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誰在幫我們選擇、決策?誰操縱我們愛戀、生氣,甚至抓狂?
- 作者:大衛.伊葛門
- 原文作者:David Eagleman
- 譯者:蔡承志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 出版日期:2013-03-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956357
- ISBN13:9789865956356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暢銷書榜
Amazon網路書店2011年度最佳好書
《波士頓環球報》、《休士頓紀事報》2011年度最佳圖書
我腦袋裡面有個人,那個人卻不是我!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我們真以為自己深謀遠慮、主導一切嗎?
其實我們的意識認知,完全無法刺探大腦龐大複雜的作業系統。
我們為自己做出決策沾沾自喜,
以為擁有獨一無二的愛戀、慾望、恐懼和志向,
其實,都只不過是大腦隱姓埋名,背地裡暗自導演的精采戲碼。
本書內容涵括腦傷、敵機觀測、約會、美女、感情出軌、共感、刑法、人工智慧和視錯覺,是一部深層探測大腦和腦中矛盾的扣人心弦著述,更進一步觸及今日腦神經科學與法律見解相互衝擊的諸多重要議題。
在這本精采絕倫、發人深省的新書當中,著名神經科學家伊葛門深入腦子探究潛意識,闡明諸多令人稱奇的謎團:
為什麼在你還沒有意識察覺前方有危險,你的腳就已經先朝煞車踏板移了一半?
我們真的有獨立於身體之外的靈魂嗎?
尤利西斯和信貸緊縮有什麼共通之處?
愛迪生為什麼在一九一六年電死一頭大象?
可愛與性感真的有公式嗎?不貞竟然是一種遺傳天性?
為什麼保守祕密那麼困難?還有,我們怎麼可能對自己生氣──到底是誰對誰發怒?
為什麼我們在某些日子會覺得特別焦躁、詼諧、健談、沉穩、精力充沛或思考比較縝密?
為什麼智商很高且曾是模範童軍的銀行出納員,突然決定登上德州大學塔樓開槍狙擊四十八人?
為什麼患者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後變成強迫性賭徒?真的有可能在夢遊中殺人嗎?
讀完本書,你會發現驚人的事實:
我們的盼望、夢想、抱負、害怕、發笑的本能、偉大觀念、對物質的迷戀、幽默感和慾望,全都出自我們的大腦。
我們何其有幸,得以探究這個令人費解的大自然傑作,這是迄今我們在宇宙間發現的最不可思議的事物,而這也就是我們。
作者簡介
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博士
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家,主持該院知覺和動作實驗室(Laboratory for Perception and Action)並兼任神經科學和法律先導計畫(Initiative on Neuroscience and Law)負責人。他的科學研究廣泛發表於眾多期刊,從《科學》到《自然》都有,他的神經科學書籍著述包括《改變預設:百變多端的腦子》(Re-wire: The Shape-Shifting Brain)和《靛藍星期三:發現腦共感》(Wednesday is Indigo Blue: Discovering the Brain of Synesthesia)。他還寫了一本蜚聲國際的暢銷小說《死後四十種生活》(Sum :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作者個人網站 www.eagleman.com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專職譯者,已出版作品逾50本,獲獎優良譯作包括《23對染色體:解讀創生奧秘的生命之書》(合譯)、《宇宙的寂寞心靈》、《螞蟻.螞蟻:威爾森與霍德伯勒的螞蟻探索之旅》以及《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
第一章
我腦袋裡面有個人,那個人卻不是我
你的意識就像跨大西洋輪船上的渺小偷渡客,自以為對這趟航程居功厥偉,卻沒有體認到腳下龐大工程技術的功勞。本書談的就是那個驚人的事實:我們對它的認識,它代表什麼意思,還有它如何解釋種種事物,包括人、市場、祕密、脫衣舞孃、退休帳戶、罪犯、藝術家、尤利西斯、酒鬼、中風病患、賭徒、運動員、獵犬、種族主義者、情侶,以及你一向自以為是自主下達的所有決定。
第二章
感官的證詞:經驗的「真正」相貌為何?
我們的觀察本領真正差勁得駭人聽聞。我們以為自己對這個世界觀察入微,直到因故醒悟自己的能力其實並沒那麼強。事實上,除非我們自問,否則我們的意識對於一切事項大半並無所悉。……所以有關於該不該信任感官的第一堂課就是:別相信你的感官。單單由於你相信某件事情是真的,就因為你知道那件事情是真的,也不表示那就是真的。
第三章
大腦能做到的,你大多一無所知
你根本沒有辦法觸及大腦如何辦事的詳細內情,包括從閱讀文書到切換車道等事項。所以意識心智對你的全套知識技能有沒有影響?真有的話,它扮演的是哪種角色?結果發現那個角色頗為重要,因為儲存在潛意識大腦深層的知識,在誕生之初全都是有意識的規劃。……意識負責長程規劃,相當於公司的執行長,而日常作業則大半交由她碰觸不得的腦中各個部件來負責營運。
第四章 大腦能夠孕育的思想類型
你能體驗哪些事項完全受限於你的生物機能。……為什麼民眾都深受年輕伴侶吸引,對老人卻不感興趣?金髮人士果真比較有趣嗎?為什麼我們只瞥過一眼的人,似乎比我們曾經專注凝望的人更富有吸引力?談到這裡,你當然不會感到意外,原來我們對於美的感受是深深燒錄在腦中(而且不可觸及),全都為了達成某種生物上的目的。
第五章 大腦是一支政敵團隊
大腦就像代議民主政體。大腦是以執掌部分重疊且各持不同主見的多重專家組成的建構。我們大而化之,我們把萬象廣納在內。而且萬象長期爭鬥不休。你腦中不同派系都不斷交談,並各持己見競逐你單一行為管道的主導權。於是你才會表現出和自己爭辯、咒罵自己或哄騙自己去做某件事情等奇特事蹟,而且這種事蹟是現代電腦完全做不來的。
第六章
為什麼追究責任歸屬是問錯了方向?
如今在神經科學和法律的接壤位置,已經愈來愈常出現關乎腦傷的案例。……從生物學觀點來因應處理,並不表示罪犯就能逍遙法外;這只凸顯出一個觀念,也就是他的舉止不能和他的腦部機具區隔開來。我們不會責怪突發戀童癖患者為什麼長腦瘤,就如同我們也不會責怪額顳葉失智的店舖竊賊為什麼額葉皮質退化。所以追究責任歸屬顯然是問錯了方向。正確的詢問方向應該是:我們該怎樣著手處置被告罪犯?
第七章
重新認識你的大腦
這一切全都導向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否擁有獨立於我們實體生物性質之外的靈魂──或者我們不過就是繁複龐雜的生物網絡,只靠機械作用來生成我們的期望、抱負、夢想、慾望、幽默和激情?大腦真是種令人費解的傑作,而且我們多麼幸運,竟能生在這個擁有技術和意願來引領我們注意腦子的世代。這是迄今我們在宇宙間發現的最不可思議的事物,而這也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