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

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
定價:550
NT $ 280 ~ 553
  • 作者:浦洛基
  • 原文作者:Serhii M. Plokhy
  • 譯者:林添貴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1-09-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1354317
  • ISBN13:9789571354316
  • 裝訂:平裝 / 56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羅斯福是否遭受欺矇?
邱吉爾是否以鄰為壑?
史達林是否乘機勒索?
中國是否遭到出賣?

  一本建立在最新史料上,如說書般詳細解讀「雅爾達」八天歷程的最權威、精彩的著作。

  雅爾達會議一直是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冷戰形成導因的重要指標。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三巨頭於大戰尚未結束前,相聚於黑海濱的雅爾達,進行了現代史上最祕密的和平會議,決定了世界的命運。在這場會議裡,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志來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未來;更使得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只因他們認為唯有這樣,才能促進永久和平。

  本書作者應用了近年來陸續解密的蘇聯政府檔案,及諸位與會者所留下的日記、回憶錄,以宛如說書的方式,鉅細靡遺地描述了在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一日這短短八天的雅爾達會議中,這三位政治領袖想了什麼樣的問題、作了什麼樣的分析以及算計了什麼樣的利益。情節複雜,敘事詳盡,如同完整還原了這場重要會議的現場時況。

作者簡介

浦洛基Serhii M. Plokhy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教授,也是東歐諸國史最頂尖的研究學者,專攻俄羅斯及烏克蘭現代史。他的著述豐富且有創見,曾經連續三年(二○○二-二○○五)獲得美國烏克蘭研究協會頒發的最佳著作獎項。他更於二○○九年獲得古斯拉夫研究協會頒發的卓越學人獎。著有《帝制俄羅斯解體》(Unmaking Imperial Russia)和《斯拉夫民族之起源》(The Origins of Slavic Nations)。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譯作極豐,譯有《台灣的未來 : 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宋美齡新傳 : 風華絕代一夫人》、《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蔣經國傳》、《季辛吉大外交》(合譯) 、《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等。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阿貢納行動

第一章    總統旅程
第二章    馬爾他會談
第三章    沙皇巡狩之地
第四章    紅色主人

第二部   戰士的高峰會議

第五章    三巨頭重聚一堂
第六章    冬季攻勢
第七章    德國問題
第八章    戰利品

第三部   世界新秩序

第九章    安全理事會
第十章    元首的陰影
第十一章    瓜分巴爾幹
第十二章    波蘭戰役
第十三章    「烏克蘭人會怎麼說?」

第四部   外交家的棋盤

第十四章    聯合國的席次問題
第十五章    波蘭陷入僵局
第十六章    轟炸線
第十七章    遠東閃電戰
第十八章    「盟友不該欺騙」

第五部   承諾的飛輪

第十九章    波蘭投降
第二十章    德國的命運
第二十一章    歐洲解放地區及巴爾幹
第二十二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國
第二十三章    秘密協定
第二十四章    戰俘

第六部   雅爾達精神

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晚餐
第二十六章    跨越終點線
第二十七章    希望的日子

第七部   風暴將臨

第二十八章    麻煩的跡象
第二十九章    間諜大戰
第三十章    史達林堅決固守
第三十一章    羅斯福去世之後

尾聲
注釋

 

導論(摘錄)

  會議的時間和地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嚴密保守的機密。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在夜色籠罩下,一隊派考德汽車載著民主世界最有權力的兩大領袖--佛蘭克林.狄拉諾.羅斯福和溫士頓.李歐納德.史賓賽.邱吉爾 ,前往他們的目的地--俄國沙皇和顯赫貴族從前於黑海度假勝地雅爾達所擁有的一組別墅。他們自己取的代號 「阿貢納人」,即是遠古傳說中的戰士,前往黑海之濱找尋一頭永不睡覺的龍,要搶回金羊毛。他們的戰利品是這場吞沒全球的世界大戰之解決方案:他們要對付的龍即是約瑟夫.史達林這個化身一變成為殘暴獨裁者的前喬治亞詩人。

  他們三人湊在一起,進行了現代史上最秘密的和平會議。他們調遣數以百萬計的雄師,以他們的意志裁定勝利者的公義;決定各個民族的命運;使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東西遷徙,只因他們認為這樣才能促進永久和平。他們創造一個機構以防衛和平及戰勝國的利益。他們離開雅爾達時,既滿意、又焦慮。在他們背後的是,過去三十年兩次世界大戰造成數千萬人犧牲性命的悲劇,而他們的未來卻是戰後不確定的世界。

  地緣政治宏圖的競爭,自我意識和價值體系的衝突,以及三個國家最精明的談判代表的縱橫排闔,全在一九四五年二月這八天在雅爾達表演得淋漓盡致。三大領袖揣摩他人的可信度、是否願接受妥協。英、美第一流私立大學畢業的菁英,能否和從東正教神學院輟學的喬治亞鞋匠之子,達成諒解?這兩位經由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曉得如何對付古拉格的教父嗎?會議逼得與會者必須正視無盡的道德兩難局面。它有如情感的雲霄飛車,不僅涉及到同盟國的領導人;也牽扯到他們各自的部屬,他們不僅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搏鬥,也要爭取主子的寵信。

  雅爾達會議結束後不到幾年,其參與者的高度期望已經破滅,他們的決定受到敵我雙方的抨擊。仍在人世的與會者不是替自己辯護、就是刻意遺忘他們的參與。失望、遺憾的感覺在冷戰對峙的雙方陣營都很強大。不論對它有何不同的觀點,雅爾達變成錯失機會的象徵。在西方世界,《時代週刊》視它為走向「失去的和平」之路的里程碑。麥加錫時期的主流論述裡,「雅爾達」就是背棄自由、姑息世界共產主義的同義詞。

  誰該負責?一九四○年代末期冷戰興起,雙方互相責備,它成為核心問題。美國國內也爆發激烈的辯論。雅爾達會議達成的決定,使得共和黨和民主黨分裂。羅斯福總統及其顧問被指控不僅把東歐及中國出賣給史達林,還促進國內共產主義的猖獗。艾爾格.希斯是美國出席雅爾達會議代表團成員,被控為蘇聯擔任間諜,全案鬧得沸沸揚揚,益發增添辯論的熱度。喬治.馬歇爾將軍退休後接受傳記作家訪問時,絕口不提他在雅爾達會議的角色,因為他很清楚不論他說什麼,都會招致攻擊。

  即使到了今天公眾仍圍繞著一九五○年代的問題爭辯不休--是誰出賣了東歐?說服蘇聯加入對日戰爭是否合乎美國利益?二○○五年五月小布希總統把雅爾達協定拿來與一九三九年李賓特洛普和莫洛托夫達成的德蘇協定做對比,即引起美國外交政策評論家的強烈反應。公眾對雅爾達會議的辯論迄今都沒有考量到兩個重要發展:一是冷戰結束,一是原本未公開的蘇聯文件問世。它大體上也忽視了過去二十年專業歷史學者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的研究成果。

  蘇聯檔案開放--蘇聯解體後,葉爾欽初上台頭幾年的「檔案革命--釋出大量的文件,其中有許多和外交政策有關。雖然蘇聯歷史的許多面相已因這些文件問世,得到重新評價,雅爾達會議還未受到注意。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對雅爾達會議還沒有重要研究,更晚近對美國外交政策及戰時同盟關係的研究,對於雅爾達會議也草草了事。這本探討雅爾達會議的新書,納入過去二十年的檔案發現,重新評估已知的西方資料,並從新的歷史觀點探討會議及其結果。

  原先接觸不到的文件公開之後,使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舊問題、並提出新問題。它們證實了前一世代學者在未能接觸蘇聯檔案之下提出的若干假設,也駁斥了一些說法。最重要的是,這些新出土的文件揭露了雅爾達會議當時蘇聯領導人的思維。如果史達林和他的策士沒有完全放棄世界革命的計劃,他們很明顯地推遲了它們,有意與西方維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關係。他們預備藉此爭取到足夠時間從二戰災厄復原,為下一階段的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做好準備。他們認為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之爭勢所難免,但願意暫時犧牲西歐的共產主義運動,從西方換到允許它獨霸東歐。中歐方面,史達林做了違心之論,其實蘇聯計劃把德國切割為幾個小國家,但因為西方的反對,他們的意圖無法實現。然而,跡象顯示,在德國方面,蘇聯或許會同意分界線比英方提議更偏東--後來東、西德分界線採納英國方案。

  新公布的蘇聯文件也讓我們看清與雅爾達會議有關、而迄今最有爭議的問題:希斯涉及的間諜案。一九四○年代末期及一九五○年代初期,有一說法指希斯不僅替蘇聯當間諜,還影響了羅斯福總統若干決定;這些決定後來被認為出賣美國的國家利益。現在蘇聯檔案的新證據支持希斯在雅爾達會議期間即是蘇聯間諜的說法,不過它也指出,希斯雖然替蘇聯軍方情報機關工作,蘇聯政治部門要到會議之後才知道他的身份。蘇聯軍方的聯絡人對他能提供的政治資訊興趣不大,他在雅爾達會議期間於政治事務上的表現(包括蘇聯參加聯合國),對蘇聯的目標並無貢獻。由於「劍橋五人幫」在英國及美國的活動,蘇聯情報機關得以提供其主子美、英方面有關雅爾達會議的最機密文件。史達林的情報頭子在高峰會議前夕及進行期間,的確頗有幾樁亮麗的成績,但希斯這條線不在其中。

  新的蘇聯材料沒說的,和它們所揭露的,一樣重要。從其中我們看不到有證據可說,史達林或其黨羽想佔美國總統健康不佳的便宜,或是羅斯福在會議桌上的表現不佳,有助於蘇方達成目標。我們也看不到任何跡象可說,西方的波蘭政策若更強硬,就可救了它和其他東歐國家,使他們得以不受蘇聯宰制。儘管蘇聯領導人內部對戰術議題有些明顯的不同意見,新資料卻顯示蘇聯決心建立對其西翼鄰國的控制,以波蘭為其安全結構的主幹。史達林預備盡其全力掌控波蘭,西方外交是硬是軟,無關宏旨。……

 

內容連載

秘密協定
羅斯福二月十日早上在沙皇莉娃迪亞宮寢室醒來,決定這將是他在雅爾達會議最後一天的工作日。會議的主要目標已經達成,他想要完成尚未解決的問題之談判,儘速離開。羅斯福保安特勤的先遣小組已經趕到中東,為他和埃及國王法魯克(King Farouk)、沙烏地阿拉伯國王伊本.紹德( King Ibn Saud )和衣索匹亞皇帝海利.塞拉西( Emperor Haile Selassie )的會晤,預做準備。該地區的發展,以及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是他在當地要談的議題。他已經疲於艱鉅的談判,相信再談也不會有新鮮結果,因此準備離開雅爾達,前往地中海享受溫暖的氣候。

如果說蘇聯沒有從竊聽設施得悉羅斯福的計劃,他們從海軍上將金恩以及貝爾納斯和羅斯福吃過早飯,即離開莉娃迪亞宮,先到辛菲洛波爾、再轉往沙基機場搭機回國,也可清楚看到他準備打包走人的跡象。史達林有好幾件事亟需在羅斯福離開雅爾達之前搞定,但萬事莫如完成遠東問題之協議來得重要。

下午兩點鐘,外長會議後,莫洛托夫請羅斯福在遠東問題上的代表人哈里曼前往柯瑞玆宮一談。他交給哈里曼一份蘇聯加入對日作戰的協定草稿。羅斯福和史達林已經原則講好協議,但魔鬼藏在細節中。蘇聯將取得那些中國港口、依據何種條件,乃至蘇聯控制滿洲鐵路的問題,都還未解決。二月八日,羅斯福只提到一個港口——大連。他強烈反對蘇聯租借,提議把它劃為自由港。史達林並未反對。至於滿洲鐵路問題,羅斯福表示或許可由蘇、中共同經營。史達林表示租借或共同經營兩種方式都可以談。雙方都認為需對中國保密、直到蘇聯完成部隊移防到遠東,也可以有不同的詮釋。現在這些都必須要說清楚講明白。

莫洛托夫把這項工作攬在身上。蘇聯的文件清清楚楚講要租借港口及鐵路。文件中也隻字不提即刻或事後要和中國政府磋商。莫洛托夫的提案表明了蘇聯要租借大連和旅順這兩個港口。旅順是史達林的原始目標,他十二月間在莫斯科就向哈里曼提到。就軍事及政治方面而言,它對史達林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可使蘇聯在介於中國大陸及朝鮮中間這個戰略重要的遼東半島取得溫水港,一方面又確認蘇聯一洗日俄戰爭失敗之恥,重回本地區。

旅順於一八九八年首度成為俄羅斯海軍基地。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軍針對旅順發動類似珍珠港事變的突襲,差別是進攻者來自海上、不是空中,傷害也沒有珍珠港慘重。俄羅斯海軍挺住第一波攻擊,但將近一年之後被團團圍住的日軍重砲摧毀殆盡。俄羅斯守軍異常英勇,直到艦隊於一九○五年一月完全被殲滅之後才投降。旅順保衛戰產生一股歷史神話,鼓舞了俄國士兵的英勇奮戰及愛國精神。現在,俄國海軍若是重回旅順,史達林即可復活此一帝俄時期的神話,洗雪四十年前的國恥。

哈里曼關切蘇方擴大了要求,立刻以總統的名義要求做修正。首先,他提議旅順或大連應只能租借或轉為國際港。其次,他加上共同控制滿洲鐵路的選項。最後,他要再加一個條款,表明有關港口及鐵路的協議需要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莫洛托夫預備接受頭兩項修正,但質疑第三項修正。畢竟,美、蘇兩大領導人已原則同意不通知中國人,以防洩密、警醒日本人。莫洛托夫也要求美方的修正應以書面提出。

哈里曼回到莉娃迪亞宮向總統報告。羅斯福批准修正案,包括需要和中國政府磋商這一項;文本送回給莫洛托夫。鑒於日後的發展,有一個說法是,協議有個致命的缺點:它沒有列出千島群島(蘇聯打算兼併它),但是羅斯福根本不曾質疑蘇聯對整個千島群島的權利,哈里曼也從未提出問題。重點是在公平對待盟友——中國政府,不在關切敵人受到什麼待遇。羅斯福和哈里曼都不覺得道義上對日本需要憐憫。

史達林不高興哈里曼加了這幾項修正。他顯然理解主要障礙是哈里曼、不是羅斯福,遂於當天下午邀哈里曼溝通。史達林表示,他不反對大連港國際化,但需要租借旅順港,因為他計劃把它做為海軍基地。哈里曼建議史達林直接和羅斯福談這件事。史達林說好。他到莉娃迪亞宮拜會羅斯福,哈里曼和鮑林在場陪同。史達林親口向羅斯福說項,顯然完全抵銷掉哈里曼對蘇方提議的反對。哈里曼在現場也沒有表示異議,總統就同意旅順租借案,渾然忘了自己原先主張:中國港口租借,會使得英國更難以被說服離開香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1
    $280
  2. 二手書
    53
    $290
  3. 二手書
    56
    $309
  4. 二手書
    74
    $409
  5. 新書
    79
    $435
  6. 新書
    79
    $435
  7. 新書
    79
    $435
  8. 新書
    88
    $484
  9. 新書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