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非知不可的心理學概念

50個非知不可的心理學概念
定價:280
NT $ 221 ~ 266
  • 作者:Adrian Furnham
  • 譯者:游恆山
  • 出版社:五南
  • 出版日期:2013-0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169382
  • ISBN13:9789571169385
  • 裝訂:平裝 / 21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有多大差異?利他行為真正存在嗎?我們的心智在出生時是空白的石板嗎?夢境是否揭露了我們的潛意識慾望?

  在今日的社會中,心理學到處存在。假使不從心理學的角度引進,任何犯罪小說、紀錄影片、談話節目或醫學諮詢就稱不上是完整的。心理學試圖理解及解釋各種行為、觀念、情感及思想,它牽涉到令人眼花撩亂的一系列領域,從誇大妄想和電腦恐懼症到癌症的起因、從記憶和社會流動到態度形成和酒精中毒,僅是列舉一些而已。

  整理最近的探討、個案研究和關鍵思想家的論證,本書是心理學理論的完美導讀。Adrian Furnham教授提供50則簡明而平易近人的小品文,除了解釋心理學的一些核心觀念,也藉以提供讀者豐富的詞彙,以便解釋及描述人類的行為。

本書特色

  *單元主題清楚,共50主題
  *每單元有時間軸,以4到5個大的時間點顯示此主題的歷史演變
  *跟單元主題有關的名人箴言,以黑體字標示做出box的效果,具實質意義與版面效果
  *方塊,對此單元的延伸,內容可能是此概念的歷史、對此概念的批判、或是概念的延伸發展,有助於了解此概念。

作者簡介

Adrian Furnham

  是倫敦大學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也是英國心理學會的院士,先前被選為「個別差異研究之國際協會」的會長,也是Henley管理學院的心理學客座教授。Adrian定期為Sunday Times和 Daily Telegraph撰寫專欄。他已論述超過650篇科學論文和55本書籍。

譯者簡介

游恆山

  學歷: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著作:臨床心理學、心理測驗、健康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心理學、消費者行為心理學等心理學方面譯作數十本

 

目錄


1變態行為
2安慰劑效應
3杜絕習慣
4失去現實接觸
5不是精神病患者,僅是不同
6看似精神正常
7壓力
8視錯覺
9心理物理學
10幻覺
11妄想
12你有意識嗎
13積極心理學
14情緒智力
15情緒有什麼作用
16認知治療法
17IQ與你
18Flynn效應
19多元智力
20認知差異
21羅夏克墨清測驗
22偵測謊言
23權威人格
24服從權威
25從眾行為
26自我犧牲或自私自利
27認知失調
28賭徒的謬誤
29判斷與解決問題
30投入太多而不易抽身
310合理的決策
32對過去事情的記憶
33目擊者看到什麼
34人工智慧
35依稀做夢
36試圖遺忘
37舌尖現象
38性心理階段
39認知階段
40成列的鴨子
41白板
42維持饑餓
43行為主義
44強化程序
45掌握複雜性
46顱相學
47分手是不容易的事
48失語症
49閱讀障礙
50那是誰
 

內容連載

<01>變態行為

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也被稱為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ology)是指對異常行為的探討。它檢視偏差或失調的習慣、思維或驅力(drive),探討它們的起源、徵候及治療。變態行為可能是由環境、認知、遺傳或神經因素等所引起。

變態心理學家關切心理失調的評鑑、判斷及管理。他們身兼科學研究人員和開業醫師二者身分,通常專供各種及奐的治療,像是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s,焦慮症、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疾患);情感性疾患(mood sisorders,憂鬱症、雙極性疾患、自殺);物值性疾患(substance disorders,酒精、興奮劑、致幻劑,等等);或非常複雜的失調,如精神分裂症。臨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核心部份。雖然在一般人的聯想中,臨床心理無疑是應用心理學中,最為引人興趣而重要的領域。

界定變態。我們相對地容易發現一些人們憂心忡忡或舉止怪異,但我們要界定變態卻遠為難多了。「變態」(abnormal)意指偏離規範(norm)。所以,極高和極矮的人們是變態的,極為智能遲鈍和資賦優異的人們也是如此。如上所述,嚴格說來,愛因斯坦(Einstein)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是變態的,巴哈(Bach)和莎士比亞(Shakespeare)也應被作如是觀。

對臨床心理學而言,問題倒較不在於該行為是否偏離常態教室在於它是否為「不良適應」(maladaptive),造成當事人的苦惱和社交缺損。假使個人的行為似乎失去理性,或對自己和他人具有潛在傷害性,我們就傾向於認為該行為是變態的。對心理學家而言,這種情況稱之為心理病態(psychopathology);對一般人而言,就稱之為瘋狂(madness)或精神錯亂(insanity)。

我們都喜歡明確性和清晰度,希望在正常與異常之間作個精確的劃分。然而,我們知道,歷史文化塑造了何者被視為異常。精神科的教科書便反映了這點。同性戀(homosexualtiy)在還沒太久之前仍被仍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手淫(masturbation)在第19世紀被認為是變態的。

社經地位、性別及種族都與變態性有所關聯。女性較可能罹患厭食症(anorexia)、貪食症(bulimia)或焦慮性疾患;反過來說,男性較可能是物質濫用者。貧窮人們較可能被判斷出精神分裂症(相較於富有人家)。美國兒童承受控制不足(under-control)疾患的較高發生率;但是在西印度群島,情形剛好相反,過度控制(over-control)疾患有較高的發生率。

變態的早期處置是視古怪行為為惡魔纏身。人們相信獸性主義(animalism,認為人類只是一種動物,不具靈性),至於瘋狂則是不受控制之退化(regression)的結果。古代希臘人認為變態和綜合身體不適是由「液體」(humours)引起。因此,精神錯亂的早期處置主要涉及隔離人們,然後施加懲罰和折磨。人道的待遇直到第19世紀才真正出現。

普遍認定的標準。今日,心理學上對「變態」的定義是繞著少數幾個普遍同意的標準來運轉。這些標轉被分類為4D:苦惱(distress)、偏差(deviance)、功能不良(dysfunction)、危險(danger)。變態普遍牽涉到疼痛和苦楚,它的一個層面是急性(acute)和慢性(chronic)的個人痛苦。另一個標準是不良適應(poor adaptation)──當事人無法執行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像是保有工作、維持愉快的人際關係,或策劃未來。

變態的一個非常共通的編準是非理性(irrationality),即對於物理世界或社會世界(經常也是對於精神世界)之荒唐無稽、不合邏輯的信念。

變態人們的行為通常是他人不能理解的。他們經常是預測的;他們可能極不穩定而反覆無常,從某一極端就換到另一極端,往往無力控制自己的行為。他們的行為通常不適切於所處的情境。

幾乎按照定義,他們變態的特徵是一些不依慣例、通常少見、不適宜的行為。此外,變態具有道德的維度。它經常涉及侵犯規則、違反道德標準及社會規範。不合法、不道德、不良行為是偏離常態的。

變態的一個相當引人興趣的凋準是變態行為四周的人們所產生的不適或不快。旁觀者通常對變態的明顯跡象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21
  2. 新書
    9
    $252
  3. 新書
    9
    $252
  4. 新書
    9
    $252
  5. 新書
    9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