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崛起:西方史上最偉大帝國的建立
- 作者:安東尼.艾福瑞特
- 原文作者:ANTHONY EVERITT
- 譯者:翁嘉聲
- 出版社:廣場出版
- 出版日期:2013-09-1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962226
- ISBN13:9789868962224
- 裝訂:平裝 / 54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如果時間回到西元前二六五年的地中海世界,會看到當時的強權─北非海權的迦太基與東邊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們建立的國家(馬其頓、塞琉古斯、托勒密)。這時候還看不到羅馬有成就帝國的任何跡象,羅馬人既不懂海洋也不會造船。然而 POLYBIUS這位希臘半島的阿該亞同盟騎兵司令,驚嘆於羅馬能在二二0─ㄧ六七這短短五十三年─歷經三次迦太基戰役與三次馬其頓之戰─便確立羅馬已是地中海世界霸主的地位,而著手寫下一部 HISTORIAE。
本文作者ANTHONY EVERITT的 THE RISE OF ROME 時間跨度大一些。從傳說中羅馬建城的西元前七五三年,一直到馬留亞斯與蘇拉的羅馬內戰還有龐培對外征服的勝利。本書主旨是為現代讀者說明古羅馬是如何崛起的,不同於相似主題比較常見的從軍事組織與戰役切入,本書以「傳說」、「故事」、「歷史」,探討羅馬此一共同體歷經從國王政體、共和制到帝制的過程(也就是共和的沒落)。大量引用傳說故事歷史(其中充滿著勇氣、忍辱負重、悲壯、道德、教誨)等等素材解釋羅馬人是如何創造他們的精神文明與人格特質,是什麼讓羅馬人不同於他人,是什麼成就了羅馬人的霸業!
羅馬共和的歷史前後也有三百多年(若廣義算到奧古斯都即位則有四百多年),如何維繫共和政體的運作與有效這段經驗影響到後世的馬基維利與孟德斯鳩等人。過去我們比較看到羅馬帝國的威望與華麗,其實在上古史最特別的是這一段共和歷史,這是其他文明沒有的經驗,希臘半島有但不算成功。因此後輩的我們可以在羅馬共和的歷史找到如何消弭階級分裂,如何務實的平衡各方的利益,這也包含名為同盟國的藩屬,而達到團結在「羅馬」名下,此例也足證共和體制與國力可以相輔之道。當然,我們也能從本書看到共和精神衰落的描寫,有偽君子的欺世盜名、有急於改革者卻不顧傳統慣例程序的激進派,最終共同作用下造成彼此的不相容、不寬容,注定了共和的終結。
共和制的「帝國」現今也出現了,那就是美國。今日閱讀羅馬的興衰、特別是共和精神如何喪失這部份,有更深刻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安東尼.艾福瑞特(Anthony Everitt)
曾是諾丁漢.川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視覺及表演藝術客座教授。
他廣泛寫作有關歐洲文化的作品,是《西塞羅》(Cicero)、《奧古斯都》(Augustus)以及《哈德連與羅馬之勝利》(Hadrian and the Triumph of Rome)的作者。
目前擔任英國藝術協會(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ain)的秘書長,並住在靠近英格蘭第一個有紀錄、並由羅馬人所建立的城鎮,科切斯特(Colchester)。
譯者簡介
翁嘉聲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
專業領域為希臘羅馬古典文明以及古代教會史。
彩圖
前言
地圖 1.晚期共和與早期帝國的羅馬
地圖 2.羅馬廣場
地圖 3.義大利與西西里
地圖 4.西元前一世紀中葉的羅馬帝國
引言
第一部份:傳奇
1. 新特洛伊
2. 國王與僭主
3. 驅逐暴君
4. 所以真正發生何事?
第二部分:故事
5. 土地與人民
6. 終於自由
7. 大罷工
8. 羅馬淪陷
9. 在軛門之下
第三部分:歷史
10. 冒險家
11. 茫茫大海之中
12. 「漢尼拔在門口!」
13. 無尾翼的鳥
14. 變化與衰敗
15. 光彩亮麗的東方
16. 流血的兄弟
17. 勝利與災難
18. 後語
編年 Time Line
誌謝 Acknowledgments
史料來源 Sources
書目索引 Bibliograhpy
縮寫表
作者前言
近代從史學家愛德華.吉朋(Edward Gibbon)起,一直思考羅馬帝國的衰敗及淪亡。但是要如何贏得帝國?是什麼促使一個在台伯河津渡之處的蕞爾市集城鎮,最後征服已知的全世界?我以述說羅馬崛起的故事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這是多年來第一次為那些對歷史有一般興趣、特別是對西方之起源有興趣的讀者,去陳述有關羅馬共和國的故事。這是對那些希望對這主題有進一步理解,究竟存有何種寶藏可供發掘的讀者,提供一個品嚐的機會。
羅馬的過去值得花功夫去發掘,因為羅馬人對我們仍然有關。他們仍然啟發我們,仍然對我們如何看待社會、政治及道德價值有所影響。我們生活在一個他們所創造的世界裡。
對羅馬的概念烙印在我們的基因之中。它已經產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使用諺語、格言以及字彙時,幾乎無需思索它們原先的意義:條條大道通羅馬,那屬於羅馬人的榮耀,在羅馬做羅馬人做的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羅馬永恆之城等等。
每隔短短幾年好萊塢便會出品一部重現這已消失之文明的電影。這裡有《神鬼戰士》(Gladiator)、《萬夫莫敵》(Spartacus)、《賓漢》(Ben-Hur)以及《暴君焚城錄》(Quo Vadis)。我們對羅馬權勢及無情感到敬畏。我們驚嚇於、但也著迷於他們的「競賽表演」,一種角鬥士彼此對戰,來娛樂極多群眾的血腥遊戲。
羅馬人是支講求實際的民族,對工程極具興趣。他們開創修築那耐久道路的技術。他們證明生活在城鎮之中如何能既舒適且文明,即使這主要是針對富人而言。
一世紀演說家及政客西塞羅有許多私人書信保存下來。它們為我們開啟一扇窗子,可以望進那些面臨國家崩解之際的心靈。這些羅馬人藉著研究早期羅馬歷史以及文物,來做為治療對現在世界感到悲觀的解藥。假如他與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沒有進行他們的研究,不僅我們對這城市的歷史所知必然更少,也對這城市究竟有什麼對他們是如此重要,也一定會知道更少。
在將文獻史料中的不同性質列入考慮後,我決定將這本書分成三部分:「傳奇」,這是國王的時代,在那期間這大多數的事件其實並未發生,至少不是以那被形容的方式發生;「故事」,這是征服義大利以及憲政衝突,而事實與虛構在這些之中同時並存;以及共和國成為地中海強權的「歷史」,而史料在此處是嚴肅盡力地去做到客觀以及準確。
我以在一世紀時蘇拉和馬呂亞斯兩人激烈的內戰,以及龐培那政治家般地整頓東方來結束這敘述。對外的勝利以及國內的崩解之間的反差,實在無法更為強烈。
雖然尚有征服需要執行,但共和國此時已經成為一個的龐大地中海帝國,無可爭議地統治著;同時之間它卻也瀕臨一個最後以及無法挽回的政體瓦解。那治理世界的人,結果卻無法治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