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發現福音館書店.我與松居直先生結緣
文﹨鄭明進(美術教育家及童書插畫家)
自從一九八四年《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中文版上市之後,十多年來,世界各國的圖畫書就像一股洶湧的浪潮,一波波的湧入了台灣市場。在這之前,台灣的出版社並不重視圖畫書,更不用說去研究、策畫或是到國外去買版權了。
我與圖畫書結緣於一九五○年代的末期,當時我在小學教美術,為了引導學生畫「故事畫」,所以就活用國外的圖畫書,唸故事給學生聽,也讓他們看看書中優美的插晝,於是我開始收藏及研究世界各國的圖畫書。從學校退休後,我更是積極的參與圖畫書的推廣工作至今。
第一次發現福音館書店
一九六七年瑞士的一本設計雜誌,以專輯來介紹世界各國優秀的圖畫書插畫家,包括歐美及日本等十多國的作者。當我看到介紹日本的部分時,覺得很意外,因為我熟悉的幾家日本出版社的畫家只有介紹兩位,而福音館書店的畫家卻介紹了十六位之多,因此我開始注意這家出版社相關的消息。
第一次拜讀松居直先生的作品
一九六八年我到日本考察中小學教育,利用空閒參觀東京的各大書店,看到不少創作繪本,其中有福音館書店的《木匠與鬼六郎》、《馬頭琴》、《奇妙的竹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松居直先生的作品(《木匠與鬼六郎》)。
當時,外國書籍的進口很困難,為了得到研究資料,我主動寫信到福音館書店,表明自己在研究、創作圖畫書,請他們提供我出版目錄及相關資料。結果,他們不但寄資料給我,海外部編集室的穗積保先生也給我回信。因此,我了解他們在創辦「兒童之友」時的千辛萬苦,也佩服松居社長以異於當時日本綜合性繪本雜誌的型態,大膽的以一個故事、一個作家、一個畫家的編輯型式來出版月刊繪本。
我讀《繪本是什麼?》
我在一九七五年拜讀了松居直先生所寫的《繪本是什麼?》(繪本□□何□)時,發現了他對圖畫書的獨到見解,如果稱他為「當代日本圖畫書的好舵手」,我想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他認為——
圖畫書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當做教材,只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所以一本圖畫書愈有趣,愈能深刻的留在孩子的記憶裡。
圖畫書就像放大鏡,放大、近焦的圖像,帶給幼兒新鮮而驚奇的視覺感受。
「畫得可愛」、「顏色鮮艷美麗」,不是好插畫的條件,圖畫書的插畫要能充分表達故事的內容。圖畫書的插畫「形象」重於「色彩」。「形」是故事的主角,有些單色的圖畫書反而更能表現故事的美。
現代的父母儘可能不要讓電視機、收音機來陪伴孩子的成長,要積極的用自己有感情的聲音唸圖畫書給孩子聽,一來可豐富孩子們的語彙,二來可培養孩子成為內在充實、有感情的人。
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
文﹨林真美(兒童文學工作者)
一九九五年,台灣的圖畫書出版方興未艾。而就在當時,台灣英文雜誌社將日本繪本出版翹楚、時任福音館書店會長的松居直所寫的《幸福的種子》一書譯介到台灣。之後,此書一路見證台灣圖畫書在套書之外另覓途徑後的蓬勃發展,當然,也成為一本為「親子共讀」推波助瀾的啟蒙之書。幾乎所有想要一窺圖畫書殿堂的大人,只要此卷在握,就差不多擁有和孩子共乘閱讀列車、共享圖畫書之旅的通行證了。
松居直以自己的童年經驗、育兒經驗、以及從事童書出版後的深刻體認作為論述的經緯。他用平易近人的口吻,站在幼兒的角度,為成人道出圖書書的趣味以及幼兒和圖畫書之間的各種美味關係。
其平實的內容,所陳述的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共讀秘方。不過,對於童年時代圖畫書經驗純屬空白的這一、兩個世代的台灣父母來說,無疑的,那是他們在為孩子揭開閱讀序幕時的革命性指引。
它打破了成人主導下的許多育兒迷思。它強調父母的不可缺席,並呼籲成人要像呵護幼苗般看待幼兒的閱讀。松居直認為,大人不應只是一古腦的填塞書本給孩子,而是應該從多跟孩子交談、多讓孩子接觸美好的事物開始。至於圖畫書的存在,不在達成大人的教育用途,而是要讓孩子因書而樂,並可以在成人的陪伴下,自由無礙的從中汲取成長所需的養分。
可見,其焦點不在幼兒與圖畫書的直接關係,而在於那許許多多台灣父母所容易忽略的「非立即的結果」。換句話說,埋藏在圖畫書與幼兒之間的,不是成人眼中的汲汲營營的求知工具,而是一塊關係著幼兒日後全方位發展的沃土。它包含了語言的種子、美感經驗、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溫暖的人際互動。而唯有這些,才是小孩和閱讀得以締結恆久關係的最佳保證。
多年來,這本書影響了許多台灣的新手父母。他們在育兒的徬徨之初,總能因為松居直淺顯易懂的說明,而很快的在圖畫書、小孩、成人的三邊關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外,它也適時的為那些不知圖畫書為何物的大人,提供了最佳的入門。至於對那些習慣以「功能性」取向,只一味把圖畫書當成幼兒認字、學習…等工具的大人來說,又無異於是一記當頭棒喝。不管如何,說它是一本飽含「福音」的圖畫書相關書籍,可以說是一點也不為過。尤其,回顧十幾年來的台灣圖畫書發展,它對於釐清圖畫書的基本輪廓,以及提升親子共讀的觀念,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這樣的一本書,其影響力實有必要繼續在台灣的家庭中傳續,應該沒有「功成身退」的道理。然而,一兩年前,卻聽聞因為版權到期,出版社將不再印行此書的消息。當消息傳開,只見一時洛陽紙貴。而此後,我便經常聽到身邊的一些死忠讀者,為松居直精神的即將失傳而深表惋惜。雖說,近幾年台灣的圖畫書環境已經更趨多元和成熟,但卻少有討論圖畫書的書籍可以像《幸福的種子》那樣,純粹站在幼兒的角度,為確保他們的快樂閱讀經驗,而卯足了力在向成人請命的。也因此,對許多讀者來說,大家固然樂見其他介紹圖畫書的相關書籍陸續問世,但卻也一致認為,《幸福的種子》一書,不應在台灣的童書界消失。畢竟,放眼這片書海,還是沒有在內容上可以與之匹敵的作品出現,而在圖畫書的文化尚未深深扎根於我們的生活之前,松居直的句句肺腑,應該都會是給台灣成人的最佳提醒才對。
此書沉寂,著實令人扼腕。
但我萬萬沒想到,《幸福的種子》這粒不死的種子,又要在青林國際出版公司的促成下,再次和台灣的讀者見面了。相信,這是這本書帶給台灣讀者的又一次「福音」。
我很慶幸參與了這次的審訂作業。這除了讓我有機會再三重溫松居直這位日本繪本界前輩的惇惇之誨,也讓我可以趁此機會服務所有的新、舊讀者,讓內文更詳實準確、更接近原意。另外,我也喜於從中看到台灣這十幾年來圖畫書出版的進步烙痕。回想十幾年前,讀者對於書中所舉的實例,恐怕是「鴨子聽雷」者居多,但現在書中所舉的圖畫書,十之八九都已經有中文版了,所以,現在的讀者,在閱讀時想必更無障礙,大家隨時有圖畫書為證,不必再像之前的讀者那樣,不時會有「瞎子摸象」的窘況出現。
大家何其有幸,又見《幸福的種子》以新的面貌推出。
但願它可以帶給大家全新的感受。也希望這一次,它可以一路持續見證台灣的圖畫書發展,並讓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因為成人的用心閱讀而受惠,最重要的,是使他們在聆聽每一朵繪本之花時,都能享受到滿點的幸福。
無用之用,乃為大用
台灣兒童閱讀學會 理事長 盧本文
「幸福的種子」一書傳遞一個重要的意涵:親子共讀圖畫書是一種為孩子帶來極致幸福感的活動;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粒種子,啟發了心智活動,讓孩子的心靈深處擁有一座充滿光熱能量的燈塔。我們將孩子抱在懷裡,口中唸著圖畫書,孩子肌膚接觸著我們的體溫,耳朵聆聽著溫柔豐富的語言,眼睛看著充滿情調的優質圖畫;和孩子經營出一種僅限於你與孩子兩人之間,獨一無二的親密感,建立親子間愛的連結。
回想起民國86年文建會實施「書香滿寶島」政策;有幸參與策劃故事媽媽的培訓與推廣工作,規劃的培訓課程以「做中學」為基礎,含理論課程、實務課程、讀書會演練課程,為期1年?實的研習課程;並將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列為指定必讀書籍;學員們秉持著愛孩子的心,和孩子一起享受故事的精神,認真學習的態度。從台北縣開始,一步一腳印的在台灣北、中、南、東各地區熱烈展開故事媽媽的培訓,透過故事媽媽們的眼睛閱讀,孩子們藉著故事媽媽們的聲音,一個字、一個字緩緩的敘說,讓說者和聽者都有幸福美滿的感覺。這群故事媽媽把「說故事」當成志業,在自己的土地上散播「幸福的種子」,讓台灣更美麗、更祥和。「媽媽」象徵著「慈愛化育」,「說故事」象徵著「語言遊戲」,「慈愛化育的語言遊戲」在台灣各角落進行,孩子享受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注入書香、注入歡笑,家庭、社區、社會也起了變化,因為這群故事志工憑著一股真誠、努力、無私的傻勁,天馬行空的在故事世界裡悠遊探索,人與人的情感因故事而彼此關懷與信任,讓台灣這片土地充滿快樂的正面能量,讓台灣的故事文化代代相傳。
日本繪本泰斗松居直先生費盡心思的鼓勵大人們,從新生兒開始,積極唸圖畫書給孩子聽,單純只為了「帶給孩子快樂!」;孩子與圖畫書的關係,定位在促進親子間語言溝通、加強心靈交流、確認彼此相互存在,成為孩子成長上必備的幸福密碼。我家也有許多幸福密碼:假日爬象山是我們的例行活動,當孩子說:「我是長長的、我會吃樹、而且我會踩在大象背上,……」我們都會兩眼相視,會心一笑;因為我們都知道「Who’s
in Rabbit’s House? (Aardema, Verna)」這本圖畫書。睡前故事時間,只要是以從前從前為開頭的故事,孩子們會異口同聲的說:「晚安!你好!我的名字叫做從前從前,請問你在叫我嗎?」我會回答:「我們在講故事,你打擾到我們了!」;因為我們都很喜歡「Mister Once-Upon-A-Time (Simard, Remy/ Pratt,
Pierre)」這個故事。幸福密碼不只是存在於親子之間、朋友之間,也存在於婆媳之間,婆婆偶在言語中透露,她年輕時忙於事業,對於我和孩子間的親密關係頗為羨慕,於是那年母親節我牽著婆婆的手散步在大安森林公園,並將「艾瑪畫畫
(溫蒂.凱瑟曼/著,芭芭拉.庫尼/圖)」這個故事稍改編讀給婆婆聽,共讀後婆婆竟然提出要求:「你帶我去看那個阿嬤的畫,她既然是我的同鄉樹林人,又和我年紀相同,可能是我同學喔!」婆婆如此的投入故事情節,頓時讓我啞口無言。好友娟娟在安寧病房照顧她婆婆時,也共讀了這本艾瑪畫畫,出乎意料的深受病痛折磨的婆婆,竟然暫時忘?疼痛,鉅細靡遺的提出她對畫中畫的看法和娟娟討論。圖畫書對我而言正如莊子的觀點「無用之用,乃為大用」。
在少子化的現今社會中,我們強烈的期望下一代比我們強,加上社會的眼光大都以升學主義掛帥,於是台灣的教育重視知識,忽略情意教育;導致很多孩子IQ高,EQ低,挫折容忍度也低。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陪伴,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發生倒楣事,回家需要有人傾訴有人同理,當孩子處於負面的情緒時,我們就一起煮生氣湯 (貝西.艾芙瑞/文,圖);當孩子和朋友發生衝突時,我們就一起做敵人派
(德瑞克.莫森/著,泰拉.葛拉罕.金恩/圖)。我們並不是急著解決問題,而是藉由幽默風趣的圖畫,幫助孩子找到合宜的抒解管道。如果親子關係疏離,又不喜歡求助他人,屢見誤入不歸路,深感遺憾。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以圖畫書作媒介,閱讀圖畫書,唸圖畫書給孩子聽,只要有開始永遠不嫌晚,依循著「幸福的種子」所提供的方式,不需技巧、簡單輕鬆、容易實踐的情意教育法;親子間好的作品看的愈多,欣賞的眼光就會愈敏銳,每次接觸新的作品,第六感就會發揮作用,將和接觸過的做比較,然後評價。不知不覺間,這種能力成為感覺的一部分,如同反射作用一樣,自然分辨出作品的好壞,藝術鑑賞力也就自然形成。
友人小凡的女兒在滿18歲的生日當天,傳給父母的簡訊:「雖然我不會當面說,但是我要讓你們知道,謝謝你們照顧我,養育我,我很高興能當你們的女兒。」這位用故事餵養長大的孩子感性的表達,小凡心滿意足的說:「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說故事不但能安撫孩子的情緒,在敘說的過程裡,我自己的情緒也被撫慰了;這則簡訊作為我長期說故事—幸福的見證。」我認為親子共讀圖畫書,不但能帶給大家幸福,而且能讓生命更美好。
祝你幸福
文﹨林朱綺(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
二十多年前,我因工作需要,大量浸淫在圖畫書裡,也因緣際會在福音館書店的「讀書指南」中,讀到松居直先生的這段話語:「把孩子抱在膝上,唸書給他聽。親子間有肌膚的接觸,語言的溝通,心靈的交流。」記得那時我已結婚五年,眼看就要錯過三十歲前的生育黃金期,只因對台灣的生態環境及政治局勢沒有信心,一再徬徨猶豫,遲遲不願也不捨把小生命帶到世上。
奇妙的是,松居直先生的話語竟久久縈繞心頭,親子共讀圖畫書的幸福畫面一再召喚著我。一九八七年,不生不育的堅持終於棄守,只因一心嚮往著唸書給孩子聽,而有了自己的寶寶。
從兒子出生後沒多久,我便經常把他抱在懷裡,對他說話,也唸書給他聽。也許是我的懷抱很舒服,也許是唸書時的我特別溫柔,可以感覺得出來,兒子非常享受共讀的時光。
懷中的寶寶,什麼也不會表達,但是在那個時刻,母子間彷彿特別親密,共讀時的幸福感覺經常讓我忘卻撫育幼兒的辛勞。
因此,我也樂得隨身攜帶一本書,特別是需要排隊等候的場合,如到醫院候診時,有機會就把孩子抱在懷裡,唸書給他聽。母子常陶醉在閱讀之樂裡,渾然忘了等候的不耐煩。唸書時,我並沒有刻意改變腔調,或運用特別的說故事技巧,只用自然的聲調,所以不需要特別準備,隨時隨地就可進行。對孩子來說,媽媽的聲音很熟悉,具有安定情緒的作用,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尤其在共讀的時刻裡,沒有責罵教誨,只有溫暖的撫觸。這初始的美好記憶,為兒子播下日後喜愛閱讀的種子。
這期間,我策畫編輯了許多圖畫書,拜親身體驗之賜,每本精心「烘焙」的圖畫書都添加了獨門配方──兒子驚喜的眼神以及我滿滿的母愛。
一九九五年時,台灣英文雜誌社出版了《幸福的種子》,松居直先生的「福音」得以全面傳播給台灣的父母。多年來,這本知易行易的「圖畫書聖經」帶領著無數像我一樣虔誠的新手父母,進入親子共讀的幸福天堂。
二○○二年舉辦「安徒生童話.繪本原畫展」時,青林公司有幸邀請到松居直先生來台演講,我才得以當面向這位生命中的貴人,訴說自己是如何「一生懸命」的實踐著他書中的理念:「母親應該用溫暖、輕柔的愛撫和充滿感情的語言來養育寶寶。而圖畫書則負責把語言的種子一粒一粒播入母親犁好的精神土壤上。」
二○○七年時聽聞這本書的版權到期,台英決定不再繼續出版,強烈的使命感促使我們破除萬難,爭取到重新出版的機會。因為我們瞭解「親子共讀圖畫書」對孩子一生的發展何等重要,尤其當前網路勢力排山倒海而來,新世代父母若要在生活中落實,這本書能發揮的助力將數倍於往昔。
經過年餘的努力,二○○九年初夏,青林版《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終於以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我要特別感謝林真美的鼎力相助,她不嫌煩瑣,慨然接下審訂的任務,字字斟酌推敲,把之前譯文的錯誤和語意不精確的地方一一修正,讓「松居直精神」益發純粹。此外,我們為它穿上年輕的新裝,希望更貼近新世代讀者的心。
最後,我要以見證者的身分,引述書中的一段文字,獻給年輕的父母──「幼兒在和父親或母親手牽手的情況下,滿心喜悅的體會到圖畫書中神祕而多彩多姿的世界,這種感覺就是『幸福』。在幼兒時代反覆體驗這種感覺的人,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