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無私公開自己的壓箱寶 董延齡醫師
自公職退休、開始執業至今,轉眼已近三十年,其間診治過的病人難以計數。猶記得剛開始時臨床經驗不足,每遇到新病例或嚴重個案,總是戰戰兢兢,不敢造次,一定要細查典籍、仔細思考利弊得失,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法,才決定遣方用藥。
也許是機緣湊巧或因緣具足,大多數病例都能應手而癒,病人及其家屬固然感到高興,我也覺得欣慰。這些成功的臨床病例讓我深深感覺到,不管是什麼疑難雜症,幾乎都可以從中醫典籍中找到對治方法,所不同的只是時空環境、病名與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已,只要依照四診八綱仔細辨證、靈活應用,絕大多數均能應手取效。
最近幾年來,我從門診中發現,現在年輕人最感困擾的竟然是不孕症,有些夫妻花了很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做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還是功敗垂成,殊為遺憾。因而特別花時間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的癥結可能在孕前體質和子宮調養,只要善加調理,應該可以解決困擾。
這些淺見曾經發表在報章或醫學期刊,獲得一些謬賞,因此也敝帚自珍地與上述心得一起收錄於本書中。
此外,小時候曾應家父要求背誦的瘡瘍脈訣、十六脈象、七怪脈訣等,很多人聽了都大感驚奇,認為很具有參考價值,我也一併記錄下來。美中不足的是,為了方便閱讀與參考比較,本書基本上依病症分類,而非依看診時間先後,所以文中會有同樣診治肝病,卻有時提到郵政總局,有時又是立法院醫務室,有時又是診所,請讀者見諒。
過去常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甚至認為不夠科學,以致有很長一段時間遭到忽略、漠視。事實上不管中西醫,基本上都需依靠臨床經驗;試想,西醫唸了七年醫學系後還要經過實習醫師、住院醫師階段,其目的不就在學臨床經驗嗎?
所謂「合則兩利」,我認為兩者若能互相學習,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愛其所同、敬其所異;如中醫不妨多加利用生化與儀器檢驗,以科學證據作為診治的依據;而西醫不妨善用中醫藥與針灸的特長,作為輔助治療與調養的參考,中西共治不僅更有利於治癒疾病,解決患者的痛苦,也才能達到「全人醫療」的理想。
由於元氣齋出版社一向以「讓讀者都能問津有路」為出書原則,以前曾以《自己開藥方》為名,幫好友張步桃醫師印行上下兩冊,頗受好評。而筆者名董延齡,醫學同道與患者常開玩笑說「你最懂得延年益壽之道,好像找你看診就一定能痊癒,還可延長性命一樣」;因此即將兩者結合,就以「董延齡開藥方」為名,盡量公開筆者的診治心得,詳列應用的穴位與藥方,但願真的有助於讀者「懂」得「延齡」之道。
由於筆者診務繁忙,又不擅操作電腦,書中部份文字係口述之後,由前台北市政府主任秘書方群筆記整理,再經陳美玲及何永慶社長伉儷幫忙打字才得以完成,謹致謝意。由於教師節將近,而本人一向服膺儒家思想,故特別將研究論語的一點心得整理成「飲食學孔子」一篇,希望普天下的教師、學子都能謹守飲食保健之道,長保健康有元氣。
二OO八年八月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