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屠岸
詩人、詩歌編輯家、︽秋水︾主編涂靜怡,又是一位旅行家。她的足跡不僅踏遍中華大地,而且到過世界上的五大洲,四十幾個國家。她的旅遊經歷令人欣羨,更使人高興的是她寫了多少萬字的遊記。旅遊文學,自古有之,讀靜怡的遊記,使我想起酈道元的︽水經注︾,書中呈現的山川景物、自然風光,令人嚮往。但更令人難忘的,還有︽徐霞客遊記︾,是地理著作,又是優美的散文佳品,其規模比︽水經注︾更大,內容更豐富。徐霞客之作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其筆法比酈道元更使人印象深刻。靜怡遊記之所以使我想起這兩部古代著作,正由於她的筆致也以情景交融為特點。
靜怡撰寫遊記,不是事無巨細,一概羅列,她有所取捨,取捨有方,詳略得宜。對文明古國,她重視歷史沿革、文化傳統,比如遊希臘,就簡述了希臘的歷史存在,神話存在,人文存在,但筆墨簡煉,絕不冗贅,讀來眉目清楚,條理明晰。她在寫到雅典巴特農神殿時,交代了神殿的建立,歷代統治者對它的使用,
及最後的被毀。若沒有這一背景的介紹,則閱讀下面的文字,隨同作者一起作希臘神遊,便會感到龍脈不清,源頭不明。然而靜怡對神殿歷史的表述,僅用了約一百個漢字,何等簡潔!而在描述雅典的多所博物館時,則不吝惜筆墨,將希臘古代遺跡的精華,用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目睹其物,從而得到與作者同樣真切的感受。
靜怡重視人文積澱,並不輕視自然景觀,她﹁不薄今人愛古人﹂,二者曾不偏廢。她在記述歐洲之遊時,就用很多筆墨描繪那裡多彩的自然現象,例如北歐北極圈內的特異景色就在她的筆下熠熠生輝:﹁歐洲最後一塊原始保留區﹂── 拉普蘭 (Lapland) ,﹁聖誕老人村﹂的所在地,在芬蘭的北端,那裡的風光令人神往!挪威北部馬吉奧雅島極北的北角 (North Cape)
,那裡夏天的﹁永晝﹂和冬天的﹁永夜﹂現象,更令人魂牽夢縈!這使我想起李清照詞﹁薄霧濃雲愁永晝﹂ 以及杜甫詩﹁永夜角聲悲自語﹂,卻與北歐﹁北角﹂的兩個﹁永﹂不是一回事! 李、杜的﹁永﹂令人愁腸百結,而挪威的兩個﹁永﹂卻引起如王勃的興歎:﹁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靜怡的文筆,把我帶到一種清醒的夢幻世界。
靜怡把遊記當文學作品來寫,是傳承了徐霞客的傳統。她用漢語抒情狀物,細心經營,卻無刻意為之的痕跡。我欣賞她描述新疆高昌故城的文字:
漫步於古老的高昌故城,街場市巷,寺院官邸,殘跡宛然。清楚的格局,不由得使人想起當年的盛景:那窄袖棉衫,眉貼花鈿的酒肆少女;那挽弓披甲,孔武雄壯的赳赳武士;那頭戴烏紗,來去匆匆的高官將帥;那高鼻深目,僕僕風塵的胡客商賈,彷彿依次從遙遠的典籍一一跳到眼前;還有那每逢佛家勝日,群僧雲集,香火繚繞,響徹全城的號角之聲,彷彿依然餘音嬝嬝,不絕如縷。
一段多麼美的文字!我也曾於二十多年前遊歷過高昌故城,也曾在那裡有過思故歎古的情懷,但不如靜怡能從斷垣殘壁中想像出如此真切如此生動的﹁當年盛景﹂!人物,服飾,神態,風習,禮儀,獨行,群集… …一一在筆底呈現。驚人的想像,驚人的真實;文筆簡潔,包容豐碩;文字素淡,再現輝煌;寓繁華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質樸,蘊綺麗於單純。讀完之後,又會如王羲之歎息一聲:﹁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靜怡不動聲色,而言外之意,躍然紙上。
古人提出過一個達人的行為準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的理解:讀書實即中外古今之遨遊;行路,乃是讀古今中外之書本。九年前,我和女兒遊歷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我稱之為﹁負笈歐羅巴﹂,靜怡說:﹁世界是一本大書,旅行是閱讀。﹂在這一點上,我和靜怡的認識是一致的。世界這本大書,永遠沒有最後一頁,我們將閱讀它,直到終老。而這本遊記,正是靜怡勤奮用功的讀書札記的一部分。
靜怡囑我為她的這本遊記寫序,我不能違命,遂有此作。
二○○九年二月二十四日於北京,和平里。
屠岸
本名蔣璧厚,一九二三年生,江蘇常州人。上海交通大學外文系畢業,北京著名詩人、翻譯家、文學評論家。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當代詩壇︾主編,現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著有詩集︽屠岸十四行詩︾、︽深秋有如初春︾等;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等。譯著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惠特曼詩集︽鼓聲︾、︽濟慈詩選︾等,是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類的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