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本來面目

還我本來面目
定價:340
NT $ 100 ~ 306
  • 作者:賽安慈博士吳至青博士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08-07-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6290X
  • ISBN13:9789866662904
  • 裝訂:平裝 / 35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我們必須先體會到:
我們現在所認定的「我」,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
我們其實比可見的形體要大很多。
如何將意識從肉體次元拓展到能量體次元、意念體次元,
並觸及自性本體次元,
本書揭示的宇宙真相,將引領您回返條靈性之路。

  人從投胎入人體、到呱呱落地,到年紀稍長學習做父母親心中的好孩子,到入學努力做好學生,到脫離父母進入社會學習做好公民,人的一生可以說就是社會化的過程。為了能適應社會環境,應付生活不斷遭受的挑戰和威脅,我們不停地調整自己,我們的本性也不斷地被扭曲,漸漸的,在這個扭曲本性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了另一個「我」。現在我們認知的「我」,事實上是經過了一個遺忘的過程所形成的另一個我,和最初來到這世界上的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自我療癒」就是重新尋回自性本體的過程。

  首先要了解的是:人不只是單一肉體的存在,人是一個多層次元的互動系統,人的多重能量存有包括了——肉體、能量體、意念體和自性本體四個次元。以這樣的眼光為基礎,來看我們人類身體功能的運作,才可能再進一步往下談療癒,因為療癒不是只發生於肉體的層次,療癒必須是在多層能量次元體系才能發生。

  在了解人類四個層次的次元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發生疾病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療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我們了解到自己不是一個尋找靈體的肉身,而是一個存在於肉身的靈體之後,我們會對於以往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經歷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幫助讀者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和責任。

作者簡介

賽安慈博士(Anthony Sainz, Ph.D.)

  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工系研究所,教授「社會研究方法」及他首創並研發的「靈性與療癒」。

  除了積極培訓療癒專才之外:賽博士也將療癒帶回他的工作崗位,他在學術界大力提倡療癒學,是首位在美國大學研究所開創有關能量療癒課程的學者,從一九七七年起,在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工系研究所教授「靈性與療癒」,這是美國第一個療癒理論與體驗同步進行的碩士班課程。賽博士目前除了繼續教授碩士班「靈性與療癒」外,正積極為校方籌建碩士後「全方位療癒教研中心」。

吳至青博士(Chih-Ching Wu, Ph.D.)

  祖籍廣東恩平、生於台灣高雄,畢業於台北市金華女中、北一女中、政大新聞系,曾任《大華晚報》記者、《仕女雜誌》編輯,八○年代受聘於新加坡廣播電視台任職新聞主播,兩年後轉赴美國求學,先後就讀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 CUNY)碩士班,及私立紐約大學(NYU)博士班,主修語言病理學。目前在紐約的私人診所執業。

  除了專業語言治療之外,吳至青博士也是專業療癒師。在台灣的培訓己進行八年,近三年也為「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提供療癒培訓課程。她與賽博士結褵二十二年,育有一雙兒女賽明寰和賽宗寰。

 

目錄

〈前言一〉療癒這回事 至青
〈前言二〉療癒這回事 安慈

第一章 萬物皆為振動——先從物理學出發
物質和能量的種種特性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體?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療癒」就是透過「共振」,把低頻能量提昇成高頻能量

第二章 人的四次元
除了肉身,人還有三個存在次元
「靈」必須進入「人」身才能做功課
當下的痛苦毫無新意,是很久以前的老舊痛苦
只照顧肉體層面,病痛可能捲土重來

第一節 自性本體次元
自性本體扭曲之處,就是我們不快樂或出現身體疾病的地方
正負意念都有心想事成的 「奇蹟」效果

第二節 意念體次元
意念體導管連結靈性界和物質界
發生在意念體次元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顯現的意念問題

第三節 能量體次元
能量場的近代科學研究
本書沿用七層能量體的觀點
第一層能量體:氣體(etheric body)
第二層能量體:情緒體(emotional body)
第三層能量體:智性體(mental body)
第四能量體:星芒體(astral body)
第五層能量體:氣體模型體(etheric template)
第六層能量體:天人體(celestial body)
第七層能量體:因果體(ketheric/causal body)

第三章 忘了我是誰——投胎的過程
在喝孟婆湯之前,還有一個人生藍圖會議

第一節 創傷是福份
創傷是以「小孩意識」為出發點
創傷是量身訂做的
創傷有明顯主題,有脈絡可尋
否認創傷反而消耗更多能量

第二節 低層自我
低層自我是本能的防禦機制,具有保護作用
低層自我其實是個令人驚豔的大寶庫
指認低層自我絕非易事
低層自我的三個面向:我慢、意志、恐懼
透過別人指認低層自我

第三節 形象自我
孩子靠有限的經驗生出形象
我們寧願活在謊言中,也不願面對空洞的感覺
形象像個大磁鐵,不斷吸引負面的經驗

第四節 防禦
因假想的恐懼而產生的防禦行為,也是一種疾病
防禦的面貌:退縮、服從、攻擊、凍結

第五節 面具自我
面具就是被美化的理想自我
我們以為我們必須完美
三種面具:愛心、威力、平靜

第六節 高層自我
高層自我和自性本體有何不同?
超越二分法(兩極化)的思考方式
高層自我在肉體上的感覺是能量愉快的流動

第四章 我變成了誰——五種人格結構
人格結構學的濫觴
五種人格依據童年受傷的時間而排列

第一節 分裂人格
創傷
低層自我
形象自我
防禦模式
面具自我
高層自我
肉體特徵
能量體特徵
不願過生日的彼得
擺脫自閉的凱蒂

第二節 口腔人格
創傷
低層自我
形象自我
防禦模式
面具自我
高層自我
肉體特徵
能量體特徵

第三節 忍吞人格
創傷
低層自我
形象自我
防禦模式
面具自我
高層自我
肉體特徵
能量體特徵

第四節 控制人格
創傷
低層自我
形象自我
防禦模式
面具自我
高層自我
肉體特徵
能量體特徵

第五節 刻板人格
創傷
低層自我
形象自我
防禦模式
面具自我
高層自我
肉體特徵
能量體特徵

第五章 氣輪
人體的七個大氣輪
自我防禦使氣輪的整體表現失衡
氣輪的運作
孩子的氣輪

第一節 第一氣輪——海底輪
掌管生存的氣輪
第一氣輪的失衡

第二節 第二氣輪——丹田輪
第二氣輪為性感之輪
第二輪也是「肉感」和「情感」之輪
第二氣輪的失衡

第三節 第三輪氣輪——太陽神經叢輪
第三氣輪表現智能
第三前輪會生出人際關係帶
第三氣輪的失衡

第四節 第四氣輪——心輪
心輪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大愛
第四氣輪的失衡

第五節 第五氣輪——喉輪
第五氣輪的失衡
第五輪代表的能力

第六節 第六氣輪——天目輪、眉心輪
第六輪是靈性智慧之輪
與萬物合一
第六氣輪的失衡

第七節 第七氣輪——頂輪、冠輪、千瓣蓮輪
第七氣輪的失衡

第六章 療癒是什麼?

第七章 高次元的自我療癒

 

前言一

療癒這回事 至青

「妳怎麼會做這樣的事?」這是我這十多年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所做的事是healing,這個字在中文似乎還沒有特定的翻譯,我就暫且翻成「療癒」。療癒有別於「治療」。當人身體有病去找醫生,比如說腸胃不舒服找醫生開藥,這是治療,屬於肉體層次;做為一個療癒師,我所關心的不只是人的肉體,我更關心人的整個大身體——包括有形的肉體和許多無形的能量體,因為我知道,人的存在有許多次元,這肉體只是諸多次元之中的一個次元而已。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每一層身體及每一個次元之所以有區別,乃在於所發生的振動頻率不盡相同,振頻愈高的密度也愈小就愈無形,振頻愈低的密度也愈大愈有形,而人的多重次元中,肉體的振動頻率最低、密度也最大,也因此,如果生了病,肉體上的症狀可以說是最晚出現的;早在肉體出現症狀之前,所有其他較高振頻層次的身體已出現問題了。最早出現狀況的首推振頻最高的靈體,這一層的意識若不能和宇宙的自然法則應合,產生不和諧的現象,疾病於焉形成。

  舉例來說,我的肉體若在今天被診斷出罹患肝癌,很可能在三十年前我的靈體已開始扭曲,在這三十年中,這扭曲的意識和能量一層又一層往振頻較小、密度較大的星芒體、心智體、情感體及氣體紮根,一層又一層往下造成各種能量失衡的現象,最後落實到肉體,於是肉體有了病痛,才被醫生診斷為肝癌。

  身為療癒師,我所做的事就是為來求助的個案去除各層身體的淤塞,疏通受阻的能量,讓潛意識得以淨化,使肉體和靈體合而為一,達到身心靈三管齊下的健康,幫助病人找回真正的自我。

  但是,為個案去除能量阻塞,只佔我所做的事的一小部份,這些年來,我花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別人「自我療癒」。因為,多年的經驗使我深深體會到,如果個案本身不做內省的工夫,只靠療癒師為他清除阻塞的能量,過不久已清除的淤塞又回來了。因為真正的療癒是不假外求的,要身心靈健康均衡,只能靠自己「向內求法」,別無他途,療癒師只能輔助你,卻不能為你做人生功課,正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真正的療癒是向內走回頭路,一步步地自我覺醒,因為路的盡頭即是你至高無上的自性本體,你本自俱足的療癒泉源。

  在這十多年中,我和我的療癒伙伴——也是我的人生伴侶——安慈,除了為人做個別療癒,也積極地集體訓練「自我療癒者」,我們在美國各地從美南到美北,東岸至西岸,有短期演講,也有較長期的訓練課程,訓練能療癒別人的療癒師,也訓練有興趣「自我療癒」的人。從二○○○年始,每年固定回台灣舉辦訓練營及研習會,香港大學的集訓工作也從二○○五年開始發展。

  說來也真好笑,我們自稱療癒師,做了十多年的療癒工作,但療癒卻不是我們的「正業」,安慈的正業是在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工研究所(Hunter College, CUNY)任教,我的正業是語言病理師(Speech Pathologist,或稱語言治療師);從紐約大學(NYU)博士班畢業後,就一直在紐約執業,從事治療兒童語言問題的工作。兒童語言問題五花八門、範圍廣闊,從自閉症、過動症、精神散漫症、學習有障礙症、腦性麻痺症、到吞嚥不能症、幼兒厭食症等。我的小病人從三個月到十三歲都有。我天生愛孩子,做起兒童語言治療,就像如魚得水,不亦快哉。由於從事這行的人少,而能用華語(廣東話、國語)治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好處是我成了天之驕女,壞處是從早忙到晚,小病人多得應付不過來,愛我的朋友常抱怨:「正業讓你忙不完,怎的又搞出個療癒做副業,把自己累成這樣!」

  正業累,副業也累,但我正副業一起做了十多年,卻樂此不疲,畢竟兩樣都是我的夢想,我內心深處的渴望,是我投生到世間所帶來的兩項任務,是我為什麼來人間的原因之一。

  「我為什麼來?」是我從小就有的疑問,從來沒人能回答,也許正因為沒人能回答,在潛意識裡就成了推動我走上療癒這條路的內在力量。走到後來也才發現,只有當自己走上了這條自我療癒的回頭路,答案才一日一點地向我揭示。

  從小就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我似乎還有另一個「家」。小時候說不出感覺,但知道我曾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兒時相片裡的我,總是歪著頭,凝視著遠方,好像在等「什麼」,有一天這「什麼」會來接我,把我從這個世界帶走。我的父母非常疼愛我,卻無法消除我內心的「孤兒情結」,也無法建立我對人間的「歸屬感」,小小心靈常感覺孤單,對人也懷有許多恐懼。然而,另一方面,我似乎也隱隱約約知道,我之所以投生人間是有任務的,因為除了這肉身之外,我身邊還有「別人」,或說我還有別的自己(有時不只一個),「祂」或「祂們」有時教我一些事情、向我說法、或給我一些靈感,「祂們」和我溝通的方式有時是內在言語,有時是內在音樂,有時是影像,有時不言不語也無影像,但我總能感覺「祂」或「祂們」的存在。

  童年的我雖對人間無「歸屬感」,但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任務感」,很喜歡幫助別人,在家幫忙媽媽照顧兩個妹妹做各種家事,上學連續兩年得了幼稚園「模範生」榮譽狀,大人總稱讚我「又乖又懂事又會做事」。小時候的我不僅愛幫人,也愛聽講述人幫人的事蹟,那時家裡沒有電視也不聽收音機,我最大的娛樂就是聽大人們講故事,爸媽和叔伯們有時會說些古典文學如《水滸傳》之類的英雄故事給我們聽,只記得自己對那些有能力去幫助其他人的人特別羨慕,也特別尊敬對人類生命有貢獻之人,小小心靈裡就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和故事的主角一樣,幫助很多很多人,因此,從小就對任何涉及心靈世界或「我是誰?」「我為什麼來?」的書和說法有著濃厚的興趣。

  然而,真正走上療癒這條路的機緣,卻是在二十年前剛開始在紐約大學念博士班時才開始的。那年,幾次在校園餐廳見到有些人在飯前將兩手平伸於食物之上,終於忍不住好奇的問他們在做什麼,說是測食物的能量。怎麼食物也有能量?還能用雙手測量?真是好玩極了。(後來才知道,在護理界極有影響力的其中一派療癒法——手觸治療(Therapeutic Touch)的創始人多蘿樂絲?克雅格(Dolores Kriager) 和朵拉?凡?格爾德?昆茲(Dora van Gelder Kunz),兩人都在紐約大學任教,紐約大學可說是這派療癒的大本營。)

  當時不顧工作、課業、家務三頭繁重(白天上全職班,晚上讀博士班,又剛生了女兒需照管),當天就跑到學校附近一家有機食品超級市場的附屬書店,一口氣買下十多本談能量、氣輪及療癒的書。那時對這方面的知識真是如飢如渴,欲罷不能,即使在忙得沒時間睡覺的情況下,硬擠出時間來看療癒方面的書,當時立下一個心願,希望有一天能旅行各地參訪名家,向療癒前輩和大師們多多學習。

  這心願終於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得以完成,往後約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和安慈在工作之餘,到處旅行學習,所接觸的療癒前輩有人有非人,「非人」是指曾直接向我們開示的眾位高靈,除了我們自己的指導靈之外,還包括不斷護衛並支持我們的巴西——一塊天人交界地「阿巴加尼亞」——的諸多高靈,也包括透過其他靈媒向我們開示的高靈;當然,還有本書常提及的如伊娃和布蘭能的指導靈。

  我們接受的訓練課程有深有淺、有長有短,短則從五、六天到兩、三個月,長則從一年到三年,最長的首推布蘭能療癒大學(Barbara Brennan School of Healing, BBSH)整整四年。朋友們常笑我們是兩個「空中瘋人」,明明有了博士學位,還坐飛機去學什麼?最早的十年,我們這兩個空中瘋人每年平均遠行至少十一次。

  這十多年的學習過程,其實也是「自我療癒」的過程,我同時也處理了從前所不願面對的負面情緒、包括恐懼、怨恨、羞慚、罪惡感、優越感,我將自己從自責、自眨、自罰的牢籠中釋放出來,因之較能寬恕自己,也因此能寬恕別人,我感覺自己更能愛,也能接受別人的愛,我感覺自己的生命的各層面更趨和諧,與屬靈的世界更能契合。

  這本書代表了我們兩人「自我療癒」的過程,除了記錄這十多年我們在靈性治療方面的經驗和心得,更記錄了許多療癒大師傳授的寶貴知識,期望有緣的讀者也能從中獲益,在靈性的旅途上更上層樓。

前言二

療癒這回事 安慈

  走上「自我療癒」去追尋自性本體的過程中,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我是誰?」,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在探討這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必須先知道,我們現在所認定「我」,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

  人從投胎入人體、到呱呱落地,到年紀稍長學習做父母親心中的好孩子,到入學努力做好學生,到脫離父母進入社會學習做好公民,人的一生可以說就是社會化的過程。為了能適應社會環境,應付生活不斷遭受的挑戰和威脅,我們不停地調整自己,我們的本性也不斷地被扭曲,漸漸的,在這個扭曲本性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了另一個「我」。現在我們認知的「我」,事實上是經過了一個遺忘的過程所形成的另一個我,和最初來到這世界上的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和大部份讀者一樣,我們兩人也曾經誤以為,那個經過社會化被扭曲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很幸運的是,我們在過去近乎二十年中,從許許多多療癒大師和前輩那裡,得到許許多多的寶貴知識, 加上我們為數千人做療癒的體會,使我們能夠透過各種療法,逐漸找回自我,而這些知識和體會,我們都將在書中和讀者分享。

  在和讀者分享找尋自我的過程之前,我們必須強調兩個很重要的觀念,首先,我們要了解,在牛頓的物理學眼光來看,所謂「奇蹟」,是一般常理所不能解釋,或不能以人類線性式的因果關係去解釋的現象,事實上,奇蹟不是天上掉來的禮物,奇蹟也不是只在遭逢厄運時,來自上天的恩賜,當你走上這條自我療癒之路、意識漸次提高之時,奇蹟是隨時隨地都會發生的自然現象,不但如此,奇蹟還和意識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意識提升得愈高,奇蹟發生的愈頻繁。

  其次,我們要知道,愛是驅逐恐懼的魔法棒,當我們內心有恐懼產生時,是可透過以愛為基礎的方式獲得療癒,也就是說,當愛來的時候,恐懼就會離開,恐懼一離開,傷痛的療癒過程也會隨之展開,此時我們可再透過一些療癒方法來療癒自己,簡單的方法如靜坐、呼吸、能量療法、以及手觸療法,都可以用來療癒我們的身體。

  然而,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是以超越現代醫學、宗教和心理學框架的眼光,來看人類身體的疾病和健康。換句話說,讀者必須先了解,人不只是單一肉體的存在,人是一個多層能量體或多層次元的互動系統,以這樣的眼光為基礎,來看我們人類身體功能的運作,才可能再進一步往下談療癒,因為療癒不是只發生於肉體的層次,療癒必須是在多層能量次元體系才能發生。

  我們在書裡,除了提供我們在靈性治療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外,也會借用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y)、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的學說,來為各位讀者解釋,我們兩人是如何地去除本身障礙,來擁抱人的多重能量存有,包括了肉體、能量體、意念體和自性本體四個次元。

  對於這四個次元和靈性療癒的解釋,各家的說法不一,本書參考許許多多前輩的理論和意見,但最主要的則是來自如芭芭拉?布蘭能(Barbara Brennan)、伊娃?皮拉卡斯(Eva Pierrakos)、基督教領域廣為流傳的「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佛家的經典、源自古埃及和希臘的的祕傳哲理(Kybalion),和近代超個人心理學家如肯?韋伯(Ken Wilber)以及其他諸多此處不及詳載的大師之理論基礎。

  如果讀者一開始對於四個次元的存有有基本的認識,就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本書的後半部份。在了解人類四個層次的次元之後,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相同的悲劇會不斷地發生在我們自己和所愛的人身上。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了解到自己不是一個尋找靈體的肉身,而是一個存在於肉身的靈體之後,我們會對於以往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經歷,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可幫助讀者清楚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和責任。

  我們建議讀者將眼光放在一個由好奇的「詢問」、客觀的「觀察」、主觀的「體驗」所組成的三角境界,同時以包容的態度,來閱讀本書中內容,祝福各位走向尋回自性本體

推薦序一

圓滿美麗的人生 劉若瑀

  我們終身被自己蒙在鼓裡,聰明、詭詐、善良、乖巧或者謙虛自大,都是自我的遊戲。每時每刻我們只是信以為真地扮演著生命大戲,唯有從演員變成導演,跳出來才能看清真相,而成為導演的方法正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格結構」,了解與生俱有的「創傷」形貌,透過關懷去看自己和身邊的人、事、物,就會了解所有的事情都其來有自,也在了解「創傷是福份」的認知中,開放地擁抱這些傷痛、愛、原諒和包容,將會替代恨、責備和苦難。

  至青和安慈巨細靡遺地鋪陳了他們近二十年來研究的愛心,他們二人從台灣到美國,從印地安文化到西方世界,從心理學入門,從佛法出關,這本罕見的論述「還我本來面目」將為你我圓滿「美麗人生」。
(本文作者為優人神鼓創辦人)

推薦序二

我的療癒奇緣 金惟純

  這是一本需要慢讀、細讀、一讀再讀的書。如果用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心境讀,你的人生可能從此不一樣。

  這本書裡所說的每一件事,都是我曾經似懂非懂、深為著迷、卻又弄不明白的。我其實很樂意作一個忠實讀者,卻完全沒資格為本書寫序,所以必須先交代因緣來由。

  本書的兩位作者,至青是我的前妻,安慈是至青如今的配偶,也因此成為我的摯友。他們在六年前由美國返台與我重逢後,不只一次替我進行療癒。我很願意在此分享這種奇妙的經驗。

  第一次的療癒,是我印象最深的。至青和安慈用呼吸法開始導入,結合手觸、音樂和語言引導,大約不到十分鐘,我就進入「狀況」。記得在過程中,我曾像小孩般的大哭,彷彿回到了童年,被壓抑深藏的創痛哀傷傾巢而出,一切包袱全都放下,然後進入難以形容的平靜、開懷狀態中,身體消失了,只剩下意識,沐浴在無盡喜樂的光環中,有如置身天堂……。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依稀聽到至青和安慈的對話,他們笑著討論我好像不想「回來」,要不要把我叫「回來」等等。我當時的確是很不情願「回來」的。

  他們終於把我叫回來以後,安慈對我進行「輔導」。他問我,記不記得大哭之前是什麼狀況?我說,當時至青如天籟般的歌聲在耳邊低吟,讓我覺得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在充滿慈愛、包容的關懷裡,可以放肆的宣洩。而這樣的感覺,是即使童年也不曾有過的。我當時也憶起,自己曾經擁有如此的美好,卻因不知珍惜而感傷。安慈用充滿理解的眼神看著我,說他完全明白。

  從此我就纏上了他們。每回見面,他們總在百忙中抽空給我療癒。每次的體驗,都完全不同,在過程中顯現出不同的「自我」,宣洩出不一樣型態的深層壓抑,但都感受到被撫慰、移除後的無比舒暢。他們告訴我,因為每回療癒的「主題」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移除的創傷和療癒的效果也不一樣。

  我對他們的「特異功能」,當然充滿好奇。不斷追問下,他們述說了十餘年來「求道」的經歷,其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傳奇,對我來說,簡直就像「哈利波特」的真實成人版。於是我鼓勵他們出書,並為他們介紹了在這領域最棒的出版社。歷時五年,如今終於成書。

  當然,這本書走得不是「哈利波特」路線,而更像是一本自我療癒的教課書、實驗報告和操作手冊。它是至青和安慈十餘年來投身求道、自療療人總成果的濃縮精華。

  讀完這本書,我十分震驚,原來在追尋人類「本來面目」這件事上,早已不再分東方和西方,不再分傳統和現代,不再分科學和宗教,不再分理論和實踐……融合發展出如此驚人的成果。對於人類千萬年來不斷提出的疑惑,給出了這麼清晰而完整的答案;對於解除疑惑的途徑,提供了這麼明確而有效的方法。

  無怪乎,我自己過去在這方面也讀了一些書,跑了若干道場,見了不少師父,甚至也堅持打坐過一段時間,卻從未如此深入的瞥見「真實自我」和「自性本體」。至青和安慈卻只花了四十分鐘,就輕易做到了。因為他們完全不拘泥於任何學科、宗派或傳統,也不在意別人的質疑或批評,所以才不死守一隅、劃地自限。

  有關「了解自己」這件事,我原本自認是有心得的,青年時代曾經下過一番功夫,也覺得頗有收穫。年事漸長後,我注意到周圍的朋友們,在人生成就和境界上,差距愈來愈大。我常思索,關鍵因素究竟何在?最後得到的答案是:了解自己與否,決定了每個人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在世事浮沉中,偶而停下來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究竟在追求什麼?但大多數人也像我一樣,在偶有所感之後,又回到了世事浮沉中。或者,尋尋覓覓一陣子,不得其門而入,只好放棄,回到自以為熟悉安逸、卻不免自欺、自蔽的軌道中。

  但至青和安慈不一樣。他們在歷盡辛苦,終於專業有成、家庭安頓後,毅然獻身求道、十餘年契而不捨。這番來歷,正是本書最珍貴難得之處。正因為他們在這領域並非「科班出身」,正因為他們不惑之年才起步,所以才能以最無罣礙、最務實、最直接的方式去追求、去實踐。因為他們並不自居為大師,所以才能擷取、融合各路大師們的精華,收為己用、貢獻諸人。

  也因此,這本書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體驗、實踐的,也如兩位作者所為一般。有幸能讀這本書的人,可能也和我一樣,生生世世與至青、安慈有緣,在「人生藍圖」裡注定有此一遭。這本書是他們「找到自己」的成果,也一定能幫大家一起找到「本來面目」。

(本文作者為《商業周刊》創辦人暨發行人)

推薦序三

信任自己,信任自己內在的能耐 陳麗雲

  我深信於人內在的潛能和美善,往往要在人們經歷苦難時,我們才懂得學習探索自我的心靈,發掘生命的智慧。多年來一直在香港推動以「身心靈」模式,支援長期病患者及癌症病人,讓我深深感受到如書中所述:「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治療」和「療癒」的分別。

  過去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真實個案,見證著病人如何超越身體的疼痛和疾病,繼而透過探索心靈和靈性的部份,學習接納自我和欣賞生命。越來越多研究文獻亦指出,經歷災難後,人們往往會體驗所謂「災難後的成長」,當中包括對個人層面、關係層面和靈性層面上的正面改變。這正好說明了肉體或外在環境的傷害和痛苦並不窒礙自我心靈的探索,反而更會激發起內在潛能的發揮,真正啟動「療癒」的旅程。

  因此,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身體,以及信任自己內在的能耐,它們將帶領你認識生命,經歷苦難,並療癮自己。

(本文作者為思源基金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教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9
    $100
  2. 二手書
    38
    $130
  3. 二手書
    38
    $130
  4. 二手書
    46
    $155
  5. 二手書
    46
    $158
  6. 二手書
    47
    $159
  7. 二手書
    47
    $160
  8. 二手書
    62
    $210
  9. 二手書
    62
    $210
  10. 二手書
    65
    $220
  11. 二手書
    71
    $240
  12. 新書
    79
    $269
  13. 新書
    88
    $299
  14. 新書
    9
    $306