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

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
定價:350
NT $ 199 ~ 315
  • 作者:德勒茲
  • 原文作者:Gilles Deleuze
  • 譯者:陳蕉
  • 出版社:桂冠
  • 出版日期:2009-04-2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7305881
  • ISBN13:9789577305886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那些像是從十字架上滑落下來的肉塊、那些因為刻意的擦拭清洗,因而模糊掉了的臉孔、那個張著嘴,竭力嘶喊的教宗…。德勒茲在培根的畫裡看到的既不是反宗教,也不是其他諸如人之如殂上肉的生存困境(吶喊、如牲畜般的人體)。他看到的是感覺本身,也就是那些作用在身體之上的各種力量。那是感覺的暴力。造型藝術如何在不述說任何故事的前提之下,述說著感覺本身的「故事」,這是德勒茲透過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德勒茲以培根的繪畫三元素 – 結構,感覺形象以及輪廓 – 為主軸,用一種屬於身體感覺的方式觀察這位藝術家的繪畫當中所四處橫溢流動的感覺力量。對於德勒茲而言,這種感覺的暴力正是培根對於「陳腔濫調」所作出的一種抵抗方式。德勒茲並且從培根的創作風格分期以及整個西方視覺藝術史藉由那些擺盪於觸覺和視覺這兩個光譜端的不同繪畫語言,來點出屬於培根他個人總結藝術史的方式。 

  在《意義的邏輯》附錄中,德勒茲曾深入分析擬像與柏拉圖主義的關係,並將蘇格拉底式的諷刺法推演至極,以致於柏拉圖自己竟成為「指出柏拉圖主義顛覆方向的第一人」(295)。本導讀由此出發,一方面探究《智者》對擬像的吊詭界定,及其被迫夾帶的必要論述策略,另一方面則指出擬像成為德勒茲「造偽威力」 的論述入口,其最終允許了整個差異哲學的開展,而最令人詫異的是,這個入口就內在於柏拉圖的對話錄中。德勒茲論培根繪畫的思想意圖。第一部分說明本主題之動機與論述方式。第二部分評述德勒茲論培根的思想工具與對象,尤其分析德勒茲使用語詞與反對概念的原因。第三部分討論德勒茲論培根繪畫,所採行的地理學的觀察、描述與聯想。第四部份闡明德勒茲以畫面為基礎,結合歷史判斷,所勾勒材質流變、觸覺空間與平滑空間之現代性指標。第五部分揭開德勒茲的藝術作品本體論兩大觀念:抽象機器與圖表。最後,歸納出德勒茲對藝術、思想與語言的看法,以及論培根的兩個瑕疵。

作者簡介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德勒茲相較於傳統的經驗主義(如洛克與休姆),德勒茲的經驗主義乃是一種超越式的經驗主義(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試圖詮釋僅存在於內在相對應生命間的一種「虛擬」(virtuality)狀態。他認為相較於自我(self),生命本質其實是非關個人(impersonal)但又充滿特異性(singularity),因而需要一種較「寬廣」、「狂放」或「激進」的經驗主義,亦即超越式的經驗主義。事實上,當代法國哲學界正在重新形塑一股哲學思潮:即內在性(immanence)。此思潮的重塑以傅柯和德勒茲為代表,其源頭可溯及尼采、萊布尼茲以及史賓諾莎。在哲學的語彙裡,「內在性」意指「存在於之內」的存有屬性,而非「屬神的或超越經驗感觀」的超越性。在《純然內在性:生命的論文集》一書中,德勒茲提出此種「生成性」的經驗本體論,並強調內在性與生命是相互定義與肯定的。內在性之所以純綷,乃因為內在性並不先於某一主體或客體,意識或物體,也並非天生的或後天生成的。「絕對的內在性是自身含蘊:它並非存在於或邁向任何超越式的『某事物』」。因此,真正的內在性是永遠處在一種自身含蘊未完成的狀態中,而生命(無論從潛在或虛擬層面來看)就是依存於此一純綷的內在性平原上。在德勒茲的內在性論述中,不難察覺到在當代哲學面對此新問題的困難性與急迫性,同時也見到勒茲一生論述持續不斷地維持其特異性與內在性思想的一貫性。然而,超越哲學是否如德勒茲所堅信,全然臣服於純粹內在性之下?而純粹內在性又完全由生命所定義?值得進一步探討與檢驗。擬像(simulacre)是德勒茲構思純粹差異與複雜重複的關鍵概念 ,不僅分別作為這兩者的具體元素與研究途徑,說明兩者「聚合與混同」(se reunir et se confondre)的超驗場域,並上溯到柏拉圖哲學(特別是《斐多》、《政治家》及《智者》),成為由柏拉圖內部重置、翻轉與顛覆其同一性思想的決定性角色。由概念構建的角度來看,擬像橫跨在德勒茲差異哲學的兩個關鍵轉折上:首先,作為在柏拉圖內部顛覆其自身理論且不無諷刺意味的難題,其次,啟動德勒茲招喚尼采式永?琣^歸且舖展其存有單義性( univocite de l’etre)的一系列論述。

譯者簡介

陳蕉

  作者現就職於明道大學數位傳播學系,負笈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期間,主修數位藝術理論。她的研究標的集中於應用透明介面環境技術來進行創作的作品上。而在這個類型的創作當中,人和機器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她所持續關注的主題。透過哲學的角度,尤其是一些當代法國哲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她感興趣是透明介面環境所創造出來的特殊人機互動性之中所牽涉到的時間、觸覺(tact)、它者性(alt?rit?, otherness)、人造假器(proth?se, prosthesis)、身體性(coporalit?, bodiness)的問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7
    $199
  2. 新書
    79
    $277
  3. 新書
    9
    $315
  4.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