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根留台灣的台明將
故鄉漢寶,是一個傳統農、漁、牧的小村,大家過著躬耕、討海、畜牧的生活,守著這塊貧瘠的溪埔地,種植甘蔗、甘薯、西瓜。村民在住宅旁養一兩頭牛、幾隻豬、一群群雞、鴨、鵝,宛如諺語所說的「飼雞顧更、飼豬還債、飼牛拖犁、飼狗吠暝。」過著傳統農耕與畜牧的生活。
一九九一年在漢寶國小的南邊,與派出所相鄰的地方,蓋起了一棟現代化的玻璃工廠「台明將」,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當時我猜測公司名稱的意義,應該是「台灣未來的玻璃產業,他將是佔在領軍的地位。」後來證實「台是指台灣,明為明鏡,將是領導者」,公司名字真的指出今日成就。好幾次回鄉探親或到漢寶國小去演講,聽村民說林肇睢先生是一個熱愛公益的老闆,為社區做了許多公共事務,透過村長鄭榮坤聯絡,想拜訪總經理林肇睢先生,但都未能遇上。後來才知道林總經理大部分時間,都在鹿港的台灣玻璃館上班,不定時來巡視漢寶廠。
二○○六年林肇睢召集了六十六家同業,駐進鹿港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使玻璃產業體產生了群聚效應,媒體報導此館與故宮並列,成為新聞局推薦給海外最具商機的展覽館之一。於是我帶社大或彰化師大國文系與台文所學生,行旅鹿港認識古蹟的課外教學中,行程加入了玻璃館的參觀,從此認識了喜愛築夢的林肇睢總經理,言談中他說道:「十幾年前,台灣產業界流行著:留在台灣等死,搬到中國大陸送死。」他接著說:「台明將留在台灣拚到死,也不願離開。」這句話深深的烙印在我腦海裡,如今林肇睢領導群聚的以小博大力量,終於而且表現輝煌的成果了。
二○○七年開始推出「彰化學」叢書,筆者與林副校長明德參觀玻璃館,並與林總經理會面,談到如何締造玻璃產業的傳奇,林肇睢表示:「台灣中部地區玻璃業者有五百多家,又有台灣玻璃公司在中部生產,原料、零件充足技術又成熟。如果個個廠商能結合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運用『群集策略,集體作戰』,將可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業的競爭力。」於是林肇睢總經理費心整合玻璃產業,再進行專業分析,採取共同接單、利潤分享的策略。十年下來,台明將與同業的努力,終於接下瑞典國際大廠IKEA公司八成玻璃家具的定單,亮麗的成績令人讚不絕口。
在全球經濟危機下,台明將根留台灣的信心沒動搖,用分享與玻璃業者凝聚共識,以台灣玻璃家具為品牌,擴展出台灣玻璃團隊,參加中東杜拜國際家具展,獲得極高的品價,因積極行銷台灣,榮獲外貿協會第四屆「台灣優良品牌」的「服務業及地方特色產業品牌」獎勵,林肇睢以器度成就氣勢,誕生了台灣玻璃家具的王國,並將台灣玻璃家具王國潛力與實力推向國際舞台,創造出另一片天地。
從台明將的家族企業,到台灣玻璃館的企業家族,林肇睢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其中,不只是創造品牌,且使世人講到玻璃就想到台灣,他更希望讓玻璃家具成為台灣的企業代表,他的大抱負讓他成為「玻璃界大哥大」。多年來,林肇睢熱心寺廟活動,有「鹿港教父」之稱,他曾擔任過鹿港天后宮、護安宮的主任委員,他在天后宮主委任內,排除種種困難,一手擘劃了香客大樓,讓人見識到他的魄力。他特別關心台灣的生態環境,在國姓鄉買了山坡地來造林,媒體曾以「造林痴人」來形容他;最近又買下我故鄉的「漢寶休閒農場」,更名「台灣漢寶園」,我曾即興寫了一首歌「漢寶園 真好耍
/ 飼雞飼鴨來生蛋 / 漢寶園 好所在∕報乎 親晟朋友知 / 來海邊 聽風聲 看海鳥 / 惦大埕 拍干樂兼爌窯 / 入水窟 摸蜊仔兼洗褲 / 漢寶園 鹿港的隔壁庄 / 離王宮無遠 蚵煎合魚湯 / 暗時食甲天光 實在真好耍」。林總經理在此創辦兒童的教育園區,並且建構童謠館、童玩館、傳藝中心,讓兒童體驗海邊的生活。因此,也有人稱他為「台灣戇囝仔」。
在彰化的中小企業中,台灣玻璃館以群聚闖出名號,成功的塑造了企業形象,是彰化人的榮譽。彰化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作家石德華書寫〈夢很大---巨鯨破浪〉、李桂媚〈台玻心印〉以及在大學教產業相關科系的教授:中原大學曲祉寧教授〈以小搏大的群聚玻璃產業〉、明道大學藍春琪教授〈土地情懷的玻璃工藝〉、台灣手工藝研究所的陳寄閑〈看見玻璃的心理與隱喻〉,透過不同觀察的視點,來介紹台灣玻璃館及其群聚產業的成就。另外一篇大葉大學陳美鈴教授指導林肇睢書寫的〈解讀台明將符碼〉,讓我們了解台灣中小企業,在世界經濟危機中,如何以群聚的「螞蟻雄兵」精神,創造他們的事業版圖,並以根留台灣,邁向世界的偉大願景。
康原(彰師大台文所作家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