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了她的臉──全球首例變臉手術紀實
- 作者:諾愛拉.夏特雷
- 原文作者:Noelle Chatelet
- 譯者:林說俐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2008-12-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332723
- ISBN13:9789861332727
- 裝訂:平裝 / 29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變臉,不再只是電影名稱,而是真人真事!
◎震撼公開!全世界首例變臉事件女主角,手術後的心理蛻變過程。
◎龔固爾小說獎得主,破例榮獲授權貼身採訪,融合醫學實例與文學表現的佳作。
手術前,我期待新臉能像我原來的樣子
但手術後我發現,我的臉一半像自己,一半像她……
伊莎貝爾是世界上第一位接受「變臉」的病人。她的臉是被自己養的狗所咬傷,嘴唇和部分鼻子都被咬掉,受到嚴重損傷。因為身心受創,她連外出時都必須蒙住臉,但一項手術卻改變了這一切。
二○○五年十一月,法國醫療團隊成功的為三十八歲的她,實施臉部局部移植手術。這項醫學創舉,為面孔嚴重毀容的人帶來了莫大福音;但同時,也引發各界探討變臉手術所牽涉的道德層面,以及捐贈家屬和受贈者的心理健康問題。
本書作者取得各方信任,得以近距離貼身採訪,全程記錄醫療團隊和病人在手術前後一路走來的心理掙扎,她既真心又充滿感情的報導了這段令世人嘖嘖稱奇的成功變臉事件。
作者簡介
諾愛拉.夏特雷(Noelle Chatelet)
集作家、學者、外交官於一身,曾數次參加電影、電視及舞台演出,現為巴黎第五大學人文科學系大眾傳播學教授。著有《那就10月17日吧!》(圓神出版)《頭朝下》,其他著作包括論文集、劇本、長篇及中篇小說數本,擅長探討與人體息息相關的各種主題。
一九八七年,榮獲龔固爾中篇小說獎;一九九二年,榮獲荷內法雷獎;一九九六年,榮獲法蘭西學院安娜德諾埃文學獎。作品至今已被翻譯成十多國語言發行。
譯者簡介
林說俐
台大外文研究所畢業,師事畢安生老師學習法文多年,曾任職多家新聞媒體,目前在VOGUE時尚雜誌工作。譯有《我在雨中等你》《那就10月17日吧!》《我談的那場戀愛》《香奈兒:冰與火的女人》等作品。
譯序
推動器官捐贈,給更多人活下去的機會
關注身體議題的法國作家諾愛拉.夏特雷,在位於巴黎第九區古典雅致的家中,親自對我娓娓道來寫此書的前後。
一切從里昂醫院尚米歇爾醫生的首例手移植手術開始,推動器官捐贈不遺餘力的夏特雷想就此病例來寫一本書,講述器官移植對患者的身心影響,尤其是看得見的移植(像是手、臉,而非像內臟移植是屬於體內的),作為未來推動捐贈的經驗談與參考依據──因為畢竟器官移植例子不多,很多人對此感到恐懼,不管是接受者或是捐贈者,可能都因此裹足不前,讓生命錯失機會。
就在準備期間,尚米歇爾醫生接獲來自法國北部亞眠醫院的消息,有一位需要做臉部移植的患者伊莎貝爾出現。這個由兩家醫院醫療團隊合作的病例,在許多方面都是絕無僅有的首例,所以夏特雷預定書寫的主角,自然轉換成伊莎貝爾。兩人在第一次變臉手術記者會後,由尚米歇爾醫生介紹認識。起先伊莎貝爾並不情願,把夏特雷當做是騷擾她的媒體之一。夏特雷花了許多時間說服她寫書的出發點,並且先從院方人員開始訪談。一個月後,伊莎貝爾發現怎麼夏特雷訪問了多位醫護人員卻獨缺她,終於也首肯受訪,因為這是她的故事,她需要有人用文字幫她發聲,說出她自己講不出來的話。
夏特雷表示,與移植手術相關者共五、六十人,她訪問了四十六人;伊莎貝爾的部分,她花了六個月訪談。伊莎貝爾並不擅長文字,常常她會說問題好難,不知如何回答。夏特雷必須引導出她心中的話、她不敢對醫生說的話,但是又要謹守分際,勿扮演心理醫生的開導角色。有時伊莎貝爾情緒低落,在夏特雷正要出門搭火車到她家中進行採訪時,致電來說自己當天不想談。夏特雷完全尊重她的意願,不讓她感受任何壓力。這樣的體諒與半年相處下來,兩人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友。去年伊莎貝爾還到作者家中度假做客,而且那還是她有生以來首次獨自搭火車。就在夏特雷講述兩人相處過程時,巧的是伊莎貝爾剛好打電話給她。夏特雷女士在電話中,也讓她知道有台灣譯者來採訪本書寫作過程。手術後過了三年,伊莎貝爾至今仍鮮少接受採訪,她都交由夏特雷替她發言,只想好好過日子。
伊莎貝爾現在出門不用圍巾遮臉了。她會用處理傷疤的特殊化妝品化妝,就跟一般愛美女性沒兩樣。她尚未重拾工作,還在等自己準備好。她還是養狗,一隻叫天使的狗。至於被前一隻愛犬咬的意外經過,她仍想不起來,不過她依舊不怪牠將自己毀容。至於本書法文原名《伊莎貝爾之吻》所提到的吻──指的是醫療團隊企盼伊莎貝爾可以恢復親吻人的能力,那是象徵施行在她臉上鼻──嘴──下巴的三角移植百分之百成功的指標──不過至今仍未實現。
夏特雷選擇以作者敘述夾雜病患自述的方式寫作,並試圖營造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氛,這背後可是花了她許多工夫整理口述資料。乍看書名提到變臉,讓人聯想到吳宇森的電影《變臉》那種整張臉皮換掉的情節;但從內文得知是臉部三角移植,再加上伊莎貝爾自述一開始無法接受用自己舌頭去碰另一人嘴巴內側組織,頓時讓人更能體會外科接合技術的神奇,以及病人求生的勇氣。
完稿後,伊莎貝爾先過目,等了十五天才做出回應。夏特雷表示,如果伊莎貝爾搖頭,這份書稿就會塵封在抽屜裡,不會出版。不過伊莎貝爾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完一整本書,而且她說這是「我的故事」;她的經驗公諸於世,讓她終於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伊莎貝爾的故事,展現人性勇氣的一面。無論是捐贈者或是接受者,雙方都是勇氣的典範。
記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變臉手術週年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