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記得兩年前,有一次坐在同事車裡,她買了一張陳奕迅DUO 演唱會的CD,並問我,有甚麼好聽的歌曲可以推薦?我很高興也很意外,因為過去她聽的都是周杰倫、蔡依林,這次換到我喜歡的香港流行樂了,我自然來了興趣。在車裡,我和她一邊聽著歌,我一邊訴說著這些歌背後的含義。接下來理所當然地冷場了,其實她不會在意陳奕迅唱了甚麼,只是大家都在聽,她也聽一下,僅此而已。
而像我這樣一個對港樂愛好到了癡迷程度的人,當然是不能這麼去聽歌的。以下這件事,也許能解釋我為甚麼這麼多年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作詞人、作曲人、編曲,甚至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當年我還在玩樂隊的時候,為了搞清楚《潛龍勿用》裡究竟有多少樂器,甚至還去找交響樂團,和樂隊的哥們一起研究。因為我想知道,那些美妙的音樂究竟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
童年時,父母曾讓我學小提琴和鋼琴,後來我著自己又去學喜愛的手風琴;再到後來,開始玩樂隊,把吉他、電吉他、貝司、架子鼓、電琴全部囫圇吞棗地摸了一遍—在我小時候,枯燥乏味的樂理訓練、反覆背記五線譜,是我的噩夢,久久不能忘懷。這些經歷都讓我後來決定,一定要將音樂最有趣的那面呈現出來。
這直到我十年前開始玩樂隊的時候才找到,那就是有故事的歌,有故事的歌詞。這也構成了《夜話港樂》的基調。
歌詞字裡行間被作者埋藏下的細微情趣,是我最有興趣去挖掘的,也是我寫這些文字的出發點。
所以,後來我很幸運地,在互聯網上認識一班熱愛港樂的人,又和不少人成為現實裡的朋友。可以無所顧忌地跟懂你的人海闊天空,聊自己喜歡的事物,那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我將這種開心,延續到《夜話港樂》裡。這也是我寫這個“大隨筆”的初衷。如今提到陳奕迅,大多數人只知道他的《十年》、《浮誇》、《愛情轉移》;提到古巨基,就只記得他演的何書桓、五阿哥和《好想好想》;提到楊千嬅,是余春嬌,是新紮師妹,是懷孕了也要打麻將的港女...在八卦之外,我更希望通過我這些文字,來重新介紹如今的香港流行樂,和那些打動我無數次的歌曲。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才聽港樂,是不是有點太晚了?畢竟如今的香港流行樂,再不像四大天王、張國榮與譚詠麟時期那麼風光無限。但我覺得好的音樂,甚麼時候聽都不遲。金子總要發光的。音樂能帶給你快樂,而快樂這種東西,從來都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只要你最終將快樂攥在手裡就好。
有能唱進我們心裡的音樂,陪伴著我們,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所以我一直說,有粵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也許換成你,可以是有國語歌就沒有世界末日、有英文歌就沒有世界末日、有足球就沒有世界末日...無論是甚麼物和事都好,只要它們能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快樂。
願看這些文字的你,寫這些文字的我,每一天都能真正過得充實和快樂。
何言(公元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