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哲學

禪宗哲學
定價:300
NT $ 255 ~ 270
  • 作者:劉貴傑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13-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528559
  • ISBN13:9789570528558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佛教各宗派中,禪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宗派。此宗門風高峻,氣勢磅礡,主要以心為範,以性為宗,因而,禪宗哲學可謂是明心見性之學。有情眾生本具真心佛性,與佛無異,只因妄念遮蔽而不顯現;若能當下解粘去縛,則可親證本來面目。真心佛性固然非無,但不可以俗知知,不可以妄識識,卻可妙觀神會,玄照冥悟。禪宗哲學強調捨妄歸真,注重就日常生活,悟明真心,頓見佛性。其特點不外:即心是佛、自性本覺、無念無住、世間為用。

  在中國思想史上,禪宗哲學對宋明儒者產生深遠的影響。唐末道教神仙丹道一派,直取禪理以言鼎爐丹藥之道。金元之際,道教全真派創立者王?亦襲取禪宗心法,以明心見性為修練的首務。禪宗哲學流傳於朝鮮、日本、越南,以至今日歐美,從而益見其普世價值。

本書特色

  禪宗是在印度大乘佛法的基礎上吸收真如緣起論與般若性空學,並因應當時中國社會情況而形成的一個大乘佛學宗派。這個宗派的哲學有其經論依據、理論基礎、基本命題、主要義理、實踐途徑以及人生境界。尤其充分發揮了「自性本覺」的思想,顯揚了人的主體性,肯定了人的自覺性,從而呈現出其特點與價值。

作者簡介

劉貴傑

  教育部國家博士。

  曾任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教授、主任。

  現任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所兼任教授、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教授。

  著有:《支道林思想支研究》、《竺道生思想支研究》、《僧肇思想研究》、《東晉道安思想研究》、《中國哲學史》、《魏晉哲學》、《華嚴宗入門》、《天台學概論》、《佛教哲學》、《佛學與人生》、《廬山慧遠思想析論》、《佛學概論》。

  譯有:《西洋哲學觀念的發展》、《教育哲學導論》、《哲學人類學》、《教育的邏輯》、《哲學概論》。

  另有期刊論文六十餘篇,並多次榮獲國科會獎勵。

 

目錄

自序

緒論
一、禪.禪學.禪宗
二、禪宗的形成及其發展

第一章 禪宗哲學的經論依據
第一節 有關經典方面
第二節 有關論典方面
第三節 其他相關典籍

第二章 禪宗哲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建基於真如緣起論
第二節 建基於般若性空學
第三節 牛頭禪法與老莊思想

第三章 禪宗哲學的基本命題
第一節 即心是佛
第二節 無心是道
第三節 無位真人
第四節 無情有性
第五節 一心為宗
第六節 無心合道
第七節 偏正迴互
第八節 雲門三句
第九節 黃龍三關
第十節 唯心淨土

第四章 禪宗哲學的主要義理
第一節 自性具足
第二節 自性空寂
第三節 明心見性
第四節 見性成佛
第五節 迷悟之別
第六節 法超言象
第七節 無念為宗
第八節 定慧等學
第九節 隨緣任運
第十節 頓悟法門

第五章 禪宗哲學的心性論
第一節 禪宗祖師的心性論
第二節 荷澤禪系的心性論
第三節 石頭禪系的心性論
第四節 洪州禪系的心性論

第六章 禪宗哲學的華嚴觀
第一節 五家以前的華嚴觀
第二節 臨濟禪法的華嚴觀
第三節 曹洞禪法的華嚴觀
第四節 雲門禪法的華嚴觀
第五節 法眼禪法的華嚴觀

第七章 禪宗哲學的理事觀
第一節 希遷的理事觀
第二節 曹洞的理事觀
第三節 文益的理事觀

第八章 禪宗哲學的不二觀
第一節 心性不二
第二節 凡聖不二
第三節 定慧不二
第四節 體用不二
第五節 禪教不二

第九章 禪宗哲學的語言觀
第一節 不立文字的思想源頭
第二節 不離文字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禪宗語言的主要特色

第十章 禪宗哲學的實踐論
第一節 二入四行
第二節 守一看心
第三節 攝心看淨
第四節 常行直心
第五節 無心可用
第六節 看話默照

第十一章 禪宗哲學的人生觀
第一節 觸目是道
第二節 隨處作主
第三節 無心無得
第四節 直會其道
第五節 任運過時
第六節 見山見水

第十二章 禪宗哲學與宋明理學
第一節 敦頤思想與禪宗哲學
第二節 二程思想與禪宗哲學
第三節 朱熹思想與禪宗哲學
第四節 九淵思想與禪宗哲學
第五節 守仁思想與禪宗哲學

結論
一、禪宗哲學的特點
二、禪宗哲學的價值

附錄 禪宗哲學名著選讀
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般若品(節選)
二、禪源諸詮集都序(節選)
三、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節選)
四、頓悟入道要門論(節選)
五、佛果圜悟禪師心要(節選)
六、正念大休和尚法語(節選)
七、高?原妙禪師禪要(節選)
八、中?明本禪師法語(節選)

參考書目
索引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禪宗哲學的經論依據

禪宗是佛教的教外別傳。所謂教外,即文字教典之外;所謂別傳,即特別的傳授。

教外別傳是指禪法妙旨不設文字語言,也就是不載於佛教經典、不通過教家宣說,而另外藉由直指人心、心心相印的特殊方式和獨立系統傳承。禪宗標榜「不立文字」,然亦「不離文字」,所以,歷來禪師大多藉文字之方便,示言外之別傳。禪師有語錄,禪宗有燈錄,即是明證。查閱禪宗諸多禪師的開示語錄,便可發現禪宗諸師所引用的經論,其實就是禪宗哲學的經論依據。現在分別說明於下:

第一節 有關經典方面

(一)、《楞伽經》四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


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楞伽經》既講人無我、法無我,又說八識、三性;且統合了如來藏與阿賴耶識。此經闡述「三界唯心」的學說,弘揚萬法唯心的思想,認為一切諸法都是「自心所見」。每卷卷首皆冠以「一切佛語心品」(諸佛說法,無非為了究明第一義心,故曰「一切佛語心」),宣說宇宙萬物皆由「心」顯,主張一切事物只不過是「如來藏心」的映現。本經宣說:「如來藏心」,自性清淨,為客塵所覆,是真妄、染淨的統一體。菩提達摩「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真性」即是如來藏心,可見《楞伽經》的「如來藏心」思想對達摩禪具有啟發意義。在南北朝時期此經尚未普及,到了唐代,隨著禪宗的發展,《楞伽經》也備受重視。從初祖達摩到五祖弘忍,《楞伽經》一直是禪宗的理論和修行依據,所以,禪宗亦稱楞伽宗。

神秀是弘忍的弟子,以他為首的北宗,仍依《楞伽經》行持。神秀自稱是楞伽宗一派,在他及門人的弘傳下,楞伽宗成了當時禪門正宗。從《楞伽師資記》、《楞伽人法志》的記述,便可看出當年此經作為禪宗傳承依據的風氣。此經將禪分為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四種,經中所說「宗通」、「說通」、「離念」等早已成為禪宗理論所依。《楞伽經》一再提到「悉檀離言說」、「離名相事相妄想」、「離言語妄想」、「離文字相妄想」,就是禪宗「不立文字」的重要根據。。本經為達摩付囑慧可或以心印心的經書,形成一代楞伽師與在禪宗發展史頗具影響的「楞伽禪」,是一部對禪宗有著重大影響的佛經。因而,此經是研究禪宗不可或缺的文獻。

(二)、《維摩詰所說經》三卷,[後秦]鳩摩羅什譯

略稱《維摩詰經》。此經的主旨在宣揚大乘佛學的般若學說,強調「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分別」的思惟,以及對萬事萬物都一視同仁的思想。特別提倡「入不二法門」,「不二」也稱為「無二」,意指沒有分別,沒有對立;是一切事理平等如一,沒有差別對立的意思。以「無二」或「不二」的方法去觀察一切事物,就稱為「不二法門」。一般而言,「不二法門」即不用言語文字傳示,直接以心印受的法門。其實,所謂「不二法門」就是泯除事物的差別性,例如:有與無、動與靜、自與他、垢與淨、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從思想上捨離「分別想」,沒有差異對待。「不二法門」充分體現了「無分別」思想。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5
    $255
  2. 新書
    85
    $255
  3. 新書
    9
    $270
  4.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