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你也可以灑脫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筆記

這樣做,你也可以灑脫自在-佛子行三十七頌筆記
定價:320
NT $ 253 ~ 288
 

內容簡介

歷時七年,三度修訂  『慧光集』暢銷書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義》最新增修版
一本指導你如何改造心靈、改變命運的書

  菩薩無邊所行浩瀚廣大,無著賢者慈憫後學,特別將自己修持菩薩行的經驗,以及經教中宣說種種修持菩薩行的法門,撮其精要以口訣的方式總攝三十七個偈頌中。圖登諾布仁波切結集十年來四度講授的內容,重新加以增補刪減,其中講述舉證力求淺顯易懂,以利讀者便於掌握。

  《佛子行》是藏傳佛教大乘法門的修行精要。藏傳佛教四大教派均十分重視這個法,並大力宏揚學習;漢傳佛教也對《佛子行》讚不絕口;美加地區、法國的信徒也將其譯成不同文字,紛紛研讀修學。本論影響力之深廣,由此可見一斑。本書乃圖登諾布仁波切根據《佛子行》三十七個偈頌所作的闡述。

  全文分為:初義、論義、結義三大部分。初義部分,首先,解釋本論題名的意義;其次,於造論之前禮敬本尊及上師;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誓願造作本論。論義分為前行和正行,其中前行部分,主要說明正式修行之前,首先必須明瞭何者當取、何者當捨:當取的是—珍惜暇滿人身、依止寂靜處、依止善知識、皈依三寶;該捨的是—遠離家鄉、觀無常捨棄今世、遠離惡友。如此該取的努力具備,該捨的積極捨棄,則能順利進入正行修道。正行分為:小士道,怖畏惡趣苦,了知因果之理遠離罪業;中士道,了知輪迴中無有安樂,全力追求解脫;大士道部分,主要包含:發起殊勝菩提心;修願行菩提心,分為—修世俗菩提心、修勝義菩提心;修學菩提心學處—學習六度等等。結義的部分,主要說明為何人而著作,同時說明本論依據經、續及諸大德的教言而作,所以有關佛子實修的次第是完全沒有錯謬的,最後並以著作善根迴向菩提。

作者簡介

圖登諾布仁波切

  1965年出生,自幼即由多位高僧大德認定為其祖父─伏藏師才曲仁波切的轉世。即長,又經果洛旺青朵巴二十一個部落的共同寺院─年模寺認定為第三代住持格秀普巴仁波切之轉世。

  先後依止堪欽門色仁波切、堪欽秋恰仁波切、尤其在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依止三具恩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學習眾多顯密教法,及大圓滿訣竅教授。

  1993年年底來台弘法,1995年獲得晉美彭措法王賜名,成立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圖登諾布仁波切,個性寂靜不喜言說,謙虛自持,常處卑下。平日深居簡出,致力於寫作,法本的整理、翻譯以及教材的準備。弘揚佛法是仁波切最大的心願,故於學會成立後,仁波切開立了以教學、印經、放生為主的走向,有別於一般人對藏傳佛教除了“灌頂、消災祈福外,無有傳講”的刻板印象。

  自1998年,仁波切每週傳法兩天,迄今未曾中斷。又,自1999年元旦出版叢書《慧光集》第一集,至今已出版了三十六集,深受海內外各地佛教徒的肯定及喜愛。

  除此之外,仁波切感念具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的大恩德,十年來一直心繫喇榮五明佛學院並竭力護持,未曾稍忘。同時,有鑒於西藏傳統文化的日漸衰微,於是與有志一同的好友袞桑活佛,於1999年於格薩爾王聖地創立孤兒寄宿學校普利慈育學苑(實施九年一貫教育),協助重振藏族的教育事業。

  其藏文著作有:《詩集.二利寶庫》、《無畏法王教言》、《上師傳記?清涼月光》、《定解寶燈論筆記》、《三十忠告論廣釋?闡明取捨之明鏡》、《淨土教言》小冊。中文方面有,譯作:《應時深法之儀軌?智慧密道》、《大圓滿龍欽心髓儀軌.遍智妙道》、《巴珠仁波切教言.前中後三善法語》;著作:《佛子行三十七頌講義》、《淨除罪障及往生淨土之修行略要》、《開顯遍智妙道》等。

 

目錄

◎無著賢菩薩略傳

◎佛子行三十七頌筆記
.初義
◆論名
◆敬禮
◆誓願

.論義
◆前行
一、觀暇滿人身難得
二、遠離三毒之源——家鄉
三、功德之源——依止寂靜
四、觀無常而捨今世
五、修道無違緣——遠離惡友
六、修道順緣——依止善知識
七、入佛教之門——皈依
◆正行
一、小士道——怖畏惡趣之苦而離罪業
二、中士道——不欲世間安樂而求解脫
三、大士道——依空悲雙運而修持,自輪涅二邊中解脫
(一)發殊勝菩提心
(二)修願行菩提心
○一修世俗菩提心
○二修勝義菩提心
(三)修學菩提心學處

.結義

 

序文

  菩提心法乃八萬四千法門之精華,有則足以成佛,無則不足成佛。然而,菩薩所行浩瀚廣大,初學者若無前賢的指引,實不知該由何處入手。無著賢菩薩慈憫後學者,特別將自己實際行持菩薩道的經驗,以及經教中宣說種種菩薩行的法門,總攝其精要以口訣的方式歸納於三十七個偈頌中,題名為《佛子行》。文字精簡、淺顯,具有殊勝的加持力。

  《佛子行》是藏傳四大教派同聲讚歎且修持的基礎主要課程,雪域佛法重鎮—喇榮五明佛學院,在每一個學子甫進學院,首先即要求背誦本論,以作為學習一切佛法之前行。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世時著重強調這部法,他本人也先後於多位上師前聽聞了一百五十多次。法王上師不論至何處傳法,首先都以本頌與大眾結緣。法王也經常提及:遇到任何一個魔障時,內心生起慈悲心,然後以《佛子行》作為修持的儀軌而念誦,則一切障礙自然消除。所以這個法門是非常殊勝的除障法。

  這部《佛子行》的詞句雖然極其簡單,但是內容卻相當殊勝,涵義也非常深奧,不可等閒視之。有一次,無著賢菩薩得了重病,弟子們請求留下遺囑,尊者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的遺囑就是《佛子行》。”法王如意寶這麼具有智慧的大德,一生中也再再聽受此法。這部論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佛子行》已被譯為中文、英文、日文、……等種種語言,無論是哪個教派的高僧大德對本論都非常讚歎。我們若能經常思維觀修本論的內容,菩提心一定能夠時時增長。這部論儘管只有三十七個偈頌,但卻涵蓋了整個佛法修學的內容,是可以作為生生世世的修行目標。

  我個人於十年間先後四次傳講《佛子行》,這本筆記主要結集四次傳講的內容作基礎,再重新加以增補刪減。本人雖竭盡所能的力求闡述圓滿,但由於個人乃一介凡夫,智慧淺薄,是故不周全錯謬處在所難免,特於具慧眼之十方大德前誠摯地懺悔。

  同時,衷心期盼這本筆記能夠成為所有希求解脫的有緣者之助伴,並藉此打開彼等知所取捨的慧眼,協助他們安穩地行走於菩提大道上。

 

內容連載

後得時轉違緣為道用

1.無所獲轉為道用
誰以大欲劫我財 或令他奪一切財
己身受用三世善 仍迴向彼佛子行

以上是在座上打坐時思維觀修的內容。接著講後得時,也就是起座以後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修。儘管在入座期間修持得不錯,使自己的心相續稍稍有些改變,但如果在座間沒有持續思維,則又會落入以前殘存的惡習痕跡中。比如,鑄鐵時,鐵在火裡燒得紅通通的,一旦從火裡取出放在地上,不久又變得黑乎乎的。因此,出座以後,在座間持續觀修座上所修的內容,這一點非常關鍵。前面在入座期間,我們透過四無量心、自他平等、自他相換、自輕他重等修法,令內心生起世俗菩提心;出座以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落實這些修法呢?這裡分為十個部分來談,首先是“無所獲(未得利養或遭受損害)”的時候該如何行持。

頌詞中說:任何一個眾生,由於貪婪熾盛的緣故,親手搶奪我的一切財產受用,或者唆使他人來劫奪我的一切財產受用。無論如何,我絕對不以嗔恨的態度來回報他的侵害;不僅如此,還要以一種利他的心態來對待他,把自己最愛護執著的這個身體、所有的財產受用以及三世所有的善根,全都迴向佈施給傷害我的敵人。這就是佛子菩薩將無所獲轉為道用所應該實踐的。

為什麼要這樣作呢?因為利養、恭敬是種種過失的根源。所以當我們獲得利養恭敬時,不應該感到歡喜;當有人障礙我們獲得利養恭敬,有人奪取我們的財物受用時,不應該生起嗔恨。因為,這些能夠令我們的心從利養、恭敬、財產的束縛中自然解脫。所以,這些違緣反而成為讓我們的心從利養、恭敬、財產的束縛中自然解脫的因素。也就是說,這些傷害我們的人,雖然他們奪取了我們的一切財物,但卻為我們設立了一道禁止我們墮入惡趣的門。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身體、受用、三世善根都迴向給他,以此來報答他的恩惠。釋尊在以往為忍辱仙人時,雖然被歌利王以利刃一刀一刀地切割,但他沒有生起一絲的嗔恨,成就了忍辱功德。什麼是忍辱?我們要了解:所謂的忍辱是,不論別人如何打罵、傷害、毀謗,我們內心立刻化解,不留一絲痕跡。忍辱和受氣要分清楚,受氣是強壓在心裡不發作而已,內心並沒有化解,悶在心裡的結果,最後成為恨。這不叫作忍辱而是受氣。這裡忍辱仙人是以歡喜、感恩的心來承受歌利王的傷害,所以本來他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以此忍辱功德圓滿的緣故,所以提前成為千佛中的第四尊佛。若從這個角度來看,表面上歌利王傷害了忍辱仙人,實際上這個傷害卻幫助忍辱仙人提前成佛。

同時我們觀察:對傷害我的人生氣合不合理?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他們在這一世障礙我們的利養、恭敬、財物等等,絕不是無因無緣而產生的。長劫輪迴當中,在前世我們必然曾經傷害過他們,如今果報成熟得到報應,這是我們應該承受的,不應該為此而生氣。無論我們面對哪一種違緣,都要這樣觀想:沒有一件事是無因無緣產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往昔所造的業招感的,如今果報成熟,得由自己承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53
  2. 新書
    88
    $282
  3. 新書
    9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