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的文化本質
- 作者:Barbara Rogoff
- 譯者:李昭明,陳欣希
- 出版社:心理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911774
- ISBN13:9789861911779
- 裝訂:平裝 / 368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在大洋洲,三歲左右的兒童會照顧比自己幼小的孩子,但是在美國,想擔任保姆的角色,則被期望至少要在十歲以上的兒童才有可能。非洲Efe族的嬰兒能安全地使用刀具,但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成人通常不相信幼兒能使用刀子。如何解釋這樣明顯的不同呢?
Barbara Rogoff認為,人類發展必須以一種文化歷程來解讀。個體的發展情形可以視為:個人就是在他們的文化社群中,與他人一同投入過去共同的努力成果和前人已建立的文化實踐工作的一個參與者。一步步理解這些文化實踐工作的過程,需要一種對動態社群中的個體和世代成就貢獻有所瞭解的歷史觀點。
超越了只說明「文化事件(culture matters)」的呈現方式,Rogoff更把焦點放在文化如何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產生關連性。《人類發展的文化本質》一書界定了不同文化社群之間,彼此相同、相異點當中的固定模式,例如,兒童參與他們社群成人活動的機會,或參與特別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本書以文化的角度,再度檢驗了典型的發展領域——兒童養育、社會關係、相互依賴和自主獨立、在生命歷程中的發展變遷、性別角色、依附關係,以及學習和認知發展。
這種開創先例的工作提供一種補充性和革命性的觀點:人類發展就是人們在社群中參與的整個過程。Rogoff使用社會文化的研究和引自文化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和歷史的各種理論,來支持她的觀點。本書可以協助當今的研究者和有興趣的學生,擴展自身對全球人類發展的知識廣度。一個獨特和親身投入的成就,並結合理論觀點和令人信服的實例,都使得文化一詞變得生動起來。
第一章 理解人類發展文化本質的定位概念和方式
尋找文化規律
作為理解文化歷程的定位概念
超越最初的假設
發展目標的多元化
透過局內人∕局外人溝通(交流)來學習
於在地化和全球性的理解間移動
第二章 「發展」是參與於文化活動中的轉化
研究者所面臨的邏輯困惑
關於文化和個體發展的概念
社會文化──歷史理論
發展是參與於社會文化活動中的轉化
第三章 個體、世代和動態的文化社群
人類是生物性的文化產物
動態文化社群中的參與
第四章 家庭和社群中的教養
家庭組織和政府
兒童存活及照顧的文化策略
嬰兒─照顧者的依附關係
家庭和社群角色的專門化
兒童對成熟社群活動的參與或隔離
參與團體或是在兩人成對中參與
第五章 社群中個體角色的發展轉變歷程
年齡是文化中「發展」的公制量尺
展的轉變記錄了與社群相關聯的改變
通過發展「里程碑」的速率
將嬰兒視為處於一個獨特的社會地位
兒童期,承擔責任的角色
青春期當作一個特別時期
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成年禮
婚和為人父母是成年期的標記
中年時期與下一個世代的成熟
性別角色
第六章 相互依賴與獨立自主
「獨自」睡覺
獨立自主與有自主性的互相依賴
成人─兒童之間的合作和控制
取笑他人和羞恥感是社會控制的間接形式
道德關係的概念
合作和競爭
第七章 與文化工具和文化典章制度一起思考
獨特的情境脈絡而不是普遍的能力:在世界各地的Piaget
智力和成熟度的文化價值
從一個情境得到的經驗類化到另外一個情境
學習靈活地運用適合各種情境的手段
用來思考的文化工具
在使用文化工具思考時分布的認知
第八章 在文化投注中透過引導式參與來學習
引導式參與的基本運作歷程
引導式參與的獨特型態
第九章 社群中的文化變遷及其相互關係
生活在多元社群中的傳統習俗
文化團體中的衝突
透過文化聯繫的轉換歷程,橫跨人類的歷史
西方學校教育被視為文化變遷的證據
在變遷中的文化系統裡,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堅持
動態的文化歷程:以一種以上的方式來建構
一些規律
回顧最初定位概念的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