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繼【二戰中的中國】之後,“二戰中的列強”系列第二本。此系列有別於本社之前所有的軍事戰史叢書,而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而真實地介紹了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軍工生產,以及戰爭中國民的生活境況。書中利用大量的圖片配合當時的戰鬥演變,完整地透視日本當時整個國家的運作。
目錄
第一章 日本的傳統和歷史
第二章 太平洋戰爭開戰與東條內閣法西斯獨裁體制的建立
第三章 “大東亞共榮”的破滅、陸海軍的內訌
第四章 戰局的轉變與動員極限帶來的矛盾
第五章 戰爭的壓力
第六章 軍國的教育和生活
第七章 東京空襲
第八章 “一億玉碎”與最後的投降
結束語 “那場戰爭”的記憶和連結著今天的牽繫
番外章 皇軍的飽食—舊日本帝國陸軍伙食一席談
第二章 太平洋戰爭開戰與東條內閣法西斯獨裁體制的建立
第三章 “大東亞共榮”的破滅、陸海軍的內訌
第四章 戰局的轉變與動員極限帶來的矛盾
第五章 戰爭的壓力
第六章 軍國的教育和生活
第七章 東京空襲
第八章 “一億玉碎”與最後的投降
結束語 “那場戰爭”的記憶和連結著今天的牽繫
番外章 皇軍的飽食—舊日本帝國陸軍伙食一席談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日本的傳統和歷史
1941年12月,日本東京將發出一道戰爭詔書,並對整個世界尤其是亞洲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就在8日那天早上,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代表日本帝國的昭和天皇裕仁,開始向日本民眾發佈《開戰詔書》。未來幾年內這道詔書猶如打開了可怕的潘朵拉魔盒。詔書一開頭便非常嚴肅而正式:「上天護佑,承萬世一系之皇祚之大日本帝國天皇昭示忠誠勇武之爾等:朕於茲對美國及英國宣戰,朕冀期陸海軍將士奮全力從事交戰,百僚有司勵精奉行職務,眾庶民各盡其本分,億兆一心,舉國家之全力達成征戰之目的,勿使有失。」
這份宣戰詔書在12月8日正午11點40分通過廣播傳遍了日本,所有日本民眾全都屏息傾聽。而在詔書宣讀的4個小時之前,日本飛機偷襲了美國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不過撰寫這份詔書不是昭和天皇本人,而是在他後面,打著天皇名號並借其權威制定政策的顧問們寫的。諷刺的是天皇的年號——昭和,出典乃是《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萬邦協和」,後一句便隱含著通過國際協調以致太平的用意。不過不要緊,對於當時已經決心和美英一戰的近衛內閣而言,「大詔渙發」能夠煽動起日本國民的戰爭熱情就行了。
儘管如此,當宣戰的詔書傳遍到日本各地的時候,民眾們全都震驚了。東京街頭的日本人,有的迅速前往報紙銷售點購買報紙瞭解進一步的情況,買到報紙的市民正在認真的體察天皇旨意。聽到廣播消息的婦女們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如果家裡有孩子或者親人在軍隊中的,這時候馬上跑回家裡詢問相關情況。一名叫做羅伯特的法國記者,回憶了自己聽到廣播後看到街道上的情況:「當時,很多人都非常的緊張,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盡相同,不過很多人互相看了對方幾眼後,就匆匆的離開,沒有過多的喧鬧,也沒有進行太多的語言交流,只有一些婦女私下議論。」東京當地的一位報紙編輯戶崎明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但是日本突然對英國和美國宣戰還是讓他大吃一驚。他當時就認為這是個癲狂的決定,儘管爆發戰爭他個人已有預感,但是他認為日本社會上下根本就沒有真正做好準備。而一名鋼鐵廠的研究員更是對開戰抱反對態度,因為他對日本和美國的生產力的巨大差距非常瞭解,這一事實讓他後脊背發涼。但是東京的一名家庭主婦卻有著不同的看法:「珍珠港事件讓我們日本人震驚,但也會讓美國人震驚的!」
日本與英美爆發戰爭確實讓很多人意外,因為在這之前在1937年,日本已經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雖然沒有正式宣戰,但為了解決這所謂的「支那事變」,日本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死亡的士兵人數已經超過18.8萬人,象《宣戰詔書》中承認的一樣,日本的侵華戰爭並不能讓「勾結英美,禍害東亞和平」的中國國民政府「回心轉意」,相反,象所謂「南京事件」那樣的瘋狂的大殺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意志。因為戰爭久拖不決,日本國內的經濟也處於不穩定中,許多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資已經進入定額配給名單。原本已經繃得很緊的日本社會,因為向英美的宣戰開始變得歇斯底里。這非常致命,因為這兩個對手長期以來就一直是日本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日本人的骨子裡還透著一絲對英美的嫉妒和豔羨,現在爆發出來的仇恨更隱涵著一種深深的自卑。
1941年12月,日本東京將發出一道戰爭詔書,並對整個世界尤其是亞洲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就在8日那天早上,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代表日本帝國的昭和天皇裕仁,開始向日本民眾發佈《開戰詔書》。未來幾年內這道詔書猶如打開了可怕的潘朵拉魔盒。詔書一開頭便非常嚴肅而正式:「上天護佑,承萬世一系之皇祚之大日本帝國天皇昭示忠誠勇武之爾等:朕於茲對美國及英國宣戰,朕冀期陸海軍將士奮全力從事交戰,百僚有司勵精奉行職務,眾庶民各盡其本分,億兆一心,舉國家之全力達成征戰之目的,勿使有失。」
這份宣戰詔書在12月8日正午11點40分通過廣播傳遍了日本,所有日本民眾全都屏息傾聽。而在詔書宣讀的4個小時之前,日本飛機偷襲了美國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不過撰寫這份詔書不是昭和天皇本人,而是在他後面,打著天皇名號並借其權威制定政策的顧問們寫的。諷刺的是天皇的年號——昭和,出典乃是《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萬邦協和」,後一句便隱含著通過國際協調以致太平的用意。不過不要緊,對於當時已經決心和美英一戰的近衛內閣而言,「大詔渙發」能夠煽動起日本國民的戰爭熱情就行了。
儘管如此,當宣戰的詔書傳遍到日本各地的時候,民眾們全都震驚了。東京街頭的日本人,有的迅速前往報紙銷售點購買報紙瞭解進一步的情況,買到報紙的市民正在認真的體察天皇旨意。聽到廣播消息的婦女們開始紛紛議論起來。如果家裡有孩子或者親人在軍隊中的,這時候馬上跑回家裡詢問相關情況。一名叫做羅伯特的法國記者,回憶了自己聽到廣播後看到街道上的情況:「當時,很多人都非常的緊張,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不盡相同,不過很多人互相看了對方幾眼後,就匆匆的離開,沒有過多的喧鬧,也沒有進行太多的語言交流,只有一些婦女私下議論。」東京當地的一位報紙編輯戶崎明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但是日本突然對英國和美國宣戰還是讓他大吃一驚。他當時就認為這是個癲狂的決定,儘管爆發戰爭他個人已有預感,但是他認為日本社會上下根本就沒有真正做好準備。而一名鋼鐵廠的研究員更是對開戰抱反對態度,因為他對日本和美國的生產力的巨大差距非常瞭解,這一事實讓他後脊背發涼。但是東京的一名家庭主婦卻有著不同的看法:「珍珠港事件讓我們日本人震驚,但也會讓美國人震驚的!」
日本與英美爆發戰爭確實讓很多人意外,因為在這之前在1937年,日本已經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雖然沒有正式宣戰,但為了解決這所謂的「支那事變」,日本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死亡的士兵人數已經超過18.8萬人,象《宣戰詔書》中承認的一樣,日本的侵華戰爭並不能讓「勾結英美,禍害東亞和平」的中國國民政府「回心轉意」,相反,象所謂「南京事件」那樣的瘋狂的大殺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意志。因為戰爭久拖不決,日本國內的經濟也處於不穩定中,許多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資已經進入定額配給名單。原本已經繃得很緊的日本社會,因為向英美的宣戰開始變得歇斯底里。這非常致命,因為這兩個對手長期以來就一直是日本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日本人的骨子裡還透著一絲對英美的嫉妒和豔羨,現在爆發出來的仇恨更隱涵著一種深深的自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21
-
二手書82折$230
-
二手書93折$259
-
二手書93折$260
-
二手書$309
-
二手書$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