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虧欠我所愛的人甚多+刺鳥(套書)
- 作者:柯林.馬嘉露,鍾文音
- 原文作者:Colleen McCullough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2013-05-16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1172頁 / 16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三十六年來,台灣終於等到正式授權的《刺鳥》繁體中文版
知名作家鍾文音操刀翻譯的珍貴譯本
用寫愛的筆翻譯地球彼端的禁忌之愛、
從同為女性作家之口呢喃至死不渝的深情告白
※鍾文音翻譯 刺鳥 再創作…《我虧欠我所愛的人甚多》
讓我們一起重溫最卑微也最強大的愛情故事:刺鳥
傳說中有一種鳥,一生都在尋覓帶刺的樹,
只有當牠往最尖的刺撞去時,
才會在極度苦痛的臨終前唱出一生最美的歌聲。
一生只有這麼一回,一回延展成一生,烙印著歡愉,用生命代價換來的情愛。
《刺鳥》作者柯琳.馬嘉露一九三七年生於澳洲新南威爾斯西部,可以說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廣為人知且擁有廣大讀者群的國際作家,她本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除了寫小說之外,也寫傳記、散文和音樂劇等。由於瑪嘉露本身是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醫學院,因此她本身就富有一種研究精神,對於歷史與地理背景的鉅細靡遺描述表現在《刺鳥》這本小說上,形成故事之外的迷人風土敘述,非常精采。作為一名神經心理學家,馬嘉露對人類的心理與精神探索深邃,靈與肉、情與慾、理性與感性……她總是能非常到位,藉著人物的精準刻劃,幽微地帶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節,獨特的觀察與心理描摹,使讀者欲罷不能,亦步亦趨地跟著她的筆尖,進入人物生活的哀歡離合,同時也折射自己的一生所愛所癡。
鍾文音翻譯刺鳥的緣起是因為同為女作家,用同樣寫愛之筆翻譯地球彼端的禁忌愛情,鍾文音表示:《刺鳥》是出版於一九七七年的經典小說,我在年少時就讀過,闊別多年,重新閱讀與翻譯,卻覺得仍感新鮮與魅力。因為『愛』的掙扎與苦惱,從來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時也因為馬嘉露的細緻描寫,使得這本小說在通俗的故事之下,有著經典耐讀的深度。是一本能夠跨越通俗小說與純文學小說的最佳謀合之書。」是的,正因為愛的苦惱與掙扎,從心靈還年輕時就困擾著每一個人,如今重讀《刺鳥》,總能令人從乾荒的土地上,看見不願荒蕪的心。
《我虧欠我所愛的人甚多》則是鍾文音翻譯《刺鳥》後的再創作--有別於「刺鳥」那年代地為愛奉獻,鍾文音化身成「貓貓」,藉由文字與柯林.馬嘉露以及她摯愛的經典作品《刺鳥》對談;透過散文詩與五個主題,剖析從女孩到女人漫長的成長路之中,家人、愛情與漂泊在現代女子身上的呈現,以及與經典的呼應。在這本集合大量鍾文音攝影、速寫、繪畫等影像的創作集中,愛的犧牲與神性、古典與現代的低語及交融,默默成形……
作者簡介
《刺鳥》∕柯林.馬嘉露(Colleen McCullough,1937年6月1日-)
澳洲作家。
出生於澳洲南威爾斯州,曾任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耶魯大學精神生理學教授。1977年著有《刺鳥》(The Thorn Birds)一書,成為澳洲最暢銷書。1997年被宣佈為澳洲「活著的國寶」,目前定居英國劍橋。
《我虧欠我所愛的人甚多--譯刺鳥的再創作》∕鍾文音
台灣雲林人。淡江大傳系畢,紐約視覺藝術聯盟進修油畫創作兩年。
被譽為九○年代崛起之優秀小說家與散文家。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長年關注家族寫作、愛情與藝術等題材,並熱愛旅行。囊括時報與聯合報等十多項全國重要文學獎旅行文學獎及雲林文化獎,2005吳三連文學獎等。
現專事寫作,持續創作不輟,已出版(女島紀行)(從今而後)、(愛別離))、(豔歌行)等多部長篇小說,散文集(寫給你的日記)(昨日重現)、(情人的城市)、(中途情書)等。(豔歌行)為2006年中時開卷年度中文創作十大好書,此書並獲得台北文學十大好書,並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0百年物語二部曲(短歌行)已經出版。
鍾文音導讀:寫給神的備忘錄(節錄)
如果你的情敵是上帝是佛陀,那你如何從祂們的手中奪愛?而奪來的愛人在面對你的時候,心裡卻想著罪惡,因為背叛上帝之後,他將如何自處餘生?
淪落人間的天使再也不純潔了,天使返鄉,烙印著奇異的罪惡感。因愛而歡愉,也因愛而痛苦;因眾生而獻祭生命於清修之路,也因眾生而迷惘於愛欲之途。
多少懺悔錄都源於人間的愛,難道人間的愛就是不潔?我曾是這麼地困惑著,只要心裡被切割成「凡」與「聖」的對立面,就有「染污」與「純淨」的掙扎。我常被朋友問到:為何人想要變成神(或者成為神的使徒)?人為何不能就是當人就好?
《刺鳥》是出版於一九七七年的經典小說,我在年少時就讀過這本小說,闊別多年,重新閱讀與翻譯,卻覺得仍感新鮮與魅力。因為「愛」的掙扎與苦惱,從來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時也因為瑪嘉露的細緻描寫,使得這本小說在通俗的故事之下,有著經典耐讀的深度。是一本能夠跨越通俗小說與純文學小說的最佳謀合之書。
《刺鳥》是人間女子瑪姬寫給神的備忘錄:她要對抗這樣的神性,因為她只是一個人,人要有愛,愛錯在何處?瑪姬不解。
禁忌的愛,本身就有突圍的力量。
就像刺鳥,當尋找到一生所棲息的樹枝時,牠會毫不猶豫地將身體刺進去,只為了換取最美的天籟之聲。
美好的東西都是用最深的苦痛換取來的。我再次想著這句話,刺鳥最美的隱喻。
或許我們閱讀這本小說時,不妨超越人與神父之愛是否可行之辯證,因為這不過是個故事,非關道德,也誠如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裡所揭櫫的:「讓小說終止在道德的花園前。」小說是發現,是叩問,是誠實以對。
故閱讀這本小說,可藉由小說人物,折射與觀察自己的勇氣與情愛,同時叩問自己的生命與慾望種種,我想此即讀《刺鳥》的最大意涵。
每一個世代的不同讀者,在《刺鳥》諸多不同人物的命運裡,也能拾起一丁點關於自己愛情際遇的碎片吧。
在碎片裡,我們物傷其類,深深明白愛情常常是形成際遇的最大風暴,因而理想性的愛情與神秘的命運怎能不讓人敬畏呢。
這是一本寫給神的備忘錄小說。
也是永恆愛情的叩問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