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何處尋
佛教是個智信的宗教,旨在開啟眾生的智慧,以解決眾生的煩惱、痛苦。人間佛教是現實重於玄談、大眾重於個人、社會重於山林、利他重於自利;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
六十多年來,星雲大師所推動的佛教,是佛法與生活融和不二的人間佛教。大師謙稱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人間佛教的理念來自佛陀。然而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創新、實踐、推廣、傳佈,已使得佛教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並深深扎根在現代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本書是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的完整詮釋,是實踐教法的藍圖,層面涵蓋現代公民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倫理、道德、立身、群我、資用、情愛、財富、福壽、健康、善緣……,引導我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進而依靠自我,實現自我,從「未覺悟的佛──眾生」,變成「已覺悟的眾生──佛」,在人間走出一條增進幸福人生的成就之路。
此生泛若不繫舟
作為一個認同台灣的中國人,在探討未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時,應該有兩個基本的立場:一、台灣人民的利益。二、國家民族的原則。
在當前,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式是共享主權,分擁治權。簡言之,「一國兩治」。在一個象徵性的國家主權之下,實行不同制度的兩個地區,各擁有獨立的治權。此治權是完全的,包括自衛權和在國際上具有國際人格的政治實體的權利。
— 沈君山
一九七一年的保護釣魚台運動,讓專精於天文科學、成名於橋牌圍棋、少問政治國事的沈君山教授,開始關心台灣前途。一九七三年他毅然辭去美國普渡大學的終身教職,回到風雨飄搖的台灣,歷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清華大學校長等職,在安身的事業「辦學」與立命的心願「兩岸和族群」上,一直有極為前進的思索與實踐。即便歷經中風,書生報國之志,始終未曾稍改。
本書由沈教授摯友張作錦先生編選,沈夫人曾麗華女士校讀,蒐羅沈教授最精采的文章、對話與書信,共十四篇。書名取自莊子「泛若不繫之舟」的典故,堪稱沈教授此生做人做事做官的寫照。
全書以沈君山教授「革新保台,志願統一」的宏願為核心,呈現他獨創的〈一國兩「治」〉、〈制競民擇,適者生存〉、〈主權史傳,治權民授〉兩岸關係立論,以及〈說大國則平等之──與江澤民第一次晤談〉這篇重要的歷史文獻,可「啟迪無數繼起之心靈,追求寬闊自由的獨立思考。」
〈成長、返國與清華〉、〈做官的滋味〉、〈罷官的滋味〉等文章,則展現沈君山教授辦學治校的理念,以及不同於官場流俗的知識分子風範。而懷念魏重慶先生(橋牌精準叫牌制創始人)、吳大猷院長、蔣見美女士(台灣食品學界的先驅)、盧修一委員(在野政黨菁英)等師友的回憶文,更是呈現他多才多藝、溫暖感性的一面。
誰與斯人慷慨同
今之台灣,侷促海隅,很多政治人物的胸襟愈來愈窄,眼界愈來愈淺。三公尺以外的地方就看不清了,哪裡還會想到身後遙遠的歷史地位?
凡是不在意歷史的人,歷史就會十分在意他。說得更清楚一點:凡敢與歷史作對的人,歷史就不會放過他。
─張作錦
終身以新聞傳播為職志的「新聞老兵」張作錦,以自身專業新聞素養,剖析台灣政治與兩岸關係,同時期勉台灣人應該以史為鑑,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將眼光放遠,一同為台灣共同的未來而努力。《誰與斯人慷慨同》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新聞人憂國憂民的態度,更是一個新聞人終身為之的做人準則;「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張作錦對自己的期許,更是一個新聞人對於新聞專業的堅持。
本書內容涵蓋對兩岸交流的省思、對中國文人的緬懷、對政治人物的批判,以及對新聞人的期許。這是自《一杯飲罷出陽關》以來,張作錦再一次以懇切的態度,呼籲台灣民眾重視歷史、社會正義與道德的重要性。在歷史與政治定位逐漸模糊的台灣,在社會正義與道德感逐漸式微的現代,作者希望以自身文章,重新啟發台灣沉淪已久的道德觀,並勇於以新道德取代舊道德,為更美好的台灣一同努力。
寧靜革命不寧靜
台灣政治與社會上的「不寧靜」,幾乎全與大陸相處、相交、相容相關。從過去心理上的「剪不斷,理還亂」,到今天的「一中各表」、直航以及ECFA的簽訂,以及對和平紅利的嚮往,在馬英九主政下已經有了進步,但距離正常的交往還有十萬八千里。
所有的人要記住:台灣年輕的一代,在兩岸政策難以突破下,不能靠政府,祇有靠自己的本領、熱情、品德,以及調整的心態,才能立足社會,融入世界。
─高希均
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台灣社會經歷了一場「寧靜革命」,政治上是從威權到民主,經濟上則是從勞力密集升級高科技,透過政經的改變,帶動一場「不寧靜」的智慧創新。高希均教授長期觀察台灣社會,以文字見證時代,本書的四十篇文章,分別代表了台灣八○年代的努力與奮鬥,九○年代的狂飆、二○○○年以後的不安與創造。
如果「不寧靜」是因為不斷有著「前進的動力」,那麼潛伏本書八萬餘字背後,就是前進動力的根源,字字著力。
全書以「大時代的思維」、「大時代的重要人物」、「大時代的世界觀」,回顧身處,歷數「方勵之、李登輝、施明德、楊振寧、丁渝洲、余秋雨、王永慶、陳水扁、蔣經國、孫震、鄭崇華、徐立德、唐飛、馬英九、王作榮」的行誼,以「軟實力」、「狂飆十年」、「成長力」、「藍海策略」、「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世界熱平擠」、「美國如何重建輝煌」等為台灣社會引導先進觀念,精采論述,令人沉思再三。
永遠站在病人這一邊
今天台灣的醫療體系正在加速崩潰中,健保的改革刻不容緩。健保的改革要成功,需要全民的參與。只有在人民、醫界與政府之間對於全民健保達成「要什麼?不要什麼?」的共識後,共同設計出來的制度才可能為人民買到「健康」,為醫療工作者找回「專業的尊嚴」。
─黃達夫
黃達夫醫師,一位秉持著「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追求真理」理念的醫者,一九九○年籌建了國內第一所癌症專科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二十多年來,不僅治療成績有目共睹,更充分實踐「以病人福祉為中心」、「視病猶親」的精神。
滿懷宗教家般熱忱的黃院長,致力於台灣醫療水準的提升以及醫學教育的改革,數十年如一日。在本書中,黃院長從健保改革到醫療品質的提升,從醫院管理、醫學價值觀到醫師的選才與養成等面向,提出懇切的建言與改進方向,希望能為台灣醫療體系,打造更健康的未來,也讓你我的健康,獲得真正的保障。
愛與正義
只有每一個人,都不放棄、不氣餒於內在正義的追求與外在正義的期待,也不怕自己的發聲會引來「狗吠火車」之譏,盡其當言、為所當為,那麼我們對社會的理想與願景才有實現的可能。
─陳長文
三十年來,陳律師持續關心兩岸事務、社會正義,不斷發表相關評論文章,另一方面積極投入公益與法學教育,鼓吹「幸福是總體概念」,改革司法弊病。經過他不斷奔走、投書,促成了許多善意,也終結諸多惡法。
關心人權、注重正義的陳長文律師,長年從事法律實務工作、致力於國際紅十字會的人道救援,加上海基會秘書長的難得經驗,使他在為文論述時,能充分深入淺出,言人之所未言。發自人性的關懷、理性的態度,細細品味下,充滿了細緻的文采、人性化的觀察、同理心的反思。
詩人紀伯倫說:「這世界若沒有愛你的心與你愛的心,那你不過是一粒飄蕩在宇宙中的塵埃。」本書四大主題:社會正義、法制建設、兩岸關係、愛與奉獻,正是陳長文律師一生的縮影。
與時代的對話
正如《預約五百年》一書中所指出的:人類歷史如大河直奔而下……我們就處在從秩序到脫序,從經驗到創新,從理性到混沌,加速的大河沖擊攪拌的世界。台灣,當然不可能脫離這個「沖擊攪拌的世界」。這二、三十年來,政黨輪替、兩岸交流、科技改變生活、文化多元開放。當然,也帶來了價值觀混亂、政黨對立、媒體亂世……。
因緣際會,我得以在這個轉型期中,陸續訪問到走過這個變動年代的許多關鍵人物。
─王力行
生命會隨時間消逝於歷史洪流中,文字卻記憶了永恆的聲音。歷史的經驗和典範的智慧如何在人類的時間上延續?本書透過一雙冷澈的記者之眼,將時代人物的睿智與精神補捉於聲音和文字中,不讓典範精神隨時間灰飛煙滅,留給後人永遠值得追尋的依據。
本書集結許多歷史性的專訪,站在歷史的高度與亞洲的政治典範、台灣經濟推手及兩岸文化人進行深刻的對話,記錄了時代人物為理想堅持的軌跡與風雨年代下的魄力變革,讓我們看見他們如何在歷史的軸線上領導、如何為繁華年代鋪路、如何放射理想的光芒。
我的台灣想像
不管我遇到什麼挫折或困難,總是希望將自己在國際上所觀察到的、所做過的、所努力的,能夠讓台灣的未來更具有前瞻性與生命力。
山外誠然有山,我們也有足以開拔的雙腳,以及永不灰心的美好想像!
─嚴長壽
從台灣、偏鄉到離島;開發或與保存爭議乃至轉型的創意;從金門、澎湖到阿里山的未來;從陸客、美食、文化自信到生活大國;從年輕人、教育沉痾到國際人才的匱乏……
本書裡的每篇文字,就好像卑南溪每一個迴彎支流,從〈青年人的未來〉、〈在地價值〉、〈文化自信〉、以及〈未來在人文與教育〉四個方向,點點滴滴記述下總裁這幾年思索的心跡,也像那始終未斷的溪水,在曲折旋繞間,苦心追索著出海口:「台灣的價值在哪裡?」「台灣的新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這本小書是總裁長久以來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想像與期許。希望在回顧之中,我們能尋回台灣那遺失的光榮感與向上之心,發掘讓台灣立足國際的新價值與使命。
教育創造未來
不要用考試考掉了孩子的好奇心、嘗試創作之心,如果學生所有時間都窩在教室裡背書準備考試,創造力從何而出?教育者應認清未來世界的需求,給孩子接觸生活、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要再製造一批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學生了。
─洪蘭
洪蘭深信,教育是改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希望透過教育改變思想,思想再改變行為。因此,她長期在報章雜誌執筆為文,透過平實的文字、具說服力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剖析台灣教育的現況與盲點,諄諄不倦、振聾發聵,點燃教育的火焰,照亮下一代的學習之路。
本書是其從專業觀點出發,並結合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提出「創新思維的學習力」、「決勝未來的腦實力」、「美好生活的幸福力」、「公義社會的實現力」等概念,期許新一代能擁有這「四力」,在未來的挑戰中脫穎而出,進而發揮影響力,讓世界更美好。
星空之下永遠有路
「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如果你拿著地圖,走的是別人走過的路;如果你身上帶的是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就算手上有一張地圖,你知道有路,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姚仁祿
知名建築設計師 / 大小創意齋負責人姚仁祿先生,致力推動以創意為核心的價值觀。《星空之下永遠有路》,收錄姚先生在《遠見》雜誌、《東方企業》雜誌、專題演講等文章,為我們重新闡釋創意。書中包含五個部分:
〈與星對話〉,路永遠不會走盡,我們若帶著創意,走的就是自己的路。即使手上有一張地圖,也要勇敢把地圖丟掉,因為地圖上的路,是別人去過的地方,只有創意,讓我們永遠有路。
〈重新定義〉,身先士卒,做沒人做過的事、走自己相信會成功、但沒有任何保證的路。就像賈伯斯敢於重新定義產業,走出不一樣的路。
〈美學品味〉,美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很漂亮地表達自己與自然之間對話的結果。例如「吃得好」就是透過「吃得美」,表達自己與食物之間的對話;「好的建築」除了物質的競逐外,還要有人文的深思熟慮。
〈趨勢姚言〉,脫離上個世紀的創新軌跡與思考邏輯,放膽催生新價值,才能積極面對能源危機、全球暖化、經濟風暴、人口老化等新世紀危機。
〈閱讀書香〉,分享姚先生在閱讀中,觀察到創意、人生等種種觀點。
〈Q&A〉大小創意讀者來信七篇問與答。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時在南京棲霞山出家,禮志開上人披剃,並且在棲霞律學院、焦山佛學院等處參研佛法,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曾主編《人生雜誌》、《覺世旬刊》、《今日佛教》等佛教刊物,並於一九六七年開創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理念,致力於社會、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佛教學院六所,以及智光中學、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以及西來大學。 一九八五年辭退佛光山宗長後,四處雲遊弘法。一九九五年榮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贈象徵佛教界的諾貝爾獎——佛寶獎。一九九七年在義大利梵諦岡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世紀宗教對話。二○○○年四月一日創辦《人間福報》。 曾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並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永久榮譽會長,於佛教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發展以及推動人間佛教上,厥功甚偉! 著作百餘種,並翻譯成多國文字。
沈君山
浙江餘姚人,一九三二年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來台。
一九五五年台大物理系畢業,一九五七年赴美,得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後,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太空總署、普渡大學擔任研究工作及任教。七○年代受海外保釣運動的愛國思潮影響,辭去在美國的教職,於一九七三年返台,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生命科學院籌備主任委員、人文社會學院籌備主任委員,以及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選舉委員、中研院評議委員、國統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吳大猷學術基金會董事、新台灣人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等職。
曾獲美國圍棋冠軍、世界橋牌亞軍。著有《尋津集》(遠流出版)、《耕耘歲月》(正中書局出版)、《浮生三記》(九歌出版)、《浮生後記》(天下文化出版)、《浮生再記》(九歌出版)等。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一顆小行星,二○○九年四月九日正式命名為「沈君山」(Shenchunshan,編號202605),以表彰其早年的天文著作激發台灣年輕人進行天文研究的貢獻。
張作錦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以專業記者為終身職志,認為身為新聞從業者,面對吾土吾民,應該有譚嗣同「願將此身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河」那樣的責任和抱負。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那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及二○一○年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之「終身成就獎」。
高希均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執教,逾三十年。一九九八年後為該校名譽教授,並獲威斯康辛州州長傑出服務獎。曾於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四年後為美國百人會成員。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近年又擔任國內外民間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創辦「小天下」,二○一○年創辦「未來少年」。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及「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持續推動進步觀念。
陳長文
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碩士、加拿大UBC大學法學碩士、臺大法律學士。
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兼所長、財團法人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兼任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財經法專題講座,是一位長期投入法學教育、法治建設的教育工作者。
曾任海峽交流基金會首任祕書長,從事兩岸協商,為兩岸交流破冰;以紅十字會秘書長身份簽署歷史性的兩岸協議--金門協議。是一位關心兩岸問題的自由和平主義者。
長期擔任紅十字會志工,曾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積極投入人道服務、國際援助工作,關心人權議題及弱勢團體權益。著有《假設的同情-》《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與羅智強合著)《天堂從不曾撤守》等書。
王力行
一九四五年出生於四川重慶。自政大新聞系畢業後,在廣播、廣告世界中摸索興趣。直到一九七二年,自美返國後,進入《綜合月刊》,踏上雜誌之路。先後擔任《綜合月刊》編輯、《婦女雜誌》主編。一九七八年赴港,負責《中國時報》香港辦事處。一九八○年返回台灣,任《時報雜誌》副總編輯。一九八一年,《天下》雜誌創辦,擔任副總編輯。一九八六年任《遠見》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發行人。現任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總編輯。著有《請問,總統先生》、《愛與執著》、《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寧靜中的風雨──蔣孝勇的真實聲音》、《鬧中取靜》、《三人行看台灣新價值》、《字裡行間》,均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嚴長壽
民國三十六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
二十八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但是,自從踏入美國運通,便把「以觀光旅遊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當成一生職志,直到今天,初衷不變。
因此,他積極參與台灣的觀光國際事務,從組團到國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台北燈會主任委員、中華美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旅展主任委員、觀光協會會長,等等數不完的分外工作,無怨無悔。
一九九七年,嚴長壽把自己的奮鬥故事寫成《總裁獅子心》一書,這本書,立刻成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管理勵志類叢書」,以及金石堂書店「一九九七年最具影響力」、「蟬聯暢銷書排行榜最久」的書,也獲得了「一九九九年金書獎」,本人更獲得「一九九九年度菁鑽大章」。
二○○二年,出版了《御風而上》。這本書,同樣獲得「二○○二年金書獎」、金石堂書店「二○○二年最具影響力」的書。
二○○八年,出版了《我所看見的未來》。不僅榮獲二○○九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更獲選國家文官培訓所二○○九年公務人員指定閱讀書籍暨心得寫作競賽專書。
二○○九年,與企業界、文化界友人共同發起成立「財團法人公益平台基金會」,實現以「正面」行動取代「消極」呼籲的承諾。
二○一一年,出版了《教育應該不一樣》,風靡華人社會。二○一二年,擔任「台東縣私立均一國民中小學」董事長。希望透過優質教育,帶入國際資源,以改寫偏鄉的宿命。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一九九二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到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的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除積極投身科學生根及閱讀推廣工作,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心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表文章。
著作繁多,包含《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講理就好》、《打開科學書》、《知書達理》、《理應外合》與《良書亦友》、《通情達理》、《順理成章》、《理直氣平》、《理所當為》(以上為遠流出版)、《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科學教養與學習》(以上為信誼出版)、《大腦的主張》、《洪蘭開講》、《請問洪蘭老師》(以上為天下雜誌出版)。
姚仁祿
一九五零年生於臺灣臺北,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知名室內設計師,設計作品廣受國際人士歡迎,二十三歲創立室內專業設計公司「大仁」,二十八歲擔任臺北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曾任大愛電視臺總監、公廣集團華視董事及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董事。五十五歲獲頒東海大學傑出校友。二零一二年榮獲第十七屆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
多年工作經驗,以「設計」、「媒體」、「公共服務」 與「學術服務」 等四個領域為重心。
設計服務,涵蓋金融、科技、零售、工業等全球主要跨國企業;
媒體服務,涵蓋以全球華人為服務核心的電視與網路平台;
公共服務,涵蓋公會、協會與慈善、人文、藝術、媒體等基金會;
學術服務,曾任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專業教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現職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大小媒體執行長 (www.dxm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