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意義
- 作者:李維史陀
- 原文作者:Claude Levi-Strauss
- 譯者:楊德睿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0-12-1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04814
- ISBN13:9789861204819
- 裝訂:平裝 / 9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李維史陀為結構主義的開山祖師,台灣已相繼出版《野性的思維》、《憂鬱的熱帶》、《神話學》四卷本等大部頭的論文集。《神話與意義》這本演講集,是一本能讓初學者輕鬆且快速理解結構人類學大師主要理念的入門讀物。它的簡單輕巧並不影響李維史陀陳述其經由厚重論述而得到的重要發現與結論。
本書乃根據1977年底,李維史陀為加拿大國家廣播電台所做的一系列演講編印而成,內容涵括李維史陀分析神話的重要概念。全書分為五章:
第一章:神話與科學的邂逅
第二章:「原始的」思維與「文明的」心智
第三章:兔唇與雙胞胎:一宗神話的分裂
第四章:當神話變成歷史
第五章:神話與音樂
透過李維史陀簡單的舉例,平易近人的語言,言簡意賅的闡述,讀者可輕鬆一覽結構人類學派對神話研究的概貌。本書簡單清楚、立論清晰,不失做為了解結構主義與李維史陀的入門小書。
作者簡介
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1908.11.28~2009.11.1)
法國當代著名人類學家,結構主義開派宗師。1908年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早年於巴黎索邦大學攻讀哲學、法律,後改攻人類學。1934年到巴西聖保羅大學任教,並從事南美洲亞馬遜河的印第安人之田野研究,發表《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憂鬱的熱帶》。二次大戰期間,任職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其受語言學家賈克慎(R. Jakoson)影響,以結構語言學的方法研究「原始」民族的親屬制度與文化。1950年任巴黎大學高等研究院(社會人類研究室)指導教授,1959年受聘為法蘭西學院社會人類學講座教授。
李維史陀為研究親屬關係、宗教儀式與神話等集體現象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影響遍及人類學、神話學、語言學、文學批評及其他人文社會學科。主要著作有:《野性的思維》、《神話學》四卷、《結構人類學》等書。
譯者簡介
楊德睿
1993年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1997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現於倫敦政經學院(LSE)人類學系博士班就讀。譯有《原始的叛亂》、《波柏》等書。
《神話與意義》導讀
說起當代西方思想中的結構主義,想必大多數的人並不會太陌生。而李維史陀就是這個結構主義的開山祖師。台灣更是有不少李維史陀的中譯本,像是《野性的思維》、《憂鬱的熱帶》、《神話學》四卷本,論文集廣闊的視野和對話錄《咫尺天涯》等等。再加上現在這一本演講集《神話與意義》。本書正好可以給想要認識浩瀚李維史陀的人一個最好的入門讀物。它的簡單輕巧並不影響李維史陀陳述其經由厚重論述而得到的重要發現與結論。
全書共分五章,李維史陀在此充分展現了其結構主義思想的重點,尋找世間萬物的共相,探究不變的事物。從表面上看似分歧的事物當中追索不變的成分,嘗試發覺事物中的共同點。差異是可以容許的,但重要的是共相。共相所反映出來的是人類心靈的共同性。
第一章談的是科學與神話,李維史陀認為神話與科學真正的分野產生於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在培根、笛卡爾、牛頓等大師的出現後,有了看似斷裂的分野。科學彷彿是探究真實世界的利器,而神話彷彿只是一個虛構世界的工具。科學只有歸納法與結構法兩種途徑,而神話經由科學方法的歸納與結構後,可以看出其秩序性與結構性,而不再是看似雜亂無章。
發覺神話表面無秩序下的深層結構,就是李維史陀學術思想的第一步。像看似繁複的親屬關係結構的發現和神話的歸納研究,都是李維史陀結構主義的重大貢獻。釐清「顯然無秩序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一個秩序」,就是李維史陀終身的關懷,也是結構主義的主旨。
第二章討論的是看似截然不同的「原始的」思維與「文明的」心靈其實是有其共相存在的,兩者並沒有過往演化論那種不平等的位階關係。這兩種思維都是為了解身處的世界而存在,也是這兩種思維的共同性。
而與科學方法不同在於:原始思維企圖一舉窮盡對宇宙的解釋,也就是說與文明化心靈認識解釋世界的方法與神話不同,神話不像科學它無法征服或克服自然,神話只能對自然提出可能性的解釋,而無法控制自然。李維史陀認為不論持哪種思考能力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心靈。神話思維與科學思維的相似之處在於神話思維是一種概念性的思維,如果說科學思維是展現實際狀況的能力,則神話思維則是展現實際狀況的寓意的能力。
看似不相干的神話是否有共同之處存在則是第三章的討論重點,延續上一章的一個個案說明,討論雙胞胎、兔唇等神話故事中所暗含的寓意。為什麼雙胞胎在神話中的命運都是截然相反的,這種截然不同命運的雙胞胎是諸多神話中的共同主題。而為什麼兔唇則被視為雙胞胎的原型,腳先出世的嬰兒也被視為與雙胞胎具有相同特質。李維史陀認為這些主人翁都具有奮力突破現狀,取得地位,成為英雄人物的特質。
第四章討論的則是神話與歷史。到底一個民族的神話和歷史的分界點在哪裡?哪裡是神話的終點?哪裡是歷史的起點?想想中國的三皇五帝、堯舜禹湯,誰是歷史?誰是神話?如何分野?然而神話與歷史的功能,竟是驚人的相似。它們都是一種對於自然的紀錄,差別在於文字的有無。毋寧說是神話的一種延續而非斷裂。而神話與歷史最大的差別在於神話在保持未來與現在和過去的一致性,而歷史則是鑑往知來之事。
最後一章討論的乃是極具爭議性的問題,神話與音樂的相似性。一般人並不會認為兩者有其相關,但李維史陀說神話與音樂都是文字與語言的一種延伸展現。而神話故事與音樂結構所呈現的高度相似性,則成了李維史陀的證明。
本書簡單清楚、立論清晰,不失做為結構主義與李維史陀入門的好書。(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