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替真實的歷史做出身影∕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員)
一部台灣歷史要從何寫起?作為一個學術研究者,我常常捫心自問是否能夠透過所學的考古學,建立其中一部分歷史。其實歷史是多面向的「書寫」形式,也是一種在地人類生活型態的紀錄,必須以土地為基礎,建構居住在這塊土地人群共有的記憶與資產,因此歷史的材料不但多元,而且多面向。多年以來看到的台灣歷史書寫,有二個特質,一個是域外的研究,雖然在台灣,但卻大量書寫和台灣這塊土地無關的中國史,這是長年的政治因素所致,可以不必多說;另一個則是文字的書寫,透過文字的魔力與權力展現,其他形式則較為少見。
自己曾經和杜福安先生合作進行一本描述史前時代人類活動歷史的《黑狗大風》(2006),透過這個繪本的合作經驗,知道福安兄對於人類生活的細節非常在意,尤其是沒有文字時代人類活動,必須依賴考古發掘所得的資料才能得知,因此在當時是一個無盡的思考與討論,必須絞盡腦汁才能將考古遺址出土的資料透過福安兄的手,變成大家共同的圖像和語言。這本精要節縮的《完全版
漫畫台灣歷史》,看來則是歷年來漫畫台灣歷史的總結,其中的細節考證,透過圖像的手法表現出令人欣喜的情景,閱讀者不再是看漫畫而已,也不再是理解台灣史而已,可以從繪畫中透露的深層理解,進一步思考這一塊土地人群的喜怒哀樂,以及可能的未來。
從這一本漫畫可以得知怎樣書寫台灣歷史,是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課題,除了學術研究者要有全貌歷史觀,要能從土地倫理的觀念書寫之外,書寫方式的表現也要思考除了文字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表現,福安兄的這套漫畫就是表現的另一種形式!絕對可以深入到歷史的核心。看完之後,心中有所感,很想和福安兄再一次合作,將這本漫畫中較為簡略的古早台灣進一步呈現,使得台灣人類活動史更為周全。
推薦序2
沈澱認同的歷史影像∕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副研究員)
替福安老兄的荷蘭、西班牙時代漫畫台灣史寫推薦文,到如今讀者手上的三冊完全版,忽忽十年已過。杜老爺漫畫歲月漫長,事出有因,關鍵卻在他的慢工細活。講究作品的寫實與精緻,難免無法對抗資訊秒增、橫行之世局。但處於知識瞬間變化、積累與分辨困難的現代,這種作風,有時竟然仍屬必要。
與台灣歷史有關的讀物或影視,十幾年來,產量,老實說也算量產了。不過,我舉個似乎可供歷史工作者暫時止步而寧靜思索的老問題。某日,知名電影導演與一位久年並肩作戰的退休歷史教授,不約而同來我研究室。導演徵詢有關台灣歷代物質文化與人物髮式衣褲等圖像資料,好作拍片之用。老友感慨回應:歷史學術界未系統性注意這一塊,能提供者,有限。不是麼?研究者的歷史論述,以抽象文字為主,對歷史風景本身的表象(reprsentation)似多吝於處理。試問:閱讀歷史的讀者,腦中能相應呈現幾百年來,男男女女的髮式、服色,以及當時景觀嗎?我常自嘲:現在的「歷史」,往往是「無影無跡」,文獻圖像停留在靜止、定格狀態。「歷史」甚至是「無味無素」,我們聞不到每個時代炊煙飯菜香,瘴癘腐臭也彷彿未留在現代讀者的嗅覺中。
有影有跡,有味道,以刺激人們感官,進而感受、培育認同土地與國家的歷史,學術界一時無法出貨,只好仰賴擅長影像表現的畫家與影劇界了。美術、漫畫我外行,卻深深為福安兄奇妙筆觸所吸引。他為寫序者所畫之像,我嫌太年輕,形同無感裝可愛、以貌欺媚人。福安兄聞言,只增加兩撇,實際容貌便靈活靈現,令人稱奇。我插進這一段話,要說的是,這套書,是漫畫老師父心血結晶,書中所繪人物景色,一定可以喚醒讀者開始認真想像歷史會振動的影跡。
最後,再一言。先前我推薦文說福安兄對史事與圖像的考據,相當謹慎與「龜毛」,現在仍適用。儘管如此,有些讀者閱後可能會認為書中所述仍有爭議之處。沒關係,「歷史」本來就是要經歷分辨不同資訊,每個時代要不斷再想像、再表現與沈澱,然後累積大多數可認同的台灣往事與未來期待。這樣,這套書,就不是一般漫畫可比擬了,閱後,應該要放在書架上,隨時參考用。
推薦序3
搶救台灣社會的歷史教育∕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副研究員)
杜福安先生在2002年就出版了四冊的《漫畫台灣歷史》,時間從遠古到明鄭,當時已得到早期台灣史專家曹永和、劉益昌、詹素娟等人的肯定。現在鑑於相關學術領域的進展,他吸收了新知識以後,不但還是要從頭說起,而且要涵蓋清治、日治以及戰後台灣的發展史,可謂「野心勃勃」!其次,我亦讀了2012年他出版的一本《烈火中的二二八》,現在他企圖把重點融入完整版的台灣大歷史之中,同樣是不容易的事。
台灣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歷經了世界最長的戒嚴統治,其間只管三餐溫飽的市井小民也許不會直接感受到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的箝制,但是「中國」國民黨從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之後就大力推行中國化教育,學校教育愈普及幾乎等於洗腦愈成功,所以有民調數據顯示,當今三四十歲以上的人比起二三十歲解嚴後的世代,更容易有「中國情結」;當然解嚴後的世代如果甚麼都不在乎,也不見得健康,同樣缺乏應有的歷史意識。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有較多篇幅的台灣史、有較多的二二八敘述,但是2008年中國國民黨奪回政權以後,改革中的高中歷史課綱不但被抽出,2012年2月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對中學教科書中二二八的死亡人數以及所謂「去中國化」的問題說三道四,馬政府立刻隨之起舞安插大中國意識的、非歷史學領域的學者進去教育部審查歷史教科書。
這就是我們的處境。於是,我們「必須保衛社會」,想辦法發揮民間的力量,搶救台灣社會的歷史教育。用卡通用漫畫的方式當然會比較容易親近,這也是杜福安先生多年來奉獻心力的價值所在。
現在杜先生做的其實像在寫台灣通史,寫通史對所有的歷史學者而言都是困難的事,因為術業有專攻,懂早期歷史的人不見得敢談日治時期、懂日治時期的人不見得敢談戰後台灣,必須打開心量與視野,廣泛吸收各家之長才可能把事情做好。所以本書在史實考訂方面當然還有改善空間,但在我看來杜先生已經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到最好了。以我比較熟悉的戰後政治史而言,他敏銳關注到1945年的八一五台獨事件、台灣地位問題乃至民主化關鍵的美麗島事件;描繪二二八事件的時候,虎尾機場邊碉堡式的建物、嘉義山仔頂看下去那許多矮房子,都與我過去親眼目睹的樣貌一樣,栩栩如生,真不容易。
作為一個歷史研究者、長期關注台灣命運的知識分子,我以虔敬、感恩的心向讀者推薦這部《完全版 漫畫台灣歷史》。
作者後記
十多年前開始研讀台灣歷史,有感於人們對於自己本國歷史的陌生,身為一位動漫工作者,就該義不容辭地將各領域的歷史學者們的歷史研究史料及書籍圖像化,以使現代的台灣人能從圖像裡輕鬆地回顧過去祖先們曾經歷過的悲歡歲月、這土地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
經過這麼多年總算完成這套精華的「完全版 漫畫台灣歷史」,讀者應已發現,我在對古早的歷史時期的處理是較輕鬆軟性的,漫畫造型也較活潑可愛,畫到近代之後就越來越寫實也越來越沉重。畢竟,歷史從來不是輕鬆的,由於人性使然,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是上演著壓迫及反壓迫、被奴役及爭自由、不正義的壟斷及反壟斷……
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忠實地映照出我們生活裡的真相,提醒我們從歷史裡吸取教訓,追求自由與幸福而遠離禁錮與邪惡。希望讀者們在認識到自己的歷史後,能進一步思考我們現在活著的這一秒,之後將要過甚麼樣的生活?將要創造何種面貌的台灣?
我們,正在寫著自己國家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