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真本事:史上最強投資家的財報閱讀力
- 作者:瑪麗.巴菲特,大衛.克拉克
- 原文作者:Mary Buffett,David Clark
- 譯者:胡瑋珊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09-08-2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41404
- ISBN13:9789861341408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有些男人看《花花公子》,我看企業的年度報表。」「如果你不願用心學習會計,看懂、解讀財務報表,就不該自己去選股投資。」——華倫.巴菲特
◆你唯一必須跟巴菲特學的事:實踐巴菲特投資法,從財報數字發現好公司!
◆《今周刊》前總編輯王之杰、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周行一教授 專業推薦!
巴菲特擅長挑選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他挖寶的地方,就是企業的財務報表。
背了再多巴菲特名言、聽了無數巴菲特的故事,不如學巴菲特如何看財報,才能實質獲利。
巴菲特說的話,你要聽!
巴菲特為投資作的功課,你可以學!
人人都想學習巴菲特選股投資的功力。
本書兩位作者與巴菲特私交甚篤,他們深入大師的心思,以內行人的眼光分享,如何根據巴菲特的觀點看懂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找出長期下來能創造最大利潤的企業。有意從事投資的讀者可從本書得知:
◎在企業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中,巴菲特會特別留意哪些數字?
◎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財報數字有哪些特點?
◎哪些財報數字,巴菲特一定會追蹤過去十年年報的資料?
◎巴菲特透過哪些財務比率的數字,來發掘具備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
◎看到哪些財報數字居高不下,巴菲特就會敬而遠之?
◎為什麼企業就算再好,都可能因為研發成本過高而垮台?
◎巴菲特會對哪類企業敬而遠之,無論賣價有多便宜他都不會碰?
◎會買也要會賣,巴菲特會在哪三種情況下,賣出手中的持股?
無論你是股市新手,還是經驗老到的巴菲特信徒,當你熟悉巴菲特閱讀財報的方法,你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足以判斷哪些企業在未來可以成功致勝,哪些企業則應不計一切代價敬而遠之。
看見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威力,你才會更有錢!
投資口香糖還是汽車公司比較酷?
如果你在1990年投資箭牌口香糖十萬美元,到了2008年,這筆投資的價值大約為五十四萬七千美元。
可是如果你是在1990年對通用汽車公司投資十萬美元,到了2008年,價值卻只剩下九萬七千美元左右。
這表示箭牌口香糖的股東多賺了四十六萬美元,他們只消嚼嚼口香糖便能開心致富,而通用汽車的股東卻只能眼看著自己的財富墜落山谷。
對股東來說,製造口香糖要比製造汽車更好、更能賺錢。誠如巴菲特所說,一家公司如果無須時時更換生產的商品,這樣的一貫性意味著獲利也會具有一貫性。產品具有一貫性,代表公司無須為了維持競爭力,耗費鉅資一再更新廠房與設備,這樣一來便能有大量的資金用以投入其他可以獲利的事業。
想要致富,首先必須有賺錢,如果能賺到很多錢,當然很好,而如果公司不必為了和同業競爭而耗費鉅資,也是賺大錢的一個途徑。
作者簡介
瑪麗.巴菲特 Mary Buffett、大衛.克拉克 David Clark
瑪麗.巴菲特是投資領域的暢銷書作家及演說家。她和巴菲特的兒子彼得結婚十二年期間,累積獨到的眼光。大衛.克拉克是巴菲特一家人的多年好友,身兼律師與專研巴菲特法則的演說家,並於奧馬哈的一家私募投資集團擔任管理合夥人。
兩人合寫過知名的巴菲特箴言書《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先覺出版),以及《巴菲特原則》《和巴菲特同步買進》《巴菲特法則實戰分析》等投資專書,並已譯為十七國語言版本。
《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在投資與人生歷程中,巴菲特為何總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價值?本書透過巴菲特說過的125句智慧箴言,勾勒並解說他獨特又發人深省的財富與人生哲學。這些精闢又詼諧的話語,不只是投資時應謹記在心的實用原則,更可為工作與人生各層面帶來啟發。
譯者簡介
胡瑋珊
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學士,譯作四度榮獲經濟部金書獎的殊榮。曾任英商路透社財經新聞編譯、記者,目前專事筆譯與口譯,譯作廣及財經、企管、科技、勵志各領域,其中包括《看見價值》《聰明學經濟的12堂課》《助人為獲利之本》(皆先覺出版)。相關資料可上Google輸入「瑋珊」查詢。
前言
導論
第1章 巴菲特成為全球首富的兩大發現
第2章 什麼樣的公司能讓巴菲特成為超級鉅富?
第3章 巴菲特如何著手尋覓好公司?
第4章 耐久性是巴菲特開啟財富的門票
第5章 財務報表就是財富隱藏之處
第6章 巴菲特在哪裡找財務資訊?
損益表
第7章 損益表:巴菲特就是從這裡開始
第8章 營業收入:錢從哪裡來?
第9章 銷貨成本:巴菲特認為愈低愈好
第10章 營業毛利和毛利率:巴菲特尋覓寶藏的關鍵數字
第11章 營業費用:巴菲特緊盯的項目
第12章 管銷費用:注意一貫性
第13章 研究發展費用:巴菲特為什麼對此敬而遠之?
第14章 折舊:巴菲特無法忽視的成本
第15章 利息費用:巴菲特不要的東西
第16章 處分資產的利益或損失
第17章 稅前淨利:巴菲特採用的數字
第18章 所得稅費用:巴菲特能看出誰說的是實話
第19章 淨利:巴菲特必看的重點
第20章 每股盈餘:巴菲特用此區分贏家與輸家
資產負債表
第21章 如何看資產負債表?
第22章 資產有哪些?
第23章 流動資產周期:錢是怎麼賺來的
第24章 現金及約當現金:巴菲特的戰利品
第25章 存貨:公司需要買進然後賣出的東西
第26章 應收帳款淨額:公司該拿到的錢
第27章 預付款項和其他流動資產
第28章 流動資產合計和流動比率
第29章 土地、廠房、設備:巴菲特認為沒有這些反而是好事
第30章 商譽值多少?
第31章 無形資產:如何衡量無法衡量的事物?
第32章 長期投資:巴菲特成功的祕密之一
第33章 其他長期資產
第34章 資產總額與資產報酬率
第35章 流動負債有哪些?
第36章 應付帳款、應付費用,以及其他流動負債
第37章 短期負債:何以它有可能搞垮金融機構?
第38章 到期長期負債,以及可能造成的問題
第39章 流動負債和流動比率
第40章 長期負債:好公司不會有這種東西
第41章 遞延所得稅、少數股東權益,以及其他負債
第42章 負債總額,以及負債占股東權益比率
第43章 股東權益和帳面價值
第44章 特別股與普通股:資本公積
第45章 保留盈餘:巴菲特成為鉅富的祕密
第46章 庫藏股票:巴菲特喜歡財報上有這個數字
第47章 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概念
第48章 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計算
第49章 槓桿操作的陷阱
現金流量表
第50章 現金流量表:巴菲特在這裡發掘現金
第51章 資本支出:致富的要訣,就是不要有這一項
第52章 股票回購:巴菲特為股東創造財富的免稅途徑
對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進行評價
第53章 巴菲特對股權債券的看法,以及如何藉此成為超級鉅富
第54章 耐久性競爭優勢能帶來不斷成長的收益
第55章 評估企業競爭優勢的其他方法
第56章 巴菲特如何判斷買進好公司的良機?
第57章 巴菲特如何判斷賣出的時機?
附錄
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 資產負債表示例
不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 資產負債表示例
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 損益表示例
不具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 損益表示例
重要名詞解釋
台灣股票上市公司參考資料
推薦序
不說謊的魔鏡
王之杰(《今周刊》前總編輯)
「去看看財報吧,你就會了解富國銀行(Wells Fargo)真的跟其他銀行不同!」這是巴菲特在2009年5月2日的年度股東會現場,面對小股東提問「美國大銀行不少,為何波克夏獨鍾富國銀行?甚至在華爾街風雨飄搖時,還願意支持富國以溢價買下傷痕累累的美聯銀行(Wachovia)?」時給的答案。
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中,數字是最重要的語言,公司的所有樣貌,不管是高矮胖瘦、一草一木,都必須化為數字,呈現在財務報表上。財報更像一本日記,公司所有銷售、資產、負債的往來及進出,就算只有一毛錢,都必須誠實記錄在財報上。身為資本市場的大玩家,巴菲特當然了解財報的重要。還在就學時,財報就是他的隨身課外讀物,而股神穿透數字迷霧的能力,就是在閱讀一本一本的財報中養成,也因為有這個能力,讓他能在美國中部小鎮奧馬哈,千里運籌全球的市場。
阿拉伯數字只有十個,分開來看,三歲小孩就能朗聲數數;但湊在一起,放到報表中,可真需要花功夫才能了解其中堂奧,尤其上市公司的財報雖然經由會計師簽證,但總難免會有人為操作的斧鑿痕跡,要讀懂其中蹊蹺,除了得把時間拉長外,還得下苦心才行。這個知識武器,是散戶晉升達人的一大挑戰,也唯有把這門基本功做足, 才能真正將巴菲特思想落實在投資行為中。
本書作者巴菲特的前任媳婦瑪麗.巴菲特,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企圖開一扇窗,讓一般人能跨進財報的領域,了解會計的語言,不過其中難免有些國情不同的地方,讀者在閱讀時務必要了解其中差異。如第48章講到保留盈餘配股的問題,台灣有法令盈餘下限的規定,極少出現書中所說盈餘全部拿來配股(息)的作法;另外,書中所說庫藏股引發「私人持股公司稅」的問題,在台灣因法令不同而有差異。
除了如何看財報之外,本書第57章是我認為最獨特的地方。一般人總是有誤解,以為「只買不賣」是巴菲特唯一的操作法則,其實只要深入研究波克夏歷史,就會發現巴菲特的操作比他口中講的複雜太多,雖然他認為最理想的持股時期是「永遠不要賣」,但在現實的投資世界畢竟難臻完美,現金也非永遠取之不竭,因此股神在「必要時機」還是會出脫持股。
作者細心的整理了幾個「必要時機」:一、需要資金周轉或發現了更好且便宜的投資標的時;二、企業喪失競爭優勢時;三、多頭市場陷入瘋狂時。這三點具體而微地點出了巴菲特近年來的操作邏輯。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在2007年中期,當港股狂潮將近高點時,巴菲特將持股僅四年的中國石油股票全數賣出 。而在2008年金融風暴最兇猛時,為了籌措現金,他也不惜調整持股多年的嬌生公司股票,將資金轉進其他更便宜的投資標的,投資美商高盛及奇異公司的特別股及認股權證,就是當時的傑作。
不過,股神畢竟只是封號,巴菲特也是凡人,2007年雖成功在高檔出脫中石油,但卻在隔年,看到每桶原油價格好不容易從高點147美元滑落,就耐不住性子,莽撞以高價買進了康菲石油(Conoco Phillips)的股票,結果以虧損15.3億美元出場,與本書164頁描寫的原則有相當的違背。也因此,巴菲特在2009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下昭罪己」,表示自己做了蠢事。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書,要想一口氣唸完,融會貫通,困難度不低,不妨讀一段,闔上書,對照台灣的例子,再回頭細想一段,或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