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

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
定價:280
NT $ 90 ~ 252
 

內容簡介

  索羅斯形容這波擴展到全球的金融危機,是「1930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數十年來動盪的金融市場中,傳奇金融家索羅斯在本書探究這波危機的起點,深思危機對未來的意義,他在金融市場的老練經驗無人可及,他鑽研個人與機構如何因應主宰全球經濟活動的興衰循環,並且以此心得來解析這波危機。

  他強調,盛行的典範:金融市場趨於均衡發展,不但錯誤,而且會誤導投資人,只有靠探索市場如何真正運作的新概念架構,才能避免災難與毀滅。

  索羅斯文筆簡明,結合了實務的洞察力與哲學深度,對於了解這波金融危機對美國及全球經濟的傷害,他的貢獻彌足珍貴。

本書特色

1. 索羅斯探究這次金融危機的起點,深思危機對未來的意義。

2. 索羅斯結合了實務的洞察力與哲學深度,對於了解大型信用危機與其對美國及全球經濟的深意,具有相當影響力。

3. 幫助讀者掌握國際金融發展趨勢,了解對未來市場的影響與衝擊,設法度過金融危機。

作者簡介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全球知名的投資大亨。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後定居英國及美國,目前住在紐約市。索羅斯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同時也創立各類基金會的全球網絡,以支持開放社會為宗旨。

  暢銷著作有:《美國霸權泡沫化:重新思考美國的角色》(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2003)、《索羅斯論全球化》(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2002)、《開放社會》(Open Society, 2001)、《全球資本主義危機》(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1998)。以上皆由聯經出版。

 

目錄

自序 我們亟需建立新典範
導論 金融泡沫的形成與破滅

第一篇  我的觀點
第 1 章  我的核心思想
第 2 章  一名失敗哲學家的自白
第 3 章  反射性理論
第 4 章  金融市場中的反射性

第二篇  目前的危機與未來
第 5 章  超級泡沫假設
第 6 章  一名成功投機家的自白
第 7 章  我對2008年的展望
第 8 章  我對政策的建議

結論
致謝

 

自序

我們亟需建立新典範

  我們處在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的金融危機。就某種層面而言,它類似於過去二十五年發生的其他危機,但不同的是:目前的危機標示著以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信用擴張時代的結束。過去反覆發生的危機是一個較大型泡沫破滅的一部分,目前的危機則是持續超過二十五年所形成超級泡沫的頂點。

均衡發展是錯誤的觀點,我們需要新典範

  為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典範。目前普遍接受的典範——金融市場總是朝向均衡發展——不但錯誤而且導致誤解。我們目前遭遇的困難,大部分可歸因於: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建基在這個典範上。

  我所提出的新典範不僅適用於金融市場,還可以處理想法和實際的關係。這個新典範主張,錯誤的概念和解釋在型塑歷史的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早在我當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學生時,那時尚未活躍於金融市場,就已開始發展這個理論架構。如我之前所寫的,我受到卡爾.波柏(Karl Popper)哲學很大的影響,這讓我質疑完全競爭理論的基本假設,特別是完全資訊這個假設。

  我逐漸了解市場參與者不只根據資訊做出決定,他們偏頗的感受還會影響市場價格,以及影響那些價格所應該反射的基本面。我認為參與者的思考提供雙重功能,一方面,他們尋求去了解自己的處境,我稱之為認知功能;另一方面,他們嘗試改變自己的處境,我稱之為參與或操縱功能。這兩項功能運用在截然不同的方向,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相互干擾,我稱之為反射。

  當我開始參與市場,我將我的理論架構應用於金融市場,讓我更了解泡沫最初自我強化但最終自我毀滅的過程。此外,當我擔任某檔對沖基金經理人時,我也將這個洞見善加運用。在我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Alchemy of Finance,1987)裡,我曾詳加論述。這本書得到社會極大讚美,但反射理論卻未受到學術圈的認真看待。當時我困惑不已,我是否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新理論?畢竟,我處理的是哲學上最基本和最被徹底研究的一個問題,因此關於此一主題可以被探討的內容或許已經有人說過了。然而,我的理論架構對我個人而言仍非常重要,引導我在當對沖基金經理人時讓我賺錢,並讓我花錢時像個慈善家,理論架構逐漸變成我身分的一部分。

撰寫本書的動機

  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已從積極參與管理我的基金的工作退休,這個基金屬性也已從原先的對沖基金改變成為較保守的永久基金(endowment fund)。然而這次的危機迫使我再次將焦點置於金融市場,並且在此積極參與投資決策。到2007年底,我決定寫一本書來分析和解釋目前的狀況,我的動機如下:首先,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典範,以更加清楚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第二,從事嚴肅的研究可以對我的投資決策產生幫助;第三,藉著對金融市場提供即時的洞見,或可確保反射理論最終受到嚴肅的對待。

  一個抽象的理論很難獲得注意,但人們對金融市場有著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在市場處於混亂之中。在《金融煉金術》書裡,我已使用金融市場做為實驗室去測試反射理論,目前的狀況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去展現其相關性和重要性。在上述的三項考慮中,第三項對我決定出版本書的影響最大。

不只談金融危機,也討論數個主題

  本書討論數個主題,而非只專注在呈現金融危機。讓我簡要解釋反射理論如何應用在金融危機,和假設完全資訊的古典經濟學理論相反,市場參與者、貨幣當局和財政當局都無法只依靠資訊來做決策,他們的錯誤判斷和錯誤理解影響價格。更重要的是,市場價格影響那些價格機制所應該反應的所謂基本面的東西。如果目前的典範正確,市場價格不會任意偏離理論的均衡值。

  市場參與者和政府官員的觀點從未和實際狀況產生對應,也就是說,市場從未處於經濟理論所預測的均衡狀態。感知與現實之間存在雙向的反射連結,讓泡沫最初自我強化但最終自我毀滅的過程得以發生,每一個泡沫包括一個趨勢和一個錯誤的認知、彼此以反射形式交互作用。美國房屋市場存在泡沫,但目前的危機不僅只是房市泡沫的破滅而已,這個泡沫比過去我們所經歷重複發生的金融危機來得大。

  過去所有那些危機是我所稱之為超級泡沫的一部分,這個超級泡沫是一段長期的反射過程,歷時約二十五年的時間演化而來。它包含一個明顯的趨勢、信用擴張和普遍的誤解,市場基本教義主義(流行於十九世紀的自由放任觀點)認為市場應該不加管制。該主義成功通過先前危機的測試,讓趨勢和普遍的誤解得以強化,但當趨勢與誤解變得無法持續時,目前的危機將形成一個轉折點。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更多的解釋,在〈導論〉之後,本書的第一篇將討論反射理論,這個理論不僅適用於金融市場,對那些只對目前危機有興趣的人們而言,或許會認為本書第一篇太難,但我希望讀者在付出努力研讀後,會感到有所報償。第一篇包含我主要的興趣和我終生的工作,讀過我前幾本著作的讀者將注意到,由於我的論點並未改變,在本書裡我重複了先前的一些內容。至於第二篇,從理論架構與我身為對沖基金經理人的實務經驗出發,闡釋目前的狀況。

 

內容連載

第 5 章 超級泡沫假設
我們正處於一個金融危機之中,其規模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僅見。確切來說,這不是另一場大蕭條的前兆,歷史不會重複。銀行體系不容許像1932年時一樣崩解,當時就是因為銀行體系崩盤才造成大蕭條。同時,目前的危機也不同於1980年代以來只影響部分特定金融體系的週期性危機:1982年時的國際銀行業危機、1986年的儲蓄與貸款危機、1987年的投資組合保險危機、1994年的奇德皮巴第(Kidder Peabody)公司倒閉、1997年的新興市場危機、1998年的長期資本管理((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公司倒閉、2000年的科技泡沫等。目前這場危機不限於特定的公司或金融體系的特定部門,而是讓整個體系陷入崩潰的邊緣,只能以最大的努力去控制。這會產生影響深遠的後果,再也不能一切回歸正常,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為了解釋我這個看似誇張的說法,我要說明一下我在第 4章提到的反射性理論及興衰模式,不過我的解釋會簡單得多。我們要考慮的興衰模式或泡沫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兩個:一是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另一個則被我稱為較長期的超級泡沫。房市泡沫很直截了當,超級泡沫就比較複雜。更複雜的是,這兩個泡沫並不是分開獨自發展,而是深藏於歷史之中。特別的是,如果不考慮以下的種種因素,就無法了解當前的處境:中國大陸、印度及一些石油與原物料生產國的經濟實力;原物料榮景;匯率制度有部分浮動、部分盯著美元、部分介於兩者之間;美國以外的地區愈來愈不願意持有美元。
美國房市泡沫
在科技泡沫於2000年破滅、2001年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以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降低聯邦基金利率到 1%,並且到2004年 6月之前都一直維持利率不變。這讓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形成泡沫。類似的泡沫也出現在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西班牙及澳洲。美國與其他房市泡沫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房市泡沫規模大,對全球經濟與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自然也不同。西班牙的房市比美國提早走下坡,但除了當地以外,沒有受到國際間注意。相形之下,美國抵押證券已散布到全球各處,有些歐洲人(尤其是德國人)持有比重甚至高於美國人。
單獨來看,美國房市泡沫準確遵循我所說的興衰模式:市場出現盛行趨勢,也就是借貸標準極度寬鬆,貸款成數擴大,還受到盛行的誤解(擔保品的價值不受借貸意願影響)所支撐。這就是過去推升泡沫的最常見誤解,尤其是在不動產領域。驚人的是,大家還學不到這個教訓。
從數張圖表即可清楚顯示泡沫的成長。在圖5-1,下滑的線條顯示儲蓄率(右軸),上升曲線則是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房屋價格。圖5-2顯示房貸債務成長幅度空前。過去六年以來,美國人房貸債務大幅增加,比之前的房貸總額還要多。圖5-3說明信用品質下滑。評等機構是根據過去的虧損值來進行評等,在房價上揚時,虧損值改善,評等機構在評估有擔保的房貸債券時,也就愈來愈大方。同期間,房貸發起人在住宅借貸業務也日趨積極(在這張圖裡沒有增加)。到後來,不必頭期款就可以買到房子,而且沒有人會過問任何問題。2005年及2006年時的次級房貸與另類A級(Alt-A)房貸品質其差無比。圖5-4顯示次貸與另類A級房貸的比重持續攀升。在2006年,33%的新房貸屬於這兩類。將圖5-3與圖5-4並列,顯示信用品質惡化。追求佣金收入,更推升這個過程。圖5-5顯示信用評等公司穆迪(Moody’s)來自於結構產品評等的營收增加。到2006年,穆迪來自於結構產品的營收與傳統債券評等業務的營收不相上下。圖-5-6六顯示複合式產品飛速成長。


泡沫一開始緩慢發展,持續了數年之久,在利率開始揚升時還沒有立刻浮現,因為有投機的需求加以支撐,借貸業務日趨積極,房貸證券化的手法也益形複雜。最後,在2007年春天,真實面揭露,當時次貸問題迫使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宣布破產,接著是黃昏時期,房價下跌,但人們卻還不明白遊戲已經結束了。花旗銀行執行長恰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據說曾表示:「就流動性來說,音樂停下來時,一切會很複雜,但只要音樂持續演奏,你就必須站起來跳舞。我們還在跳舞 。」在2007年8月,終於走到交叉點,市場加速狂跌,惡化的狀況從市場的一個部門傳播到另一個部門。這讓人回想起,在1997年的新興市場危機中,大鐵球橫掃重擊一個接一個的新興國家。即使如此,2007年8月到10月,股市仍然反彈,超出我的模型所預期。依據我的模型,市場崩盤又急又深,接下來是緩慢冗長的階段,好不容易回到接近均衡的狀態。就這個例子來說,在2007年 8月,市場演出不完全的棄守,到2008年元月,同樣狀況再度發生。在每一次,聯準會都會干預,調降聯邦基金利率,股市大膽相信,聯準會將保護經濟不受金融危機所衝擊,正如過去一樣。我認為,這樣的信念放錯地方。聯準會保護經濟的能力受到限制,原因是太常動手了。就我的看法,這場金融危機不像最近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其他危機。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2
    $90
  2. 新書
    9
    $252
  3.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