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的台灣
外貿協會董事長 王志剛
在本書中,施振榮先生無私的貢獻其幾十年發展品牌的經驗,提出經營品牌「要認識自己的客觀條件,樂觀面對挑戰,找到相對強勢的點」,以及「資源有限,要量力而為,一定要讓目標客戶聽見」的看法都相當中肯。我認為經營品牌的策略,第一步要先選好目標市場,然後深入探討這個目標市場的需求與自身利基之所在﹔其次,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這個品牌的定位,要把品牌定位在什麼地方
﹖定位之後,以這個品牌做為行銷的基礎。台灣廠商在發展品牌時會陷入一種迷思-為做而做,事實上,成功的品牌了解自己的品牌價值與差異化,讓目標客戶可以認知,對目標客戶產生價值,也就是「知己知彼」,運用自身的優勢(利基),去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例如台灣啤酒曾經一敗塗地,被日本啤酒、大陸啤酒、德國啤酒打得抬不起頭來,結果運用行銷上的創新,抓住消費者注重新鮮度這一點,推出來台灣啤酒「尚介青」,就這樣突破重圍。
提到「創新」,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研發技術的創新,施振榮先生則呼籲台灣產業要積極持續創新,並從小做起,以尋找正確的商業模式。他認為成功的循環應是產品賣出、消費者滿意、通路有利可圖、企業獲利、合作夥伴有利可圖,每一個環節都受益,這才是完整的的循環。這就像當年DELL成功的運用直銷模式以降低成本,HP也跟進,幾乎電腦業者都認為直銷成了必然的商業模式,實體通路商找不到大的廠牌的支援,此時acer則掌握契機,從歐洲開始與通路商合作,支援通路商保證他的利潤,奠下了成功的基礎。acer在歐洲的成功,就像施振榮先生在書中所定調的創新,不只在技術上,也可以在銷售通路、商業模式上創新;不只有新的創意,還要加上執行力,以及這項創新產品或服務可以為消費者創造有利的價值。
經營品牌要按步就班,本書中提到「把信譽做出來就是品牌」、「講信用就是做品牌!」,點出了品牌承諾的基本精神。品牌業者從品牌外在的形象到內在的品質,都須維持對消費者一貫的承諾,並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體驗,真正感受到品牌所帶給他們的承諾,才能累積消費者的信任,帶來重複的購買,進而產生忠誠度甚至口碑傳播。品牌要長期累積形象和價值,才能有「零存整取」的效果。
這些年來,品牌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品牌的創造與發展需要多方資源支持,本人欣見本書的出版,為有心發展品牌的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借鏡學習的方法,相當具參考價值。希望廠商能時刻觀察與掌握產業發展趨勢以及生命週期動態,發揮源源不斷的創意與發掘創新價值的新產品,以強化、累積核心競爭力,期待更多的台灣品牌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達到品牌台灣「多元品牌、百花齊放」的願景。
推薦序二
為企業的永續經營加值
上銀科技董事長 卓永財
台灣成功的企業家很多,但沒有人能像施董事長那樣關注台灣企業的轉型升級,他其實已成為這個社會的「公共財」,最受人尊敬的企業家。本文與其說是序,還不如說是我閱讀本書後的心得分享。
宏□集團徹底實現了施董事長的品牌理念,如今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PC與NB供應商,因此常讓國人誤以為品牌只有大企業才可以做。施董事長藉由這本《品牌,笑一個》現身說法,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企業不但會做,也能對顧客說故事,有自己的「品牌」,為企業永續經營加值。
本書涵蓋面極廣,為我們探討了一般書籍不可能涉獵的產品,目的就是藉由實例來啟發大家。本書的問世,終於讓台灣的企業有了很好的參考書了。
多元品牌,小而美的台灣
台灣不像南韓可以傾舉國之力給幾個大財團在國際間稱雄,台灣中小企業佔絕大多數,因此,「台灣要發展品牌,目標是多元品牌,要很多『國際小眾知名的小品牌』這是台灣的策略,」〈品牌專業服務─品牌,需要教練〉一章中,施董事長這麼認為。
幾近二十年來,我帶領台灣機械零組件產業深耕歐日市場,推動ISO 9001認證、產學合作,經過大家的努力,如今已經有很多業者的營業額超越整機大廠,總產值也已超越工具機,不但有「小而美」的品牌,台灣機械零組件的名聲也逐漸遠播。這波金融海嘯,國際化高的零組件業者也率先復甦,我們印證了施董事長的真知灼見。
由於篇幅限制,只能舉幾個實例與大家分享施董事長的書在不同領域的實證,這本書的確值得企業界好好研讀,將之應用在經營上,也絕對值得放在大學課堂討論,讓大學生能將品牌理論連結台灣產業實況,我很樂意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推薦序三
品牌,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洪順慶
品牌,是行銷之根,沒有品牌的行銷就是無根的行銷。行銷,是企業最重要的功能,沒有品牌的企業在行銷的紅海中,就像無舵的船一樣,終日漂浮,無所依賴,只能低價廝殺。所以,品牌,不只是行銷之根,更是企業經營之根。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全台灣以品牌為核心能力制定行銷策略者很少。事實上,在筆者二十餘年的教學經驗、研究心得,以及和企業經理人的互動,發現企業經理人最不懂,也最感無助的議題就是品牌經營策略。
這幾年以來,企業界和政府已經感受到品牌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例如經濟部自2003年開始,委託Interbrand公司為台灣的國際品牌做品牌鑑價,公布「台灣十大國際品牌」。2006年起,更擴大推動為期7年的「品牌台灣」(Branding
Taiwan)發展計劃,包括成立品牌創投基金、建立品牌鑑價制度、品牌人才培訓、激發全民品牌意識等八大措施,希望在2012年有台灣品牌可名列全球百大。更有很多公司在內部成立品牌專責單位,增加行銷經費,打算建立國際品牌。
台灣企業界行銷策略和品牌經營的知識大多來自於美國,很多公司打造國際品牌的做法也大多師法美國企業界的方法。不過,美國公司的品牌行銷經驗雖然很寶貴,但是台灣企業一定要修正才能採用,無法全盤接收。很不幸的,很多公司沒有察覺台灣和美國的差異,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繳交很多鉅額學費,甚至因此倒閉。
台商建立品牌和美商不同之處很多,首先,因為台灣本身的內需市場太小,不像美國本身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美國品牌如果在美國站穩腳步,就比較容易逐步發展到其他國家;在台灣成功的品牌,要在歐美國家打天下,則面臨歐美當地和世界各國品牌的強敵環伺。第二,台灣企業長久以來的核心能力是以代工為主的製造能力,許多公司一直依賴國外大客戶的訂單,當公司要自創國際品牌時,國外大客戶覺得和代工廠商面臨直接的市場競爭,就會將定單轉移到其他代工廠商,這個「抽單」問題是很多台灣公司在建立自有品牌時面臨的極大挑戰。第三,台灣公司在國際化過程中,因為長期依賴國外客戶的定單,經理人的心目中只有下一個環節的客戶(client)觀念,沒有最終環節的消費者(consumer)觀念;公司只知道客戶的理性需求(need),但是不知道消費者的感性欲望(want);造成台灣的公司只會做企業客戶的生意,不知如何經營消費者品牌的商業模式。第四,美國因為歷史的因素,品牌行銷人才濟濟,台灣的公司沒有品牌經營的知識和人才,因為大多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是工程背景,即使是商科背景,大多數大學並未開設品牌管理課程,即使有開設,也使用美國的教科書,但是美國經驗必須大幅修正,才能適合台灣企業界。
跨產業品牌學的經典
幸好現在有不少公司已經自創國際品牌,防毒軟體、自行車、手機、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網路通訊產品,食品、甚至陶瓷器產品,雖然和國際大品牌還有一段差距,但是這些品牌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界的品牌模範生。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為台灣品牌經營的先驅,為了洞悉台灣企業的品牌經營策略,在本書中逐一檢視各行業品牌經營者,提供寶貴的品牌經營智慧,為台灣企業打造國際品牌盡一份心力,不愧為Mr.
Brand。施先生以前的著作如《宏□的世紀變革》、《再造宏□》、《全球品牌大戰略》等,大多為資訊電子業的品牌經驗談;本書的十二個案例則從高科技到傳統產業,從機械業到精緻農業,甚至從觀光業到電影。本書以品牌策略為經,以產業特性為緯,堪稱為跨產業品牌學的經典。
推薦序 四
可口可樂風靡全球的秘密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可口可樂之所以風靡全球,據說因配方獨特,這配方由公司的二位老董事所控制,並深鎖在保險櫃中。
以現代科技能力,要分析出可口可樂配方應非難事,要生產出與可口可樂一模一樣的飲料,也易如反掌。但是,為什麼可口可樂仍是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選擇?
高科技的「技術」與「Know-How」,有專業上存在的意義。但若是用在服務業上,則幾近一文不值;因為我會的,別人不但也會,甚至做的比我還強!那什麼才是現代服務業的秘方?
其實,就是「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
「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正如施振榮先生所言,「把信譽做出來就是品牌」。品牌即是傳達一家企業的定位和信譽,因此,品牌才是企業的筋絡命脈!
台灣中小企業的生存力和競爭力,「品牌」正是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