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每當身心疲憊,需要好好休息時,我最常想到的地方就是杉林溪。杉林溪的景觀,無論山林丘壑、壯闊雲海、流泉瀑布、鳥語花香或者俯仰皆是的自然生態,都有著撫慰人心的力量。這是一種美的力量!
它的美,不僅來自大自然的厚賜,杉林溪森林遊樂區陳昭坤董事長的用心經營,更是居功厥偉。他讓這方遠離塵囂的淨土,成為人們可以輕鬆造訪的世外桃源。
數十年來,每年前往杉林溪一探究竟的遊客超過50萬人次,每一條小徑不知留下了多少人流連的腳印,每一棵樹木也不知曾吸納了多少人朗朗的笑聲,中國醫藥大學在這裡合作開辦的藥園,也不知讓多少人認識了造物者的神奇。民國88年,921大地震重創杉林溪的交通,它從此與外界隔絕,陳董事長帶領員工努力重建,終於讓休養生息4年的杉林溪重新與國人見面。
走過風雨的杉林溪,不僅展露了傲人的生命力,更證明事在人為。陳董事長的執著與毅力使得大自然的美無法被埋沒,也無法被遺忘,它靜靜的等在那兒,等我們用眼睛去探索,用心靈去解讀。
「轉個彎遇見杉林溪之美」由天下文化出版,彙集杉林溪的故事,每一篇都是作者深刻的體驗,所附精彩的圖片,不僅喚起了很多人深藏的記憶,重拾對杉林溪的感動,也令尚未一睹杉林溪風采的讀者,得以神遊其境。
這同時也是一本台灣大自然生態的珍貴記錄,值得深入品味。透過此書,我們看見了杉林溪的成功,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天人合一」。
呼吸芬多精,讓綠意浸潤視覺,讓雙腳走出活力,讓感動滋養細胞,走完一趟杉林溪,你會發現自己充飽了電,又能繼續為明天而戰。對我來說,杉林溪始終有著這樣的魔力。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
蔡長海
98年9月
自序
杉林溪,這片土地的故事
今年春天,去了一趟日本的屋久島,這座小島在1993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由島上最老的七千年老杉樹帶領著滿山頭動輒千年以上的杉木,形成世界稀有的巨大古杉木群。從日本回台灣不到半個月吧,就接到好朋友、天下文化生活館總監李桂芬的電話,她問:「珮綺,有興趣寫一本杉林溪的書嗎?」
為了寫這本書,來來回回在山上待了幾近半年時間,身邊朋友問:「你又出國去了?」
「沒,窩在杉林溪寫書。」
「杉林溪?在哪裡?」
「南投鹿谷鄉的山上。」
「喔,在台灣啊,還以為在國外。」
「......」
老實說,初起時,我對杉林溪的印象,比起分不清杉林溪位於何處的朋友也好不到哪兒去,腦中拼揍的影像,是停留在中學時懵懵懂懂的記憶裡。第一次踏上杉林溪,遠方的杉林一株一株整齊羅列在山頭上,清新的模樣突圍了夏日蟬鳴的悶潮,轉換成一股沁涼入心的氣味,把我的記憶拉回到屋久島的千年杉樹前。半年來,杉林陪伴在每一個踩踏中,安靜地看著我將這片土地的故事,一字一句刻寫下來,恍然覺得這是屋久島的「杉木爺爺」給我的任務。
因為這個可愛的任務,認識了山上有趣的人。我背著相機,三不五時晃蕩在園區,日子久了,成了杉林溪員工熟知的「新進員工陳小姐」。尤其是在那次山難事件之後,大家在園區內迎面遇上時主動一句:「你還好嗎?」當下窩心地覺得,我已是山上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來說一下那次山難事件吧。6月20日原定二天一夜水漾森林的登山行,結果變成扎扎實實地三天二夜獅子頭山迷路紀行,同時落難的除了嚮導、杉林溪副總經理劉瑞都之外,還有同樣在媒體工作的好朋友小馬和王兆民等,我們在10℃以下的低溫,淋雨發抖過了3天,熬到臨界失溫底線之前,終給救難直升機救下來,結束了一場就算是精心策劃也沒法如此精采的歷險記。書中提到的水漾森林篇章,是在山難記之後第40天,7月30日第二趟的水漾之行,原班人馬中只剩我和劉瑞都副總有親眼一睹水漾之美的機會。
8月底,最後一趟,完成書寫,坐巴士下山。杉林溪這條17公里聯外道路從陌生到熟悉,儘管最後的道別是歡欣的,然而太熟悉的山景觸動想哭的衝動。很開心認識山上這群朋友,尤其是財務部楊月霞經理,還好有她全程協助幫忙,這本書才能順利完成;她旗下的娘子軍們,阿芬、淑金、小米、鉿熔、淑真,像是我的保姆群,照顧我在山上的生活。感謝她們的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