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一本富有勇氣、又很溫柔的書
「知識分子總是處於孤寂與結盟之間…,挖掘出遺忘的事情,連接起被切斷的事情」,作家薩伊德(Edward W. Said)曾經這麼樣形容知識分子。年晃以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角色,透過書寫,把「大話新聞」的一些幕後故事,記錄下來、連接起來,這是富有勇氣,又很溫柔的一件事。
近年來,台灣的媒體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隨著資本愈來愈密集、競爭愈來愈激烈,第一線新聞工作者的報導和寫作空間,也受到了影響。我常常有跟記者接觸、聊天的機會,也常常從他們充滿熱情的眼神中,看到他們對於環境的無奈。
從戒嚴走向開放、從封閉走向多元、從國家控制走向市場化,台灣媒體的發展歷程,宛如一部台灣民主的發展史。在這個過程中,記者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在戒嚴時期,他們要在高壓統治的言論控制下,偷渡民主思潮;在走向民主的階段,他們時而與反對陣營併肩作戰,時而帶著批判精神,督促反對陣營;在民主逐漸成形的時候,他們要小心呵護民主幼苗,又要時時注意民主幼苗是不是長偏了方向。
因為有這麼多前仆後繼、抵擋孤獨而又忠於自己的記者,即使面對令他們感到無奈的環境,依然能努力堅持、持續奮鬥,台灣的民主才更加有了前進的動力,台灣的媒體環境,也有了隨著台灣民主發展的機會,變得更為進步。
本書的出版,是一項記錄,是一項行動,也表現了台灣的進步。記者出身的年晃,選擇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把這段歷史保留下來,這是他的堅持與執著,也出於他的熱情和浪漫。
當人們感嘆現今媒體環境不佳的時候,仍然有著許多像年晃一樣堅持、一樣熱情的記者,盡自己的心力,說出心裡的那個聲音。這許許多多的聲音匯聚起來,就是一股力量,而這一股力量,也會是台灣公民社會最厚實的基礎。
蔡英文
于台北長安東路
推薦序2
看了這本書,連我也結舌瞠目
年晃出書,要我寫序,版稅他賺,但我做白工,可是我不能不寫,誰叫他是我朋友呢?而且他在「大話新聞」幫了我那麼多年,不寫也說不過去。年晃是個率直、真性情的人,不幫他寫,他記性會很好。
「大話新聞」從2002年開始,起先是周六、周日夜各兩小時,後來變成一周四天,周四至周日,接著再擴張到一周七天,天天有。老闆會擴充,應該不是收視率不好吧。
如果「大話新聞」還有一些成績的話,那年晃等等來賓絕對是厥功甚偉。年晃是很善於使用網路科技的人,他不但用這個工具蒐集資訊,並建立起國內外情報體系,歐洲、美加、紐澳、日本、台灣,許許多多有訊息要丟回國內的僑胞、留學生,最後都會找上年晃。像苗栗「大埔事件」、馬總統「綠卡事件」、美國「瘦肉精事件」……等,年晃都算一級戰犯。
當然,年晃在三立好像也有很多眼線,他的消息總比我靈通太多太多,靈通到甚至老闆的事,他也知道,我常要經他指點,才能略曉迷津,這也就是他為何能寫這本書的原因了。看了這本書的初稿,原來內幕這麼精彩逼人,令我也結舌瞠目。
主持「大話新聞」是很耗神的工作,為了這個節目,我至少每天從早到晚都在準備,我了解,這節目錯不得,許多人眼睜睜盯著。為了「擴大內需589億方案」有沒有被確實執行,我開車載太太到處去拍照檢驗,像個驗收公共工程的公務員,車子還被拖吊好幾次。
為了了解八八風災的復原情況,在災後一年,我向朋友借越野車載著內人,從台北南下小林村、那瑪夏、嘉義阿里山鄒族部落查看。
不斷的監督公共政策,三聚氰胺從2.5ppm改成0.05ppm;石灰石(水泥)礦山放棄重新開採;H1N1疫苗的傷害得以被重視;國光石化取消開發;大埔農地得到原屋保留的承諾;勞工貸款條件稍稍放寬;夢想家一夜燒兩億被重視;花博怎麼花錢;新生高改善工程的不合理;集會遊行法的荒謬……都普受討論。
這期間,我也付出不少代價,官司背了五、六條;恐嚇信、子彈也都收過。起先都還報案,後來也就皮皮阿,懶得報了。
如果過去十年,努力吹捧一個有雄厚黨產的黨,應該可以撈點好處吧(而且不用常常跑法院),如果主張統一,向紅色靠攏,好康也不會少吧(而且不會得罪人,一直怕住進北京秦城監獄)。不過,我們都沒這麼做。謝謝年晃,雖然終年都在晃,但那條叫尊嚴的線,他仍堅定的守著。
一條路走十年,你會回頭看誰是自己的朋友,台灣的朋友。
鄭弘儀(「大話新聞」主持人)
推薦序3
此刻不站出來,也許就來不及了
這幾年,發生在年晃身上的幾件事情,盤桓在年晃腦袋裡的一堆念頭,竟然跟我有著高度的雷同性,光是這些因素,我一定要幫年晃的這本書敲敲邊鼓。
是這樣的,在金溥聰馬英九政權成立之後,我跟年晃都開始跑法院,我跟年晃有時候講起話來都會氣急敗壞,我跟年晃都少了一些工作的機會,還有,我跟年晃都變得更敢講、更勇敢,因為我們對台灣都有感情(不是「燒成灰之後也是台灣人」的那種虛假感情),我們知道,如果再不站出來,也許就來不及了。
什麼事情來不及?其實對民主一事有感覺的人,應該不會不知道什麼事情來不及,問題是,許多人基本上是那隻在漸溫的鍋裡游泳的青蛙,他們並不會意會到,在金馬政權的設計下,台灣正一步一步往香港的命運邁進。
這是為什麼鄭弘儀的節目會被幹掉,這是為什麼旺旺中時的蔡衍明這麼囂張,這是為什麼壹傳媒的黎智英壯志未酬身先死,當然,這更是為什麼這幾年以來,台灣司法體系裡一些特殊的單位,以及與金馬政權友好的傳媒,能夠這麼明目張膽地進行著一堆為無能政府塗脂抹粉的工程。
於是像年晃這樣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跳出來為台灣人發聲,他的方式是加入鄭弘儀的團隊,盡他們能力所能,把一堆不公不義的事情掀出來,這本書,就是從年晃的角度,紀錄及分析這些年來他目睹的發生在台灣新聞、傳播圈裡頭一些值得台灣人認識、瞭解的事件,以及它們可能造成的影響。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傳播圈既得利益者的嘴臉,他們傷害的,其實不只是「大話新聞」這個新聞團隊,他們傷害的,更是台灣民主機制裡頭一個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新聞自由。
不過我們也不能全然責怪這些沒有新聞素養的老闆們,到底,他們的目標不過就是在殘酷的商場裡保護、甚至壯大自己罷了,加諸這些商人太多額外的任務,本來就是緣木求魚。可是這本書能夠啟發讀者的,是另一個面向,那就是,一個國家的願景,是全體國民一起打造的,當有人沒有意識到溫水煮青蛙的可怕時,其他有此警覺的人,一定要挺身而出,因為一旦台灣淪為跟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一樣,又恢復成極權體制時,我們怎麼向曾經為台灣民主、自由做出重大付出的民主前輩交代,我們又怎麼向日後必須再度過著道路以目、假面生活的後代子孫解釋?
年晃的這本書很容易閱讀,可是我想比較不容易的,是我們在闔上書本之後,針對台灣民主、公平正義日益沉淪的事實,怎麼去立下力挽狂瀾的大決心,以完成捍衛民主的這個大任務。
馮光遠(「給我報報」負責人)
推薦序4
揭開有線電視新聞台的面紗
當澄社在二十年前出版《解構廣電媒體》(1993)時,台灣面臨的是黨政軍對廣電媒體的全面掌控,透過「有形的惡法」管制新聞言論,美化威權體制的統治正當性,打壓訴求自由民主的聲音。二十年後,台灣雖已歷經了民主轉型,也解除了媒體管制,但另一隻「無形的黑手」,卻正透過財團對新聞傳媒的掌控與併購,以更為細緻的手法,篩選著視聽大眾得以接觸的資訊及言論內容,並進而宰制了市民對人物及事件的認知與觀感,當然也就隨之影響了公民在公共領域的偏好選擇與投票行為。
無論是「有形的惡法」還是「無形的黑手」,對於做為民主政治重要基石的言論自由所造成的傷害,或許難分軒輊,但相較於惡法容易被標定為明確的改革對象,隱身幕後的黑手,卻由於得以透過法律上具獨立地位的財團做為中介屏障,一方面施展其控制言論的實質影響力,一方面卻極力否認任何干預,使得公民團體揭開黑手面紗的努力,屢屢被阻絕於層層保護傘之外,在資訊極不對等的情形下,艱苦奮鬥,對抗惡靈。
要深入地瞭解這種「政」、「商」、「媒」互利互惠、交相掩護的惡質結構,並進而意識到台灣民主目前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學者的艱深論著或大聲疾呼,效果經常有限。往往必須出現「具體事件的衝擊」與「圈內人的吹哨」,才能讓民眾產生更為深刻的體認,也才較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困難的是,「圈內人」即使具備洞悉這個惡質結構的能力,也掌握了外界所不知悉的秘辛,但由於身處結構之內,處處受制於人,往往不願吐露實情。對於特定新聞的被壓抑,外界即使提出高度合理的質疑,宥於第一手詳細資訊之欠缺,終究淪為無解的公案,難以解開其中的關鍵密碼。
三立新聞台在2012年5月底嘎然宣布終止「大話新聞」的製播,絕對是台2012年台灣媒體界的重要事件,相關的傳言亦甚囂塵上。鍾年晃先生身為「大話新聞」的長年參與者,願意不計代價地在本書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不僅透過這個將在台灣新聞史上留下重要註記的事件,帶領讀者一窺隱身於有線電視新聞台後錯綜複雜的政商勢力,如何影響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新聞言論,更將「大話新聞停播」置於台灣的政經大脈絡下,提出針砭的剖析觀察,並為我國民主自由所正面臨的空前危機,發出警語,令人佩服。
今年(2012)年初,當我被Andrew Higgins在The Washington
Post對旺中集團蔡衍明的專訪報導所一棒打醒,並與許多知識界的朋友發起「拒絕中時運動」時,老實說,以法律為專業的自己,對於我國有線電視市場,認知極為貧乏。直到我意識到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社會,做為普羅大眾最為重要新聞資訊來源的「有線電視新聞網」竟然會透過「聯合沉默」,一再封鎖有關旺中傳媒集團的種種負面新聞時,我才開始深入追究,到底是怎麼樣的控制機制,竟會生成如此可怕的資訊封鎖。
經過不斷地探索,我才終於了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也因此,在一場台大新聞所的閉門會議後,毅然投入「反旺中併購中嘉案」的行列。在奮戰過程中,令我真正震驚的是,許多「圈內人」明明知道「聯合沈默」的成因,在私下高談闊論,但在麥克風前,卻紛紛選擇噤聲不語,甚且公然撒下「完全沒有什麼封口令」、「系統台根本無法影響有線電視新聞台」的漫天大謊。我雖然可以理解大部分人選擇噤聲不語的原因,但我無法容忍這個變態的機制,竟主宰著我們的資訊內容、摧殘著台灣的言論自由。
我不認識鍾年晃先生,第一次接觸是他今年3月致電邀我上廣播節目,討論「拒絕中時運動」。在當時電子媒體「聯合沈默」的氛圍中,鍾先生率直地直陳「因為電視新聞不敢報、大話新聞不能談,他只能在廣播上談」,在其能力範圍內,支持我們的運動理念。第二次接觸是在今年7月底,旺中集團發動「走路工報導」抹黑本人時,鍾先生再次邀我上廣播節目,說明事件完整始末。
收到本書初稿,正是深夜,一口氣讀完,天已破曉,雖感痛快,但內心沈重,苦思可能的改革出路。決定為這本書作序,不是因為鍾先生曾經支持我們的運動理念,而是因為他藉由具體的事件,不僅清楚地解構了台灣的有線電視新聞生態,更深刻地剖析了一個視新聞自由為無物的中國極權政體,正如何透過經濟勢力,企圖摧殘台灣的民主自由。
相信您在打開本書後,也會不能自已地直到結束。希望您在閉卷後,也能加入我們的行列,為這塊土地共同奮鬥。
黃國昌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September 27, 2012
於Ithaca, New York.
自序
前進就會有力量
自2008年以降,許多人擔心台灣未來,是否仍能以民主為傲?是否能確保主權?是否仍擁有言論自由?這一切似乎來得太快,快到來不及反應,快到如夢似幻。然而擔心憂慮無濟於事,唯有不斷前進才能改變現狀,停留在原地自怨自艾只會讓敵人在黑暗中竊笑,只有不斷奮戰、努力,才能贏得尊敬,捍衛現有的生活方式。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台灣的言論自由從來就不是天下掉下來,是過去幾十年無數前輩前仆後繼流血流汗爭取來的。言論自由就像空氣,當它存在的時候,你感覺不到,一切都這麼自然、輕鬆寫意;但當你一旦失去它,卻會痛不欲生,無法適從。我們這一代應該嚴肅思考,能夠留給下一代的,並非豪宅、珠寶、名車、現金,而是得來不易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生活。
在台灣,實質警總已不復存在,但心中的警總已然成形,中國透過商業利益影響台灣媒體,讓媒體不再扮演第四權監督、守望的責任,搖身一變成為政府的化妝師,甚至隔海與北京政權唱和。台灣人民兩度用選票產生的政府,對外已經證明無力處理日益嚴峻的國際與兩岸情勢,對內面對嚴重不景氣也一籌莫展。在這個關鍵時刻,若媒體無法扮演監督角色,台灣人民持續對公共事務冷漠,福爾摩沙未來將不再美麗。
本書從電視台停播最受歡迎的政論節目切入,探討許多不為人知的幕後,主要用意就是希望喚醒閱聽大眾對潛藏在背後因素的重視。我無意臧否是非,畢竟是非對錯從不同角度看,本就有不同結論。書中所寫的看似個案,但絕非僅此一例,類似的情況已經存在台灣媒體內部,只是媒體從業人員或囿於現實壓力,或尚未查覺,無人出面揭露真相罷了。希望此書能收拋磚引玉之效,喚醒閱聽大眾對媒體自我設限的警覺。
我也無意突顯「大話新聞」有多麼偉大,只想藉由探討大話新聞製作過程,傳遞該節目求真、求實、探索事件本質的精神,至於節目是成功或失敗,自有歷史論斷。
近半年以來,我充分感受到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許多人對我伸出溫暖的雙手,恕我無法一一列舉致謝,許多人棄我而去,我也坦然以對,就當是人生的試煉吧!我要特別感謝內人,這幾年來她承受一般家庭主婦所不需經歷的種種,特別是我們物資匱乏的這段期間,她依然無怨無悔。
未來,我仍將站在民主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在此引述由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散文「前進」所改編的歌詞與所有讀者共勉。
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盡頭總會天亮,我們總有一天會到達。
還是要前進,即使失去了夥伴,努力前進,即使路途孤單。
前進才有光亮,才有方向,才會有希望。
夥伴們快點跟上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2012年9月16日於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