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小山龍介
雲端技術造就全新辦公模式
雲端──象徵「白雲」的全新技術日漸普及。透過雲端,資料開始產生連結,電腦開始產生連結,人與人也開始產生連結。就像孫悟空獲得筋斗雲般,工作的速度與規模都開始出現巨大的變化。
其中之一就是工作即時化。一直以來,工作都會有時間差。資料的往來需要時間,像是修正資料,從委託對方修正到修正完成為止,一定要預留幾天的時間。但如果能利用雲端技術共享資料,就不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快的話甚至只要幾十分鐘。也就是說,對於時間的感覺,已經從幾天被壓縮成幾十分鐘。
於是,工作速度就會愈來愈快,構想陸續實現,靈光乍現想到的專案,隔天就可以成形。事實上,創投企業的專案都在很快的時間內就做出原型(prototype),並立即推出測試版(beta)。如今這個時代,全世界正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在變化。
除了速度,雲端還可以讓工作地點自由化。
工作上的資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透過小筆電、智慧型手機等裝置讀取。這樣子就能實現「行動辦公模式」,就算離開辦公室也可以辦公。以往需要回到公司才能處理的事,現在在咖啡館也可以完成,工作變得非常有效率。
不只是效率提升,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親臨現場獲得第一手資訊。透過不受辦公室束縛的工作方式,得以實現超越以往的「創意的田野調查」。
為了取得最新資訊,一下子就飛到矽谷。打電話給同樣是行動辦公者的朋友,他人在上海,並寄來當地的情況。對方也有可能是在瑞士的小山城辦公,或是在德國的露天啤酒屋討論事情。這種情況不僅是發生在不同國家,也會發生在國內,大家想像一下在輕井澤的人與在沖繩的人合作一項專案,應該就能了解。根據行動辦公模式,這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情況。
即時且不受地點限制的工作方式,雲端技術就像現代的筋斗雲。快,讓我們儘盡早將工作「雲端化」,體驗這個爽快的全新辦公模式吧。
雲端技術造就可觀的「集體智慧」
雲端技術也是增加技能與知識的基礎建設,譬如讓我們得以讀取龐大知識的維基百科(Wikipedia)。這個由熱心網友持續更新最新訊息的知識資料庫,不只能讓我們了解資訊,甚至同步、更新了我們的知識庫。雲端技術讓我們可以運用結合眾人知識的「集體智慧」。
不會做菜沒關係,只要參考COOKPAD,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會做好幾萬種料理的主廚。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可以到「發言小町」看看,說不定前輩們一針見血的意見對你很有幫助。進入維基百科,就彷彿打開一個龐大的知識寶庫。
今後我們不再需要把知識背起來,懂得如何從集體智慧中搜尋所需資訊──也就是「整合知識」(meta knowledge)──更為重要。這也可以說是知識索引。
在這本《你雲端了沒》中,我會介紹「知識索引」時代的全新閱讀方法──索引閱讀術,這個方法可以協助我們增加知識索引,是雲端時代的新閱讀術。還能讓一直沉睡在書架上的書發揮數倍的效用,是一種不需要把內容背起來,只需要把索引貼在書上的閱讀術。
書籍電子化還帶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藏書的電子辭典化。一旦藏書經過數位化、雲端化,全文搜尋功能就會讓所有的藏書像是一本電子辭典,想知道什麼就搜尋什麼。
這是不管誰看到都會嚇一跳的技巧。試著用「雲端」這個關鍵字搜尋,就可以順利過濾出內容裡有「雲端」一詞的書籍,只要瀏覽這些內容,就能輕鬆收集資料。這是一種處理書籍的全新方式。
透過這樣的方式搜尋,可以橫跨所有藏書,從中獲得想要了解的資訊。藉由雲端圖書館造就了全新的知識生產方法。
迅速輸出讓你近乎「天才」
既然我們可以將龐大的資訊輸入雲端,當然也可以從雲端輸出。我在寫這本書時做了一個實驗,那就是──超迅速寫作。藉由某項HACK,我的寫作速度是過去的三倍以上,結果所花費的時間短得驚人(實際花費時間請參考書中內容)。
如果有所謂「天才的方法」,表示那不只是天才的專利,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觀念,無論誰都可以做到。而這個方法顛覆了以往的常識,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不敢相信而沒有付諸行動。所以這一次,我用自己來做實驗。
收集於雲端的集體智慧,並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說,我們不能用集體智慧來寫小說,也難以用集體智慧拿到諾貝爾獎。因此,雲端裡還是留有充分空間,讓個人知識得以發揮。
所以我們更需要訓練自己的輸出力,我相信其他討論雲端技術的書籍,都沒有討論到這一點。
雲端合作是全新的辦公趨勢
討論雲端技術的時候,還有一項不能忘記的功能──合作。要讓個人知識得以展翅高飛,就必須借重團隊合作。
以往公司內外的合作,很容易在物理面受到「大樓」這道圍牆的阻擋,但透過雲端技術,就可以輕鬆進行各項合作。這與公司內部網路的結構不同,只要註冊帳號、設定權限,誰都能成為團隊的一份子。這就是雲端合作。
最近,許多優秀人才獨立開業,以公司外聘顧問的身分參與專案的情況愈來愈常見。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將這種工作方式稱為「自由工作者」,據說美國每四個人裡,就有一個人選擇這種工作方式。
在終身雇用制還是非常理所當然的時代,在一間公司工作到退休是最聰明的選擇,但現在的企業並無法提供這種保證,更何況企業本身是否能存在那麼久都無人能保證。在這樣的情況下,只為一間公司服務反而風險較高。因此,靠一己之力接下多家公司的專案,就成了充滿魅力的選擇。
我目前也參加製造商、媒體公司等的專案,以小組成員的方式參與工作。自由工作者的好處在於工作範圍很廣,可以擁有在一間公司上班時所無法經歷的體驗。雲端技術愈是普及,這種工作方式也就愈容易實現。
全新的雲端型領袖
當雲端合作變得理所當然後,如何管理成員就是下一個重點。為了約束每個自由工作者,就必須擁有完全不同以往的領導能力。
過去,在公司內部的團隊,只要以部長這個「立場」下達「命令」,團隊成員大致都會配合。因為職位包含了社會賦予的權限,而這個權限又與人事考核有直接關係。如果成員不想影響自己的考績,就一定要順從上級指示。
然而,透過雲端合作的團隊沒有這樣的權限,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沒有辦法用命令強制其他人的行動。以權限為前提的領導能力並不適用於雲端型組織。
此時我們不能用議論(discussion)跟對方講道理,而需要用對話(dialogue)來確認彼此的共識。此外,讓成員同步進行專案的即時溝通也很重要。
這種新的領導能力今後會大大地影響專案小組的成果,要記得──不是用命令來推動工作,而是要用團隊成員的歸屬感。今後社會需要的,就是這種在沒有權限的情況下也能發揮領導能力的雲端型領袖。
成為雲端時代的專家
在沒有權限的情況下領導團隊成員,首重喚醒成員的動力,過去企業所採用的激勵管理方式如加薪、升遷等已不再適用。
雲端時代的專家不會因公司提供升遷、加薪的機會而更有動力,因為那是一種外在動機,會讓自己變得必須仰賴他人鼓勵才有動力。
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等內在動機。因為有趣、因為開心所以想要嘗試,這些興奮的心情就是雲端時代專家的動力所在。
這些以內在動機為能量的專家還能夠帶動整個團隊,如蘋果電腦的賈伯斯在開發Mac的時候,也以一句「我想在宇宙中留下印記」來鼓舞整個團隊。雲端時代的專家必須擁有描繪出願景並傳達出去的能力。
希望本書能夠拋磚引玉,促成今後更多符合雲端時代要求專家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