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曾泰元教授是台大外文系晚我十幾屆的學弟,三十多歲就當了東吳大學英文系系主任,是台灣少數中英文造詣都極為精湛的學者。他的專業是詞典學、詞彙學、語言學,是台灣少數的詞典專家,對於漢語文化特色詞(culturally specific terms)的英譯更有獨到的研究與見解。
2007年他有七年一休的教授假,利用這個機會到南京大學去擔任訪問學者,並開始展開他的神州壯遊(Grand Tour)。這本集子的第一部就是這時開始發表在自己部落格「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上的文章,記述他的歷史文化之旅,頗有他的學長、我另一位學弟賴瑞和教授大約二十年前中國壯遊的況味,都是先做了文化上的準備,再去冒險闖蕩。
這本集子裡的二、三、四部:「東方與西方」、「彩雲追月」、「東吳不知漢」則是他對中西文化、求學、教學生涯的親身經驗與感想。文章有知性的陳述,也有感性的發抒,我仔細閱讀後對他的勇氣與坦誠極為敬佩。他很大方的與讀者分享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內心世界,學者大多道貌岸然,像作者這樣勇敢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受想行識透過生動的文筆讓我們一覽無遺的實在不多見,因此益顯得難能可貴。
2008年前我對電腦幾乎一竅不通,只拿它來收發電郵,查Google統計,人家傳來的連結從來沒打開過。有一天他給我發一個電郵,請我打開看他部落格文章。雖然約略知道部落格是怎麼回事,但從來沒親自看過。我點了一下,終於有了部落格初體驗。而他自己則因為這個部落格結識了讀者粉絲美嬌娘陳蓓,以文會友,進而締結良緣。這本集子紙本的誕生,他的忠實讀者陳蓓是幕後推手,文章都是她親手挑選出來的。身為第二個讀得最仔細的讀者,我樂於為之推薦作序。
蘇正隆 2013.2.23
台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書林出版公司董事長
後記
曾泰元
這本《不知漢齋》的文章都選自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集結成書的想法來自內人,不過付諸實際行動,積極進行選文、編輯,則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了。正式與書林出版公司接洽,直至付梓問世,又過了不算短的半年光陰。
《不知漢齋》得名自我東吳大學的研究室,此書齋位於外雙溪校區清幽的教師研究二樓。當初要給這本書取名字時,曾經想過其他的點子,但總覺得這些點子都不盡如意,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正當為此事猶豫不決之時,我卻回過頭來想到了這個我多年前自創的「不知漢齋」。「不知漢」這三個字的靈感來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體現的是我內心嚮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逍遙之樂。「不知漢」同時也可理解為「多所不知的漢子」,我生活經驗較為貧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因此不知漢也可作為我現狀的描述。同樣的三個字,一個動賓結構,一個偏正結構,巧妙地表達了理想與現實的雙重意象。
「齋」字為文人雅士的小屋,作為我研究室之名,完全可以理解,但作為書名,似乎有點破格。然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內有屋,屋即是齋,如此說來,以「齋」字作為書名,也
不無道理。
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成立於2006年5月4日,當初的想法比較單純,就是運用新時代的作法延續我年少時寫日記的習慣。但由於部落格是個公開的園地,因此不能像寫日記一樣,把所有內心私密的事都往裡頭寫,有些話只能講到嘴邊,點到為止,到最後知者知之,不知者依舊不知。
我部落格的文章可粗略分為兩大類,感性的心情和理性的心得,本書的各篇都是經內人挑選、內容偏感性的一些軟性文章,這些文章有的還投給報社刊了出來。本書的選文涵蓋了感情、親情、家庭、師生、生活、旅遊,在含蓄委婉之間記錄了這幾年我內心的起伏轉折。
2007年秋恰逢東吳大學給我休假一年,我選擇到南京大學訪問,藉這個難得的機會給自己放空休整。也就是在這寶貴的一年,我四處遊歷,勇敢探索,在部落格裡記錄了身體和心理的足跡,引起了內人的注意,促成了這一段的兩岸佳緣。事隔多年,如今又由內人主動出面,幫我彙整了她認為比較適合珍藏的文章,拙作得以出版,主要功勞歸她所有,謝謝!
書林董事長蘇正隆老師多年來對我的提攜照顧不遺餘力,今天還在百忙之中惠賜序言一篇,不勝感激。書林出版公司為本書的出版出力良多,在此一並致謝。
如讀者所知,拙著諸文來自部落格,雖經微幅改寫,弱化文章明顯的時空脈絡,然而部落格的特性可能還是清晰可尋。文章 出自我筆下,照片來自我手中,若有任何錯誤不妥之處,還請讀者諒察指正,以便再版時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