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瑤蒨
畢業於東海中文系、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現就讀於淡江中文所博士班。以文獻為主要處理對象,盡力地了解漢人宗教的樣態,認為「信仰」是一把理解民間文學的鑰匙。
第一章 緒論 13
第一節 十王信仰與《玉歷寶鈔》相關研究成果 63
第二節 版本說明與論文概述 153
第二章 《玉歷寶鈔》之前的十王信仰 233
第一節 唐代末年至北宋初年 243
一、十王信仰的開端:十王經3
二、十王信仰的折射:圖像
三、小結
第二節 北宋初年至南宋末年 373
一、文人與佛教團體的反應
二、道教團體的回應
三、大足石刻的呈現
四、小結
第三節 元、明至清代初年 523
一、寺廟道觀
二、小說、戲曲與寶卷
三、小結
第三章 《玉歷寶鈔》的內容分析(一) 653
第一節 匯集中國冥界傳統的《玉歷寶鈔》 683
一、來源之一:佛經
二、來源之二:現實中的刑罰與文學作品
三、對官衙、行刑與公正審判的承繼
四、小結
第二節 反映清代信仰文化 893
一、十殿模式與補經所的設置
二、受到規範的理想行為
三、整合冥界論述的企圖
四、餘論
第三節 製作與傳播途徑初探 1043
一、《玉歷》與佛、道經典的內容差異
二、《玉歷》與教派寶卷的內容差異
三、從《玉歷》獎掖的價值探討目標讀者
四、小結
第四章 《玉歷寶鈔》的內容分析(二) 1233
第一節 序文 1253
一、刊行時間與傳播軌跡
二、刊印善書的動機
三、小結
第二節 感應錄 1403
一、造成形式差異與內容參差的原因
二、共同成分的意義
三、其他值得討論的現象
四、小結
第三節 神明信仰與神誕日 1623
一、三位主掌冥界救贖的重要神明
二、灶神:精準的監察者
三、神誕表與其他神聖日期
四、小結
第五章 台灣十王信仰與《玉歷寶鈔》之發展 1853
第一節 冥判類善書 1863
一、清末迄今《玉歷》與十殿圖的印行
二、《洞冥寶記》等續作善書
三、台中聖賢堂的《地獄遊記》
四、小結
第二節 遊冥故事的內容 2073
一、胡迪罵閻、何立傳語
二、唐太宗入冥
三、妙善遊冥與目連救母
四、小結
第三節 作家文學、超薦科儀與圖像 2253
一、十殿歌與作家文學
二、與超度亡魂有關的儀式
三、祈福儀式與圖像
四、小結
第六章 結論 243
參考書目 249
自序
死後世界是人類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但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卻不一定像漢人一樣,把它視為審判功過與執行懲處的地方。漢人對這段經過,總名之為「地獄」。「地獄」的概念,受佛教的影響,但是佛道典籍及慕道人士的筆記等,與庶民世界廣泛流傳的善書,對於地獄的描寫有所不同,在我們眼中,這似乎意味著菁英與庶民、經典與素樸這兩個有所區隔的世界,對於地獄的想像,存在著差異。
一開始,我們以善書為處理的對象,試圖說明民國六十年代初期,《地獄遊記》在台灣廣泛流傳的原因。誠然,纂造該書的台中聖賢堂有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地獄遊記》內容本身植基於十殿信仰的文化元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面向。就目前可見的文獻,十殿信仰至遲於十世紀初成型,隨著時間推衍,益發展現出其對於文化細緻面的影響,在明清以來的善書、通俗小說、俗謠歌訣中展現,十殿地獄在庶民社會中,似有其頑強的生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將焦點集中在《地獄遊記》的前身——《玉歷寶鈔》上,以說明善書在十殿信仰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這本小書主要的部分,源於2000至2003年在民間文學研究所的學習,少數針對第五章的修改,於今年夏天完成。撰寫的過程中,我獲得許多師友所提供的資料,他們是李世偉老師、王見川老師、游子安老師、陳登武老師、車錫倫老師與譚遠琴小姐、方鄒怡小姐。諸多方法上的啟迪和研究視野的開拓,是求學路上難能可貴的經驗,如果我在這條路上耕耘不輟,完全是因為幾位師長在我心中灑下種子的緣故。然而,兩個階段的修改留下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部分未能釐清的論題,牽涉到其他的知識體系,儘管持續關注,卻依然無法提出完整的報告,這是本書付梓之際,本人心頭的憾事。
2006年秋日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