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今天,關心環境不再只是趕流行的口號,而是必要的課題!

  本書提供讀者幾個簡單的著眼點,以了解重要的環境課題和觀念,包括地球和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核能和替代能源、農業和水資源、汙染和垃圾處理等。

  本書以生動易讀的文字,詮釋深奧的環保議題,並運用各種圖表、數據、寫實照片、精細插圖等多樣方式,解析重要訊息,包括認識地球、生物多樣性、自然災害、管理能源、保護資源、防治汙染六大單元。

  提供孩子良好的工具,以了解地球面臨的種種威脅,未來他們就可能成為更稱職的自然保衛者!

譯者簡介

蔡心儀

  1970年生於台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新聞系碩士。大學畢業後,做過幾年廣告文案,後來到巴黎留學,學了兩年藝術、兩年新聞傳播,然後在巴黎結婚生子,現在定居巴黎,除了照顧小孩、當家庭主婦,也翻譯童書,譯有《布瓜總動員》、《知識大不同》(合譯)、《我的歷史小百科》、《我的恐龍大探索》、《我的身體大探索》、《我的生命大探索》等。

 

目錄

1 / 認識地球
前言  6
地球與生物的誕生  8
地球的構造  10
地球的防護罩:大氣  12
生命的泉源:水  15
氣候與環境  18
數十億人口  22
生態危機  24
永續發展  30

2 / 生物多樣性
前言  32
生物多樣性  34
繽紛的生物  37
動物大危機!  40
森林無價!  46
搶救生物多樣性  50

3 / 自然災害
前言  52
大自然的憤怒  54
有地震!  58
老天爺發飆  61
提防大自然  64

4 / 管理能源
前言  66
能源大挑戰  68
化石燃料  70
核能  73
替代能源  76
妥善能源管理  82

5 / 保護資源
前言  84
資源過度開發  86
基因改造大辯論  90
水資源危機  92
飲用水大挑戰  98

6 / 防治汙染
前言  100
空氣與土壤汙染  102
水汙染  106
搶救地球大作戰  108
垃圾處理  110
環境與人體健康  116

名詞解釋  118
索引  125

 

內容連載

令人驚歎的多樣性
 環境是由生物世界和非生物世界組成。人類、動物、植物、真菌,以及來自生物體的羽毛、枯葉等,全都屬於生物世界。

 水、空氣或岩石等礦物質,以及人類生產建造的用品、建築物、道路等等,則屬於非生物範疇。生物世界比非生物世界複雜得多,因為組成生物世界的物種非常多樣。事實上,我們很難把樹木、鯨、細菌和病毒做比較,科學家用「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這個詞來描述這種多元的歧異性,英文是取自biological(生物的)和diversity(多樣性)兩字組合而成。

 生物之間雖然差異很大,卻也有一些共同點。透過顯微鏡觀察,生物都是由一個至多個細胞組成。生物的生命過程也一樣:誕生、進食、成長、繁殖,然後死亡。

生物世界的多元化可從三個層次來看:生態系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潛藏在每個生物細胞中、每種生物的基因裡。圖中這兩隻熱帶青蛙都是箭毒蛙,但顏色不同,這是基因差異所造成的,也就是遺傳多樣性。

生態系中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例如在熱帶雨林中可發現各式各樣的生物種類。

小到一灘水、一截短枯木,大到整座森林、大片海洋……,生態系之間的差異顯而易見,用肉眼就能觀察到,例如圖中的沙漠、珊瑚礁和熱帶雨林,這種多元變化就是生態系多樣性。

以生物多樣性維生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首要的課題。大自然是我們食物的來源,人類藉由狩獵、捕魚、畜牧或農業等獲得溫飽。大自然也為人類提供了棉、麻等衣料,木頭、煤等能源,還有藥材(參見36)。有些生態系,例如森林(參見46),更是維持土壤肥沃及穩定、淨化水質和保持氣候平衡的要角。

 有些時候,人類也對生物多樣性有所貢獻,例如畜牧和農業發展大約一萬年以來,人類保護了某些物種,也創造出新的物種,如橘子和柳丁雜交生成的克萊門氏小柑橘。不過同樣的,人類也在這期間消滅了許多物種!

多樣性的枯竭
 目前已有超過1萬5000種物種瀕臨絕種,1998年的數量大約是1萬種。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是地球史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參見40),不過這次是由人類造成。人類不僅破壞自然環境,更過度開發資源,如密集的農業耕種和漁業捕撈、砍伐森林、急速增建道路和鐵路等,還粗心大意在各地引進侵略性的外來物種(參見44)。當然,全球氣候變遷愈來愈劇烈,也威脅到物種的生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2
    $202
  2. 新書
    64
    $306
  3. 新書
    88
    $422
  4. 新書
    9
    $432
  5. 新書
    9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