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成長的十堂課

追求成長的十堂課
定價:210
NT $ 166 ~ 189
  • 作者:朱炎
  • 繪者: 吳孟芸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8-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5550
  • ISBN13:9789574445554
  • 裝訂:平裝 / 19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朱炎老師以一枝充滿赤誠的筆,刻劃出這一系列十篇精鍊樸實的文章,字字行行皆是對年輕人的關懷與鼓勵,並提供人生的一種觀點,一種哲學,讀來親切溫暖,值得讓人一再深思咀嚼。

本書特點

★名作家王鼎鈞說:「多一本這樣的書,就可以少一座監獄!」
★以青年成長所可能面臨的10個主題為內容,提供年輕世代面臨抉擇時的重要參考。
★每篇選摘重要成長小語,並搭配繪者吳孟芸精美插畫

得獎紀錄

★民國68年榮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
★第四屆新世紀中興獎(中興文藝獎)獎章

作者簡介

朱炎

  山東人。臺大外文系畢業,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博士,並曾在美國克萊蒙研究院研究美國小說。曾任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臺大文學院院長、逢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著有《海明威的愛情觀》(英文)、《美國文學論文集》、《期待集》、《酒入愁腸總成淚》及短篇小說集《酸棗子》等,以散文集《我和你在一起》獲國家文藝獎。曾獲短篇小說金筆獎。

繪者簡介

吳孟芸

  台北人,一九九一年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多媒體組畢業。同年前往義大利。先後於Accademia di bella arte di brera(國立米蘭藝術學院)主修古典油畫,後赴威尼斯國際平面藝術學院研修金屬版畫,石版畫,與手工書籍裝訂。

  一九九五年回國後替各報章雜誌媒體書籍繪製插圖,創作技法多元豐富,作品多見於《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及其他主要平面媒體出版品。

 

目錄

007 三十年後,熱血依舊  朱炎 ──二○○八年九歌最新版序 從《苦澀的成長》談到《追求成長的十堂課》
013 大地鮮花  王鼎鈞 ──喜讀朱炎教授《苦澀的成長》
019 讓我們一同成長 ──一九八四年爾雅版再版自序
021 回味苦澀中的甘美 ──一九七七年爾雅版初版自序
025 愛 最純粹的信仰,最偉大的力量
037 青 春 追求真、善、美,追求真正的快樂
051 火鳳凰 咬緊牙關,撐過煉獄的赤焰
069 挫 折 勇氣,是人人都原本具有的天性
081 孤 獨 一種離群索居獨處思考的生活方式
091 怨 尤 命運越艱苦的人,越不願發牢騷
109 蠱 惑 自重、自尊、自信,處變不驚
133 孝 道 為日後的自己儲蓄幸福
151 生活的藝術 簡化自己的生活,給自己留一些時間
163 人類的母親 女性的尊嚴,乃是人性尊嚴的基石 外一章
179 流水年華 附 錄
185 感謝您當年的苦口婆心  廖宏仁
189 朱炎寫作年表
 

三十年後,熱血依舊──二○○八年九歌最新版序 朱 炎

  爾雅印行的《苦澀的成長》於民國六十七年初版至今剛好三十年。而我把其最後一批存書買回來,發現是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十二日出版二十七又二分之一印。也就是說此書十五、六年來已停印了。今年初我與爾雅負責人柯青華︵隱地︶兄商量此書的再版事宜,他當即允諾可再出版。不過他認為現在的社會情況已大異從前,人心也大有改變,是不是可等總統大選之後,看看社會風氣,再作決定。而且也許我可再寫一、兩篇換掉不合時宜的文章。我當時感覺他說的話頗有道理,就把此事暫停下來。而我也打好了〈嫉妒〉和〈文化與文明〉兩篇的草稿,以備再版之需。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中華民國筆會開理監事會,見到青華兄重提《苦澀的成長》再版事宜,他當即表示現在出版事業正面臨困境,很不景氣,他雖願意出書,但最好請情況尚好的九歌出版社改版發行。青華兄跟我相識在三十幾年前,兩人原是無話不談的老友,我當時就感謝他的好意並與九歌聯繫。在這之前,我曾詢問過陳素芳總編輯,有無意願再版此書,她當時就表示,雖然有此意願,但是還是得問柯先生並徵求他的同意。於是隔天一大早即請內人與她聯繫,適逢她有事外出,就跟蔡文甫先生商談此事,並獲得他的同意。我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我又把此書粗略看了一遍,並不覺得有哪篇不合時宜,就請九歌照舊重印。並承受文甫兄衡盱世情,為這本小書取了一個更貼近讀者的書名:《追求成長的十堂課》。此書篇幅雖小,卻都是我最用心也最細緻的早年作品,書中充滿著我對年輕人的熱誠與期許。
老實說,廣大讀者對我的認識,泰半通過這本小冊子;很多中學生當年都以此書為課外讀物;而且;據我軍中朋友告訴我,當年軍中也廣印此書,甚至柯青華兄也承認確有此事。

  這本書的改印新版將跟過去爾雅版內容幾乎一樣,唯一不同處只是增補了七十八年至九十七年的作者寫作及學術活動內容,再加這篇短序而已。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朱炎口述 朱許麗卿筆錄

於臺北市基隆路臺大學人宿舍  大地鮮花──喜讀朱炎教授《苦澀的成長》 王鼎鈞

  我在中學時代讀過朱孟實先生《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本書當年風行全國,知識青年幾乎人手一冊,書中充滿知識、性靈、智慧、人情。那本書是朱孟實先生用「低姿態」寫的,他暫時放下對國際聲望、學術創見的追求,遷就一般青年的水準和需要,寫通俗化的讀物,對他而言乃是犧牲。他的犧牲留給我一個典型。 人之生也,與「無知」俱來。上帝事先並沒有要任何一個靈魂填調查表,天使也沒有在靈魂成為肉身前提供任何背景說明。人們像沒有跳傘裝備的乘客從空中墜下一樣來到世間,內心惶急恐懼,所以墜地第一聲是啼哭。繼而知道哭不濟事,他仔細看,看先來一步的人怎樣活著。「看」太費時間,收效太慢,他開始「希望」,希望「過來人」指點「山前路」,簡明扼要的繪一張地圖。他不但希望得到正確的地圖,還希望地圖畫得漂亮,使他想看愛看,使他覺得大踏步走下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探險。繪製這地圖的人是以先知覺後知,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幫助,對代間承接有幫助,對每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有幫助。近年,我自己年事增長,更覺得這個工作非常重要。

  儘管現在傳播工具種類很多,書呆子總是相信書本。我常勸有學問的人為青年寫書,尤其是像《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那樣的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它的「時宜性」;當代青年的心態與前代不同,需要不同,他們歡迎的文字風格也不同。當代要有當代的新書,由這個時代與青少年一同呼吸的先覺者撰寫。我也知道今天的讀者比前代更難滿足,為他們執筆的人更要沉浸學問,認識真理,熟悉世情,接近青年,至於詞藻文采,當然不在話下。這人更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寫這樣的書並非他惟一能做的事情,他本可把這一分精力用在對自己最合算的事情上。我常常勸這樣的人寫這樣的書。

  朱炎教授願意寫這樣一本書,我高興得叫起來。他是一個理想的人選,熱愛學問而有學問,熱愛真理而認識真理,熱愛青年而了解青年,熱愛人生而能奉獻自己,他又是一個卓越的散文家,是一個把墨水變成熱血的人,他的筆是一座橋,從他的內心到讀者內心,交流互通,如響斯應。他是一個從前吃過苦,現在有成就,而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的人,他吃的苦,今天的青年朋友恐怕都沒吃過。他的豐富閱歷使他能穿過人生重疊的層面,看得深,看得遠,有智慧。他在備嘗生長的痛苦,又把這痛苦轉化為喜悅之後,用心寫一本小書,一本形體小而價值大的書,他費盡苦心,辛苦寫成,成果是甜美的。在這個紛紛用悲觀來表示深度的時代,他這本書從深處發掘樂觀。在這個用偏激表示造詣的時代,他這本書完備而中和,更顯得難能可貴。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艱難的一段長途之後,佇足回頭,看看後面的人走得怎麼樣,鼓勵他們好好的走,這一份奉獻,使我敬佩也使我感動。 這本書包含十篇文章,可稱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個主題,每個都有對象。「語重心長」不足以形容他的誠懇,「娓娓道來」不足以形容他的生動。十篇文章各自獨立,但脈絡相通,渾然如一,像一條山脈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是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種觀點,一種哲學。沒有哲學和沒有麵包同樣令人活不下去。他從上游解決人生問題,正本清源,從「意識形態」下手建設。這種建設工作,可以使醫生、警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忙碌。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討了人生潛藏於內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崢嶸,同時也給理想的中國青年摹出風貌典型。人在青年時期尋覓的東西,大半都在這本書?。「我找到了!」多麼令人驚喜!推銷鋼琴的廣告有一句話:「學琴的孩子不會學壞」,意思是說音樂能淨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境界,使人發現並追求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說,熟讀朱炎教授這本書的年輕朋友也不會學壞,因為他不會走錯路。中國多一本這樣的書,就可以少一座監獄!

  讓我們一同成長──一九八四年爾雅版再版自序

  接到柯青華先生二月二十二日寫來的信,囑我儘快修改《苦澀的成長》,好讓第二十版能以新貌面世,真是高興:看到人間的承諾兌現是一樂,有機會使自己的作品更正確,也是一樂。

  其實,名作家王傳璞先生,李樹基和李有成兩位學棣,都曾協助我修正這本小書,只是因為版面的限制,不能放心地刪改。這次單德興學棣和我又各自花了三天工夫,一共改動了二百三十幾個地方,刪去三百三十餘字,增加一百九十餘字(不算寫作年表後加的五百七十九字)。改動的地方大多是不合適的標點符號,重複的英文原名,不夠貼切的字詞和譯文;不過,也有幾個不改不快的錯別字。當我照輔仁大學林儒慧同學的來信,把「貧脊」改正為「貧瘠」時,頓覺心頭解開了一個鬱結。這些熱誠可掬的年輕人,讓我感動。爾雅的王開平先生,最後又找出二十餘個錯別字,並建議改動了四十幾個地方。他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非常可佩。自《苦澀的成長》出版至今,匆匆已過六年。在這段時間?,我曾經歷了自知是此生最忙碌、最艱苦而又最遙遠的旅程,也曾寫過不少中、英文的長篇大論;但是,說也奇怪:回首前塵,恍如一夢,而最使此心感覺有點著落的,竟是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因此,我極想藉這個機會,特別向當年鼓勵我寫這十篇短文的王鼎鈞大哥和曾經多次坐在舍間等取文稿的朱榮智博士,獻出我誠摯的謝意。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九日晚八時四十分

  那夜,爾雅出版社的隱地先生來舍間表示想把我專為年輕人所寫的十篇短文結集出版。待我們把原則談妥之後,他就要我為這個集子定名。我踟躕良久,想不到一個恰當的書名,就請他幫忙思索,他當即胸有成竹地建議以《苦澀的成長》為書名,我則拍股叫好,立即同意。

我  之所以那樣爽快地同意把這個集子定名為《苦澀的成長》,是因為我覺得皺著眉頭,津津有味地品嚼青梅和澀柿的時光,是屬於年輕兒女們的;而且,我更覺得,青少年的成長時期跟未成熟的果實一樣,多半有些苦澀──雖然苦澀,但卻頗堪咀嚼,耐人尋味。

  這十篇短文,都是在王鼎鈞鄉兄的鼓勵和催促之下,很辛苦地寫出來的。在寫作期間,不但我自己坐臥不安,起早睡晚,影響了生活的常規和我跟好友之間的正常來往,更蹧蹋了妻兒難得的假期。當我在電話?聽到一位二十幾年的老友譏笑我儼然以青年導師的筆調在大作文章時,窩囊的感受,實有不足與外人道者。當我看過一位青年朋友的來信,氣得輾轉難眠,只得在清晨二時爬起來給她回信時的心情,又豈只是「苦澀」二字所能了得。所以,我曾數度想停寫這類討論青少年問題的文章,免得忍譏受氣,費力不討好。

  於是我在心?一遍一遍地叮囑自己:寫完這一篇,不要再寫了。我也曾一再告訴內人說:妳儘可放心,以後我不會再寫這種自討閒氣的文章了。可是,我卻沒有能夠就此停筆;因為每當我面對稿紙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青少年的問題。我漸漸發覺,這方面的問題,已然成了我心際的一個鬱結,非把它化解開不行;而在這個鬱結?,我對年輕朋友們所懷的熱愛、焦慮、失望與期許,跟我對自己青少年時期的一切所懷的懺悔、思念和痛惜,彼此糾蟠,難以分明。所以,這十篇短文,不但代表著我對青少年問題的關懷與認知,同時也反映了我自己那一段執著而苦澀的回憶。

  在我繼續寫了幾篇之後,卻意外地又收到幾位年輕讀者的來信,雖是寥寥幾行,卻使我感到莫大的鼓舞與安慰。我漸漸體會到,跟年輕朋友們交往的滋味,有如啃嚼青青的橄欖,你得要耐心地品味,才能嚐受到那份苦澀中的芳甜。譬如,不久以前,一個學生來訪。先是她問我對某些青年問題的看法,接著彼此交換意見,最後師生二人竟辯論得面紅耳赤,相持不下。因為已屆深夜,她只好很不情願地起身告辭。當我陪她走出院子的時候,她默默地走了一會兒,然後對我說:「老師,下次能不能多約幾個同學一起來跟您……」「跟我抬槓啊?」我搶白地說。但是,我在月光下看到她偷笑的傻樣子,立刻感到一股甜甜的喜悅湧自苦澀的心底。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日晨寫於美國華府

 

內容連載

孤獨是個難以界定的名詞;因為它的形式和程度變化不一。譬如性格上的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心理上的孤獨多半是環境所使然;而前者往往只是客觀現象,主觀上也許沒有孤獨的存在;後者則反是。孤獨的程度,不可勝數;所以它是一個相對而非絕對的名詞,因為世間沒有絕對的孤獨。在一般人的感覺上,死前一刻是人類最為孤獨的境況;所以謝吾德‧安德遜(Sherwood Anderson)曾在其《俄州萬氏堡》(Winesburg, Ohio)短篇小說集中發出「人皆有孤獨一死」的慨歎。

然而,一個人在走完生命的路程,獨自走向死亡的時候,無論在主觀或客觀上,仍難稱之為絕對的孤獨。因為此人也許有愛護他的親友或其他人的陪伴,或者至少有某些人與他在某些想法上曾經有過共鳴和默契。如果他是像艾默生或梭羅一樣的超越論者;或是像莊子和希邁耐斯(Juan Ram� Jim�ez)那樣的齊物論者;或是像丁尼孫(Alfred Tennyson)和邱吉爾等把死亡看成暫時分別的人;甚至如果他是個抱持某種宗教信仰,對於來生懷著無限希望的人,死亡對他就更當別論了。據說有人發現在非洲某地一簾飛瀑封口的山洞裏,有一堆象牙和象的骨骼,才知道垂死的大象,往往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地來到這裏倒地不起,好像是在參加「最後的約會」一樣。在某一種意義上,死亡是離開某些人加入另一些人的一個人生過程。所以英文有時稱死亡為「參與大多數」(join the majority)。 現在我所要談論的孤獨,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離群索居獨處思考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在《湖濱散記》(Walden)中所謂的「索離求德」(solitude)。

小時候我原是個最愛熱鬧的人。我常與遊伴們在一起玩「打瓦」或「跳房子」的遊戲,鬧得昏天黑地,甚至忘記回家吃飯;害得俺娘挪動著小腳,直著嗓門從莊東頭喊到莊西頭,半天找不到人影兒。那時候我恨不得天天新年,夜夜中秋,好學古人「秉燭夜遊」,與成群的同伴們開懷玩個痛快。當時,我常為遠來的異鄉人和孤獨的人,無端地感到難過;覺得他們沒有熟人陪伴,既古怪又可憐。等到年事稍長,自己也領略過做異鄉人和獨處無伴的況味,才知道異鄉人有異鄉人的瀟灑情懷,孤獨中另有境界。孤獨生活的人,看來雖有點古怪,但卻並不一定可憐;因為孤獨並不是一種消極的退卻;相反地,它是一種積極的生命活動現象。真正甘於面對孤獨的人,往往也是敢於面對現實的人。語云:「君子慎乎獨。」與人相處易,寧適自處難。一個能夠在孤獨中堅持原則的人,必定是個不凡的勇者。所以說,「勇者是孤獨的」(Lonely are the brave):喬丹在《戰地鐘聲》結尾時,身負重傷,猶抱機槍把守山隘,單身迎戰上來的納粹騎兵群時的神情,就是一幅勇者的畫像。在那段孤獨的時間裏,理想與現實揉合,生命與死亡銜接,真是莊嚴撼人的一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66
  2. 新書
    79
    $166
  3. 新書
    85
    $179
  4. 新書
    88
    $185
  5. 新書
    9
    $189
  6. 新書
    9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