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拼命工作賺取財富是成功的象徵嗎?
  擁有現在薪水的2倍會讓你更快樂嗎?
  如何擁有金錢,而不是讓金錢擁有你?
  現在就動手寫下你想要的金錢故事吧!

  對大多數人而言,金錢不只是用來換取生活所需的交易單位。金錢是一個替身,象徵著一切我們崇拜、想要擁有或是擔心缺乏的事物,我們用錢衡量成功、膨脹自尊,我們用錢購買幸福、買到別人的尊敬。

  不知不覺中,我們放大了金錢的涵義——曾任精神科醫師、現任企業顧問的大衛.克魯格(David Krueger)如此稱呼我們的「金錢故事」。我們在編織金錢故事的過程中,往往犧牲了人生最重要的環節:我們的健康、自由、人際關係,以及快樂。

  你的「金錢故事」是如何?
  .你會盲從投資嗎?即使你知道羊群心理通常是錯的。
  .你是否會衝動消費,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負擔不起的名車、名錶、名牌包包嗎?
  .你和另一半會因為用錢方式而吵架嗎?
  .你是否感到被債務所奴役或桎梏?
  .你會覺得錢永遠也不夠?
  .你是否覺得金錢(或是缺錢)的議題在腦海揮之不去?

  《我像有錢人一樣富有》帶領讀者重新掌握金錢,制定財富目標與計畫,學習延遲滿足的能力、培養理性的判斷力、確定人生中的優先事項、區分「需要」和「想要」的差別、考慮絕對價值而非標價。你將重寫自己的金錢故事,並在人人想要追求的財富、健康,以及喜悅之間找出難尋的平衡點。

作者簡介

大衛.克魯格醫師(David Krueger, M.D.)

  克魯格曾為執業精神科醫師,且教授精神病學和心理分析超過25年。他目前擔任MentorPath公司執行長,專為企業執行主管和精神治療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服務;同時他也擔任「教練培訓聯盟」(Coach Training Alliance)顧問公司的良師顧問(Mentor Coach)及課程主任。克魯格目前住在德州休士頓。

約翰.大衛.曼恩(John David Mann)

  二十多年來,曼恩對於商業、領導力,以及成功法則的議題著述不斷。他是《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暢銷書《給予的力量》(The Go-Giver,中文版高寶出版)以及贏得2009年諾提勒斯書獎銀牌獎(Silver Nautilus Award)的《致命的誤解》(A Deadly Misunderstanding)的合著作者,著有《直銷的禪理》(The Zen of MLM)。曼恩目前住在麻省。

譯者簡介

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學士,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專事筆譯與口譯,譯作30餘本,散布財經、企管、科技、勵志各領域。譯有《知識管理》、《與高效能有約》以及《GEM電子共同市場》分別獲得90、92、93年度經濟部金書獎殊榮。

 

目錄

第一篇 你的金錢故事
第一章 金錢會說話 - 不過它說些什麼?
第二章 金錢的意義
第三章 金錢的成本
第四章 人生如戲
第五章 你的金錢故事

第二篇 情節轉折
第六章 你處理金錢的腦袋
第七章 泡沫與泡沫浴
第八章 花錢,寶貝,花錢吧!
第九章 直入雲霄:債務的祕密語言
第十章 超棒的生意和難以置信的機會--騙局的神祕語言

第三篇 重寫新的金錢故事
第十一章 多少才算夠?
第十二章 議題的核心
第十三章 重寫新的金錢故事
第十四章 活出新的金錢故事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金錢會說話
──不過,它在說些什麼?

  有些事情確實蠻詭異的。當亞歷克斯.波波夫(Alex Popov)那天早上出發前往舊金山巨人隊主場太平洋貝爾球場(PacBell Park,現已更名為AT&T Park)時,壘球手套就直接戴在手上,這好像是個好計畫。只不過事情未能盡如人願。

  就在前兩晚,在美國職棒大聯盟(Major League)史上最長的九局賽中,舊金山巨人隊(San Francisco Giants)午夜後的表現雖然不俗,但還是輸給洛杉磯道奇隊(L.A. Dodgers)。2001年10月7日星期日,是這一季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們以二比一獲勝。但那不是當天的重頭戲。歷史時刻是在第一局締造的,貝瑞.邦茲(Barry Bonds)擊中了道奇投手丹尼斯.史普林(Dennis Spring)投出的彈指球,球高飛越圍欄打入長廊,創造了單季73隻全壘打新紀錄。

  當邦茲把這隻全壘打擊進站立觀眾區時,球迷歡聲雷動,陷入瘋狂─這個情況可不是比喻。

  許多球迷期待這次成功的一擊,而且知道邦茲習慣把球轟往右外野。因此,擠滿站席的觀眾區,尤其是積極的球迷,都希望有機會搶接這顆破紀錄的球。有兩位球迷實現了這個願望─波波夫(柏克萊一家健康食品餐廳主人)和派崔克.林(Patrick Hayashi,一位軟體工程師)。當球擊中波波夫的手套時,他立刻被撲倒在地,埋在一大群堅決搶接的球迷裡。在一陣混亂爭搶後,林站了起來,手上拿著這顆球。有目擊者聲稱(後來遭到反駁),林在搶球時咬了一位少年,甚至抓住波波夫的褲襠。有位攝影者拍下整場鬧局,但看不出孰是孰非。

  波波夫和林最終告上法庭,激辯了好幾個月─這兩個人猶如爭取監護權般互不相讓─直到20個月後,2003年6月,一名法官判決拍賣這顆球,收入由這兩位球迷均分。這顆球最後由陶德.麥法蘭〔Todd MacFarlane,《閃靈悍將》(Spawn)系列漫畫書的創造者〕以45萬美元買下,波波夫和林則分別拿到22.5萬美元─但這筆錢連訴訟費都不夠。事實上,波波夫需要整整兩倍以上的金額才夠支付打官司的費用。更糟的是,兩個人還欠下整個拍賣所得45萬美元的所得稅。

  打了將近兩年的官司後,波波夫和林兩人都負債累累,而麥法蘭卻以45萬美元的低廉價格買到這顆幾乎全新的棒球。

  從這兒開始,後頭還有更奇怪的故事呢。

  邦茲之前的單季全壘打紀錄是由馬克.麥奎爾(Mark McGwire)創下的,他在1998年擊出單季70隻全壘打,那顆球也是麥法蘭買下,價格是320萬美元─他告訴新聞記者,那次花了他「畢生大部分的積蓄」。(1在此之前,麥法蘭也曾以30萬美元買下麥奎爾在1998年球季第一、第六十七、第六十八,以及第六十九隻全壘打的棒球。

  每顆棒球的製造成本約為5美元。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的確有些奇怪,違反了正常的邏輯。雖然波波夫、林,以及麥法蘭的故事或許有些極端,但我們身邊許多人的故事與此相較其實沒有多大不同。

  芭芭拉(Barbara)是一位38歲的單親媽媽,處境困窘。她最近剛離婚,肩負兩個十幾歲孩子的監護權,年紀已近中年,收入僅夠糊口。她的固定薪水和微薄的兒童津貼幾乎不夠支應家中的基本所需。芭芭拉手頭很緊,財務前景也不樂觀。

  芭芭拉面對這樣捉襟見肘的生活,自有她一套應對的方法─血拼;雖然不見得是最合乎邏輯的辦法,但卻有個晦暗不明的好處:「簡單」。

  儘管財務不穩定,芭芭拉卻經常血拼。單單一天買下來,她會帶著單價250美元的絲綢襯衫、175美元的銀戒,以及一副825美元的銀耳環回家。她每天都如此浪擲千金,把自己和家庭的財務逐漸逼近崩潰的邊緣,而且愈是瀕臨崩潰,她血拼和花費的金額就愈多。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5
    $139
  2. 二手書
    35
    $140
  3. 二手書
    43
    $170
  4. 新書
    45
    $180
  5. 新書
    79
    $316
  6. 新書
    85
    $340
  7. 新書
    88
    $352
  8. 新書
    9
    $360
  9. 新書
    9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