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我說:憂鬱症不是一輩子吃藥

請聽我說:憂鬱症不是一輩子吃藥
定價:260
NT $ 166 ~ 405
  • 作者:鐘國軒
  • 出版社:小樹文化
  • 出版日期:2013-05-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837056
  • ISBN13:9789865837051
  • 裝訂: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
規律的生活+均衡的飲食+適度的活動=憂鬱症的完全處方。

  我們都以為,一旦開始服用憂鬱症的藥物,一輩子都脫離不了;
  我們也都害怕,憂鬱症的藥物,會讓我們上癮,甚至藥會越吃越重……
  但其實,服藥絕對不是憂鬱症唯一的治療方式,
  在陪伴和傾聽外,我們還能為憂鬱症患者做更多。

  書中一則則醫病之間互動的片段,能增加讀者對情緒的疾病的認識;
  書中將引發憂鬱症的原因、用藥的利弊清楚的分析給讀者知道,
  減少誤解及恐懼,書中還提出八個居家照顧的小技巧,
  協助我們與情緒疾病患者相處,
  此外,更透過飲食建議及專為憂鬱症患者設計的運動,
  為憂鬱症患者提供了另一種紓壓管道,
  期望每一位憂鬱症患者都能夠早日遠離藥物,恢復健康的身心。

本書特點

  據調查,台灣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已經不再是難以啟齒的疾病,而是應該特別留意,加以預防的疾病之一。

  本書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1.釐清藥物與憂鬱症的關係:憂鬱症的人是否要吃一輩子的藥?孕婦是否能吃抗鬱藥?除了服藥,憂鬱症的病患是否沒別的治療方式?……關於憂鬱症用藥,醫師一次告訴你。

  2.用最自然的方式預防憂鬱上身:不論你是不是憂鬱症的患者,透過飲食、運動和呼吸,你也能讓憂鬱症不輕易上身。物理治療師為你量身打造適合的運動,你也可以輕鬆做到。

  3.提供最直接的照顧技巧:除了陪伴、傾聽和轉介,我們還能為憂鬱症患者做什麼,本書提供8個居家照顧小技巧,讓你輕鬆和憂鬱症患者相處。

作者簡介

鐘國軒醫師

  一位好的醫師,不只是替病患治療身體上的疾病,還能夠替病患治療心理上的問題,可是,一位醫師每天要面對的病患何其多,再加上顧慮病患的隱私問題,一般醫師真的很難兩者兼顧,但這卻是精神科醫師的工作範圍。

  一週排了六天門診,分別在三間醫院看診,並在台北醫學大學擔任講師,還抽時間寫部落格、擔任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的駐站醫師,鐘國軒醫師的忙碌可想而知,但,這卻不影響他對病患的認真和耐心。

  就像他在這本書裡的自序〈聆聽病人的故事〉中寫的一樣,在診間,他用心的聽每一位患者的「心事」;在網路上,他認真的回覆每一則求助的訊息,每一位病患或是潛在的患者,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個人,一個受苦的人,一個有人的味道的人,一個有故事的人,因此,他用同樣是人的角度與對方一同感受、一同理解並且一同經驗生命的本質。

  這本書,是鐘國軒醫師的第一本著作,分享這些臨床上的經驗,主要還是希望能幫助更多憂鬱症、雙極症的患者,看看別人的故事,學學裡面的方法,解開心中的結,找出自己生命的出口。

  鐘國軒醫師的部落格:http://blog.yam.com/ch2006ung

 

目錄

【推薦序】現代人知道多煩惱深,生活複雜痛苦多(陳喬琪)
【推薦序】一生可以兌換什麼?(蔡尚穎)
【作者序】聆聽病人的故事Take a “History”, and Listen to “His Story”

PART 01了解了,你就不會害怕
01我得了憂鬱症嗎?
02憂鬱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
03憂鬱症不只是精神疾病
05憂鬱症的療程要多久?
06如何不讓辛苦白費?──談憂鬱症的復發
07抗憂鬱的藥為什麼可以給人吃?
08我得了雙極症(躁鬱症)嗎?
09躁鬱症的心理治療
10吃藥有用嗎?──談藥物在壓力管理的角色
11我懷孕了,可以吃精神科的藥嗎?
12殺出一條生路

PART02你的憂鬱,我懂
【在故事之前】還有希望
01忘憂藥
醫病補給站:藥,照著醫師的建議吃
02減到十分之一
醫病補給站:酒癮真的很難戒嗎?
03運動你的身體帶動你的心
醫病補給站:運動愈強病愈快好?
04久病不厭世
醫病補給站:照顧病患的心理和照顧病患的身體同等重要
05不逛醫院,改逛公園
醫病補給站:憂鬱症真的會自行痊癒嗎?
06都是他們的問題啦
醫病補給站:有甲狀腺亢進,就會得躁鬱症嗎?
07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醫病補給站:不是每位精神病病人住院都得被綁起來
08感動的眼淚
醫病補給站:傾聽和陪伴是互動的第一步
09放手
醫病補給站:
做好抗壓基本功,找出自己的抗壓祕方
10第二型躁鬱症
醫病補給站:第一型躁鬱症和第二型躁鬱症的症狀比較
11原來不是憂鬱症:小心偽裝成憂鬱的躁鬱症
醫病補給站:醫生,我真的會好嗎?
12媽媽的話
醫病補給站:我的家人有病,我就一定有嗎?
13Ω不見了:輕型憂鬱症的治療
醫病補給站:藥不是得吃一輩子的
14繼續往前走
醫病補給站:如何和情緒障礙的病患相處?
15轉個彎,也是人生
醫病補給站:創傷後的情緒變化和憂鬱症是一樣的嗎?
16那些事對我來說很遙遠
醫病補給站:忘記,並不等於失智
17我記得你告訴我的所有事
醫病補給站: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
18不再烏雲罩頂
醫病補給站:產前產後都憂鬱,怎麼辦?
19參透為何(why),才能迎接任何(how)
醫病補給站:沒人再需要我了,怎麼辦?
20醫生,我是不是憂鬱症?
醫病補給站:對一直有自殺念頭的人,我們能做什麼?
21我成熟多了
醫病補給站:對災難的恐懼,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協助
22把握黃金治療期:嚴重的憂鬱也有機會痊癒
醫病補給站:醫師,有鬼啦~
23心心相印
醫病補給站:為什麼越長大,人反而越不快樂呢?
24找到自己了沒?
醫病補給站:暴食症和厭食症
25令人景仰的力量
醫病補給站:菸癮、酒癮、藥癮……戒不戒得掉?
26人能掌握些什麼?
醫病補給站:「我很失敗,我沒有用。」
27小艾的奇蹟
醫病補給站:精神病患的復健有哪些?
28我的嘴很鹹:味覺失調與憂鬱症
醫病補給站:情緒障礙會引起生理上的不適嗎?

PART03「三好」運動讓不讓心生病
01如何說服家人就醫?
02我該怎麼照顧他──8個居家照顧小技巧
03吃得均衡,精神才穩定
04三段五級防憂鬱

PART04身體動起來,心也動起來

【附錄1】小小測驗,幫你更了解自己
我太HIGH了嗎?自我檢測過度的高昂情緒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附錄2】求助管道
找到及時的幫忙:自殺.憂鬱症防治求助管道

 

內容連載

(理論篇)
10吃藥有用嗎?──談藥物在壓力管理的角色

張小姐,是個職業婦女,在婚姻裏總是感受不到該有的幸福。在家和萬事興的大帽子下,面對嘮叨的婆婆,儘管心裏抱怨,只能淚往肚裏吞;更讓她為之氣結的是,老公總是站在自己的媽媽那邊。

作為一個媳婦,她的表現還算稱職,雖然內心著實不快,表面卻也平安無事。然而,近日因為公司組織縮編,工作量倍增,蠟燭兩頭燒的張小姐漸漸感覺應付不過來,身心俱疲的她,除了疏於家事外,工作時更是難以專心,頻頻出錯,甚至在被主管約談後,晚上開始有了失眠的症狀。偏偏這時婆婆的嘮叨更勝以往,她轉向先生尋求慰藉,得到的答案卻是質問她為什麼只顧工作不顧家庭……終於,她來到精神科門診,她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張小姐怎麼了?真的得了憂鬱症嗎?需要吃藥嗎?如何解決她的問題?該換工作還是索性辭職?因為看起來事情是從公司組織縮編開始的。這個不快樂的婚姻對她的意義是什麼?要改善夫妻關係?如何改善?如何面對長期以來婆婆的嘮叨?張小姐需要看精神科嗎?現代的精神醫療能為張小姐做些什麼呢?

生活中的壓力所在多有,舉凡上台報告,到面對親人的驟逝,都是壓力的一種。適度的壓力能激勵人心,有時更能迫使生命有所成長,但是若超過能應付的範圍,導致重大痛苦或能力嚴重受損,則可能形成所謂的「精神疾病」──從「睡眠障礙」、「適應障礙」、「心身症」,到「憂鬱症」、「焦慮症」(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嚴重者甚至出現「反應性精神病」。有的人為了應付壓力,轉而以酒精或其他毒品來紓解情緒,結果則是短暫的快慰掩蓋了長期濫用或成癮的危險性。

如果壓力是導致精神疾病的元兇,學會處理壓力是不是才是治本之道呢?臨床上常見的情形是,病患知道要處理壓力,可是在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如滾雪球般而來的事件早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一陣接一陣的挫折感的籠罩之下,一種惡性循環已悄然成形──似乎,來不及處理壓力。

人都有因應壓力的本能,在與壓力掙扎周旋的過程中,到達某種失衡狀態時,可能會選擇尋求醫療的協助。如果這個時候,能爭取一個機會,藉著先改善症狀,使有時間與能力學習壓力管理,可不可能也是一種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精神醫療似乎可以提供這個機會。

有些藥物能在此時提供及時與必要的協助,如助眠劑、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等,針對不同的病因、症狀、及對生活功能的影響程度,決定使用的劑量及使用多久,兼顧藥物作用與副作用的平衡,逐次調整藥物的使用,甚至可以完全停藥。在此期間,精神症狀已獲得部分控制,也比較容易學習壓力管理。壓力與問題絕對不可能因為幾顆藥丸就完全改善,卻可能因為這些藥丸,讓人站在比較容易越過障礙的平台。

有許多精神疾病容易慢性化或有復發傾向,需較長期使用藥物治療,有的則是數週至數月的療程即可,端賴藥物所爭取的時間裏,壓力管理的能力增進了多少,壓力解決了多少。更好的情形是,經過評估發現,其實根本毋須用藥,僅需一些簡單的指導或較單純的認知行為治療處置,即可增強其對壓力的適應,這也是精神醫療可以提供的治療模式。

人總是存在著未被症狀影響的部分,可以在稍作喘息之後獲得重生的契機,看到並且讓那個部分成長茁壯,是精神醫療的責任之一。
精神疾病的成因涵蓋生物、心理、社會或靈性層次,也包括不同的潛在因子、促病因子與惡化因子。精神醫療的處置,需要根據這些因素來評估與診斷,並為病患量身訂做治療計畫,排除相關器質性因素(因生理疾病或其他藥物或成癮物質所誘發),施以個別化的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自律神經調節法、各種形式之心理治療等)。表面上因為壓力所造成的疾病,藥物佔有一席之地,卻絕非治療的全部。

(案例篇)
01忘憂藥

朱老太太(化名)原本就是個容易煩惱的人,除了擔心自己的健康,包括心律不整、糖尿病、動脈硬化疾病外,家人的健康、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瑣事,盡都羅列在她的「煩惱清單」中。子女們成就非凡,但卻無法如朱老太太的期望般隨侍在側。而去年,失去了互相扶持數十年的老伴,生活中突然空出的位置,竟時時刻刻喚起她難以招架的失落與空虛。這一年來,注意力轉到身體各種大大小小的不舒服,反覆折騰卻始終無解決之道的朱老太太,終於由媳婦陪同,轉介到精神科門診。

從基本病史的澄清,到使用藥物的狀況及生理心理及認知功能檢查,傾向目前屬於焦慮症,合併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從生理心理社會層面來解釋,可能是在本身焦慮性人格特質上,伴隨長期與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疾病相關的腦血管障礙,或治療藥物過多產生的交互作用,加上長期家人無法提供讓其滿意的支持,以及近來失去丈夫的哀痛反應所致,最終呈現了目前的情緒與認知障礙。
「為什麼憂愁煩惱總是找上我?醫生,你告訴我,我會不會好?」朱老太太無奈地看著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64
    $166
  2. 新書
    9
    $234
  3.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