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時代的曙光

傅斯年:時代的曙光
定價:500
NT $ 330 ~ 500
  • 作者:馬亮寬李泉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3-07-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71980
  • ISBN13:9789571171982
  • 裝訂:平裝 / 4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第四任校長,積極改革校園,保持學術的獨立與尊嚴;
  狂熱的愛國份子,抨擊種種弊端,人稱「傅大砲」;
  他是傅斯年,一個時代的重要推手與曙光。

  傅斯年經常每日在臺大辦公六小時以上,一進辦公室,便無一分鐘的休息,有時還必須參加校外的集會。……他那希望臺大趕快辦好的意念,竟使他坐臥不安。

  任臺灣大學校長期間,徹底整頓當時的校風和經營方式,設立嚴格的招考制度及實施科學管理。放榜當天,更親筆在辦公室門前寫下「為子女入學說項者,請免開尊口。」足見他對教育理念的堅持,和欲徹底止住說情的不正之風。

  在一個社會動盪、政治混亂的時代,救國、愛國成為傅斯年一生的思想主流,更被時人評為:「狂熱的愛國份子」。他將對國家的重視表現在言論行動中,遂有「傅大砲」、「傅老虎」的名稱。敢言、敢做、敢改革,也是唯一敢與蔣介石平起平坐的重要人物,他是你不可不知的人物──傅斯年。

本書特色

  傅斯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學者和卓有成就的歷史學家、教育家。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歲月中人們對他瞭解甚少。改革開放以後,關於他的記述和研究逐步展開,人們對其認識也逐步加深。本書為人們深入瞭解和認識傅斯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作者簡介

馬亮寬

  一九五九年生,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爾後年分別獲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聊城大學歷史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社會史、士人知識份子等專題研究。曾出版《齊魯士人與秦漢社會》、《傅斯年教育思想研究》、《傅斯年社會政治活動與思想研究》等著作,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論著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

李泉

  一九四九年生,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現任聊城大學歷史學教授、運河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中國史學史、運河文化史,共出版《傅斯年學術評傳》、《中國古代社會史通論》、《山東運河文化研究》等專著六部,在《中國史研究》、《文獻》等刊物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目錄

壹、求學歲月:貫通中西學問
貳、嘔心瀝血:創辦歷史語言研究所
參、學術成就:史料學派的主帥
肆、抗日救亡:狂熱的愛國者
伍、參政議政:名動朝野「傅大炮」
伍、政治抉擇:不植高原復何悔
陸、回歸教育:在臺灣最後的歲月

參考文獻
後 記

 

內容連載

壹、求學歲月:貫通中西學問

一、家世與家學
傅斯年字孟真,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六日(舊曆光緒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山東聊城北門裡祖宅。他的家世可以說是典型的書香門第、破落的官宦世家。傅斯年在家鄉生活了十三年,幼年和少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接受的教育,在他一生的思想和行為方面打下了深刻的印痕。

(一)開代文章第一家

傅斯年的故鄉聊城,自古是華北平原上的重鎮。春秋戰國時期,其地屬齊國,西接韓趙,北通幽燕,南襟魯衛,既是兵家爭戰之地,「築城屯兵為齊之要地,各國諸侯皆爭衡於此」【1】(注釋,套RB11注釋格式),又是齊魯文化、三晉文化及戎燕文化交流融滙之處。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滙使得該地區文化積澱豐厚,內涵豐富多姿,雖說不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但也孕育了不少風流人物。才智卓越之士、謀國經邦之臣歷代不絕,鴻儒賢相連翩鵲起,騷客智士蜂湧輩出,如伊尹、馬周經邦之才,程昱、王旦謀國之忠,魯仲連、華歆處世之智,孫臏、王顏章治軍之能,都是彪炳史冊的。

聊城自漢代置縣,延續至今,一直為地方州府縣治所,是華北平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元代定都北京(時稱大都),聊城成為近畿地區。元王朝為交通便利,開會通河。大運河穿聊城而過,聊城更得南北交通之便,北通京師,南連三吳,被史家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交通便利,加上物產豐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到明清時期,聊城及周邊地區,成為全國著名的糧棉產區和紡織品的貿易中心。天下豪商大賈雲集,「往來船舶,絡繹不絕」,「兵民雜集,商賈萃止,駢檣列肆,雲蒸霧滃」,以致城內「賈寓旅舍,幾不能容。」各地商人競相在聊城內興建會館公所,開辦商號、店鋪、作坊,與本地工商業者所建交錯布列,鱗次櫛比,使聊城成為一座繁榮的工商業城市,在明清兩代一直為山東西部三大商埠之一。

交通的發達,經濟的繁榮,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的昌盛。明代中期以後,聊城及其周圍各州縣私塾遍布,書院林立。文人騷客,儒士縉紳來此會客訪友,傳播學術,交流信息,促進了儒學教育的普及和發達,陶冶了無數才華卓越之士,成就了眾多官宦書香世家。據記載:明清兩代錄取的山東籍進士共四千零四十七人,狀元十一人,其中隸屬於東昌府州縣籍者,進士二百九十人,狀元三人,僅聊城縣就有進士五十五人,狀元二人。由此可見,明清時期的聊城確實是「科目鼎盛,賢士輩出」之地,被視為魯西「八股文化」的中心不無道理。

顯然,在明清時期,某些地區因得天時地利,經濟發達,文化昌盛,尤其是儒家文化得以廣泛傳播。社會教化與文化昌盛是同步的。在儒家文化廣泛傳播的地區,自然是教化普施,民風淳厚,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理念深受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考察聊城的歷史,明清時期形成的聊城世風明顯具有這種特點。這個時期興起的幾個家族和大批官宦士紳,差不多也都具有這種特徵。《聊城縣誌》記載:「其人樸願而茂,雖循習故事,憚於興革,然無有桀黠漁食,持長吏長短者。租賦不待督,輒先期報竣,最稱易治。」世風淳厚是文化發達、社會教化的結果。而淳厚的世風又陶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循吏良士。因此,這個地區「士多才俊,文風為諸邑冠,武風亦極一時之盛。」文化昌盛,其社會成員的整體素質就高,社會發展也相對健康,具體表現是孕育和培養了幾個大的具有書香傳統的世家大族。這幾個書香世家的傳承和發展,不僅代表了聊城當時的世風,而且也是當時整個傳統社會的縮影。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則凝聚著社會文化的基因,表現了深厚的區域文化的積澱,傅斯年一生的性情和品格就具有這種區域文化的特徵。

傳統史書將明清時期聊城的世家大族歸納為「八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任、鄧、朱、傅、耿、楊諸家,這幾家大都興起於明中期以後,其中任、朱、傅都發跡於清初,楊家則在清中期興起。幾家的共同特點是:第一,初始階段,致力於研習儒家經典,經科舉取得功名,進入仕途,逐步升遷,進入統治集團核心。第二,恪守儒家信條,以忠孝節義相標榜,忠君、孝親、敬老、愛幼、和睦家族、友愛鄉里。第三,重視教育,尤其是重視儒家文化的教育,培養子女,進行封建道統的說教,使子孫代代成三綱八目的典型,維持家族的名譽、地位、傳承。第四,由於幾個家族都遵奉儒家文化,世代從科舉正途出身,又多是親民的官吏,所以各家族往往以忠正廉潔、率直敢為相標榜,各個時代都出現了一些忠臣廉吏,孝子賢士。這些人又多在家鄉設立條教、制定鄉規民約、表率鄉里,由此形成了忠義賢良、勇敢向上的世風,造就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賢良義士。傅斯年家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家族。

傅斯年所出身的聊城八大家族之一的傅氏,初發於明中期,興盛於清代初年,逐步發展成為聊城的名門望族。

傅斯年遠祖名叫傅回祖,原籍江西吉安府永豐縣(今江西省永豐縣),明朝憲宗成化年間出任山東冠縣縣令,當時聊城為東昌府府治,冠縣為其屬縣。傅回祖生有七子,任滿返回故鄉,其夫人李氏不願隨行,於是傅回祖便攜四子南歸,留其三子侍奉夫人,這三子一居冠縣,一居博平,一子名叫傅祥,居聊城,是傅斯年的直系祖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6
    $330
  2. 新書
    66
    $330
  3. 新書
    85
    $425
  4. 新書
    9
    $450
  5. 新書
    9
    $450
  6. 新書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