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以生命教育為架構主軸,以社會學取向為研究途徑,透過心靈信仰的導航,探討當前台灣社會三大議題:
(1) 校園與社會屢傳藥物濫用、暴力、愛滋病、犯罪、自殺等事件;
(2) 菁英教育有「科技頂尖、通識白癡」之譏;以及
(3) 社會充滿心靈信仰危機。
從而認識並體會出: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來是幸福,走是自然,要珍惜;態度決定高度,要謙卑;自己是造命行運的園丁,要打拼;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才能行好運。
本書係以生命教育為架構主軸,以社會學取向為研究途徑,透過心靈信仰的導航,探討當前台灣社會三大議題:
(1) 校園與社會屢傳藥物濫用、暴力、愛滋病、犯罪、自殺等事件;
(2) 菁英教育有「科技頂尖、通識白癡」之譏;以及
(3) 社會充滿心靈信仰危機。
從而認識並體會出: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來是幸福,走是自然,要珍惜;態度決定高度,要謙卑;自己是造命行運的園丁,要打拼;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才能行好運。
序
本書係作者近十多年來在大學院校講授「生命與信仰」相關課程的上課講義,經過歷年多次增刪修補,以「社會學概念性理論」為架構,以「生命教育」為主軸,透過科際整合系統化後,重新整理編輯而成。它代表了作者十多年來學術與經驗結合的思路歷程。
「生命與信仰:生命教育」這本書與作者前著「社會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相比較,有其層次上的不同。二者同樣運用「社會學觀點與架構」為其理論背景編著而成。但社會學概要,是一般性的「宏觀社會學」讀本,著重群體互動關係的探討,適合初學者或大學部低年級學生之閱讀;而「生命與信仰」則是較具專業性的「生命教育微觀社會學」,著重於生命教育與心靈信仰的解析及其導引的力量,適合具有生命教育概念或社會學基礎,尤其是大學部高年級學生、研究生以及一般有興趣於心靈養生與信仰者參讀。
在學術研究上,作者除了引用社會學觀點理論架構,以及整體生命哲學思考模式外,並把整體生命信仰教育社會化系統總結在「經驗的法則」上。因此,在研究過程中,選擇「下學而上達」的途徑,從經驗出發,對於任何形而上的高深大論,盡量運用經驗法則把它們簡易化,生活口語化。
不過,所謂經驗法則並不是只注重現實,就忽略其應有的系統架構,而是以整體生命循環互動系統作為經驗的出發點。這個經驗是上達的,是生命的轉化,是生命的上揚,以及心靈信仰的安住。尤其整體生命循環系統透過信仰的意志力量去實踐,去協調,去完成。然後,整體生命循環系統才能展開正常運作。所以,本文的「生命」是代表一個生、老、病、死具體性的自然生命過程,而「信仰」則是象徵一個抽象性的心靈意志力量,二者心物合一,相輔相成,結合了生命教育與心靈信仰和日常生活智慧的經驗結晶。
本書為了方便讀者易懂易讀起見,在文字表述上盡量摒棄生硬難懂的學術用語,力求簡明扼要,做到論之有據,言之有理,適合於愛好生命教育社會學的各階層人士皆能閱讀體會,是一本具有實用價值社會學取向的生命信仰教育社會學。
本書付梓匆促,疏忽之處多所難免,尚祈請學界諸先進、社會賢達多賜指教,俾作日後再版修訂之參考。倘蒙斧正,無任感盼,是為之序。
最後,本書撰寫之初,承蒙本校民生與科技學院院長紀學斌博士、以及幼兒保育系系主任洪明全博士二位直屬長官鼓勵有加。而在資料收集、整理編輯、以及校繕付印過程中,有賴維校印刷公司王穗瓊老闆,以及本校保管組荊元燕組長、劉妍君、謝孟珊小姐等人之鼎力相助,始克順利完成。尤其承蒙台北華騰文化公司經理蘇建基兄厚愛,概允出版,付梓之際,藉此對上述長官、同事、朋友等一併致意,聊表謝忱。
於
何 文 男 謹識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民生與科技學院
幼兒保育系教授研究室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