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哲學課

哈佛哲學課
定價:270
NT $ 69 ~ 475
  • 作者:胡雯雯
  • 出版社:悅讀名品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2-10-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971224
  • ISBN13:9789865971229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徹底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教育的目的:如何讓人成為人
  Philosophy:「有智慧」還是「愛智慧」
  經常去圖書館查看資料的人一定會發現:哲學的編號是「1」,
  這是作何解釋呢?這是因為哲學是一門具有基礎性與整合性的學科,
  既能作為一切知識的基礎,又能統合所有的知識。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殺死一個人,
  就毀滅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而拯救一個人,
  就拯救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這是摘自猶太教法典《密西拿》中的一段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一個完全孤立的島嶼,每個人都是陸地的一部分。如果大海沖走了一塊泥土,整個陸地就會縮小一點,就好像一個岬角或者一座屬於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城堡被吞沒了似的。任何一個人的毀滅,都會使世界缺少一點,從而變得殘缺不全。

  然而,在當今世界,人們卻隨時面臨著「毀滅」,這種毀滅不是來自外界或他人,而是來自人類日漸消沉的自我毀滅。

  面對諸多的人生難題:善與惡的困惑;道德的衝突與背叛;經驗和信念的不一致;慾望與理智的衝突;愛與恨的糾結;靈與肉的分離;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目標與幸福的背離……人們陷入了選擇的困境之中,困惑、迷茫、麻木、沉淪,乃至走向自我毀滅。

  人生短短幾十年,難道我們就這樣讓寶貴的生命日趨走向毀滅嗎?難道就沒有一劑人生良藥能夠拯救人類、拯救世界嗎?

  馬可.奧勒留就此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世上有什麼能夠指引我們的人生?有一個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哲學。

  提起哲學時,很多人都認為哲學是抽象難懂的,認為「哲學家不過是空想主義者」。其實不然,哲學中的生活智慧關注的是真實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只是後來哲學逐漸被制度化,成為一種與生活毫無關係的腦力活動。如今,哲學正在回歸,慢慢讓普通人能夠理解和應用它,這樣,你就可以用它對人性展開無限的探索。

  哲學從業者的職責就是將哲學從發黴的圖書館書架上取下來,抹去灰塵,放在你的手裡。你可以學習如何使用它,這不需要任何經驗。你在踏上人生的旅程之前務必要先瞭解一些哲學《哈佛哲學課》一書將為你提供解答所有問題的鑰匙,無論你是獨自一人還是和朋友在一起,都能夠在人生道路上一路順風,精彩無限。

  本書將帶你走進歷來被看做是美國哲學縮影的哈佛大學,二十世紀的美國哲學幾乎就是由其統領的:在學風傳承上,早期的路易斯、中期的蒯因、晚期的普特南等哲學家都在哈佛哲學系任教;在思想傳統上,哈佛大學哲學系是美國實用主義的搖籃,實用主義的創始人皮爾士、詹姆斯等人都是哈佛的驕傲。同時,美國的生命哲學、過程哲學等也都發起於哈佛。

  作為當代美國哲學的縮影,哈佛哲學不僅體現了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精神,而且反映了當代美國哲學的發展現狀。哈佛哲學的多元化不僅體現在哲學系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師隊伍上,而且在與哲學、宗教、文化等相關的院系,如哈佛燕京學社、世界宗教研究中心、東亞系等,也始終保持著活躍的學術氛圍,對哲學系以及整個哈佛哲學圈都有很大的影響。哈佛的實用主義和分析哲學作為治學方法和生活態度,滲透在哲學家們各自的研究領域,從而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各種哲學思想:蒯因的思想會受到卡維爾等人的批評,而普特南的思想也會受到來自倫理學家的責難,哲學家之間的學術爭論和思想交鋒經常發生。對倫理學和政治哲學的深入研究以及羅爾斯、諾齊克、桑德爾等人的世界影響力,使得哈佛哲學在所謂的應用哲學領域也取得了極高的聲譽。

  這也是哈佛哲學課備受關注與追捧的原因所在。哲學,其實是絕大多數人都能力行的。哲學思考甚至不需要有具備學位或資格證明的哲學家參與,只需要有進行哲學主題研究的意願就可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是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的。經驗是最好的老師,但我們還需要仔細思考一下經歷過的事情。我們需要用批判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尋找規律,將所有的事物組合起來形成一幅大的圖景,指導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瞭解自己的人生哲學定能夠幫助我們預防、解決或處理許多問題。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處理人生中的重大問題。談及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會遇到,包括揭示人性弱點、推行倫理道德、面對死亡問題、應對職業更換、處理戀愛及婚姻關係、尋求生命的意義或目的等。當然,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但即使你無法找到解決方法,還是需要以某種方式去面對它,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的。解決還是面對,本書將告訴你如何選擇,定會讓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獲得持久的滿足感與充實感。

作者簡介

胡雯雯

  畢業於歷史系,曾就職報社和出版社,目前經營一家書吧,閒暇讀書的時候也常常給出版社投稿及發表評論文章。

 

目錄

第一篇 誰需要哲學

第一課 踏上精神的智慧之旅 020
Philosophy:「有智慧」還是「愛智慧」 021
哲學的意義:讓你更理性地生活 024
反思的智慧:像貓頭鷹一樣審視 027
哲學烤不出麵包,但能增加甜味 030

第二課 徹底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034
邏輯與方法:能兩次踏進同河流嗎 035
悖論與謬誤:上帝舉不起的石頭 038
哲學語言:人在符號中存在 040
哲學思維:蘇格拉底的追問 043

第三課 人類在文明中迷失了方向  046
當一切都有了價值的標準 047
人與自然得不償失的交易 050
赫胥黎的預言真的來了嗎 053
人造子宮的傳統倫理顛覆 057

第二篇 人性的真相:人往哪裡去

第一課 我們真的擁有自己嗎 062
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 063
人是否能選擇自己需要的 068
我們真的能追求到完美嗎 071
自尊:一切想法和判斷的根源 076

第二課 人性的弱點:洞見人性的黑子 080
撒斯姆: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有慾望 081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 084
赫拉的猜疑:人們是否應相互信任 087
天使與惡魔的廝殺:向善抑或向惡 091

第三課 上帝.人.動物:重估一切價值 094
上帝與人,你會聽誰的 095
尼采精神三變:重構人生價值 099
忒修斯之船:什麼使你成為你 103
教養:這樣能使人完全的蛻變 106

第三篇 倫理:為什麼好人想做壞事

第一課 善與惡的困惑:什麼是對的 110
道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111
良心:每個凡人的上帝 114
政治與道德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遊戲 117
羞恥感往往可能誘導我們去做壞事 121

第二課 教育的目的:如何讓人成為人 124
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中的意外效果 125
愛的界限:既不能匱乏,也不能過分 127
潘朵拉盒子裡的希望總是留在人心中 131
特洛伊木馬:要學會洞察現象的背後 135

第三課 社會的困惑:不可思議的悖論 138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罪過,公眾的利益 139
不和的金蘋果:為何不能理性對待他人評價 141
判斷撒謊行為正確與否的界限是在哪裡 145
守身如玉者為何更易助長愛滋病的傳播 148

第四篇 平等與公正: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第一課 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虛無 154
烏托邦:更多的平等,得到更多的利益 155
精英者的公正:差異讓我們生活得更好 158
現實社會正義者是否比不正義者更幸福 163
公平的不平等,平等則往往要犧牲效率 165

第二課 我們彼此有什麼義務 170
哥哥犯罪,弟弟是否應當報案 171
我們的行為應由誰幫我們負責 174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一位英雄嗎 177
阿羅定律:少數服從多數不一定是民主 180

第三課 秩序與規範:拿什麼來保證人的權利 184
基於契約的社會一定可靠嗎 185
不帶劍的契約只是一紙空文 188
協議並不一定就能達到公平 191
規則永遠是體現強者的意願 194

第五篇 命運到底在誰手中

第一課 選擇的困境 198
你是那頭布裡丹毛驢嗎 199
當選擇轉變為一種抉擇 203
命運只是生命的旁觀者 206
向苦難的生活索取教義 210

第二課 人生是創造還是享受 214
女妖塞壬:享樂的誘惑者 215
世上哪有不負責任的工作 218
準備生活實際是摧毀生活 221
在分享中溫暖彼此的生命 225

第三課 如何征服死亡的恐懼 228
死亡充斥著生活,離我們很近 229
為什麼我們覺得死亡總是陌生 232
反正都要死,為什麼還要活著 235
注視著死亡,才懂得如何活著 239

第六篇 愛與美:靈魂的洗禮

第一課 靈與肉可以分離嗎 244
卡夫卡身體悖論:孤獨與愛撫 245
青春美貌與毒蜘蛛哪個更可怕 248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是重還是輕 252
沒有激情,愛真的不能成長嗎 256

第二課 愛,還是被愛 260
愛情具有讓人昇華的力量 261
愛情不是理智的產物 265
給對方有選擇的權利 268

第三課 婚姻的圍牆:進還是不進 274
愛情總是難以選擇,婚姻往往很無奈 275
外遇只是一個扣著的碗 279
愛情能把潛能變為現實 283
婚姻長久是一個謊言嗎 285

第四課 在審美中滌淨心靈 290
審美判斷:究竟何為美 291
藝術讓你生活於審美中 295
美能夠拯救你的世界 298

別讓誘惑綁架了我們的心 284
生命需要欲望來維持 287
上天只幫助有志者 290
別把個性當缺點 292
財富可取,須以正道得之 295
為朋友做你可以做到的事 297
莫道人生不幸,心念各不相同 299

 

內容連載

第一課 踏上精神的智慧之旅

「人的本性在於求知」,好奇、思考及尋求答案是人類獨有的基本特徵,而這個世界從來就不乏喜歡好奇、思考並立志探索答案的人。所以,這個世界有了哲學家。

哈佛大學哲學教授普特南一直很讚賞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即投身哲學事業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閒暇,二是詫異。閒暇,是說哲學家必須有充分的空餘時間,不會為衣食所憂,不會為生計奔波,不能餓著肚子研究哲學;詫異,就是要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否則,就不會對哲學產生敏感。

Philosophy:「有智慧」還是「愛智慧」

對於多數人來說,「哲學」是一門枯燥、抽象而又空洞的學科。很多人認為哲學家就是空想主義者,他們所說的話全憑個人想像,毫無科學論據,而且往往把一些簡單的東西說得極為複雜,把你原本懂的東西說到你不懂為止。還有人嘲笑搞哲學的人都是瘋子,最好的例證就是尼采,尼采把哲學研究得足夠通透,可惜,最後他卻瘋了。

難道哲學真的這樣一無是處嗎?

經常去圖書館查看資料的人一定會發現:哲學的編號是「一」,這又作何解釋呢?這是因為哲學是一門具有基礎性與整合性的學科,既能作為一切知識的基礎,又能統合所有的知識。Ph.D.(博士學位),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學博士),這充分說明了哲學是所有學科的最高境界。

「philosophy」,這個詞是從希臘語「philo-sophia」轉變而來,「philo」意思是「熱愛」,「sophia」意思是「智慧」,哲學因此被稱為「愛智慧的學問」。

很多人認為「愛智慧」就是「有智慧」,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的境界。「愛智慧者」與「有智慧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含義卻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確定真理的哲學家,後者指靠炫耀技巧賺錢的「智者」。

在古希臘前期的城邦中出現了這樣一批「智者」,他們自稱是有智慧的人,通過給別人傳授辯論和修辭的技巧來獲得報酬。智者雖然是「有智慧的人」,但不是以智慧為追求目標的「愛智慧的人」,與其說他們傳授的是「學」而不如說是「術」,智慧只是他們用來達到目的、獲得收益的手段。柏拉圖站在哲學家的立場,把智者斥為「批發或零售精神食糧的商人」。在柏拉圖看來,真正的哲學是不計較功利的,真正的哲學家是「愛智慧的人」,典型的代表便是他的導師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出生於雅典的一個中等階級家庭,父親是塑膠作坊主人,母親是一個助產婆。傳說蘇格拉底面目醜陋,身材矮小,這與智者溫文爾雅的形象相去甚遠。他平時像一個智者一樣生活,以教育青年為己任。但他與智者有本質上的區別:他從不收取學生的學費,更反對詭辯和似是而非的誇誇其談,他自稱是沒有智慧但愛智慧的人。哲學對於蘇格拉底來說不是純思辨的個人私事,而是他對當時自己所生活的城邦和時代所盡的義務。在此意義上,蘇格拉底自稱是針砭時弊的「神聖牛虻」。但是,蘇格拉底的言論使有些人感到恐懼,為此他遭到了所謂「有智慧」的智者的反擊和污蔑,而很多雅典人也不理解蘇格拉底的意圖,認為他既然沒有智慧又為何來教導雅典民眾呢?蘇格拉底最終被誣陷「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而入獄,儘管他在法庭上發表了義正詞嚴的申辯,仍被雅典民眾以公投的方式處死。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毫無疑問,蘇格拉底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但是他更願意把自己定位為愛智慧的人,一方面不斷追求真理,另一方面不誇誇其談,賣弄炫耀。「哲學」的本意告訴我們要「愛智慧」,要做一株虛心思考的蘆葦,而不做一隻誇誇其談的烏鴉。

哲學的意義:讓你更理性地生活

《催眠》是一部日本恐怖電影,它的原著作者松岡圭佑是一名催眠指導教授,此書被書評家推選為心理懸疑小說的最佳傑作。影片中講述了幾起光怪陸離的死亡案件:一個正在賽跑的女孩突然全身骨折死亡;一個新郎在婚禮舉行時突然勒死自己;一位中年男子在生日當天突然跳窗身亡……這些死亡案件表面看似自殺,實際上都是因為他們的意識被人催眠致死。

很多時候,我們的意識是被催眠的。在小的時候,我們就被灌輸很多觀念。當時的我們往往認為這些觀念是對的、沒有疑問的,也就從來沒有認真仔細地反省過。

哲學與哲學家最重要的精神,即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所謂批判精神,是指哲學不會向慣常的說法、權威和傳統屈服,而是敢於置疑一切、批判一切。所謂求真精神,是指哲學不會滿足於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要穿透表像,挖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6
    $69
  2. 二手書
    33
    $90
  3. 二手書
    41
    $110
  4. 新書
    9
    $243
  5. 新書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