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22,普魯斯特
- 作者:Richard Davenport-Hines
- 譯者:呂玉嬋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8-1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3351
- ISBN13:9789570833355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
《巴黎1922,普魯斯特》追憶普魯斯特一生似水年華、最終也最燦爛的時光。
1922年的巴黎,「普魯斯特存在的年代」與「普魯斯特消逝的年代」成為當代藝術文化的重要分野,當時的巴黎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創作人才,其背後一群愛好藝術、大力襄助文化活動的名流貴族為一重大支柱,富麗酒店正是這段歷史的重要場景。普魯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開露面,5位20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小說家喬伊斯、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亞格列夫以及普魯斯特,在1922年5月的某個晚上於富麗酒店聚首。當時這幾位藝術家的成就都已站上高峰,執藝術界之牛耳,其中又以寫就《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聲勢更是如日中天,無奈他的健康狀況也到了無法樂觀看待的地步,在病榻上卻仍持續創作。同年11月18日、富麗酒店的晚宴6個月後,普魯斯特在家中辭世;失去城市最佳書寫者的巴黎,也因時代的挪移,漸漸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本書詳實描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巴黎的華貴、知識文化的高成就和流言、上流人士的醜聞陰謀,作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精闢點寫普魯斯特對《追憶似水年華》這部文學史上突破性鉅作所投入的勇氣,其所代表的除了是一個時代的藝術高度,普魯斯特所呈顯的寫作者特質,大師如他也逃不過每位創作者必經的打磨過程。1903、1905年,普魯斯特的父親、母親相繼辭世,對普魯斯特來說,猶然一股生出必須獨立的心情,而無所依恃更可視為一種個人心智的解放。原本未被認真看成是嚴肅作家的普魯斯特,後續專心動筆建構破格長篇《追憶似水年華》,出版後造成廣泛討論。普魯斯特因《追憶似水年華》獲得爆炸性的成功,包括掄下一座龔固爾文學獎,名氣卻也替他帶來巨大的甜美與負擔。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透過大量資料採集,生動再現時代氛圍,除此之外對普魯斯特寫作的心理狀態亦有極為細膩的捕捉。小說之外的現實人生,往往比小說更精采;透過普魯斯特生命時光的重現,一窺孕育20世紀文化、巴黎的時代風華。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一部普魯斯特個人傳記及寫作歷史,也是描寫巴黎在1920年代,一次世界大戰與之前的上流社會。
※社會階級的交錯及分野,上流社會對於文化的景仰與附庸風雅,書中歷歷在目。
※我們想看到的巴黎,藝術的不堪與創意,不想知道的作家內幕,皆在本書有詳細描述。
※如果看《追憶似水年華》太累,看《巴黎1922,普魯斯特》也大約可以把《追憶似水年華》的內容及寫作方式有相當精闢的認識。
作者簡介
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avenport-Hines)
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曾任倫敦經濟學院歷史系教授。沃夫森歷史傳記獎(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 and Biography)得主。1986年離開教職後即專事寫作,作品包括《歌德:四百年來的無度、恐怖、罪惡與墮落》(Gothic: Four Hundred Years of Excess, Horror, Evil and Ruin)、《毒品》(The
pursuit of oblivion :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1500-2000)及受好評的英國文豪奧登(W. H. Auden)傳記。
文章散見於《周日泰晤士報》、《獨立》、《自然》等報刊。
譯者簡介
呂玉嬋。生於台北,藝術碩士。喜愛戲劇、文學及旅行。
第一章 1922年5月18日
第二章 小普魯斯特
第三章 我的諾亞方舟
第四章 男僕的教養更勝男爵
第五章 把屍首藏在我的臥室
第六章 揮之不去的危險可能
第七章 我駭人的窺探力
第八章 上流社會的玩票作家
第九章 192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