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都非完人,人生唯一的解答是彼此相愛。
把愛傳出去,讓愛回到你身上。

  本書的難得在於,作者波斯特與奈馬克綜合了科學界對真愛及付出的重要研究,確切肯定地告訴大家,當個好人,真的有好報。

  波斯特所主持的「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過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多達五十多項研究。他親眼見證來自科學的佐證,證實當個好人,會更健康、更長壽、更快樂,這簡直是一種對治人生百病的神奇良藥,而且還是免費的。

  這本書不只有這些難得的科學證據,還有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交織其間,作者還發展出創新獨特的「愛與長壽量表」,幫助人們評量自己的付出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付出方式。

  書中將付出分為家庭、朋友、社區及人類四個領域,及十種付出的方法:讚頌、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慈悲、忠誠、傾聽及創造。作者針對每一種付出方法,深入分析,設計練習方式,幫助我們更懂得如何付出,把愛傳出去,讓世界因自己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更完整、更有貢獻。

  祝福每個人讀完本書之後,都能因付出而更長壽,因付出而更健康,因付出而更快樂。

作者簡介 

史帝芬.波斯特(Stephen Post)

  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生命倫理學教授,也是無限大愛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Unlimited Love)的主持人,論文散見於各大頂尖期刊,如《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科學》(Science),與《刺胳針》(Lancet)等。

吉兒.奈馬克(Jill Neimark)

  記者、小說家,並曾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擔任專題編輯,作品散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發現》(Discover)雜誌等。

譯者簡介

李淑珺

  台大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曾任新聞翻譯,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現為自由譯者,專職翻譯書籍,譯作包含心理學、文學、建築、藝術、歷史等範疇。

  譯作累積達三十餘種,包括《巧奪天工》、《滅頂與生還》、《牛頓書信》、《波特貝羅女巫》、《神奇城堡》、《非零年代》、《躁鬱奇才》、《生命的哲思》、《解剖自殺心靈》等。

 

目錄

來自各方的推薦

推薦文
一起行三好,處處有春風 星雲大師
回到慈悲的本心 楊定一
隨時都可以付出 戴勝益

前言
在沙漠中種下玫瑰 默思牧師

第一章  付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第二章  愛與長壽量表:學習十種付出的方法
第三章  讚頌之道:將感激化為行動
第四章  傳承之道:幫助他人成長
第五章  寬恕之道:讓自己自由
第六章  勇氣之道:挺身而出,仗義執言
第七章  幽默之道:讓喜悅提升生命
第八章  尊重之道:看得更深,找到價值
第九章  慈悲之道:感同身受
第十章  忠誠之道:超越時間的愛
第十一章  傾聽之道:深刻的投入
第十二章  創造之道:發明與創新
第十三章  做好事,過好日:你的付出計畫

 

序言

一起行三好,處處有春風
星雲大師(南華大學創辦人)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即將出版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波斯特教授和奈馬克撰著的《好人肯定有好報》一書,邀我寫一篇文章推薦。

  「好念頭、好情緒會吸引好事,會對自己有益嗎?」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疑惑。這本書涵蓋了心理學、生物學、老人學,公共衛生、人類發展等種種領域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共同提出:有愛的人生,是唯一有價值的人生。無私的愛,就是「慈悲」,是有益於每一個生命的。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書中也指出,最深刻的表現方法,就是「付出」,愈懂得付出,愈能療癒自己,獲得生命裡所有的力量、活力、喜悅與快樂。佛教提供了一個最直接、也最簡便的實踐方法,那就是「三好」。

  所謂「三好」,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這是在1998年的時候,佛光山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恭迎佛牙舍利顯密護國祈安法會」時,我與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先生、行政院院長蕭萬長先生共同發起的。

  佛教認為,一切惡事、煩惱的來源,是從身口意三業而來;一切的善事,也是從身口意三業修起。所謂做好事,是為修身,例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為非作歹,而能做一些利益於人的善行、懿行、美行、利行,這就是做好事,也就是身行善。

  所謂說好話,是為修口,也就是要我們不要妄語、不可兩舌、不說綺語、不能惡口;說話要說慈悲的話、明理的話、智慧的話、真實的話。所謂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是為說好話,也就是口行善。

  所謂存好心,是為修心,例如:不要有疑心、嫉心、貪心、瞋心、惡心,而要懷著慈心、悲心、願心、善心、發心等,是為存好心,也就是意修善。

天堂就在人間

  為善、為惡,都是身口意;做好、做壞,也是身口意。身口意為善,可以送我們上升天堂;身口意為惡,也可以讓我們墮入地獄。「三好運動」對我們個人的前途影響至大。乃至整個社會的風氣好壞,取決於人民百姓的身口意三業是善是惡。大家都說好話,耳根清淨,社會家庭多麼美好;社會大家都做好事,你幫我,我助你,一片友愛多麼珍貴;社會大家都存好心,處處都有春風,有和平,有尊重。

  三好運動是一個淨化社會、改善社會風氣的運動。一人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一人得救;所有人民都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人民就都能快樂過日子。

  現在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出版這一本《好人肯定有好報》,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大家一起付出無私的愛與慈悲,一起「做好人」,奉行「三好運動」,並祝福大家獲得「好報」。

回到慈悲的本心

楊定一(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本書作者波斯特在書中所傳達的訊息,其實也是現代人最需要的一堂課。書中所傳遞的訊息,和我們多年來不斷推廣的觀念不謀而合。

  當一個人充滿了「慈悲」與「無條件的付出」時,這會是健康最關鍵的轉捩點(turning point)。不但如此,當一個人充滿了慈悲心時,面對生命中的種種危機或考驗,便都能盡力克服或突破。波斯特運用科學的語言與證據來傳達上述的重點,十分值得醫學專家或一般讀者參考。

我們的本性就是慈悲的

  波斯特對此研究投注相當大的心力,甚至運用自己私人的經費來支持相關的醫學研究,以證明書中所提及的論點。這令我很是欽佩與感動,也不禁回想到我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條孤獨的路。

  當時不論在美國或台灣,我個人想盡各種方法鼓勵許多醫學院(包括哈佛、耶魯或史丹佛)及各領域的專家合作,不只是合作發表身心靈醫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也拿出個人的經費來支持與推廣。

  有時,我們幾個有相同看法的朋友會開玩笑地說,我們正在執行一個反向的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怎麼說呢?就好比把數千年前古人所留下的一套完整的生命科學,運用現代的科學來證明我們老早就知道它是正確的,才能夠轉換那些抱持質疑態度的科學家朋友的舊思維。值得欣慰的是,與我們有相同理念的朋友愈來愈多,甚至已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我們這幾個朋友早已充分地理解慈悲是整個宇宙的基石(building block),就如同是建造房屋的磚塊一般。

  也許讀者們會對這些話感到困惑,但現今與未來的物理必定能證明這一點。

  也因為如此,我們發慈悲心不是為了帶來任何生活上的變更或另一個開始,它其實就像是「回家」一樣。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慈悲的,發慈悲心或做慈悲的事,都會為我們帶來正面與安慰的作用,這也是為何每個宗教與文化都強調要慈悲的原因。

活在慈悲中,就是活在當下

  也因為如此,徹底地發慈悲心,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包括每個行動與念頭。一個人活在一連串的慈悲中,才是真正活在「當下」(present moment);也才真正可以體會生命不但「無常」(impermanent),還是個「大妄想」(illusion)。而我們一生是被這個妄想帶著走的,從來沒有做主過。當了解這一點,大覺醒過來後,一個人也只能慈悲,覺醒後的人生就會選擇自己所決定的一條路。

  我們的用意,正如書中所提及的重點,慈悲心是宇宙最大的能量,能化解所有的衝突與困難,為個人與地球帶來全新的開始,更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這值得讀者省思。

  「慈悲」與「付出」會為身心帶來許多益處,也是本書主要的目的;作者波斯特運用這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並進而在生活中落實。其實比這些訊息更關鍵的,就是「無條件的付出」,也就是無所求地去服務周遭的人。

  如果可以做到無目的或不期待回報地付出與回饋,生命也會跟著徹底地大轉變。當我們連期待書中所提到的「轉變」的念頭都沒有時,這個「轉變」之大會是非常不可思議,而這需要讀者親身來體驗了。

  隨時都可以付出

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

好人肯定有好報,這是真的。

  但是,「當好人」不需要太刻意,而是時時刻刻都可以做的事。隨時與人為善、以和為貴,就是最好的付出。每一天都跟人有善意的互動,就會天天愉快,久而久之,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好的身心平衡,這不就是最大的「好報」嗎?

  刺蝟在生氣或恐懼的時候,全身的刺會張開豎立,讓別的生物不敢接近,與牠正面衝突者非死即傷。如果刺蝟想要天下無敵,全天候打開防衛不就得了?事實上,當刺蝟豎毛嚇敵的時間愈久,能量耗損就愈多,終會因為心臟無法負荷而暴斃。

  這也說明了我們對他人釋出善意的重要。如果我們整天都很強勢地對待他人、不可一世,甚至常常發脾氣,讓對方退避三舍、無法接受,如此一來,不但目標不可能達成,自己也會加倍耗損而導致滅亡。

付出不難,唯有感恩
 
  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擁有的東西很少,沒辦法付出,甚至光想到這件事就覺得很難。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付出,最重要的就是懷著感恩之心。對周遭人事物心懷感激,便是一種付出。

  譬如我以前很沒耐性,塞車時前面的車子在快車道上開得很慢,我就想按喇叭或閃燈請對方讓開。我現在不會了。因為我想到集團的餐廳,全省每年有將近五百萬人次來用餐,前面那個開車的人非常有可能就是餐廳的客人。所謂「客人就是恩人,同仁都是家人」,用這樣的概念去思考,整個人就會豁然開朗,不光是面對塞車這件事,很多事情都不再需要用力處理,對人生也會有更正向的思考。

  甚至,我們還能用「總帳」的概念來看待人生,做人是一個總帳,領導也是一個總帳,不能用分類帳來看。打個比方來說,你的下屬可能有遲到、報告寫不好等小缺點,可是他的業績很好,與同事相處也愉快,如果你忽略他的整體表現可以帶來的益處,而堅持要他改變那些缺點,僵持不下,他就很有可能選擇離開。我們對每一個人都要用總帳來看,只要正的比負的多,就要接受,不要因為期待太多,而要去改變他,因為人的個性是與生俱來的,只要能接受他,雙方就不會那麼緊張。

  對待自己也是如此。當你把自己的優點、缺點都列出來,加加減減之後,就會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很好的特質,比方說熱誠、開朗、認真努力等等,就不會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耿耿於懷,進而發現自己還有很多能夠付出。更好的是,你能夠全然地接受自己,活得更快樂。

多接近大自然

  最後,我想建議大家,也是書裡常提到的一點,那就是多親近大自然。我很喜歡爬山,去體會山中所蘊藏的豐富生命。一旦進入深林,看到鳥兒恣意跳躍枝頭,緩緩飄落的楓葉,聽到如交響樂般層次豐富的蟲鳴、松濤……,往往讓我更能夠平心靜氣、沉澱下來,感受到環境中蘊藏的奧妙,此時,壓力不但消失無蹤,視野也更開闊了。

  人類是地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置身其中,對周遭的情境、他人的感受沒有任何體會,就會感覺很孤單,而且一碰到事情,容易擴大反應,落入自己的想像,不僅無法解開誤會,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如果我們能經常透過大自然鍛鍊感受力,一旦碰到問題,只要稍微靜下來思考,就更能將心比心,做出符合當下情境的最佳處理方案。

  要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在最佳狀況,要多與成功、健康、樂觀的人相處,學習彼此的優點。當你改變人生的態度,當你將快樂散播出去,那就是最好的付出。一點也不困難!

自序

默思牧師Otis Moss

在沙漠中種下玫瑰

  愛是全世界最重要、最能改變生命的力量。波斯特和奈馬克在本書傳達了真愛的科學與精神。我和波斯特住在同一個城市,因此有許多時間相處。他為這裡的學術界和社區帶來一個特別的召喚,讓科學與靈性結合。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擁有力量、勇敢、懂得原諒,同時忠於人道精神,並從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行為中超越出來。 我很清楚為愛而奮鬥的影響力有多大。在我大學時,有個十四歲男孩提爾(Emmett Till)因為向白人女性搭訕而在密西西比州遭受私刑致死,還有帕克斯(Rosa Parks)拒絕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公車上讓座給白人。﹨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受到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的精神感召,追隨他的理念,在亞特蘭大市領導群眾進行非暴力的靜坐抗議。這麼多年前,我就學到這個世界需要愛的傳播者與和平的使者。羅伯.甘迺迪(Robert Kennedy)在競選總統時引用英國詩人但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詩句說得好:「來吧,我的朋友,尋求更新的世界,永不嫌晚。」 所有偉人都知道愛的真理:愛永遠不會太遲,而且是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對聖雄甘地而言,愛是不合作主義(真理的力量),他因此能不靠槍彈,掙脫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枷鎖。對耶穌與祂的門徒,愛是救贖。對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倖存的法蘭科(Victor Frankl),愛是讓生命的面向都擁有意義的唯一真實。

  新約聖經以賽亞書第三十五章第一節,有一段很美的訊息:「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在我擔任牧師期間,無論是經歷到至高的喜悅,甚至是遭受最深的痛苦、折磨和哀傷時,這個想法都引導著我。短短幾個字就道盡我介紹這本書時想說的一切,那就是沙漠與玫瑰。 我們在人生裡體會到許多猶如身陷沙漠的經驗。但是,如果我們做個朝聖者而非遊客,最終一定會穿越沙漠,走過荒野。 確實,人生中遍布著沙漠。 有時是人際關係的沙漠。經過許多年才建立起來的關係,卻在某些時刻變成一乾涸、枯槁、了無生趣的沙漠。

  有些時候,我們穿的衣服、開的車子、住的房子,都是高品質的產品,但這一切背後,卻是灼人的高溫、燃燒的沙漠,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完全失去意義。 有時我們也會遇到經濟的沙漠。因經濟衰退和失業而形成的沙漠,光在美國,就可能有數百萬人茫然無助地受困其中。 有時候,疾病也會是一片沙漠。記得多年前,當我在俄亥俄州擔任牧師時,去醫院探望教友是我的職責之一。

  我走進麥克納爾(Leola McNair)的病房時,她熱情洋溢地迎接我說:「入院時,我心裡已經準備好有一腿必須截肢。但是住院以後,我發現兩條腿都得截肢。」 我呆住了,心想:我要怎麼回答?在學校受的訓練,這時候完全派不上用場。當我努力想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話時,她看著我,真誠地說:「我躺在床上一直想著,等出院回家後,我可以用雙手做哪些美好的事。」 請注意,她不是說「如果我出院回家」,而是「等我出院回家」。她又接著說:「我從小就會縫紉、編織、烹飪,還有很多很棒的事。我一直想著可以做哪些了不起的事。」她暫停了一下說:「我想幫你烤個蛋糕。」 在這樣充滿挑戰、甚至令人難以招架的時刻,她不但找到智慧與生命意義,甚至發揮了幽默感。在疾病的沙漠裡,她種下一株玫瑰。我永遠不會忘記她,還有那一刻她帶給我的美好。即將失去雙腿並沒有改變她的人生觀,或摧毀她的意志。如果說疾病帶來任何影響,那就是讓她從內在找到更偉大、深刻的意志,見證了更真實的勇氣與愛。

  出院回家後,她靠著社會救濟金獨自生活,但她真的照自己所宣告般,做出許多神奇的事。在她身上,我們看到愛的力量。沒有人會為麥克納爾感到遺憾,因為她是這麼忙碌,忙著帶給他人幫助和希望。 世上到處都有像麥克納爾這樣的人。或許你就是其中之一。每個禮拜天,我望著成群的面孔,其中有些人經歷了三次心血管繞道手術,或親友早逝,也有人日復一日為生活而掙扎,但他們都能以嶄新的聲音唱出「哈利路亞」。他們見證了愛可以為生命帶來什麼力量。

  愛會說明我們是誰,並給予我們新的勇氣。 所以,當你看這本書的時候,請想著沙漠與玫瑰。當你陷入沙漠,請種下一株玫瑰。種下一株又一株象徵和平及和諧的玫瑰,象徵信念、希望與愛的玫瑰。如此,沙漠中將處處綻放燦爛的花朵。我希望,這本書能改變你的一生。

 

內容連載

如果我能帶著一句話到來生,這句話會是「付出」。

  我只想傳達一個簡單的訊息:「付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付出是你唯一可以仰賴的愛,因為你永遠可以選擇付出,你的內在永遠有能力付出。付出會讓你終生身心健康。

  你希望快樂、被愛、感覺安全、有保障嗎?你希望在痛苦的時刻有人幫助你?或想擁有真誠溫暖的人際關係?你是否想在活著的每一天,都知道世界是一個充滿善意與希望的地方?那麼我的答案是:付出。每天付出,一點一滴的付出,你就會更快樂。付出,你就會更健康,甚至更長壽。

慷慨的行為能保護我們一輩子。對此,許多研究都有驚人的發現,如果你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幫助別人,六十年甚至七十年後,你仍然會因此而更健康。而且無論什麼時候開始經常付出,即使老年之後才開始,你的身心狀態還是會有所改善。慷慨的行為與較低的疾病及死亡風險、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都有密切相關。更值得注意的是,付出與造就成功的人格特質,例如人際互動能力、同理心、正面情緒等,息息相關。學習付出,你會更懂得如何生活。

免費的神奇新藥

  關於愛的研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付出」對整體健康的保護能力,比阿斯匹靈對心臟疾病的預防能力,還要高出一倍。愛的研究幾乎囊括了所有專家與科學領域。研究對象包含了各個族群,從非裔美籍青少年,到中年越戰退伍軍人,到經常做禮拜的信徒、無神論者,以及老年族群;也從各領域—心理學、演化生物學、跨文化人類學、老人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宗教和人類發展等相關專業中汲取靈感。有些研究者甚至試圖把愛帶到醫生的診間,請醫生開立「慷慨」這個處方。

  付出,對於任何年齡、任何生命階段的人都有益。我們常說好人不長命。當然,好人有時候確實不長命,而且所有人最終難免要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病痛。但是一項值得注意的好消息是,過去十年來,已經有大約五百項嚴肅的科學研究證實,無私的愛確實有益人類健康,而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的新研究,則使整體成果更振奮人心。「付出」有助於我們原諒自己的過錯,而寬恕自我是幸福感的關鍵。柯勞斯在研究中發現,某種付出方式具有特別強大的力量。幫助朋友、親人和鄰居,以及支持伴侶,都會降低死亡率;但接受這些幫助,不會產生正面影響。心理學家布朗(Stephanie Brown)花了五年時間追蹤四百二十三對年長的夫妻。在調整年齡、性別、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等影響因素後,布朗發現,不會明顯相互提供支持的受試者,在這五年內過世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

為什麼付出是良藥?

  付出的時候,就像把壓力反應先關閉起來。付出會排除那些籠罩你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憎恨和嫉妒,而這些負面情緒顯然跟壓力引發的心理與生理疾病有關。付出有益身心健康,也可能是因為你必須過得好,才可能付出。柯勞斯的說法是:「一個人如果無法同情且同理地進入他人的內心,就不可能提供有效的幫助。」付出也可能讓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掌握的生活。柯勞斯還認為,一個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會改變環境。「幫助他人會提升掌控感,讓人有效對抗低自尊。」

你也能付出偉大的愛

  愛可大也可小。愛很小,因為有時候只是一個安慰的微笑、片刻的耐心、溫柔的碰觸,或以開放的心做了一件事這麼簡單。愛很大,因為有價值的人生就由千百萬個微小的尋常善良舉動累積而成。那麼,我們可以將這些舉動以及活得有價值的人生加以量化,而從中學習嗎?經過二十五年來的持續研究,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在人生的四個「領域」中,找到十種不同的付出方式。無限大愛中心以這個方法為基礎,邀請了邁阿密大學的頂尖心理學家發展出「愛與長壽量表」。任何人都可以藉著練習與鼓勵,而變得善於付出。

找到適合自己付出方式

  大多數的人在慷慨與付出上,都要面對一條陡峭的學習曲線。你不需要過模範生活,才能感受愛的溫暖。你不需要諾貝爾和平獎、詩句歌曲或偉人傳記來紀念你。你唯一需要知道的是,行善有益於自身的快樂與充實,科學也證實如此。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138
  2. 二手書
    64
    $206
  3.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