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緣起
有一次,看到一群孩子放學了,在路邊嬉鬧,有個小孩拆開一盒糖果,包裝紙順手往地上扔,另一個孩子說:「你亂丟紙屑。」這孩子回答:「有什麼關係,反正每天都有人掃馬路,太乾淨了,清潔隊員就沒工作了。」其他孩子哄笑起來,大家搶著分糖吃,再沒人去管那片包裝紙。
可是那片紙屑一直留在我心裡,像胚布上一點不經意沾染的墨,不礙事,卻一個不留神就非要看到。我知道我拿不掉那個異樣的點,但是,多麼希望這種不經意的沾染可以少一點,單純的布面可以更完整的留給真正要下筆的彩繪。
「關心家人」、「尊重他人」、「愛護社區」、「珍惜資源」、「體貼生命」……這樣的論調經常被提起,可是,怎麼付出行動呢?如果「關愛」只是一道測驗題,知道作答就好,和行動不必相應的話,那將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到底要有什麼準備,才能讓人「理解」關愛的重要,又要「怎麼付出」關愛呢?我首先想到的是,對需要被關愛的對象得先有認識,不是認識標準答案喔,而是讓孩子(甚或每個人)都意識到:其實我們並不是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之後才進入社會生活,而是一出生就投入這個共生共榮的大鎔爐。生病了,找醫生;迷路了,問警察;冰箱空了,上市場;筆記本用完了,到文具店;電話不通,找電信局;寄信到郵局;買菜到市場;貓狗生病找獸醫;要種植找土地;要救援找消防隊;要分享找朋友;要溫暖找家人……我們和社會上的每件事、每個人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了這層息息相關的認同,才能以自己的立場去思索行動方式。這樣,要「愛屋及烏」的付出關愛,是不是會容易些呢?
基於這些理由,「陽光少年遊」這個系列的構想於是成形。在這裡,不是要為大人物作傳,而是為小人物寫精神,為尋常工作找價值。希望透過作者的筆,傳達出不同崗位上的人樂天安命、認真積極的生活智慧;透過小說的形式,提供孩子一些思考的依據;更希望初探社會的孩子能因此對週遭的人事物多一分愛惜與尊重。
說「生活教育」或「生命教育」都太沉重,如同聽人「說教」令人不舒服;不過,聽人「說故事」卻令人開心。從故事當中發現原來有許多別人的事情可以反射在自己身上,有許多別人採用的方法可以借取,有許多別人的觀念值得參考,有許多別人的是非成敗可以拿來反思檢討,要比讓人家直指鼻子說:你就是這樣那樣,所以才這樣那樣……好多了。
價值觀的養成需要靠外在的示範、經驗累積和獨立的探索判斷,為了避免一廂情願的置入性給予,所以除了文本之外,這個系列還增設了仿「眉批」欄,用來做提問或註解,並供路人甲乙丙發表看法,當然,所有的空白處就留待讀者填補了。章末或文末的「達人筆記」是知識的整理,協助孩子有系統的、輕鬆的了解一個概念或技能,希望全書能達到知性、感性盡收的目的。
期待「陽光少年遊」像一串鑰匙,可打開不同領域的思索空間,讓孩子們願意進來駐足留連,並採擷能夠滋養自己生活的養分。
導讀
孩子的心理諮商師
──社團法人台北市親職教育協會 曾家炎
從事二十幾年的親職教育,常常會聽到許多人批評現在的孩子愈來愈不像話,目無尊長、態度傲慢、不懂謙卑、不知珍惜等──就如這本父子單車環島記的100分男孩。
今天許多父母對「子女管教態度」和「個人健康管理態度」的無知程度十分雷同。年輕時總是為了賺錢失去健康,年老時又要花錢去把健康買回來。同樣的,孩子的各種偏差行為,如同書中的小軒「驕傲自大、欠缺同情心、說話不管別人的感受」也是因為軒媽「面面俱到」的包容、關愛,和軒爸習慣以「獎勵」來換取孩子考100分造成的。當小軒表現出讓軒爸擔憂、不滿的各種脫序行為時,軒媽總會跳出來說:「唉!軒軒還小嘛!」「小孩有口無心,說說笑而已!」「小小軒已經夠乖、夠優秀了!」,直到軒爸看到小軒對待同學的態度,才覺得不設法導正,恐怕為時將晚。父子單車環島旅行中,小軒遇到困難,執意要媽媽他帶回家,不順他的意時,竟粗魯的把手機甩到媽媽身上,還回敬一句:「甩壞就壞吧!反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軒媽也才驚覺事態嚴重,開始願意配合軒爸改變孩子。
其實,孩子的驕傲蠻橫、不可一世的態度,仍算是良性的偏差行為,即使父母不管,將來仍會有人代管,因為社會上多得是逮著機會就想修理一下「驕傲者」的人。小軒嫌洗碗打工時薪一百元太少時,盼盼的一句「你以為錢那麼好賺嗎?」軒爸建議從薪水裡扣除打破的碗盤錢時,小軒用力踢軒爸一腳,並說「一小時才一百元,再扣就沒錢啦!」盼盼一句「不然,你以為不用負責嗎?」讓軒軒無言以對……社會上如盼盼者多不勝數,孩子最終都會得到教訓。
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有絕對的影響力。以打罵、命令、威脅、教訓、責備、嘲笑、揭穿、同情、質詢、欺騙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的自我評價勢必低落,並可能對周遭懷有敵意,因而衍生出校園霸凌或嚴重破壞事件等。但是小軒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縱使有些表現不恰當,還是不失赤子心。他抱怨蹲在路邊洗碗很沒面子;抱怨每天搭帳棚、睡學校、吃三明治很委屈。在地圖上苦搜不到回家的路時,大喊:「周老大,我恨你!」,卻在軒爸連車帶人掉下大雨中的橋基時,急得大叫「周老大,我說恨你不是真的!你不要當真,不要丟下我!」當阿海帶領大家一起去清理水災後的現場時,軒軒一句「周老大,我們也去幫忙好嗎?」又隨即改口說「不行,周老大現在是傷兵,我去就好了。」親密的父子情感流露無遺。
看完此書,我一直覺得作者陳三義筆下的軒爸真不愧是「孩子的心理諮商師」他一路上不厭其煩的「以身作則」開導孩子,讓孩子體會生活的甘苦、人的基本品德,及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在旅途中還讓軒軒遇到貴人如陳小姐、盼盼祖孫、西瓜農及阿海兄,讓軒軒學到了深刻的感恩和體貼。
如果您的孩子像小軒那樣自命不凡、表現高傲,這本書的教育非常值得您參考;如果您就像小軒一樣每科都100分,卻得不到好人緣,這本書或許可以告訴你原因,讓你思考該怎麼改變自己;如果你的周遭有個像小軒這樣的孩子,這本書或許可以讓你知道100分的人也可能有弱點,也或許你願意像盼盼一樣,給他機會認清自己。
有個校長曾經語重心長的對一位年輕老師說:考100分的學生你要對他好,因為他將來可能是科學家;考80分的學生你要對他好,因為將來他可能是你的同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你要對他好,因為將來他可能會捐款給學校;考試作弊的學生你也要對他好,因為將來他可能是個政治人物;中途退學的同學,你也要對他好,因為他將來可能會是比爾蓋茨或賈伯斯。是的,我們應該相信愛的存在,對每個人都盡可能的好,因為愛會把一切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誰是100分男孩?──父子單車環島記》,在作者陳三義先生的筆下,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和畫面,非常值得父母和孩子參考,我很樂意為這本書寫導讀。
作者序
寫作緣起
學校裡,有個真實故事是這樣的──
風災過後,土地千瘡百孔,許多人的家沒了、學校沒了、賴以維生的田園沒了……一位小小「資優生」在週記中非常「理所當然」的寫道:「為什麼他們要一直住在那裡?常有水災、不好的地方就要趕快搬家啊!」
老師相當訝異功課表現一向優異、總是名列前茅的男孩,在看待別人的恐懼、困阨與無奈時,竟是如此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因此,慎重萬千的評註「點醒」男孩:無論任何事,都要記得設身處的為他人想一想。有些你可能從來都不需要面對的事,別人卻必須費盡心力去爭取,譬如──保護自己的「家」。
然而,下一篇週記中,這次男孩只寫了三句話:「該想的不是我吧?該想的是那些人,我又不住在那裡。」
話說千百年前,不也有位養尊處優的晉惠帝,在聽聞路上有無米裹腹的人民淪為「餓殍」時,也留下這麼一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
沒米可吃啊?那為什麼不吃肉羹粥呢!……
物質文明快速推進、少子化的衝擊、考試分數幾乎占據了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切。只要負責照顧好課業,其他都有父母在前面「挺」著、「扛」著。
周詩軒,小軒,就是一位如此「典型」的資優男孩。他很努力、很用功,對於功課,很少讓自己馬失前蹄、丟失任何不該丟失的分數。他是同學心目中的偶像,也是學校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因為他「科科100分」!
他很聰明也很活潑,習慣享受「掌聲」,卻很計較教室的整潔工作。身為「班長」的他,只負責「安排」,從不「參與」。因為他的時間是用來念書、背課文,不是用來做這些灑掃庭除的事。
他更是父母心中的「乖寶貝」。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每天晨起只要負責背上書包、穿戴上前一天晚上媽媽為他準備妥當、摺疊整齊,擺在床頭的制服;每天上學,書包有媽媽幫忙攜著、背著;每天中午,只要乖乖坐在教室裡,一份熱騰騰、香噴噴的飯盒,鐵定會準時無誤的送到他面前;至於每天上下學,他更是從不用擔心遲到,也不用擔心放學下大雨、雨衣卻忘了帶。因為,一直有爸爸當他的「專屬司機」。
然而,這麼做到底是「愛」小軒?還是「剝奪」了小軒的成長呢?
爸爸,開始擔心了。因為,除了考卷上,「周詩軒」名字旁邊那100分的醒目數字之外,他看不到小軒的慈悲心懷、同理心、以及處理生活瑣事的能力。
最常聽見小樂掛在嘴邊的發語詞,便是:「媽──幫我──」;「爸──你來一下啦──」
有一天,小軒看著電視新聞,新聞正讚揚報導著一對父子成功完成單車環島的動人情事。看著新聞畫面的小軒,只是聳了聳肩、帶著嗤之以鼻的態度說:「騎騎腳踏車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哦?那如果是你,你行嗎?」一旁的爸爸藉機問道。
「廢話,別忘了我周詩軒可是三歲就學會騎腳踏車了,不帶輔助輪那種的哦。」
爸爸微微一笑,心中有個「想法」猶如春芽一般,探出土泥。
於是,故事開始了……
這是一段關於小軒初次走下父母捧護的「手掌心」,凡事都得自己來、體會生活、體驗生命的故事。
為避免敘述架構流於說教,我以父子單車環島這件事,作為認識世界的觸媒。其中穿插有趣、有特色的風土民情,並在人我交流互動,以及路程上無法逆料的各式「插曲」間,送給主角「周詩軒」更深刻的成長與反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