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文學發展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中國文學史上,有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書籍,譬如《詩經》、《左傳》、《孫子兵法》、《史記》、《唐詩三百首》、《二十五史》等等,每一本書都能讓我們潛心品味到那些大河上下、長城內外的先人們留下來的經典之作的永恆魅力。
即便是在遠離皇權中心的偏遠之地,比如雲南的麗江──一個漢人眼中的化外之地,也同樣有人試圖以平生所有的時光去反覆誦讀這些經典,這種沉靜的閱讀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一種趨勢,我們總會在生命中與某部經典相遇。在這種閱讀中,人們同樣不可避免地碰到《古文觀止》。
這是一本奇特的書,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這本被前輩們奉為經典的書時,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了這本書裡多半的篇幅,有時是在課本裡,有時是在圖書館裡,有時是在讀書人的案頭上,甚至是在田間地頭下里巴人的言談之中,因此,我們早已熟悉了《古文觀止》裡記載的許多事件和人物。這是因為這本書並不是隨意地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而是一本具有選本性質的典籍,是專門提供給那些喜歡閱讀並希望讀一些書的人閱讀的。
《古文觀止》同樣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自清初編定此書並付梓印刷以來,《古文觀止》在城鄉廣泛流傳,其雅俗共賞的選編風格,造成了非常廣闊的影響。選編《古文觀止》的目的是給讀者提供一個學習文言散文的入門讀物,熟讀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辭彙、語法現象和文章的佈局結構,把握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大體輪廓,為進一步閱讀文言文打下了基礎。其中所選的先秦散文略微古奧一些,稍難讀些,而最後一卷所選明文,則較易被人們所忽略,其實裡面也有不少優美的性情文章。
做為一本收錄了中國數千年散文作品的的一本選輯,《古文觀止》特別厚重,它保存了多達二百二十二篇的華美文章,包含了中國由周至明的思想與文學精萃,為我們記錄了中國的大半部人文歷史的精華。《古文觀止》選材上起《左傳》、《國語》,下止明代劉伯溫、歸有光,所選之文多為千古名作,能於「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但同時也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的古典文冊中,得其上品,一覽而收全功。其內容則涉及歷史、哲學、文學、政治、宗教、藝術……,幾乎可以說是一部小型規模的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歷來為學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學習古文的經典書、必備書。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讀《古文觀止》可以知歷史,可以知哲學,可以知文體變遷,可以知人情事故,可以知中國的宗教精神與人文精神,幾乎可以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
《古文觀止》篇幅長短適中,二百二十二篇文章各按年代分為十二卷,入選文章的作者大多是在當時具有影響的人物,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歷代古文發展的輪廓。雖然在原編者所處的時代,桐城派「義法」大行其道,但原編者並未受這種風氣的束縛,而是對包括古文與駢體文在內的各種體裁的文章都大膽收入,使讀者能較全面地理解古文的各種體裁特色。同時,對於各個流派,編者也能兼收並蓄,不致使初學者眼界偏狹。入選文章多是歷代流傳的名篇,如〈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報任安書〉、〈師說〉、〈捕蛇者說〉、〈醉翁亭記〉、〈赤壁賦〉等,可謂將古文中的精華選盡,名篇佳作盡收眼底。編者標名《古文觀止》即是此意。
那麼,選編此書,並使該書如此出色的又是何人呢?其實,選編此書的僅是兩位私塾老師而已。《古文觀止》的原編者吳楚材、吳調侯是兩叔侄,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們並不是文學上的大家,惟以課業授徒為生,只具中等學歷,不管是在清代文壇,還是當時的學術界都算不得是入流人物。但正因為如此,才決定了《古文觀止》的特色,使它成了一部很流行的通俗語文讀物。
由於原書過於厚重,部分文章過於深奧,為便於讀者閱讀,我們在原編的基礎上再行精編,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版本。在這些精選的文章中,每一篇都分作者簡介、解讀、原文、注釋、譯文五個部分,以幫助讀者能夠更為準確地理解文章的精髓,提高自己的古文欣賞和鑑別能力。精選後的《古文觀止》篇幅短小精悍,文辭優美,能夠代表各個時代作家創作個性的優秀散文,希望這些精粹的名篇對讀者具有藝術美的吸引力、感染力,使讀者在閱讀中既能得到散文藝術美的享受,又能在精神上得到陶冶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