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邊講邊畫,讓你腦筋動得比別人快
《老闆沒說,卻默默觀察的45件事》作者 吳俊瑩
有一個笑話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是:
把思想塞進別人的腦袋裡。
把別人口袋裡的錢掏出來。
好吧,可是我們工作的目標不就是為了要賺錢,要賺錢就得想辦法說服某些人把錢拿出來買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所以知道為什麼工作績效普遍不佳的原因了吧?因為我們挑了最難的兩件事情來當工作。可是話說回來,有別的選擇嗎?
很可惜,沒有。不過也別馬上就灰心,是否有辦法輕鬆完成這兩件困難的事情?
答案是:有,只要你腦筋動得比別人快。
從著名的諷刺漫畫「呆伯特」開始,我們突然發現一個長久存在的事實:「職場,原來是充滿廢話的地方」。僅管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是事實如此。我們常常要求別人,或者被別人要求「講重點」,也常常問別人或者被問「你懂不懂」。
個人非常欣賞本書裡面提到的方式,怎麼讓自己的腦筋動得比別人快?可能聰明的讀者已經猜到了:「就是把廢話丟掉嘛!」是的,作者建議了「廢話檢測儀」,真的沒想過可以用這種圖文整合的方式來思考,我發現自己被別人碎碎念:「講重點」的次數明顯變少了。
不過即使這樣,也還只是克服第一關「把思想塞進別人的腦袋裡」而已。第二關呢?對的,很習慣我們腦筋中出現兩個字:「策略!」然後接下來是:「以下空白……」。我們有麥可.波特 (Michael Porter)
的五力分析,還有SWOT矩陣這麼強大的工具,還怕績效不好、業績太差嗎?實際的情況是,要操作這種等級99以上的法器與權杖,也得要經驗等級99的大法師才行;如果只是經驗等級1的我們,該怎麼辦呢?
科學把人類,還有用四隻腳走路的動物都歸類為二度空間動物,簡單說我們都是走在平面上的,所有的思考都是以二度空間來思考。但是很多小動物是三度空間動物,就是那些有翅膀的,他們的世界與我們大不相同。
當我看到作者在書裡面描述狐狸的時候,心裡想說:「哈,沒錯,我就是這樣!」可是當作者解釋蜂鳥小姐的世界之後,我才豁然開朗:「原來也可以這樣想!」真正好的圖文思考方法,需要結合兩者,才能產生清楚的思維,並且呈現事物的全貌。
奇美董事長許文龍說,「觀念」決定了一切。這兩個字讓我很迷惑,以前國中數學老師總是說觀念要正確,什麼是觀念?
芬蘭人說,「Mindset」決定了一切。這個字又更籠統了。
這本書的作者卻說:「所有的思考就只有六個基本圖,畫出來就都清楚了!」思考可以這樣簡單!這時候我才猛然想到,「觀念」、「Mindset」不就都是思考的方式嗎?正確的思考方式決定了一切,腦筋動得比別人快,就是廢話少說,直指核心嘛!
我們的工作,還有企業的經營,從來都不是比「誰聰明」,而是要比「誰犯的錯誤少」,誰的思路能「找到對的人,做對的事」。開始訓練自己,手邊放一堆A4紙,一邊講一邊畫,最好是把作者的六個基本圖練習到滾瓜爛熟,相信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溝通大師與優秀的專業經理人!
推薦序2
發揮圖像思考的最大效力
普拉爵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薛良凱
喬伊瑞德博士 (Joy Reid) 曾在一九九五年發表過學習型態調查,結果發現人類的學習型態若以身體知覺來區分,至少可以區分出六種學習型態,這六種分別是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觸覺型、團體型以及個人型。
每一種學習型態表現在個人身上,是相對的差異、是比例的多寡。有些人動覺型成分可能多一點,反映在行為上是喜歡操作、會在筆記上劃線;聽覺型多一點的,愛討論與口頭練習,學語言會很吃香;而視覺型的學習者,擅於把文字轉成圖像,快速理解整件事情的複雜關係。
每一種學習型態都有其優點,但是若要論方便性與實用性上,視覺型確實有用、快速許多。其他幾種型態,或多或少都需要輔助器具或是無法快速把想法輸出給別人,而視覺型卻大佔優勢,不但方便自己吸收,也容易表達給別人看。
儘管圖像思考可能是人類天生的能力,卻也需要靠啟發才能完善,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第一次體認到圖像思考是一種工作利器,是在讀完本書作者丹.羅姆的另外一本著作《餐巾紙的背後》所發現的。在那之前,我很喜歡把想法轉成圖像化去理解,但卻時而有效、時而無效,就像小說中描寫的初階練武之人,空有渾厚內力卻無法發功的窘境一樣。讀完之後,我才慢慢體會到原來圖像思考是一種可大可小、變化多端、能讓使用者靈活運用的技巧。
丹.羅姆的這部大作《一句話配一張圖,再複雜都能說清楚》是一本學圖像思考的進階書,能幫助我們更具體運用圖像思考在工作上。書中用廢話王國比喻我們的工作習慣總是廢話過多、有用的東西太少,如果運用圖像思考的一小部分功能,那麼很快就可以撥雲見日、直指問題核心!
故事裡面的狐狸先生 (真是有緣!剛好跟我的英文名字一樣) 和蜂鳥小姐,分別暗示著我們的語文和圖像兩大能力。大部分人的語文能力都不錯,但也因此掉入細節中,就像以管窺豹一樣,以致產生不少廢話。相反的,圖像是簡單的、是直白的、是幾乎不必在文字中打轉讓你更迷糊,是全面的、是整體的、是容易讓人快速明白的。
取兩者優點結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呢?丹˙羅姆在本書創造了Vivid這個新字:圖像(Visual)加上語文(Verbal)一起合作(Interdependent)。結合了圖像與語文兩種能力,這至少改變了我們大腦裡的兩個迴路:
一、我們想事情,再也不至於看大不看小、看外不看裡。大方向可以從圖像去解構,小細節則可以靠語文去填補。整體來說,混合兩種方法去拆解一件事情,理解的速度會加速許多。
二、表達事情前,能先在腦中構思畫面,把大方向抓出,講出來就更有條理。更好的方式,就是邊講邊搭配圖片,讓聽者快速「Vivid」到你的想法。一方面自己腦裡的圖像思考畫面強化了自身語文表達力,讓自己抓住大架構;而另一方面展示圖像的同時,你的語文又回頭強化你展示的圖像,真是雙槍齊發!
按照丹.羅姆的說法,實不該這麼多廢話,還是用畫的快啊!
作者序
我們對於思考的認知,有半數都是錯的
我們普遍認為思考就是將單字組成有意義的句子、交談是分享想法最好的方法,而良好的表達能力是智慧的基石。我們只對了一半。
這本書的重點有三:廢話、廢話,還是廢話——這兩個字微不足道,卻會扼殺我們思考、學習、工作和領導他人的能力。
廢話複雜又難懂,會扼殺我們的思考能力。不過不用擔心,這本書將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思考複雜的事物。
廢話會引起誤會,扼殺我們的領導能力。不過不用擔心,這本書將示範一個簡便的方法,讓你不管是在分享想法的前、中、後,都更清楚自己的思緒。
廢話還無聊透頂,會扼殺我們的關注力。不過不用擔心,這本書將介紹你一個方法,讓你在學習複雜概念時能更專注、更投入——而且更樂在其中。(噓,最後一點不要告訴別人,否則他們會以為我們只是開玩笑。)
總而言之,這本書將教你如何預防廢話!
本書的內容與工具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先介紹大家認識三種不同的廢話。
第二部接著說明治療廢話的解藥——圖文整合思考(Vivid thinking)。
最後的第三部則是一份能帶領我們遠離廢話的地圖。
在每一部當中,我將分別介紹大家一種工具。第一項工具是廢話檢測儀,這台儀器能幫助我們在接收外界訊息前,先偵測該訊息的廢話指數。
第二項工具是圖文文法,它將提供一組簡單的準則,指導我們同時運用語文與視覺能力來排除廢話。第三項工具則是圖文森林地圖,圖上標明了一條簡單的路線,教導我們如何具體生動、清晰深刻地呈現自己的想法。
關於廢話
過度使用、誤用和濫用語言都會造成廢話——任何會妨礙我們傳達想法的話都是廢話。廢話的特點不只在於無聊(雖然它們大多很無聊),也不在於刻意的誤導(雖然它們確實常常指鹿為馬);它真正的殺傷力在於會使我們著魔於文字中,讓我們誤以為自己了解自己的想法,其實卻不然。
文字失靈時,思考也會失效。不管文字有多美好,但要發掘、描述、解決當代的種種問題,光靠它絕對是不夠的。這可糟了,因為時至今日,文字已成為我們預設的思考工具——更糟的是,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它還是唯一的思考工具。
該是新工具上場的時候了。
進入廢話王國
許多年前,我曾在一家小型顧問公司工作。我們老闆拉業務的功力一流,但在營運管理上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這兩點一結合,結果就是我們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忙也有好處,正因為老是被時間追著跑,我們常常得即興發揮——並且尋找更快的方法去解決老問題。我們身邊總是充斥著各種新想法,雖然常加班到很晚,但成就感讓我們總是帶著愉悅的心情回家。
經歷了幾年的成功之後,公司的規模擴展了。新的管理階層出現,沒多久,我們的工作內容只剩下開會。這是公司的新願景和價值觀、這是我們最新的協同合作嘗試策略、這是新的顧客取向重構計畫;淨是一堆廢話。這段日子我們也常加班到半夜,但成就感消失了。討論的越多,解決的問題反而越少。沒多久,新想法不再浮現,而我們曾備受推崇的小公司也就此成為廢話王國裡的一項擺設。
所以我離職走人。
金窩銀窩,總是不如自己的狗窩
但我逃不了。沒人逃得了。
在今日的學習與工作環境中,廢話王國早已成為我們的家。你有連續參加三場會議的經驗嗎?歡迎來到廢話王國。或者開完會後還是一頭霧水?看完兩小時的新聞後更覺糊塗?在簡報轟炸會議中強忍呵欠?你懂我的意思。
至少我們並不孤單。
過猶不及
廢話就像一把滑動式的量尺,刻度的一端是資訊爆炸,中間是資訊匱乏,另一頭則是不良資訊。
爆炸資訊的那端代表我們的大腦被太多廢話所淹沒,以至於無法回想有用的資訊。太多知識湧入,我們別無選擇,只好讓多數訊息左耳進右耳出。我可以舉個例子:去年年末,兩名博覽群書的媒體名人在紐約暢談書籍——結論卻是感嘆自己常常讀完就忘,記得的寥寥可數。
諷刺新聞脫口秀《每日秀》(The Daily Show)的主持人喬恩.史都華(Jon Stewart)帶著新書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的傳奇主持人泰莉.葛羅斯(Terry Gross)的訪問。節目開始後不久,葛羅斯問史都華,他寫過那麼多書評,是不是真的每本書都看過?史都華玩笑回答「對」——他一定都會認真看完封面和封底;接著他又正色地說:
史都華:有時候我們必須在幾週內一口氣看四本書,而且還可能是些大書,你知道,像歷史書籍之類的。我看書的速度很快,能看多少是多少,而且我記憶力還不賴,大部分都能記得……
他停頓片刻,製造效果,接著說:
……四到六小時。之後這本書就永遠從我腦中消失。
葛羅斯:我懂。我也了解那種感覺。
史都華:看完書後,我覺得自己好像一下變成五角大廈的建築專家。結果才到了晚上八點,我就想:是喔?居然有建築物是五面的!
這段對話最恐怖的地方在於葛羅斯和史都華兩人都是聰明人。如果連他們都無法記住讀過的內容,我們其他人不就更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