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攻頂,我們一起:一支登山隊、七位身心障者、十六則領導智慧

來,攻頂,我們一起:一支登山隊、七位身心障者、十六則領導智慧
定價:300
NT $ 55 ~ 270
 

內容簡介

  可曾想過,當你帶領一群身心缺陷者攀登海拔近6000公尺的非洲第一高峰,會是如何情景?

  《來,攻頂,我們一起》源自同名得獎紀錄片《The Mountain Within》,講述一段令人內心澎湃的登山歷險。跨國企業高階主管荷塔.馮史蒂格,率領一支登山隊挑戰吉力馬札羅山為慈善機構募款的過程。特別的是,這支登山隊是由28位來自各國的人組成,而其中有7位是身心障礙者。

  開拔上山後,身為領隊的荷塔,就不斷面臨各種殘酷的突發狀況。有時候必須放棄,有時又要堅持到底,更要充分了解隊員,增加他們的信心,互相合作,一旦稍有差池,可能還有死亡的危險。

  荷塔以生動的筆調記錄下,這支隊伍從無到有、訓練與挫折處理等等過程,且不斷穿插過往企業經營的回憶,從所遭遇的問題與自己的管理經驗進行比對,為各個領域的領導者揭開豐富的啟示。

  至於,荷塔的隊伍有沒有順利攻頂?這個問題就留待書中,由你自己慢慢發掘。

  《The Mountain Within》紀錄片網址:www.themountainwithin.com

作者簡介

荷塔.馮史蒂格(Herta von Stiegel)

  1995年,荷塔.馮史蒂格與漢斯(荷塔的先生)一起到非洲狩獵旅行,是她第一次看到吉力馬札羅山,白雪皚皚的美麗山巔令她震懾,彷彿旱地拔蔥般高聳,閃耀著光芒。荷塔完全被迷住,轉頭對漢斯說:「我想要爬那個。」

  不過,那股震懾的感覺並沒有消退。回到倫敦,荷塔一直有股感覺:沒錯,我「命中注定」要爬那座山的。我知道很困難,甚至會很痛苦,但我要去做,憑著向來在董事會拚搏的那股精神,我一定要征服那座白雪皚皚的美麗高山。

  荷塔第一次挑戰吉力馬札羅山,鎩羽而歸。五十歲生日的前夕,決定給自己更大的挑戰。這次,不僅要征服吉力馬札羅山,而且要和身心障礙者一起攻頂!克服了極盡艱難的險阻之後,有60%的隊員成功登頂,相較於平均35%的成功率來看,可說是非凡的成就。

  荷塔.馮史蒂格是知名金融界人士。出生於羅馬尼亞,專長為國際租稅與購併,曾於花旗銀行與摩根集團擔任要職,2005年出任AIG金融商品公司董事總經理,打造出多個獲利成績斐然的金融事業。現為至聖資本集團(Ariya Capital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這家基金管理公司位於波札那首都嘉伯隆里(Gaborone)與倫敦,主要從事非洲地區的永續性投資。

  馮史蒂格的演說廣受歡迎、邀約不斷,並曾接受多家國際知名電子與平面媒體專訪,如CNBC、福斯(Fox)、BBC、彭博(Bloomberg)、SA FM(南非的電台)、BBC第四電台(BBC Radio 4),以及《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

 

目錄

第1章|絕望|二○○八,七月|領導力第一課:韌性

一面奮力翻越吉力馬札羅山尖銳的頁岩,我一面告訴自己,童年時獲得的勇氣一定幫得上忙,就算在高山上也可以。我知道,隊員們的性命取決於我做的決定,我知道有些隊員不滿我們的作法,他們甚至抱怨未被充分告知可能得半途折返下山、失去攻頂的機會。我很洩氣又很生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第2章|召喚|一九九五,九月|領導力第二課:事業VS.召喚

挖掘自己的召喚或是重新開始聽從召喚,永遠不嫌晚。請把自己想像成自己喪禮的見證人,然後具體想像你生命中的親友,想像一下你會希望他們在喪禮上如何訴說你的生平事蹟、你的事業和你替這世界帶來了什麼。你現在的人生是本來就該如此的嗎?

第3章|第一次嘗試|一九九七,十月|領導力第三課:專案管理

身為高階經理人、管理者、領導人,不只應該把「大企劃切割成小步驟」變成自己的習慣,還應該仔細去尋找有這種想法的員工,留意有哪個員工不會被大企劃給嚇壞,而是選擇以熱忱去面對;這些員工將會是最成功的人,而有這些人當手下,也會讓你更加成功。

第4章|期望與現實|一九九七,十月二十八日|領導力第四課:準備之美

當然,任何準備都有其侷限。你可以替最好的情況預做準備,也可以替最壞的情況預做準備。話雖如此,你還是不可能萬事都準備到。所以,身邊一定要有人可以彌補你的弱點。

第5章|回頭|一九九七,十一月一日|領導力第五課:失敗

「這就是為何有人死於山上的原因」,我們正準備要下山時,漢斯在我耳邊低聲抱怨。他說得沒錯,繼續走下去,會走到令人不滿的結局。我這一生中不斷看到這種情況,一再有人因為太執迷於爬上頂端而走捷徑、甘冒不負責任的危險,而現在的危險更是可能致命的,事實上,每年確實都有人命喪吉力馬札羅山。

第6章|漫長的中斷|一九九七,十一月 ~ 二○○六,一月|領導力第六課:你留下什麼

就我所知,沒有人做過這種嘗試——帶領一群殘障登山客爬到全世界數一數二最高峰的山頂。在我的想像中,這要靠團隊努力,而且團隊中還有小團隊一路上彼此打氣幫忙,身心健全的人幫忙不方便的人,反過來,不方便的人也能激發出身心健全者的鬥志。我四十歲生日那天挑戰吉力馬札羅山,鎩羽而歸,有什麼方式比帶領這樣一支相互扶持的隊伍完成未竟任務,更能慶賀我的五十歲生日呢?

第7章|打造團隊|二○○七,三月|領導力第七課:挑選隊員

不論團隊的組成方式如何,你都應該信任自己的團隊。偉大的實業家亨利.福特顯然很在乎這個原則,因為他說過:「如果身邊有人可以提供任何我需要的知識,我的腦袋幹嘛要裝那些一般性的資料呢?」這句話說得太棒了。務必要有一支優秀團隊,務必要信任他們、依賴他們,一旦團隊動能不再有效,也不要害怕做改變。你的成功取決於你的團隊。

第8章|把關|二○○七,九月 ~ 二○○八,五月|領導力第八課:品質

如果你在做一些攸關完美與否的決策時,就得記得,你的手下也在看著你。把權力下放給他們,讓他們知道,追求完美以及品質不打折扣不只是標語,告訴他們,就算在沒有什麼選擇的情形下,你也不會在品質上妥協,然後這種態度就會貫徹到組織上上下下。

第9章|面對無法預知的突發狀況|二○○八,一月|領導力第九課:無法預見的意外

似乎是因為有幾次董事會我沒有出席,讓他們覺得我好像犯了什麼致命錯誤。我一沒去參加,耳語就開始甚囂塵上,因為我沒去做例行的進度報告,有些董事便開始信心動搖,有些人認為我只顧著自己的工作,沒有投入全副心力打理吉力馬札羅山計畫。得知董事會的理由後,我的心一沉,多年前在吉力馬札羅山上和漢斯跌跌撞撞趕下山時的感覺又湧上心頭。

第10章|攤開來說|二○○八,三月|領導力第十課:決定

我決定正面處理這個問題,我寫了一封信給恩瀚的董事長和執行長,回顧最初提出的願景,以及這個願景為何且如何完美符合恩瀚「釋放潛能」的使命,接著,我用行動證明我的承諾,我告訴他們,漢斯和我會支付紀錄片的拍攝費用,如果最後的收入少於恩瀚的支出,我們會補足差額,這樣一來,只要紀錄片熱賣,恩瀚一定會獲利,就算沒有熱賣,恩瀚也不會虧錢。這是大膽又昂貴的一招,但我別無他法。

第11章|最後的障礙|二○○八,六月|領導力第十一課:批評

距離前往非洲,只剩不到幾個禮拜。就在我以為最後一道障礙已經排除時,另一個障礙又突然冒了出來。要跟我們一起同行的傑克.克麟德勒醫師的同事有點意見,其中一位寫信給我,信裡充滿尖銳批評。他強烈警告這趟旅程太危險,可能會有人嚴重受傷,他建議我們取消行程,否則就要考慮拉長登山行程。

第12章|前進非洲!|二○○八,七月五日 ~ 七月六日|領導力第十二課:自我

在飯店大廳看著葛登啪的一聲把卡式膠卷放進攝影機裡,展示為何手提攝影機在第一天比較方便,我只能暗自竊笑。我得學習不再想當女超人,我一定得保持冷靜、不要羞於求助,這絕對是現在正需要的。

第13章|開拔|二○○八,七月七日 ~ 七月九日|領導力第十三課:節奏

站在登山入口處,烈日熊熊照耀著我們,這裡是馬恰米營區,海拔三千公尺高,這趟遠征就從這裡開始。一行人出發,往雨林前進。走在我旁邊的是麥可.普萊斯,他要替我們的遠征紀錄片配樂,他也是《魔戒》系列電影的首席編曲師,我們開始談論他參與過的眾多電影。走在這條逐漸往上的小徑,我想像我們是哈比人,奮力攀爬霧山(Misty Mountains)。

第14章|撞牆|二○○八,七月十日|領導力第十四課:克服阻礙

費力走了一天才穿越這片石礪曠野,此時的我不僅走到腳破皮,心裡也滿是失望。隊醫的同事寄來的那封批評信再度縈繞心頭,難不成那位醫生也通知了媒體?我以為我透過直接面對面溝通,已經安撫了恩瀚董事會的負面情緒,但是現在我人在山上感到孤單無助,現在我拿英國發生的事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可以處理現在跟我們一起在山上這些隊友的問題,但我該拿英國那邊的擔憂怎麼辦?

第15章|就要到了|二○○八,七月十一日|領導力第十五課:帶領求勝的團隊

他說時間不是問題,「而是心態。過去的經驗證明,只要不在某個時間內準時集體行動,就到不了峰頂。」約翰苦笑。「這是我身為領隊的職責,一定要確保每個人有能力走到峰頂。所以這是我出的小考,任何人只要在十二點十分之前準備好,就可以上山!」這就是約翰的領導方式,堅定但不專制。到了午夜十二點,只睡了短短幾個小時,但我們每一個人都已經整裝待發。

第16章|登頂|二○○八,七月十二日|領導力第十六課:別留在頂峰太久

即使我們早就知道可能會有高山症,但高山症來得之快實在叫人擔憂,尤其是在我們沉浸於抵達山頂的興奮時。高山症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不同的人身上,要察覺症狀、知道自己罹患高山症並不容易,有些人是頭痛,有些人則是昏昏欲睡。至於我那溫文儒雅的丈夫,他似乎是變了個人,完全失去平衡感,他想往一塊大石頭坐下,卻跌坐在三呎遠的地方。他像個醉漢一樣,而且是暴躁的醉漢。

 

前言

  《來,攻頂,我們一起》談的是領導,因為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知道自己是誰的政商領導人。我們需要領導人能在精神、人性方面與夥伴感同身受,我們需要領導人能克服挑戰,展現創新、創造力、勇氣來戰勝阻礙。

  書裡的案例爬的是真正的高山,但領導人應該都知道,心裡的山才是真正必須征服的。這些領導人應該把失敗當成攀到巔峰的墊腳石,他們必須了解規劃、步調的重要性,也要了解打造、維繫勝利團隊的必要;他們必須知道不可以在頂峰待太久,因為高層的稀薄空氣會讓人喪失洞察力,讓人被權力、地位、財富沖昏頭而與真正重要的東西失聯。

  這本書是個呼籲,希望能以正直、透明、完善的治理、人類價值、團隊力量為基礎,建構出一個更好、可長可久的架構。書中的理念進一步強化了所有偉大領導人早就熟知的概念:眾人集結在一起的成就,遠遠勝過各自單打獨鬥的成就。

  2007年,我帶領一支摻雜身心障礙者在內的多國隊伍,第二度的嘗試中攻上吉力馬札羅山頂峰(非洲第一高峰),是本書的主軸。出發時全隊共有28人,最後16人成功攻頂(成功率將近六成),比一般的三成五成功率高出很多。從這意外的成功中,我找到證據與啟發:是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我們跟他們的關係,決定了我們的成功率。

  我深切希望能幫助你征服你個人那座山,讓你能夠攻頂成功又不喪失自己靈魂。現在,就讓這段旅程開始吧!

推薦序1

吉力馬札羅與我

  《來,攻頂,我們一起》書中的場景發生在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深深觸動我的內心深處。

  吉力馬札羅山其實早已成名,海明威1938年的名著《吉力馬札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書中一開始就說到有人在山頂附近發現了一隻冰凍的花豹屍體,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何花豹會來到這麼高又冷的山上,牠到底要尋找什麼?這是海明威的隱喻:「我們在忙些什麼?我們終其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也有人說書中主角Hally的一生,其實就是海明威的一生,吉力馬札羅本身就充滿了想像或夢想。

  過去,我以為對我來說,吉力馬札羅是「遙不可及」的地方,尤其我已經超過六十歲了,挑戰吉力馬札羅更是有點瘋狂。但是有一次我跟聯合晚報的項國寧社長聊天,他說他爬過吉力馬札羅山,我覺得很納悶,項社長雖然是長泳高手,但平時並不常爬高山,如果他可以挑戰成功,那我更應該試試看。

  終於,機會來了!2011年農曆過年前,我們組成一支五人隊伍,打算一起實現「挑戰吉力馬札羅」的夢想,雖然我陪高山症發作的老婆先下山,並沒能順利登上Uhuru山頂,但我其他三個隊友都成功了!

  荷塔.馮史蒂格是這本書的作者,和我一樣是熱愛爬山的人,她在2008年7月曾率領一支28人的登山隊挑戰吉力馬札羅山,難能可貴的是,同行的有7位是身心障礙者。

  從打造團隊開始,一直到16個人攻上頂峰,荷塔.馮史蒂格為我們上了一堂珍貴的領導課,這些啟示不只發生於石礫滿佈的山路,也適用於職場上。我猛然驚覺,登山除了鍛鍊意志力,更是團隊合作的最佳呈現。

  《來,攻頂,我們一起》是一本值得大家一讀的好書,並非登山愛好者才值得看,一般人也可以從中領悟出人生的真、善與美,最後,謹以書中一段話,與你共勉。

  「隨著許多隊友離去,最初成行的7位身心障礙隊友現在只剩3位,我密切注意這3位繼續努力的隊友。吉力馬札羅山會以很細微的方式來測試企圖征服它的人的毅力。在最後這一段路,成功跟耐力、體能沒什麼關係,反倒取決於團隊合作與決心。堅持自己走自己的人,以及破壞夥伴制度的人,大多以失敗告終。我有漢斯這位最佳夥伴,而我們倆也都覺得,要是沒有嚮導艾洛伊,我們不會成功,如果光靠自己也無法成功。」

  (本文作者為前衛生署長,現任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葉金川)

推薦序2

  作者荷塔帶領著一群身心缺陷者攀登吉力馬札羅山,這是困難度很高的一件事,荷塔記錄下學習、規劃、隊員招募、訓練與挫折處理等等細節的解決過程,我覺得本書可以說是很好的登山領導教材。

  荷塔的生活主要在商場,他的經歷與生命重心是企業管理、人際關係的經營,習於舒適的生活,與大自然的距離是遙遠的。一個沒有爬過山的新手,想要攀爬這一座國際級、高難度、高達六千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事前周全的準備是必要的。閱讀了非常多的資料,進行了長時間的體能訓練之後,了解到接下來他必須面對的是變化多端的氣溫天候與稀薄空氣的極限挑戰、刻苦的生活,甚至死亡的風險。

  正式挑戰前夕,攀爬低一級的高山作為行前訓練,此時,他赫然發現即使是經驗老到的嚮導,也會發生嚴重的高山症,一樣會面臨極度的生命危險。他找了專業的登山公司派出的嚮導協助,卻在第一次攀登時發現,這位嚮導是沒有登過這座山的新手,這次攀登果然必須半途折返之。

  讀到這裡,我對荷塔這本不像登山指南,卻在書名中掛著「攻頂」產生了好奇,老實說這真的是危險的登山活動,以我多年的登山經驗,我會勸導他晚一些再登這座山吧,也疑惑這麼一次的登山活動,如何能寫成一本書?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懷疑與不解,到後來了解到荷塔居然能從商業管理體悟到登山的領導學,對於二者相互勾稽串連,不禁驚嘆不已。

  在登山學的各學門訓練課程中,登山領導課程肯定是最難的課程之一,登山書籍中很少專書討論,大多是原則性的說明,主要有賴經驗老到的領隊從實務帶隊過程中,像師傅學徒的學習過程一樣,不斷的遇到問題與解決問題,累積經驗學習成長。老實說,登山的困難度和運氣關係非常大,即或有萬全的規劃與準備,天候突然的轉變經常就像商場上無法預知的突發狀況,必須從不確定中進行選擇,有時必須放棄,有時又要堅持到底,也要了解隊員,讓他們有信心、有向心力、互相幫助與合作,這正是領導學之所以難度很高的原因,一旦判斷錯誤或者因應不當,在商場上可以讓人變成一無所有,在山上更可能奪命。我可以想像對於沒什麼登山經驗的人,每一個驚心動魄的挑戰都是印象深刻,所遭遇的困難與辛苦的過程對於生命的衝擊,是終生無法忘懷的經歷。荷塔的體驗與感受是非凡的。

  讀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倒敘式的電影,在登山過程的敘述中不斷穿插著過往企業經營的回憶,從所遭遇的問題與自己的管理專業處理經驗進行比對,不斷的反芻與省思,把以前的經驗所歸納出的哲學思維與體悟的道理,一一比對到登山及準備過程中所面對的林林總總問題。

  爬山是一個現實的過程,沒有人可以替代,必須憑藉自己的耐力與意志力一步一步向山頂邁去,擔任領隊的人必須要有精準的判斷,有必須讓隊員們建立共識,往共同的方向前進,一個不小心可以讓自己或隊員受傷、陷入危險,甚至奪去生命,就像人生一樣,每一次的登山過程都是獨一無二,無法重來,再爬一次又會有不同的經歷與過程。

  在台灣,玉山是百岳之首,從塔塔加鞍部出發的登頂步道,稍有難度,又具挑戰性,這條路我走過不下十次,每一次都是新鮮的過程,也邀請大家一起來體會荷塔攻頂的挑戰,走一段不同以往的人生過程吧!

  (本文作者為營建署署長/葉世文)

 

內容連載

摘自第14章
我滿腦子只想爬進睡袋去睡覺,可是我們得在天亮之前解決傑米的問題。問題不只是傑米能不能繼續走下去(現在看起來存疑),還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有待討論,而且是個可能會造成莫大危害的問題:夥伴制度的效果並不如我們預期。我們召開了會議。就在會議要開始之前,我發現還有其他問題要面對。

「荷塔,」史帝夫叫我,「我剛剛用衛星電話跟英國通了話,他們問我們在山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要撤掉網站。」恩瀚的網站?我心裡一面想著這話的意思,雙腿一面開始顫抖。我們架設了一個網站,讓親友以及其他有興趣的人可以追蹤我們的進度、看我們的視訊,還可以留言。英國那邊的人打算要把網站撤掉?

史帝夫繼續說:「據他們說,我們這一趟根本就是自我毀滅之行,搞得一片烏煙瘴氣。恩瀚被很多父母的抱怨電話給淹沒,說我們把他們孩子的生命置於險境,他們吵著要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得折返下山。」情況當然是被誇大了,不過撇開這點不談,確實出現了一件我們沒有預想到的事。

我們沒料到隊員會從山上傳簡訊給家人朋友,甚至完全沒想到他們也帶了手機。深感挫敗又筋疲力盡的他們,傳簡訊回家訴說失望和苦難。現在,不確定已蔓延到山下。恩瀚接到隊友家人打去的恐慌電話,這個災難倒是我從沒料到的。

費力走了一天才穿越這片石礪曠野,此時的我不僅走到腳破皮,心裡也滿是失望。隊醫的同事寄來的那封批評信再度縈繞心頭,難不成那位醫生也通知了媒體?我以為自己透過直接面對面溝通,已經安撫了恩瀚董事會的負面情緒,但現在我人在山上感到孤單無助,拿英國發生的事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可以處理現在跟我們一起在山上這些隊友的問題,但我該拿英國那邊的擔憂怎麼辦?

也許有個辦法:網站。也許明天早上我可以做個進度報告和解釋,放在網站上,向大家保證我們很安全。我得做個公開聲明,讓大家知道我們有能力成功,這不僅是為了讓英國的家人朋友安心,也可以激勵隊友們。不過首先,我們得先開會討論傑米以及顯然已經失敗的夥伴制度。

我提醒自己那個殘酷的統計數字:走馬恰米路線攀登的人當中,只有三成五的人攻頂成功。這三天來,我一直說服自己,即使部分隊員身體有障礙,但我們還是能以比較好的裝備、規劃、強力的夥伴制度來打敗三成五的機率。現在看來是過度樂觀了。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我們討論了每一件出差錯的事,整場討論既難熬又痛苦。對於弟弟必須脫隊過夜,布萊恩.馬基既緊張又生氣。困難的決定還是得做。同一時間,儘管高山症纏身,薇兒還是走到了營區,她明天還能繼續嗎?醫生們必須做個決定。我很害怕看到被宣布不能繼續走的隊友,臉上會有什麼神情。

高山症是當初在規劃時最擔心的一件事,但傑克跟我保證,這種爬山步調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更何況我們還帶了這麼多位隊醫,反倒是原本打算用來協助身體障礙隊員的夥伴制度,卻陷入岌岌可危的地步。這套制度是我們這次計畫的主幹之一,在某些人身上確實完美發揮了效用,但在某些人身上,例如傑米,卻完全無效。儘管嚮導們會適時介入、盡可能幫助隊員,但夥伴制度仍然是這次計畫的基礎,要是瓦解了,遠征隊的未來也可能會瓦解。

我們的決定是,傑米顯然已經達到體力上限,不能再繼續走了。他的夥伴寶琳也淚汪汪承認自己走不下去了,不過另一個夥伴,也就是年輕力壯的麥可還能繼續走,可是他決定跟寶琳一起下山,一早醒來就下山。薇兒也會下山,她的高山症狀把她搞得太虛弱,不過我們跟她擁抱道別時,她仍然信誓旦旦一定會再回來。

至於布萊恩.馬基,我真的對他很抱歉。他之所以加入,主要是因為弟弟傑米是殘障隊員之一,而現在傑米卻要折返下山了,我看得出布萊恩很左右為難,一方面想陪弟弟下山,一方面又想跟他照顧的殘障夥伴詹姆斯.布里基一起踏上山巔。到最後的決定因素是:傑米精神奕奕,只是身體狀況不行,而詹姆斯.布里基還是需要布萊恩幫忙,所以布萊恩決定留下來繼續走。

會議結束時,寶琳哭個不停,她把失敗歸咎於自己,但是我告訴她和其他每個人,這並不是失敗,他們應該繼續抬頭挺胸,沒能爬到峰頂並不是失敗,能夠走到這麼遠已經是一大勝利了。

隔天一早,四周的美景明亮又振奮人心,天空一片蔚藍,視野美極了。我告訴自己,已經走到這麼遠了,絕不能在這時放棄。有個認識的軍人告訴過我:「指一座山頭給我看,我就把它攻下來。」這就是我爬山的原因,得到的回報不只是壯闊的風景,而是旅程本身,而是爬山過程中得知自己達成得來不易、有價值的事情。在山上(在工作或生活上也一樣),我的選擇並非簡單的二元:山谷或峰頂?贏或輸?勝利或失敗?而是比二元更複雜細微得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18
    $55
  2. 二手書
    2
    $59
  3. 二手書
    53
    $160
  4. 新書
    79
    $237
  5. 新書
    79
    $237
  6. 新書
    85
    $255
  7. 新書
    88
    $264
  8. 新書
    9
    $270
  9. 新書
    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