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之一
在屋頂之外,其實我們頭上還有星空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這是一本令人非常驚艷的書,尤其這些年台灣各個城市陷入競相以「城市光廊」、「把花燈當路燈」等所謂都會風貌改造思維之中,因此,本書具有當頭棒喝的提醒作用,同時這也是台灣第一本談光害的書,相信對於我們個人、社會,乃至於生態環境都會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長久以來,燈光一直被視為文明以及安全的象徵,尤其這幾年影像視聽媒介幾乎無所不在的全面占據了我們的生活,不管白天與黑夜,活動起居全部受影響之下,人們也就失去自然的時間律動,連帶所及,我們也不太能感受到真實的世界。
記得十多年前,在南部墾丁的大尖山曾舉辦過親子活動,當大家在山頂看完夕陽落日後,才剛要下山夜色就(竹龍)罩上來。只見大夥拿著手電筒一邊在坡度很陡的石頭間手腳並用地爬著,一邊埋怨手電筒亮度不夠,不知道在跳躍時該照哪裡,一時之間險狀百出。忽然有人把手上的亮光關掉,只見皎潔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目光清晰可見,大家不禁安靜下來,有種沐浴在月光下的神聖感。
的確,生活在都市中的眼睛習於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經看不到山川的靈秀,我們早已經忘掉在屋頂之外,其實我們頭上還有星空。
是否能偶爾熄掉燈光,去掉聲音,停掉機器,推辭邀宴,「少」,有的時候是「更多」。而且根據研究與統計,滿意度最高的活動,往往是去除聲色刺激花錢最少的活動,比如看夕陽、散步、沈思,與好友盡興聊天、溯溪,以及在公園裡做運動,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免費的。
記得在電影「夢」裡頭,導演黑澤明透過村子?的老人說:「晚上太亮就看不見天上的星星。」
是的,我們早已失去了星星,如果我們沒有驚覺到,我們將不只失去星星,也要失去蔚藍的天空。
推薦序之二
追求綠色生活 徐重仁(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是我第一次受邀為專業領域的書籍做推薦,除了感到十分榮幸外,也因為作者是台灣的綠建築權威——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而倍感有意義。
說起與林教授的淵源,除了擁有共同留日的背景,去年偶然之中拜讀其先前出版的大作《我愛綠建築》一書,而觸動我們向他請益的契機。
因為對於經營為數不少的7-11門市來說,面對日益興起的節能減碳環保概念,如何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率先發起,是我們急於思考的重點。而林教授幾年前也曾發表過關於便利商店燈光太亮的研究文章,對業者有很大的啟發與提醒。
從2007年起,我們首度進行在深夜將門市招牌燈熄滅的實驗,雖然對消費者來說,燈光變暗的效果評價不一,也未引起其他業者跟進,但從節能成效來看,我們感受到從自身做起的力量,進而鼓勵我們持續研究對環境保護的作法。於2008年,我們對於光源的使用更加費心留意了,陸續進行門市騎樓燈管減半、門市內照明度降低等相關作法,並且在林教授的指導下,在新的門市內增加節能燈具的使用,循序漸進地達成減低「光害」的呼籲與訴求。
林教授長年以來在建築省能、綠色建築、城鄉生態的研究上不遺餘力,而這次的新書則以光害角度來闡述其專業研究,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到他不只是以專家的立場發表研究心得,也以輕鬆的筆觸談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光害實例,讀來讓人有許多的省思與感觸,更能深刻感受到他對環境與生態的人文關懷。時值本書出版之際,特為文大力推薦。
推薦序之三
遲到的正義 馬以工(監察委員)
約二十年前,我曾擔任過台北市三處體育場所的環評計畫主持人,當時環評法令尚未通過,也沒有制式的環評報告章節,我們只能參考美國的範本,研擬我們的報告。很明顯的,關渡區域的問題在於對洪水平原及自然保護區的衝擊;現在小巨蛋這塊區域是交通停車及疏散人潮問題為首要;而天母棒球場的問題,大部分認為是在晚間比賽的巨型燈架,對生態及鄰里所造成的光害,可能是最嚴重及最難克服的環境衝擊。
當時,我們找不到對光害有研究的專家,只好由負責各個領域的專家自行找出光害的影響,於是一發不可收拾。不但對昆蟲、鳥類有極嚴重的影響,對植物生長也有干擾,對附近居民生活品質更是傷害,而在環評中很重要的「減輕或避免對策」工作,由於缺乏研究成果,我們幾乎提不出任何對策。
認得林憲德教授已二十餘年,敬佩他對環境的關注及從不懈怠的執著,他的光害新書《都是愛迪生惹的禍:光害》邀我作序,以專業來說我是沒有資格的,但以一個一貫關心環境的公民,我覺得非常榮幸,且可先睹為快。林教授是推動國內綠建築的先驅,近年來對社會環境貢獻有目共睹,這次又看到林教授發表光害的研究成果,以二十年後的今天來看,所有環境問題在台灣都有迴響,惟獨光害是變本加利的嚴重。
林教授的大作中更提醒了我們還有另類的光害,如反光的玻璃帷幕、天燈蜂炮、綁在樹上的燈海花樹及施放的各類煙火。如果僅是有些節慶大典的「必要之惡」,還能把他視為「可接受的傷害」。但變成競相炫耀的虛榮時,對環境造成影響與危害,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最後幾個章節,林教授提出不少建議,我們等這些建議已等很久了,這是遲到的正義,也希望光害這本書的迴響,能與林教授綠建築的大作一樣深遠長長久久。
推薦序之四
建構無光害的永續環境 張祖恩(前環保署署長、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
長久以來,「光」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都是正面的形象。多數宗教的教義中,光代表著「神聖」和生命的起源。無數的故事裡,處於黑暗痛苦深淵的人,發現了光,就是獲得「希望」和救贖。留一盞燈給晚回家的人,是多麼「溫馨」感人貼心的呵護。也有宗教把光喻為開啟無上「智慧」的法門。元宵節提燈籠和鬧花燈的光彩,便是令人「喜悅」的節慶。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竟然讓光淪落到成為「公害」之一。
地球存在於太陽系,隨著公轉和自轉的制約,歷經億萬年日夜、寒暖的自然演化,成為動態平衡、和諧運作的系統,白天和黑夜的「光」和「暗」共同造就了今天地球生態圈榮景。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導致生態圈浩劫的現象不一而足,林憲德教授如此深刻的提出不只愛迪生,連天神都不曾預示的「光害」,和其衍生的環境問題,實具有寒山省鐘的價值。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光」也是一樣的,令其致利或致害的結果,端視操持它是否合宜合度。若放任人為的「光」過度侵擾生態圈該有的黑暗,一旦生態圈的條件產生變異,致生病變和環境崩壞,終難倖免。光害的事證,在林教授的書中舉證歷歷。人類無論生存、生活或工作,如何在生態圈可承受的範圍審慎運作,已是當代人類不可忽視的課題。
「光害」的議題在台灣,林憲德教授是一位先知先覺者。在本書中,他以深入淺出的手法,讓一般的讀者也可以一窺廟堂的奧義。對於具有高知識水平的讀者,他進一步提出了具有學術價值的科學論證。對於世俗的誤解,更義正辭嚴的撥亂反正,苦口婆心的推介良方妙藥。宗教家說:覺是菩提,有情是薩埵。我的同事-林教授就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菩薩。我多年參與環境學術教學及研究,也曾擔任國家環保業務領導人,讀了他的大作,敬表讚嘆之餘,樂為之薦。
推薦序之五
一本充滿愛的環境美學書 葉清來(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過去我並不認識林憲德教授,但由於拜讀了他的大作《城鄉生態》《綠色建築》,深受感動,一直想認識這個人。於是透過「南台灣紡織研發聯盟」張克勤教授的引見,認識了林教授,才知道他是一個行動派的環保導師。
之後,我邀請他指導我公司的生態改造,把織布廠的空調改成電扇通風,善用煙囪效應的通風對流,降低染整廠內的熱度;採用花架遮陽綠化降低了辦公室的氣溫,才得以全年停止大部分的空調,一年省了2,000萬元左右的電費。現在又在他的指導下,把公司的大柏油路面停車場改成一個有生態水池的生態公園,成為辦公室的天然冷氣製造機,並陸續把全工廠改造成生態工業園區。
有一次,他來公園看到了解說燈箱,馬上對我說,這會害死很多昆蟲,應該把燈箱關掉,改成無眩光的下向投光,讓我見識到林教授關心光害議題的行動力。又有一次,我請他的愛徒歐文生教授到「南台灣紡織研發聯盟」演講;他說有一次開車在路上發現路面斑駁發亮,以為是上帝的奇蹟展現,經仔細觀察,居然是鄰近的玻璃帷幕建築物的光影,心想這就是林老師想要的光害教材,於是就跳下車拍下證據交給教授。可見光害問題,已是林教授多年來的顯學。
大家都會說:「不過死了一些昆蟲和鳥兒,干林教授何事!」我也是這麼想。最近我讀了湯馬斯.佛里曼的新著《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作者提出治理世界的三大法寶中,其中之一是「保育倫理(Conservation)」。佛理曼說,善盡保育倫理就可以更節能、減碳、愛地球;這幾天讀了阿爾多?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沙郡年記》,深深體會了生態平等主義環境權的概念,才真正了解「保育倫理」之道,也才能體會林教授的用心良苦。
誠如李奧帕德所說:「一件事要是傾向於保存生物群落的整體性、穩定性與美,便是對的。若它的傾向不是這樣,那麼它就是錯的。」就像林教授在這生態公園的實踐中,堅持生物多樣性的整體性,保持生物金字塔結構的穩定性,對彎曲的樹木、三曲枕木橋、多孔隙的水岸等超經濟的美學要求。李奧帕德所揭示的「保育倫理」典範,在林教授的著作、言行中處處可見。
林教授所談的光害,不只是一種「保育倫理」,也是一種充滿愛的環境美學。建議身為中小企業主或是商家經營者,都需要讀這本光害科普書,因為這不但是一本教大家落實節能減碳的綠色照明指南,更是一本教各行各業愛地球的企業環保手冊。
推薦序之六
環保節能,拒絕光害 鄭崇華(台達電子公司、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帶給人類文明的提升與生活便利,各種負面問題也接踵而至,除了眾所周知的天然資源枯竭、溫室氣體過度排放造成氣候暖化,下一個應該被正視的顯然就是「光害」。
光害,又被稱為光污染,因為現代社會的生活已經極度依賴照明系統,光害正是人類過度使用照明系統而產生的問題,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城市夜空中,來自宇宙中大自然的星光被眾多人工燈光所侵擾而消失。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這將使得宇宙觀察的研究受到影響;從生態學的論述,這同時也破壞了夜行動物的生態平衡。事實上,早在自1980年代初,即有「全球黑暗天空運動」開始成型,這個運動的目的正是為了鼓勵人們減少使用照明系統,以減少日趨嚴重的光污染問題。
如果你認為光害只出現在夜晚,那對光害的認識只有一半。大白天同樣也會出現「反光公害」,高反射率的玻璃帷幕常反射出藍天的影像,每年有不計其數的飛鳥誤闖玻璃而亡,甚至玻璃反光也會影響交通安全而釀成車禍。所以,光害浪費能量,並減低安全性,破壞黑夜的天空,而且可能損害人類健康及動物生命。我們在提倡環保節能的同時,又怎麼能不重視此一問題之嚴重性?
本書作者林憲德教授,長年投身人類生活與環境生態共存共榮之研究,2004年撰寫的《我愛綠建築》一書,不但讓大眾對兼具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綠建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成為建築、室內設計、環境教育等學術領域的最佳工具與教材。
台達電子2006年在台南科學園區的新建大樓,即為林教授精心規劃,並獲得內政部「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當時林教授就已經在區內設置許多預防或有效降低光害的照明設備。這一次林教授再度執筆,將長年觀察光害的心得為文成冊,內容豐富生動,相信將能喚醒大眾對光害的認知與重視,也希望藉此催生「光害防制法」,讓台灣的夜空再度繁星璀璨。
作者序
光害大奧秘 林憲?(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光害」這議題,當初只是覺得它很有趣,也順便教學生做研究,但萬萬沒想到卻把它寫成了一本書。我的朋友聽到此書,都說:區區光害,為何可寫一本書?我提醒朋友,我們生活周遭正不斷地目睹:天文台搬家、飛鳥撞死在玻璃上、青蛙不再鳴叫、稻米不結穗、有人失眠偏頭痛、駕駛頻出車禍……,這些都是連愛迪生都想像不到的光害,於是他們才恍然大悟,覺得有小題大作的奧秘在裡面。
記得第一次對光害感到震驚的是,美國國家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在芝加哥市發起的「熄燈計畫」,它發動許多建築大樓業主,在春秋之際的深夜關閉高樓的夜間燈,以保護遷徙鳥類的安全,並因此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對鳥類友善的城市,著名的約翰翰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關掉它裝飾性的大樓照明之後,每晚可以拯救1,500隻鳥的性命,令我十分感動,從此立下我研究光害的心願。
又嬋是我第一個以光害為論文的博士生。有一天,我叫她來,秀給她一些光害的文獻,問她想不想做光害的研究,她毫不質疑地說OK,於是三年後就成為國內第一個「光害博士」了。然而,由於國內學術界對光害的認識太淺,兩年前她辛苦整理了一篇有關台南市公園路燈光害的論文,投在學術期刊上,想不到卻被退稿,簡直是對我們的努力與眼光澆了冷水。如今她的論文變成了本書最精采的一部分,也是最被稱讚的本土研究精華,如此算是還給她一個公道了。
光佑是繼又嬋之後,寫光害論文的碩士生。他調查台北、台南繁華商圈的光害,導出了住宅在招牌照明下的光害預測公式,由其內容不難看出民眾受到光害煎熬的情形。另外,天才的卓建光建築師,在我研究所課中到彰化田尾調查「電照菊花」,他竟然在電燈泡下貼了捕蠅紙,一夜間黏了近百隻的小飛蟲,證實了夜間照明對昆蟲嚴重傷害的情形,令人耳目一新。這些第一線的光害調查與佐證圖片,都變成了本書最精采的內容之一,增添了本書的可信度。
還有一個催促我出書的原因,就是我家的土狗KURO。他最怕煙火與鞭炮,每到中秋、元宵或春節,我都擔心他看到火光、聽到咻咻聲。他常驚慌不安地強行掙斷鎖鏈、撞破玻璃、跳進室內,更甚者還會嚇得屎尿並流。KURO的媽「黑狗妹」,也因為被煙火嚇得逃出戶外而走失三次,最後一次是因為年老失明,在一次中秋節的煙火驚嚇中奪門而出,從此再也看不到她的蹤影,讓我們一家人痛哭不已。看到受光害傷害的無辜動物,不禁令我想起台灣人喜歡在深山海邊到處裝霓虹燈、放煙火的惡行,不知有多少山林裡的動物因此被嚇得墜崖而死,於是我就決定為他們發出不平之鳴了。
光害的議題,不但民眾不知,對環保界也是新鮮事,但有多少人因它而失眠、焦慮、頭痛、致癌?有多少生物因它而消失?今日鳥撞死於反光玻璃,也許是明日人類死於環境破壞的警訊。種種現象豈非預測人類命運的水晶球?也許我們應該學習美國國家奧杜邦協會的「熄燈計畫」,要求人類經濟活動有經常的熄燈計畫,讓人可以看到更多的星星、聽到更多的蛙鳴鳥叫、活得更有尊嚴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