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插圖考古史
- 作者:保羅.G.巴恩
- 原文作者:Paul G. Bahn
- 譯者:郭小凌,王曉秦
-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12-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702235
- ISBN13:9789866702235
- 裝訂:平裝 / 400頁 / 20.3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劍橋大學插圖歷史叢書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這是全球最權威,最受各國大學教授信賴與喜愛的歷史系列專書
全世界最權威、最具知名度的作者群
全世界歷史最悠久、最具公信力的出版社
最親近閱讀、圖文效果最好的編輯形式
受到《法櫃奇兵》、《侏儸紀公園》和《神鬼傳奇》等好萊塢電影的影響,考古學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社會流行文化的話題中。例如最近十分熱門的「西伯利亞長毛象展覽」,或者之前引起數十萬人潮參觀的「龐貝展」,甚至即將展出的「樓蘭女」等,都成為考古學進入我們日常生活最好的代言人。
考古學對遙遠的過去抱持著濃厚的興趣,蒐集失落已久的文物、遺骸、化石等,像個偵探一樣推想並還原事物真實的樣貌,這些都讓人感到新奇而有趣。考古史不僅要介紹那些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而且要告訴人們那些導致發現的想法,以及這些發現帶給人們的思考,告訴人們考古學家是如何根據證據來闡釋過去。
本書以平實簡明的文字,介紹世界考古學的歷史,並透過大量的插圖、特定的事例及重大的考古發現,展現人類對過去的認識是如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演變,以及考古探究中,「事實」與「推理」錯綜複雜的關係。本書同時收錄許多重要考古場地和考古學家的特寫,也描述了考古學目前的地位及未來的前景,其中對世界考古學現狀的評述尤為精闢。對於考古學有興趣的讀者,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保羅.G.巴恩(Paul G. Bahn)
劍橋大學考古學博士,英國著名考古學家,亦是世界文物工作者協會會員。發表學術論文兩百餘篇,出版考古纇著作八部(含合著),著有《冰期景象》(Images of the Ice Age)、《猛瑪象》(Mammoths: Giants of the Ice Age)、《科林斯考古辭典》(Collins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譯者簡介
郭小淩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曾?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導,主要研究世界上古史和西方史學史。二○○五年十一月接任北京首都博物館館長。
王曉秦
專業譯者。
序
前言
第一章 對考古學的考古
近代以前對過去的認識∕尋找時間軸
第二章 舊世界和新世界(一五○○~一七六○)
遇見其他文化∕接觸東方∕印度和遠東∕倖存下來的古典文物∕最初的古物學家∕史前史露出端倪∕奧伯雷和斯塔克利∕關於遠古的最初暗示
第三章 古物學家和探索者(一七六○~一八二○)
啟蒙時代關於人類過去的看法∕浪漫主義∕持鐵鍬的人∕考古與壯遊∕首度引起轟動的人類化石∕古老而遙遠的土地∕發現世界的盡頭:大洋洲∕居住在美洲大陸的是什麼人
第四章 科學和浪漫(一八二○~一八六○)
〈創世紀〉與地質學∕史前史的三個時代∕民族考古學∕田野考古的發展∕發現埃特魯里亞人∕近東考古的先聲∕對古代美洲的探索
第五章 尋找人類的起源(一八六○~一九二○)
最早的歐洲人∕古典世界∕英國的埃及學:尋找摩西熱∕發現蘇美人∕聖地上的士兵和學者∕對印度的考古調查∕探索非洲與非洲的人種學∕大洋洲的石器時代∕美洲新大陸
第六章 考古學成熟的年代(一九二○~一九六○)
新的專業化趨勢∕石器時代的史前史∕為國家服務的考古學∕放射性碳定年法的興起∕古典世界的大型發掘計畫∕邁錫尼的反擊∕在歐洲之外:舊石器時代的歷史∕埃及學的黃金時代∕蘇美人∕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史前史∕《聖經》考古∕以色列:探索自己的根源∕印度文明∕遠東∕非洲∕大洋洲考古∕對美洲的研究
第七章 新技術和眾說紛紜的考古學說(一九六○~一九九○)
科學與考古學∕考古思潮∕西方的新動向∕石器時代考古學∕地中海世界∕埃及與近東∕遠東∕非洲考古學∕大洋洲:殖民島國∕美洲
第八章 目前的分歧和未來的趨勢
考古學與婦女∕考古學與少數民族∕政治與考古學∕劫掠與偽造∕旅遊與保護∕公眾的教育∕在地平線上
附錄
考古大事年表(自一五○○年以來)
延伸閱讀
圖片致謝
書名索引
索引
譯後記
我們均由過去塑造而成,因而對過去的發現,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自我發現的過程。由於過去是目前尚存的最後一塊鮮為人知的大陸,其大片土地仍處在現代研究者的視野之外,所以每一次考古發掘都無異於是對這片尚未得到多少開發的廣闊世界——我們自身和人類文化的起源——所進行的一次探索性考察,正是考古學給我們勾勒出了從現在通向人類形成的那個奇異年代的一些基本軌跡。
考古史是極為引人入勝的,它內含著無可數計的偉大發現:阿爾泰咪拉的野牛群像和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作品;圖坦哈蒙的陵墓和埃及法老傳奇般的財富;復活節島及其不可思議的“隆哥-隆哥”文字。可以說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和每一個地區,都擁有自己的考古學。由於這個學科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才使得我們首次有可能構建出真正的世界史,或者說真正的世界史前史。
本書的最動人之處就是它講述的故事只是剛開了一個頭兒,這是因為考古學雖然可以追溯到醉心於收集古物的古巴比倫君主那波尼德以及古羅馬和中華帝國早期的古物鑒賞家那?,但它真正的開端一般認為還是在一八五九年,即人們認識到人類曾經擁有悠久的歷史、其形成的年代要遠遠超出十七世紀時由熱誠的經院學者們所確定的西元前四○○四年的期限。這個認識對於當時的學術界,如同“探險家科爾特斯”在首次看到太平洋時仿佛望見了“鮮為人知的達連山的山峰”一樣,具有難以想像的、廣闊的發展空間(就人類存在的時空範圍而言)。如果我們把考古學看作是對人類歷史的調查研究的話,那麼這一認識的出現就標誌著這個學科的真正誕生。
這個故事還在繼續。當前眾多激動人心的發現已不僅來自新的發掘,而且也出自諸如放射性碳素斷代法和分子遺傳學研究等新技術的應用,它們大大改變了我們研究和理解過去的能力。此外,考古學理論的發展已使我們進一步意識到,我們不只在重新發現過去,而且是在創造過去。因為從地下挖出來的各種史料自己不會直接說話,必須由人來解釋它們,而我們正是它們的解釋者。所以,在我們看來,“過去”儘管是建立在經考古學家的探鏟挖出的全部偉大發現基礎上的,但它在一定意義上仍然可以說是我們的創造之物。所以,考古學史是一部頗為複雜的歷史,它不單講述關於考古發現和新型研究技術的故事,還涉及到新的解釋範式。我們雖然是由過去塑造而成,但我們實際上又通過考古實踐在為我們自身創造著過去。因此考古學的歷史乃是我們自我認識的歷史。
理學博士、不列顛學會會員、文物收藏協會會員、
迪士尼專聘考古學教授、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所長劍橋大學基督學院院長
凱姆斯托恩的倫弗魯爵士(Lord Renfrew of Kaimsthorn ScD FBA 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