、紡織業、都市住宅規劃等擘劃清楚的方向,並透過自身的美意識將「未來」前景訴說得淺顯易懂與充滿設計美感。

  作者認為所謂設計就是「欲望的教育」,因無論商品或所處的環境,都是以人類欲望為土壤所長成的收成之物。倘若期待創造優良的商品或環境,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因此必須提昇人們的「欲望」水平,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而「設計」便擁有影響上述欲望底蘊的能力。作者並於書中連結日本文化背景,思考如何以日本特有的傳統文化、美意識為資源,將「價值」輸出到世界各國?透過繁體中文版的發行,將其傳達給臺灣讀者理解日本的境況並藉此思索臺灣自身。

  出版於2003年的《設計中的設計》一書(繁體中文版2005年出版),是原研哉的代表出版品。他在本書的序文中提到《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是《設計中的設計》的姊妹之作。前書他論述了自身對於設計的全面性思考,所以可以稱之為「理論篇」;本書則詳述了從過去到未來的一連串設計活動軌跡,所以可視為「實踐篇」。

  因此,我們可在本書中領略作者與日本汽車業、紡織業的精英們共同思考所擘畫出的產業遠景;也可一探作者對於觀光業發展的具體做法(近年來已成為藝術愛好者心目中的朝聖地「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其視覺設計規劃即出自作者手筆);作者甚至教導我們如何在地狹人稠的城市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家園。

  本書兼具理論與實際,是原研哉的最新著作,不只是藝術相關工作者或愛好者不容錯過,關心國家行政規劃、產業前景擘畫的朋友們亦可一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原研哉


  1958年生於日本岡山縣。

  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日本設計委員會理事長、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副會長。本職為平面設計師,曾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賞、原弘賞、龜倉雄策賞等獎項的肯定。

  近年來其活躍領域已然跨越單純的平面設計,舉凡展場規劃設計、商品包裝設計、企業形象塑造等,皆能見其活躍的身影。而除了「物品」的設計之外,也重視「事件」的設計,因此策劃了許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展覽。例如,2000年策劃的「RE-DESIGN-日常的21世紀」展之中,從「日常」的視點切入,為設計提供了一個全新且令人驚艷的角度。從2002年開始,開始擔任無印良品的顧問委員會委員並藝術總監,其所製作的廣告行銷案獲得了2003年度東京ADC大賞。2004年,在「HAPTIC-五感的覺醒」特展中擔任總策劃,強調在人類的感性中潛藏著巨大的設計資源。

  此外,長野冬季奧運的開閉幕大會手冊,以及2005年愛知萬國博覽會的官方海報亦是出自其手筆,設計中往往表現出深刻的日本傳統文化。2007年以及2009年在巴黎、米蘭、東京策劃了「TOKYO FIBER-SENSEWARE」展;並於2008年至2009年於巴黎與倫敦的科學博物館舉辦「JAPAN CAR」展。2011年以北京為起點,巡迴中國舉辦了「DESIGNING DESIGN 原研哉2011中國展」,將其活動觸角擴及至亞洲。

  目前,專注於將日本產業界的潛在力提升至世界舞台高度的相關大型企劃—「HOUSE VISION」。而其《設計中的設計》以及《白》等著作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且暢銷多年。最新著作為《日本的設計》(岩波書店、2011年;繁體中文版書名定為《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由雄獅美術獨家出版)。

譯者簡介

李柏黎


  1974年出生。日本同志社大學美學與藝術學科畢業、京都大學美術史碩士。現為雄獅美術主編。著有《遺民‧深情‧劉錦堂》(雄獅美術,2009),譯有《原研哉的設計》(雄獅美術,2009)。

 

目錄

繁體中文版序
作者介紹
出版序──原研哉教我們的事
序─美意識乃是資源

第一章  移動──設計的平台
1-1面對飽和的世界
1-2「JAPAN CAR」展
1-3對於移動的欲望與未來
 
第二章  簡(Simple)與空(Empty)──美意識的譜系
2-1柳宗理的茶壺
2-2簡約是何時誕生的
2-3所謂「空」的豐富性
2-4阿彌眾與設計

第三章  家──住的洗練
3-1生活的型態
3-2打造家園的智慧
3-3所謂「無」的豐富
3-4輸出日本的家

第四章  觀光──文化的基因
4-1日本的視點
4-2複眼的視點
4-3思考關於亞洲式的度假村
4-4國家公園
4-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第五章   未來的素材—─「事件」的設計
5-1觸發創意的媒介
5-2時尚與纖維
5-3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創造
5-4在異國探索日本的未來

第六章   成長點─未來社會的設計
6-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
6-2成人的原則
6-3從北京眺望

後記
圖片出處一覽
注釋參考書目
 

 

繁體中文版 作者序

  《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造未來》得以在台灣出版,我感到十分光榮。能夠透過設計,與身處快速成長之亞洲並活力十足的台灣讀者們共同面對問題、相互激盪,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加喜悅的事了。我期待這本拙著,能夠成為台日間更為親密且細緻的思想交流之橋樑。

  本書可以說是《設計中的設計》的姊妹之作。在前書中我論述了自身對於設計的全面性思考,所以可以稱之為理論篇;本書則是詳述了我從過去到未來,一連串的設計活動軌跡,所以在此意義之上,本書可視作為實踐篇。本書是以日本做為主題,其原因在於日本已經邁入經濟成長的安定期,所以現在面對的課題已經不再是「產品製造」本身,而是該如何生產「價值」。在此議題之上,我認為設計擔當著責無旁貸的責任。雖然日本社會所面對的諸多問題如能源的生產與流通、高齡化社會、都市住宅、以及未來的交通移動方式等,無一不是難解的問題;但若正向去思考的話,將會發現在慎重考量其解決方法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已經對未來將可能發生的問題了然於胸。

  如何分辨藉由金錢所堆積出來的幻夢只是虛空,又如何一方面維持著自己已經掌握在手中的幸福與榮耀,一方面又能積極去構思、展望一個美好且力強的未來,這是當今日本的課題,同時也是設計的課題。而要如何將心中的設計思想付諸實行,常常有如逆水行舟,我現在同時在進行的大多數計劃中,都遭遇到類似的問題。

  就好比同時將好幾顆球拋向空中的雜耍戲班一樣,我藉著不斷持續去接觸這些計劃,也就發覺視野越來越清晰,進而掌握住某種確信。本書即是我按照順序,與大家分享我從自己的經歷中所得到的想法與執行經驗。無論是都市的交通移動、住家的營造、旅館的經營、還是觀光的想法等,無一不是必須從注重「功能」的價值觀轉換成注重內在「價值」的生成,也就是說「產品生產」不是唯一,而是要重視「事件的製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六十年來,日本不間斷地生產著電視機、電冰箱、冷氣機等家電製品,但已經是不得不轉換產業方針的時候了,日本必須超脫「功能」或「商品」的生產國,而逐漸進化成為「價值」或「事件」的生產國。輸出便宜且品質優良的產品或勞動力,已經是日本的過去式;現在應該要放在心中的是,如何以日本特有的傳統文化或美意識為資源,將「價值」輸出到世界各國。

  就在此關鍵時刻,台灣既是日本的鄰國,又是大東亞圈擁有共同經濟文化背景的夥伴;若能藉由本書將上述「價值輸出」的概念與台灣的朋友們取得共識的話,那是多麼的激勵人啊!

  當前的日本,設計師的職責正開始一點一滴在改變之中。雖然說創造美麗的造型或是生成優良的商品主體性仍是設計師的重要職責;但除此之外,如何將產業潛藏的可能性給可視化,或是天馬行空地發想各種服務或商業模式的可能性,並將其以淺顯易懂且具體的方式給表現出來,也逐漸成為設計師的重要責任。正因為日本的現況是諸多產業的前景不明,所以將可能性給視覺化便越顯重要。人類的特徵是對於眼不可見之物不會懷抱欲望與想望,所以幫助可能性可視化,藉以喚起人們健全的意欲,正是設計者無可迴避的職責。

  如果台灣讀者能藉由本書一面理解日本的狀況,一面思索台灣、亞洲甚至是世界的未來,我將會感到欣慰不已。

出版序

原研哉教我們的事


  原研哉先生曾於二○一二年受台北書展基金會之邀來台擔任金蝶獎決選評審。因緣際會之下,我有幸擔任他的隨行翻譯。

  連續三天跟在大師身邊,透過近距離觀察而得的感觸自然不在少數。但感慨最深直到現在都還念念不忘的是專題演講之後的問答時間。做為首次在台灣舉行的大型公開演講,原先生十分重視;因而與我排練再三,深怕一個鐘頭的時間無法將他的設計理念說清楚講明白。「何謂”無”的豐富?」、「白色對他的意義」、以及「設計師的職責不僅在創造商品,更要創造事件」等概念,他在演講中娓娓道來。演講後他對我投以微笑,我知道他放下了心中大石。不過,之後聽講者的提問卻有點令人尷尬。「請問大師,書的封面到底該如何設計才會大賣?」諸如此類的問題令他眉頭微蹙,因為這不是演講的重點,當然也不是他所關切的。不然,原研哉就不是原研哉了。

  近年來,台灣一直以軟實力自豪;但與日本相比,我們仍有一段長路要走。尤其是在提高視野、厚實人文底蘊的事上。我當然明白台灣有好些可貴的創作者不惜耗費時間精力,只為一圓自己夢想,或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還可以更進步,倘若我們的軟實力能與商業操作、功利主義再保持些距離的話,台灣會更加可愛。

  提到原研哉,我們首先會聯想到的常常是無印良品。但其實近年來他所著力的已然超脫商品宣傳的框架。他將重心置放在策劃展覽,而一檔又一檔的展覽,其規模之大、發想之奇,真會令人瞠目結舌。他說這些展覽不是要回顧過去,而是要「展示未來」。透過展覽,他與日本汽車、紡織等產業的菁英們共同發想,目的就是要為前景混沌的產業未來打開一條細縫、透進希望的光芒。他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將產業的潛在可能性,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視覺化,這便是設計師的職責。」

  不知怎地,我想到村上春樹。據說一九九五年發生阪神大地震之際,他人雖在國外講學,但知道故鄉神戶有難,旋即趕回,除了身體力行的關心外,五年後完成《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一本以地震為主題的連作小說。而《地下鐵事件》與《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則是他在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後,經過逾年採訪工作所完成的報導文學作品。

  或許把藝術創作與家國思維湊在一起會感覺有些八股,但我認為面對孕育滋養我們的母體文化,在我們開始有能力為她做些什麼的時候,我們就起來為她做些什麼,這份情操十分寶貴,尤其是現今這個「小確幸」當道的時代。

  原研哉說本書是他近年來的活動足跡,也就是將他的設計理念付諸實踐的過程。我們看到的不再僅止於過往的海報設計、企業識別設計或是書籍裝幀設計等;而是他透過設計,為日本這個國家的汽車產業、觀光業、紡織業、都市住宅規劃等,擘劃出一個清楚的方向。而且憑藉個人的美意識,將這些前景訴說得不僅淺顯易懂,並且充滿設計的美感,令人不禁心生嚮往之情。

  這,不正是我們的產、官、學所欠缺的嗎?

  本書日文版原名《日本的設計》,但原研哉其實原本是傾向以當初連載專欄之名—「欲望的教育」,來作為書名。這個初看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標題,原研哉是這麼解釋的:

  「所謂設計就是『欲望的教育』。

  無論是商品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都是以人類欲望為土壤所長成的收成之物。

  倘若期待創造出優良的商品或環境,
  我們首先需要肥沃的土壤。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提升人們的欲望水平,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設計,便擁有著影響上述欲望底蘊的能力。」

  本文最後,盼以原研哉的這席話,與讀者朋友(尤其是藝術相關工作者)共勉,期待台灣人民的欲望土壤能夠獲得改造,以生成更為美善的碩果。


李柏黎2013.10
 

 

內容連載

1-1面對飽和的世界(摘文)
 
日本雖然是向世界各國輸出眾多工業產品的工業大國,但產品本身彰顯出了什麼樣的文化?我們很難得有機會以此視點來做思考。文化並非只有在美術與藝術的面向上才能孕育,從製造出來的產品之中,也可發現有什麼樣的生活經營萌生其中,而它又會孕育出未來如何的生活環境?我們若能有遠見發現並提出建言,就能夠掌握對將來世界的影響力。從現在起的世界已經不再是金錢萬能的時代,而是結合文化影響力的時代。工業產品的總和有多少?或是GDP的巨大規模已經不再是影響力的唯一解答。日本必須在經濟之外,在如何構築人們更豐足生活之想像力的事上,展現出相對應的存在感並背負起責任。為此緣故,首先不可少的是多角化去考察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產品之中,蘊含了多少文化面向的品味。
 
但若是要等到國家或是企業以一貫的緩慢步調發現這件事,然後再費力地移動其沉重的身軀,就已經錯過了時機。因著「思考何事首先就必須付諸行動」的這個準則,建築家坂茂(1957~)★1 與我,決定組織一個以「設計.平台.日本」為名的小型NPO組織,為的是要將日本的產業文化從設計的觀點出發,在海外進行相關的展覽計畫。雙方事務所的同事們陸續加入,趁著工作的閒暇時刻開始付諸實行此計畫。
 
努力所得到的成果是:我們從二〇〇八年的十一月到二〇〇九年的四月,於巴黎與倫敦的科學博物館舉辦了名為「JAPAN CAR ─為飽和世界而設計」的展覽。在此展覽中我們邀集了日本車製造廠共七家公司,以及為社會基礎建設提供強大科技力之企業,還有負責環境科技技術的企業等來共同參與。坂茂負責會場的構成設計,我則擔任策展以及平面設計。
 
我曾經詢問坂茂,為何願意無償來執行一件這麼艱鉅的任務?他想都不想便說:「如同使命感一般的東西吧。」正因為這種潔癖式的言論,也才能深深打動我心。的確,既然從事建築、設計相關工作,如果無法參與其中所謂文化收穫的過程,一切就毫無意義,或許也會辜負了我們職業上的使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5
    $145
  2. 二手書
    5
    $210
  3. 二手書
    5
    $210
  4. 二手書
    52
    $220
  5. 二手書
    69
    $290
  6. 新書
    79
    $332
  7. 新書
    79
    $332
  8. 新書
    79
    $332
  9. 新書
    79
    $332
  10. 新書
    89
    $374
  11. 新書
    9
    $378
  12. 新書
    9
    $378
  13. 新書
    9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